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健 母校清華大學演講現場文字錄】2

[複製鏈接]

28

主題

46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高棋 發表於 2011-10-8 1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想,可能是因為計算機的發展,因為CPU的速度,導致了今天所有行業的改變。人們的選擇性太大了:你不識譜也可以做音樂人,也可以編曲,因為你在電腦上做的僅僅是粘貼與剪切的工作。你也可以不知道每個樂手拉什麼音,在電腦上都可以實現完成。這樣有好處,但也有很多弊端,就是出現了太多不夠好的歌曲。手機鈴聲也是一個問題:它以極大的速度創造了財富,傳播了歌曲,但也讓一些好的歌曲戛然而止,沒有什麼出路。所以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為什麼到今天為止,仍存在很多有才能、然後依然執著著堅持做音樂的人?還是因為熱愛!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是跟我一塊入行的,或是比我入行還早,可今天還是在為生活而掙扎;在酒吧裡面演唱,做巡演,生活上從某種程度來講是很漂泊很艱苦的。但我總相信其中有一部分人一定會發展得更好。這個時代不太容易讓真正出類拔萃的人湮沒掉,反而那些可上可下的人,機遇對他們來講是最重要的。比方說,像竇唯這樣的人,包括張亞東這種編曲者,包括王菲,無論在哪個時代,他們都能夠出類拔萃。我覺得亞東如果沒有王菲,他也能達到今天這個水平。雖然他的技術在今天看來不是最好的,但他的品位和對音色的理解是獨到的。很多人,換到今天,去掉某些條件,他依然也夠好。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覺得你自己足夠好,要想一想這個好其實是一個有好幾個參數的好。首先,你唱得好。那什麼叫唱得好?流行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特色,而不是聲樂那一套。比如說汪峰唱得很好,許巍唱得也很好,但是他們參加歌手大賽可能複賽都進不去。因為你用那種標準,字正腔圓,共鳴很大來要求他們,他們是不符合那個標準的。但流行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特色,歌手特色足夠好,比如像朴樹這樣的,他就能有足夠的魅力去吸引你。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歌唱的人,你歌唱得特別像周華健,特別像滿文軍或者是其他人,那這個不叫好,因為你沒有屬於你自己的獨特的音色。
  
  然後,你唱歌不能有太多的毛病。現在我認為唱歌的最大的毛病就是顫音。大的顫音是非常不好的,小的顫音是允許的,是可取的。你仔細聽歐美人唱歌,尤其是鄉村音樂一,是沒有顫音的,是直聲唱法。我覺得直聲唱法是能夠存留最久遠的。你現在聽John Denver二也好,那些更老的人也好,是沒有顫音的。顫音特別容易過時。我覺得之所以港台那一帶,今天還在聽齊秦,就是因為齊秦的唱法是最獨特、最先進的。他非常直接,不像很多歌手,這個顫音,都顫出一個大2度來。有很多家長領著孩子來讓我鑒定一下。「李老師你看這孩子怎麼樣,能不能當歌星?」(笑聲)我發現會有很多問題。我前年去當了一天快男評委。說心裡話,那一天沒有一個唱得好的。因為都有一些毛病。我前兩天碰見一個評委,他在今年的一個選秀節目中當評委,也覺得那天沒有一個好的。他們學了一些沒有必要學的毛病的東西。
  

  在做音樂上我覺得唱歌是最難的。而現在我們總是強調一個歌手能不能夠寫,是不是原創。歌手創作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東西,你是一個歌手就應該唱得很好。王菲也很少創作,或者說不創作,但到今天為止能唱得那樣好,能把嗓音像樂器一樣控制的人是非常少數的。唱歌永遠是一個低門檻,但是要求非常高的藝術。這麼多年過去了,唱得好的人太少了。真正的唱歌是比修養,比意境,而不是說像奧運會那樣,更高、更快、更強(笑聲和掌聲)。
  
  
       


    回復
  我有時候礙於朋友面子,不得不去錢櫃等地方去看一看、唱一唱。有的時候會感覺很絕望:路過一些房間,總會聽到裡面發出一些非常痛苦的嗓音(笑聲)。每個人好像都被要求這樣,因為卡拉OK就是個健身房,它是一個發泄情緒,比高音、競技的地方,永遠都是以《死了都要愛》為結束(笑聲)。唱得非常高的人,或者是自我感覺唱得非常好的人,總會唱一些反串的東西。卡拉OK是日本人發明的,從某種程度來講,它娛樂了大眾,但也影響了音樂的進步。因為卡拉OK是一個能夠讓唱得好的人唱得不太好,唱得差的人提升很多的地方。因為它有巨大的混響,它那個麥克風混響之後會掩蓋很多細節。所以導致很多影視明星唱完卡拉OK之後覺得你們歌壇沒什麼,你看我唱得也很好。但是每一次進到棚里一錄音,又很生氣,說你這是什麼條件(笑聲),怎麼音響這麼差?這就是一個誤解。我記得當時羽泉吧,好像幫影視演員錄音的時候就聽他們說「你們這做伴奏帶的地方太差」。他們認為這個錄音棚是做伴奏帶的地方。
  
  其實真正唱好歌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另外如果你熱愛創作的話,創作是在另一個領域裡,是一個給你加分,但並不強求的事情。我以前創作過,我太了解每一個人創作所經歷的過程。從最簡單的模仿一些港台歌曲到追求一些奇怪的和聲,好像一首歌里如果沒有寫降Mi升Fa會覺得太沒意思,就一定要寫一個特別複雜的,然後轉了好幾個調,還有離調。但後來發現那樣並不行。那就是你的一個階段:你要追求技巧,然後顯得與眾不同。
  
  真正好的作品應該是平實的、樸素的,娓娓道來,每一次聽都會有不同的感動。我覺得這樣的音樂才是真正好的音樂。今天有那麼多的音樂,有R&B,有Hip-Hop,但在我眼裡只有那些簡單的、真誠的、能夠感動你的,才算得上是好的音樂。不過這樣的音樂往往是最難最難(做出)的。無論你是天皇巨星也好,天後也好,還是一個包括在座各位這樣的大學生也好,你拿起一把吉他,或是坐在鋼琴前,彈唱一首歌,你所有的水平就一覽無餘,就像一張白紙一樣。
  
  很多真正唱得好的人,或者是對音樂有自信的人,不太願意把編曲和配器做得特別複雜。你聽很多好的歐美的音樂,它們的伴奏非常的少。你聽Coldplay一,還有Alicia Keys二、Norah Jones三,Norah Jones是最明顯的,就三四樣樂器,還是同期錄音,同時來演奏。我覺得她是簡約之美做得最好的。彈吉它的人知道,很多時候我們要掃弦,這一掃弦下來有好幾個跟音出來,比如C和弦,中音和高音的Dou都有。但我看Norah Jones彈琴的時候,當貝斯手彈出Dou的時候,鋼琴手一定要避開那個音,在樂理上基本形成了像古典音樂一樣嚴格的四部和聲,非常的嚴謹。而不像一般的音樂人,包括我以前也是,做《為你而來》的那首歌時,光吉他就錄了二十多軌;誰來都錄了一個,錄完之後就一鍋粥,亂七八糟。所以音樂特別像建築,到最後就是「Less is more」,做很多減法,越來越簡單。今天我在這裡嘮嘮叨叨,講了一大堆,都是些想起來的東西。
  


  我還得補充一句,這次講座也要配合新唱片的改版。朋友們如果喜歡就去買(笑聲)。因為作為歌手來講,沒必要說我求你了,你去買我的唱片吧。我們的所有目的就是展現給大家。喜不喜歡是你們的事情,你們喜歡才去買。在今天這個時代,如果一張唱片裡面你只喜歡一兩首歌,你根本沒有必要去買它;你去網上Down(Download)一下就OK了。但是如果你喜歡其中很多歌,你可以去買。我也是這樣(做)。我只會買特定的幾個人的唱片,哪怕是去國外訂購更好的版本。唱片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榮譽了。以前可不是。如果現在誰說,李健我拿著你的唱片、CD,我覺得這是真正喜歡我和理解我,而不是像以前,每一個人都很容易買一張唱片或磁帶。
  
  雖然唱片賣得越來越少,但人們是不會停止對音樂的需要的。所以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音樂做得越來越好;盡自己努力做得越來越真誠。抱怨毫無意義。我有時候也有抱怨的情緒,去抱怨這個市場。環境越差,你只有越努力,越逆流而上,才會有好的結果。當人們都抱怨的時候,你不抱怨,你去更努力地、更認真地做音樂,這樣才會贏得真正的尊敬,你也會贏得你所謂的市場。僅此而已,謝謝(掌聲)。
  
  【現場互動】
  主持人(以下簡稱「主」):師兄,您看您來都來了,是不是也給咱們唱一首?(掌聲)
  李:對,我唱兩句。這次來讓我講演40到50分鐘,我想以前我從未講演這麼久。之前都只讓我講演5分鐘。但我看錶好像已經超額完成了。我今天講得怎麼樣?
  觀眾:好!!!
  李:看來我真是長大了,都敢直接問我講得怎麼樣了(笑聲)。(李健拿起吉他做彈唱準備)我今天就彈一段歌吧,不彈樂曲了。因為在我創作的歌曲當中,有一部分吉他的伴奏很明顯,而且是有一些旋律和設計在裡面的。比如說我在第二張唱片中有一首歌叫做《父親》,那個和聲就是我自己設計的。我給大家彈一段吧。
  
  「坐在岸邊看著夕陽讓我想起你
  暖暖餘暉溫柔如你慈愛的眼睛
  感謝你啊舉起了我金色的童年啊
  啊……
  什麼時候開始忘記講給我的故事
  什麼時候開始想念你默默的注視
  原諒我啊從未給你長大以後的擁抱
  啊依呀……
  你為我驕傲
  我卻未曾因你感到自豪
  你如此寬厚
  是我永遠的慚愧」
  
  謝謝!!
  (掌聲)
  觀眾:再來一首!
  李:在我第一次彈唱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一個彈唱的秘訣,就是見好就收(笑聲)。
  丁文伯(時任時代論壇部長,以下簡稱「丁」):看到師兄很激動。感謝你給清華帶來的精彩而又對人生理想深有感觸的講座。我想這是對所有清華學生最真切的指導。我也是電子系的,對師兄剛才提到的那些故事也深有體會,也經受了各種折磨。我非常榮幸師兄能夠接受這份禮物,我也受系裡同學的委託,希望今年12月底的學生節,師兄能到這裡和同學們一同感受電子文化。
  李:我打算再做一個電子舞曲。有時間我一定會來。以前我怕見到學校各系的老師,現在好像不太害怕了。因為我的同學都當書記了。特別好的一個環境。電子系的學生節我參加過,好像有一次還去找我演小品,但那時演得比較差。前年我參加過一次,和繆傑一起唱的《一生有你》。
  丁:當時還有張英老師。
  李:對。這個沒問題,清華的事情,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主:李健師兄也有一份禮物要贈送給時代論壇。
  李:這個禮物不能以尺寸大小來衡量。因為我在2007年時在復旦大學,不,在上海機場碰到了陳希書記一,當時我跟陳老師說:「很不好意思見您,因為我是個不務正業的學生,我沒有當成工程師。」陳希說:「哪裡話!清華不是罐頭工廠,每個人都一樣,都是工程師。學校的多樣化,本是清華培養的一個目標。哪天拿來你的唱片讓我聽一聽。」所以我學電子,做了幾年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工程師,後來,在樂壇有了一點成績,後來又沉寂了一段時間,最近好像又有點動靜。那麼我拿出這幾年我創作的作品給學校,就算是一個交代吧。因為我不是僅僅把唱歌當**好而已。我是一個在音樂上很追求很努力的人,我想我的唱片能作為一個答案,一個彙報,一個結果。這些年也是受清華的教育吧;飽受恩惠。我在這個唱片上就寫著「清華是永遠的家園」,清華就是一個樂園,一個心靈可以找到歸宿的地方。
  
  
       

 李:今天的談話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著,很放鬆。在上來前,我就跟工作人員說,我講什麼呢?他們提醒我說:清華都是你的師弟師妹們,都是思維縝密的,邏輯關係一定要說清楚,不過對我來說在這演講很放鬆,尤其是講到自己的經歷(沉思)。下面該幹什麼了?
  觀眾:唱歌。
  李:作為實力派歌手,作為一個不當偶像歌手很多年的歌手,是最不怕唱歌的。不過唱歌沒問題,給與會的朋友一些提問的時間,因為有些人,確實有些問題要問,而且我也準備了幾張唱片,不問的話,就不知道送給誰了。
  主:我一直以為李健師兄是一個很冷靜的人,沒想到也挺幽默的。那麼你現在又特別特別期待同學提問,然後送禮物。但之前呢,還有這樣一些人不能像師兄一樣走上音樂的道路。
  李:為什麼呢?
  主:因為,師兄你唱的太好了,他們不能跟你競爭,當然那是后話了,他們現在在清華的吉他社,一直都在練吉他。
  李:你想讓他們表現一下?好!
  主:請你看看,這些孩子怎麼樣,能不能成明星。
  李:能讓我看好不好!我又不是畢姥爺。
  主:歡迎清華大學吉他社的同學來進行表演。
  李:其實,我很想聽一聽,因為其他大學我也沒去;沒什麼時間去。這裡是清華,所以我很想聽聽,今天的學生都在唱什麼歌,都是自己寫的嗎?一看條件就比我們好,都用那麼好的吉他了。
  學生:借的。
  李:(看椅子)椅子有點高,用低的好一點。先自我介紹一下吧。
  學生:大家好,我是法學院的學生,我叫陸××。今晚非常激動,非常緊張。開始只是說和師兄交流,沒想到這麼多同學,在這麼多同學面前表演很緊張,希望我今天表演好,希望我今天能做一個合格的音樂人。唱的這首歌曲是08年寫的,叫《雪花》。
  (表演)
  李:我覺得有兩點。首先,我說不錯,由於太緊張,演唱上就是太緊了。對作品來說,挺好的,給誰寫的呢(現場大笑)?開玩笑的。
  學生:跟師兄一樣,寫給幻想的。
  李:再一次驗證了創作人的生活,挺好的。大家看到,她在邊唱邊彈的時候,彈過一些和弦和音階,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如果你學琴時就知道了,你在分心的時候,再唱再彈點這種有旋律的是非常難的。國外有幾個這樣的歌手就是非常不錯的,你的技術比當時的清華學生要好一些。提個意見:彈琴的時候你的力度大些,你的進步才快。你的性格可能是比較含蓄的,但彈琴要盡量用力些。
  學生:謝謝師兄的指點,我會繼續努力的。
  (學生下)
  李:清華的校園歌手還是很純情。
  主:師兄,下面就給大家提問可以嗎?
  李:好。
  主:然後,向同學們透漏一下,師兄今晚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海報或CD,是有親筆簽名的。至於是給海報還是給CD還是得讓師兄定。
  
  
       
  【現場提問】
  學生1:李健師兄你好,作為一個從小就愛聽您歌的歌迷,最近我們有些困惑:現在您有些大紅大紫了,商業化的習氣會很自然地朝著您撲面而來。我們希望您能夠繼續擁有一份沉靜的心靈,希望您能給我們一些安慰。
  李:今天來的時候,故意穿得樸素一點,還好吧?我覺得對我來講,在別人看來艱難的時候無非就是你默默無聞的時候。那個時候,外界對你的干擾最大,包括你自己。你的音樂能不能賺錢?都要你自己去考慮。因為唱片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不會給你做一張唱片玩!如果唱片不能轉化為利益的話,沒人再給你投下一張唱片。我就連這麼難的時候都堅持過來了。今天條件好了一些;對我來講就更容易了。就像那天我在跟汪峰聊天的時候,他說一直在做音樂。音樂好了,名利來的時候那都是很自然的。其實你也一直在準備迎接這些東西,這個迎接不是主動的,他的迎接是指一個抵抗,就是一個堅持自己的東西,不太會被他們擊倒。我覺得唱歌,對那個問題我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就是以前我只是被少數的人喜歡,然後他們談論起我都好像有一種特定人群的暗號——我的理解。他們這些人傳遞我的信息,交流我的感想。今天,我被更多的人知道了,他們覺得打破了這個寧靜。那我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對我來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我一貫的音樂堅持吧;但對於你們那個,我還真沒有想好。既然今天有很多人知道我,我也不能又縮回來。音樂就是讓大家分享。可能在別的群體裡面,在新加入的群體裡面,有更多的像你們一樣的渴望得到我音樂安慰和溫暖的人,有的人甚至超過了你們的渴望。音樂在某些意義來講是傳播一種情感,傳播一種溫情。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此乃善品也。因為對我來講,需要一個堅持,那麼所謂的無奈和需要忍耐的事情,堅持過,今天會更談不上這些問題,我最近唯一感受到的變化就是我確實是比原來演出多了很多,活動多了很多,像明天一早我就要去南京,下午就得回來。你的行程就是這麼滿,但沒有辦法,你需要儘力過一段這樣的生活。每一個階段都要有一個階段要做的事情,有些事情是主動的,有些事情是被動的,但並不意味著被動的事情都是不好的。
  
  
       

作者:單車飲綠3 回復日期:2011-04-15 21:29:59 
       
    回復
  @你的好友能給他開傳送門^_^,如:@天涯論壇學生2: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抉擇的問題。您現在做的和您當初學的是兩種事情,現在大學生裡面有很多關於怎麼抉擇的問題。您對抉擇是怎麼看待的?第二個問題是現在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一方面就像您所說的,我們滿大街都聽一些高分貝的山寨手機放的那些比較低俗的口水歌;另一方面,像我是90后,我們所關注的是所謂的主流音樂,那他們所關注的是那些小眾的,像豆瓣音樂人那些小的力量。然後這兩個勢力關係特別的激化。我想讓您站在中國音樂發展趨勢的角度談一下您的看法。
  李:因為我不是郭德綱。郭德綱有一次說:不好意思,2005年以後地球上的相聲都被我們霸佔了。我對中國的歌壇沒有更多的把握,你說那個其實很簡單,像物種一樣,森林裡一定有一些很奇怪的,不一樣的物種,這樣才是好的森林。如果大家都聽那種,我不是說豆瓣不好啊,如果都聽豆瓣或都聽那種山寨收卷(?)機,都不夠好。如果你聽你的,他聽他的,就沒問題了。這才是一個好的生態。就像有獅子、老虎,也有這些羚羊、斑馬,都一樣。小的音樂,我前一階段和張懸合作過一個演唱會。因為在以前,說心裡話,我對她沒有了解那麼多。對小眾音樂,對他們也是挺警惕的。但同張懸那天的合作發現,她至少有一點,不止一點,有好幾點都是讓我感到吃驚的:他們是非常獨立的,完全不在乎現在所謂的什麼市場,什麼副歌,一定要重複幾遍。他可能上來就唱B段;他可能完全表達的是自我;他可能有自己的暗語在裡面,這樣才是夠酷的,夠真誠。完全是隨心所欲。但我對裡面的不完全是贊同的,不太喜歡另類的小眾音樂。但像張懸這種我覺得都不錯。不過山寨機另當別論:人家手機能發那麼大的聲音,就是干這個的。那個管不了。如果這樣的音樂能讓他們滿足,他們很高興,我們得到的快樂是一樣的,是不值得追究任何問題的。因為他們也從那樣的音樂得到溫暖,這也是件很棒的事情。
  
  主:剛才師兄說的答案,就是以前的音樂是分享的,現在的音樂是自由的。下面請下一位同學提問。
  
  學生3:李健老師您好!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您是怎樣從那個繁雜的環境中沉寂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因為我是教音樂的老師,我想替我的學生問個問題:工科的學生怎樣成為您這樣的一個複合型選手?
  李:我記得楊瀾訪談的時候說過,在任何領域裡面成功的人只能做一樣事情,那都是單純他的一面。我在音樂裡面一定是單純的。人每天24小時都是一樣的,在清華里也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唱的也不錯,也當學生幹部,也考GRE,也出國。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相信人只能做好一件事情。當我選擇做音樂的時候,我就只做這一件事情,完全自我的。真正的寫作,包括作家,都是給自己寫的。說寫一首歌,我為別人寫,揣摩別人的心理,那是極為個別的情況。像我剛才唱的,我的《父親》,完全是自我的,因為我的父親從來沒當過我的榜樣,他從來都以我為榮。這個是能代表我們70年代這些人的情況的。我們小時候的榜樣都是廣播里、評書里的一些人,只是長大后能體會到這份感情,從來都沒有親身接觸。所以當你創作的時候,你都是說你心裡最想說的話,你就自然的能進入一個狀態。至於你剛才說的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複合型人才,你是指我能寫能唱嗎?還是指我既是清華的又是一個歌手?如果是後者那麼已經不是複合型人才了,因為我在電子方面早就被淘汰了。我現在只會音樂;我只能靠音樂維生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很慶幸。以前我總彈琴啊、作曲啊,同學們總說我不務正業,也不考托福什麼的。而現在我依然這樣,當然很多人說李健是個很敬業的人,很用功,因為你從事這個,當你熱愛這件事的時候,你會做很多努力,做一些周邊的事情。我大學以後學鋼琴,鋼琴對演唱沒有太多幫助,但是對整個音樂一定是有幫助的,因為它跟吉他是兩種樂器。什麼多學一點總是有幫助的。這個問題我回答的不好,並沒有從最直接的方面回答你,但是我能答的就是這些了。
  
  
       

作者:單車飲綠3 回復日期:2011-04-15 21:32:01 
       
    回復
  學生4:李健師兄您好,我是學民樂的,在其他一些流行歌曲當中,有的會加一些二胡的成分,會加一些民樂的成分,這樣就會給人一種爛俗的感覺。但是在你的《傳奇》當中,也加了二胡的成分,我覺得效果非常好。我就是想問,流行音樂和民樂能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怎樣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謝謝。
  李健:在我回答他之前,我決定送他一張CD啊,因為這是一個我要講但是忘講的問題。就是因為,尤其是港台歌曲,以為加了個笛子或者二胡什麼的就是民樂了,但這是一個特別生硬的加法。在我看來,只有一個人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就是日本的坂本龍一一,就是電影《末代皇帝》的配樂,奧斯卡最佳配樂。有一次去朋友家裡,朋友說李健你聽聽這個,然後給我放了坂本龍一的唱片。他完全是用爵士樂的和聲演奏中國的樂曲;他經過自己的精心的融合,來傳遞東西方都認可的一種審美情趣,而不是簡單地拿一種樂器去弄一下。這是一種高難的,有技術含量的。我編曲的《傳奇》里的那個笛子,就是我加的,但是和坂本龍一還是差了很遠。那個時候受坂本龍一的影響很深,借鑒了一些笛子的方法,就是讓音樂跳出一個層次出來。大家也可以聽聽這些歌曲,不只是坂本龍一,久石讓二也很不錯。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4 1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