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覺學《宗門品》之二——禪宗-續

[複製鏈接]

47

主題

30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zang12841 發表於 2011-8-3 0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uazang12841 於 2011-8-3 01:14 編輯

覺學《宗門品》之二——禪宗-續   
    2011年7月4日

那麼回過頭來,剛才說到,因為他們在一問一答的過程當中,這個小孩做了一個拿斧砍樹的動作,所以道信就知道,哦,一追查,就知道這個小孩原來就是那個老人,這個時候就許其出家。弘忍他是禪宗當中最小的出家人,十四歲出家。弘忍得法的時間,得衣缽的時間是非常短的,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道信就傳法、傳衣缽給了弘忍了。所以,弘忍是為禪宗五祖。

道信在傳法給弘忍的時候,一樣又說了一首偈語。這首偈語叫:「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他這首偈語的意思就是說,在凡夫的心中的這個菩提種子啊,本來就具有開花結果的性,所以,因地就能生出菩提涅槃的道果。但是,他依然是以幻生幻,也就是幻生幻滅的因果關係;當這個幻生幻滅的因果和清靜的本心相印的時候,表面上看它是生滅現象,但是它真正呈現出來的就是不生不滅。這依然回到了我們所說的「有加無住」。看起來修的是假,以虛幻而生,以虛幻而滅,看起來是一個因緣,是緣起性空,只要一旦這個假和清靜本性相印的時候,所以你從表面上,看起來是生生滅滅、生生死死,其實已經呈現出了,已經實現出不生不死了,已經不生不滅。它是,所謂這些相,只不過是一個假的相,裡面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實相本原。因為有情眾生啊,無始劫以來都是迷執於塵境,迷執於所面對的這個環境,塵境,所以,既然是迷執於塵境,住境是非,老是在是非、對錯、好壞、你我、分別,所以輪迴生死,就不得出離。因為他有迷執,有是非,他就沒辦法超越不二、沒辦法超越對立,因此,他就生死輪迴了,就生老病死,就出離不了。然後,如果是清靜圓明的自家珍寶,你能夠呈現出來,也就是,一念之間,你就能夠迴光返照,能夠將你心中的真性給認證出來,當下即得頓悟無生。這也就是我們心宗的秘中之秘。

這裡面,在這個《傳燈錄》當中,也就是說,道信傳法給牛頭法融。在《傳燈錄》裡面說的是,四祖到了牛頭山,看到了法融周圍有許多虎狼。因為法融在打坐,在禪定,可是在他禪定當中,他身邊有很多虎狼,老虎啊,狼啊,什麼都有。所以他就假裝恐懼,假裝很害怕。法融看到道信,哎,怎麼會害怕呢?所以就有點嘲笑道信說,你還有這個執著,你還怕這個?說了以後,法融就不太理睬道信,就進屋子裡面去了。這個時候四祖就在法融打坐石頭座上寫了一個「佛」字。法融出來以後,他依然要去禪定,要打坐,可是突然,他剛要坐下去,他看到了石頭座上有一個佛字,嚇得趕緊跳起來。所以四祖反過來說,原來你也怕這個?這個時候法融就覺得,雖然道信看到他周圍很多虎狼,人家是假裝害怕;而他自己呢,四祖在他石頭座上寫了一個佛字,他上去打坐,他看到一個佛字,他嚇得趕緊跳開,他是真的害怕。所以,四祖反過來說,原來你也怕這個?法融聽完以後,就請求四祖傳法。別傳當中,牛頭有一支叫牛頭宗,在五宗當中,有一個分宗叫牛頭宗。當然,這個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包括現在禪宗叢林裡面,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經典的,也不知道有牛頭宗。其實五宗之外有一個牛頭宗。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這一段。法融向四祖求法,四祖也傳法了給他,因此有了一個牛頭宗。這就是所謂的旁支,在五宗當中的旁支,也就是說五宗七家當中的其中一家。

現在就是咱們說的弘忍傳法給慧能。弘忍是十四歲出家,當時他是七歲就追隨了道信,就是那個老人去世以後出生嘛,十四歲剃度。雖然是很早得到了衣缽,但是得到衣缽以後,也是三十多年不離開道信。所以弘忍在道信圓寂以後,定居在黃梅的雙峰山,黃梅雙峰山你們都知道啊,雙峰山裡面也就是弘忍,也就是五祖的錫地。雙峰山東面有一個叫「馮茂山」,這個馮茂山就是弘忍的駐錫地,稱為東山法門。所以那個時候,是很多很多求學者,去聚在黃梅座下。

慧能的故事,大家當然就已經很熟悉了。當然,你們在熟悉的過程當中,現在的史書的傳載、史書的記載,很多內容也是有待商榷的。但總的來說,慧能和神秀他們分別在求衣缽的時候,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神秀寫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讓人家幫他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因此,五祖傳法、傳衣缽給了慧能。
這裡面有一個需要特別要更正的,是記載當中,慧能有一天砍柴,下雨,在屋檐下避雨,聽到人家念《金剛經》,念到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時候恍然大悟,然後就去出家。其實這段歷史是這樣的:是弘忍傳法給六祖以後,給他說《金剛經》。慧能之前是不懂《金剛經》的,是傳法以後,弘忍為其說《金剛經》,說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聽完以後,說了一句,「哦,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因為這句話,獲得了五祖秘付衣缽,這個時候稱為禪宗六祖。由此,神秀和慧能各執一端,南北分宗、分爭,教、宗分離。末法時代的開始,可以這麼說。
弘忍在傳衣缽給慧能的時候,一樣是說了一首偈語。偈語怎麼說?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的:「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即無種,無性也無生。」這個意思就是說,凡情的眾生,在這個世間努力菩提道,在菩提道上所種下菩提子,好好地栽培,那麼這個土地就自然能夠結出菩提果來。
那麼,清靜的本性並沒有凡情、佛種,這是我說的啊,不是他說的。
他的說法是,凡情的眾生來這個世間努力,來這個世間,只要是能夠在菩提種下,在菩提道裡面種下了菩提種,最終會因地上,自然會結出了菩提果。那其實清靜也沒有實性,因為你只要一分別,你只要分別凡性與佛性,那麼你就離佛九萬八千里了。因為有違這個世間的一切,也就是說,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有緣起於方便。這個方便,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因為任何事件有緣起,這個緣起,我們給這個緣設定了某個相。比如說,給這個物體設定了一個名稱;比如說,我們交流,我們現在說話,有的人說普通話,有的說漢語,你也可以說英語。這些都是因緣起,所以,所有的假相,因為這個緣起所賦予這個假相,這個假相其實並不代表它這個緣起的真相。比如說,我們在語言表達,我們所說的話,並不是說代表著所有的情感交流都必須要這樣,用這種方式,只不過是一種巧合方便。比如說,茶杯,這個「茶杯」本身並不存在,也就是這個「語言本身」並不存在,你叫它茶杯、水杯,叫什麼都可以,它只是當時的一個假相、一個概念。所以,所有的假相它都不存在實性,因為它體性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在修行啊、成佛啊,千萬千萬要記住,不能夠去執著於兩端。
因為五祖傳法給慧能的時候,有了一個神秀。雖然說後人認同了慧能,稱為六祖。這個神秀我們也不能忽視他,也不能把他忽略掉。神秀,他是出生於公元的605年,他十三歲出家,應該是十二歲半出家,他非常非常的聰明,非常非常的聰慧的。他在少年時代,可以說是就博學多聞。你看,他在十二歲出家之前,他已經精通了老莊玄說,老子、莊子、玄學,包括易學,不能說是精通,他至少是已經多聞博學了。他雖然十三歲出家,但是出家以後他一直在行腳,也就是作為一個行者到處去求學,所以說他是精通入世和出世學的一個學者。他精通了入世學的玄學、周易、奇門、易數、六壬的入世,他精通了出世的老莊和禪宗,一直到了他四十六歲,他才回到了黃梅,才回到了弘忍的身邊。其後六年,他曾經被稱為「東山之法盡在秀」,有一句話叫「東山之法盡在秀」,就是弘忍東山的法要、法脈盡在神秀。
那麼到了傳到了慧能得到衣缽以後,也就是在大周元年,神秀應武則天的邀請入京,武則天邀請了神秀入京。所以神秀當時被稱為「兩京法主,三帝本師」。他是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二歲。
所以神秀雖然一生沒有得到弘忍的付法,但是,他盡享了盛譽,你們可以想象,「兩京法主,三帝本師」。所以他在當時的盛唐,唐朝的佛法受到了上至帝王,下到庶民的推崇,而且禪宗由此走向了鼎盛。這個功勞,咱們實事求是地,客觀地來講,應該是由神秀所帶來的。因為神秀他是當時作為兩京法主、三帝本師,他是三個皇帝的老師,就是三朝皇帝都是他的皈依弟子。所以後來就是北禪,北宗尊神秀為六祖;南宗稱慧能為六祖。後來就開始,到了現在誰都說不清楚了,或者誰都不敢去說清楚。反正現在北禪就是尊神秀為六祖,南禪尊慧能為六祖。
講起來,不知不覺時間就已經四點半了,我看,今天就暫且就講到這兒吧。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或者說接不接受這種形式的課程?如果是認同和喜歡,我在以後的時間還可以繼續講,其實今天還沒有講到曹洞,就講到了南北禪。現在大家可以隨意一點。
眾:喜歡聽,講得太好了。

師:其實這個課程在半個月前就應該開講了。但是由於這個大廳,這個環境沒辦法講。你想一想,我在講這些的時候,我肯定要凈壇的,但是大家不斷地刷屏啊,不斷地講話啦,不斷地求拜師啦,不斷地發小窗啊,根本就沒辦法講。所以今天也就試一試,大家能不能守規矩?當然,還是有四、五個不守規矩的,有四、五個人還是在不斷地給我發小窗、不斷地私聊,不斷地怎麼樣怎麼樣的。其實空閑時間你可以問我問題,並不是說我不願意回答,我很樂意去幫你們去解決。但是你要分時間段,而且,開始我已經是「敬請各位同修,在我講課之前不要發花、不要私聊、不要說話、不要刷屏。」難道我還要跪求嗎?所以我請大家如果能夠去稍微地遵守一下群規,我就樂意跟大家分享。如果不斷地這樣的話,真的就沒辦法講,你們想一想,換成你們,你們根本就沒辦法講了,你講不下去了,對不對?這個事情很簡單,在我講課期間,請大家不要打擾。其實你打斷的話,我真的是很麻煩的,其實你也很麻煩的。在我講課之前,在閑聊的時候,你盡可以發小窗,你儘管有問題,你儘管找我,我都很樂意去跟大家交流。只是我在講課的時候,請大家遵守這個群規,我認為這個是不難做到的。

(師放佛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2 12: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