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毛主席紀念堂到華國鋒陵墓

[複製鏈接]

32

主題

49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反貪主任 發表於 2011-4-16 1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山西交城的華國鋒陵墓在國內已經引起很大反響。而當地的縣委的人居然說「太寒酸了對不起老人家」(見南方周末:山西交城回應建華國鋒陵墓 太寒酸了對不起老人家)。為什麼這個縣外爭議很大的陵墓,居然對這幫人來說反而不以為然?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文章?

第一,花那麼多的錢-1億人民幣還嫌寒酸,他們的不寒酸標準是什麼?錢是從哪裡來的?又流到哪裡?這裡面肯定有貓膩。

第二,花這些錢到底是為了誰?為了華老?肯定不是。人已去矣,何憂永恆?為了交城的老百姓?肯定也不是。交城到底是幾流的縣市,到底要不要上級政府的資助?查一查其近10年的財政收支,即可知。這1億可以讓多少老百姓吃多少年的糧食?現在在廣大農村農民的溫飽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農村的落後狀態還沒有徹底改變。就大興土木,給華造陵,是不是「共產主義」來得太早了?!那麼到底是為了誰?我想他們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提高他們自己的知名度,為了讓他們自己的政績看起來更好看。提高知名度有兩個方法:一是做驚天動地的大好事;一是做遺臭萬年的大壞事,讓世人指罵。有的領導不是也承認「交城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嗎?但是可惜的是這個知名度不是什麼好的知名度,而是令人厭惡的知名度。就他們自己的話來講,好象沒有什麼當地人在交城說「華陵」一句不好的話?但對於幾十萬人口的縣來說可能嗎?按照以往的經驗肯定是有人已經關照老百姓封口了。

第三,我們來看看華老自己對自己後事是怎麼安排的。華國鋒生前說過,「讓我回卦山吧。那裡樹多,清凈。小時候在那兒,打游擊也在那兒「。華國鋒去世后不久,2008年9月,華國鋒的兒子以及秘書來到交城卦山,為華國鋒選擇墓址。選址時,他們反覆強調的是「四不」原則,即「不佔用耕地、不破壞文物、不破壞環境、不與民爭地」。這個四不原則是否執行了呢?表面看,華自己沒說不要一個大陵墓。所以縣委並沒有違反華老的意願。那個四不原則,按照「山西交城回應建華國鋒陵墓 太寒酸了對不起老人家」一文中所示似乎也沒有違反。山是荒山,沒文物也沒耕地。但執行起來是變了味了。而且對於上百年的大棗樹和周邊的農田的影響是不能僅僅靠現在的事實來定論的。這個皇陵似的華陵,怎麼看都像是一代君王的象徵。回想到毛主席去世時的華的做法。實在是有某些驚人的相似之處。眾所周知,50年代毛主席和絕大多數黨政領導幹部都已經划押簽字,講明死後火化,不土葬。這個毫無爭議的,鐵板釘釘的事,到了毛主席逝世后就變了。雖然有大量老百姓的建議和情理上的不舍,但毛主席本人對自己死後的安排的意願是應該第一個要得到尊重的。我們不能因為毛主席已去世而無法主宰自己死後的歸宿,來綁架毛澤東。為自己服務。這對毛來說是一個悲劇。毛要火化,要和自己的老戰友們在一起。但華老不管出於什麼用心而建毛主席記念堂就不是尊重先人的意願的。還是周總理和「鄧大人」聰明,明令骨灰灑入大江大海,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無法最後再利用他們的死來做什麼了。如果有人爭論那是當時的集體決定的話,這不是本文討論的範疇。

現在看來,好象現實給華老開了一個玩笑:華對毛主席死後的處理方式,現在又有人用在了華老他自己身上。這是一種報應呢,還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嗚乎哀哉。安息吧,華老。你註定會被別人一遍又一遍的提起,死後也得不到安寧。我為你悲哀。。。


97

主題

2387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沙發
daomeidan 發表於 2011-4-17 10:13 | 只看該作者
毛主席的紀念堂是全國人民當時的願望;華主席的陵墓是家鄉人民的夙願。這種事還是不要多談為妙;不管怎麼樣,都是人家的造化,有能耐自己也來一個。
能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那叫幸福,也叫幸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15: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