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美國經濟前景的觀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0-8-10 0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8.10 01:55 am


美國經濟實力在這一次經濟危機中受到重創,但即使如此,美國復甦的腳步仍然動見觀瞻,牽動著全球經濟的神經。然而,近來美國對經濟未來的主要風險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風險主要是迫在眉睫的通貨緊縮,有的則認為需要嚴防通貨膨脹可能再起;即使各美國聯邦準備銀行之間對此看法也分歧,顯示經濟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美國2009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衰退2.44%,今年上半年恢復成長,第一季成長3.7%,第二季初估僅成長2.4%,低於原先預期。在此同時,失業率始終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每月失業率都在9.7%之上,而通貨膨脹率很低,僅及聯準會(Fed)設定的目標值2%的一半。這些數據都顯示經濟復甦的步伐緩慢;尤其是失業率,迄無明顯好轉的跡象,使很多人擔心復甦的力道是否能夠維持。
美國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J. Bullard原為所謂的「通膨鷹派」(認為聯準會應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膨於未然,且政府應停止財政刺激政策,避免推升通膨),最近也轉變態度,認為聯準會應考慮讓利率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非常低的水準,以避免陷入通貨緊縮困境,並維持復甦力道。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E. Rosengren與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W. Dudley抱持類似看法。由於Bullard和Dudley也是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成員,而委員會中的鷹派在Bullard倒戈後力量減弱,因此我們預期聯準會將持續其近三年的低利率政策,把聯邦資金利率壓在接近零的水準。
低利率對經濟復甦提供了有利的資金環境,但我們認為美國對於通貨緊縮可能是過慮了;事實上,另外幾個美國聯邦準備銀行(如費城、堪薩斯市、達拉斯)的總裁也認為,統計數據並未顯示出通貨緊縮的跡象。新興市場在這一波經濟危機過後領先復甦,中國大陸在2009年仍有8.7%的經濟成長,今年上半年每季經濟成長率也都超過10%;印度在2009年經濟成長率達5.7%,今年第一季亦達8.6%。為避免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中國大陸今年已三次調升存款準備金率,印度央行更四次調高附買回利率。在世界經濟如此緊密連結的時代,我們很難想像有的主要經濟體產生通貨膨脹,其他主要經濟體卻同時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
然而,就算沒有通貨緊縮,美國經濟仍面臨多重挑戰,最大的就是如何確保穩健的復甦,其中的關鍵則在於降低失業率;但除了低利率政策外,美國似乎對偏高的失業率一籌莫展。美國原本希望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的貨幣升值,以減少美國的進口,並增加本身的出口競爭力;但這個政策不易實現,現成的例子就是一般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但中國大陸始終不願意放手讓人民幣大幅升值,且此舉也無法立刻改善就業情況。
相形之下,更直接而且有效的政策或許是設法增加新興市場對美國的採購。台灣在1980年代時曾為減少對美貿易順差,並爭取美國各州支持,多次組團赴美採購。中國大陸如今也可更積極的採行此法,藉由大規模採購減少經常帳剩餘,舒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對美國而言,直接採購有助於扶持當地產業,並對就業產生立即的影響。現今的美國經濟竟然得仰賴中國大陸支撐,令人不由得產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感慨。 綜合而言,我們認為美國復甦的腳步雖慢,但仍在持續進行;通貨緊縮應不至於發生,利率也將繼續維持在極低水準,這將使逐利的資金在各地繼續流竄;美國若能積極創造就業,復甦的態勢將更為確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2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