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中國沿海經濟發達省分帶頭調高最低工資風潮,現不僅擴及各省,也同時帶動全國工資全面上漲。這波薪資上漲風潮,從高層擴大至基層,少者月薪增加一、兩百元,高者上千元均有,而在預期工資調升下,未來中國恐將邁入高工資、高物價的「生活不變年代」。華夏時報報導,北京川華家政經理何登金明顯感覺到生意難做了。他指出,今年初起,家政(保母)業邁入艱困階段,人員不足、流動性高,全職保母月薪由1200元漲至1500元,專職帶小孩者1800元起跳,「受過培訓的月嫂(幫忙坐月子),月薪至少3000元!」
同樣感覺薪水變化的還有農民工小梁。小梁在北京一個工地裡開挖土機,按工作天數發錢,一天60元。偶爾遇上下雨不能工作,或是請假休息,當天就沒收入。然而,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領到薪水的小梁發現,發的錢比他應該領的要多。問完別人才知道,這次發的薪水是按照每月30天來發的,沒有扣掉不幹活時間的錢。
不過,不管中低收入者怎樣漲薪,漲幅多少,都遠遠不能與央企員工相比。北京移動任職的韓麗喜孜孜指出,今年發得比奧運那年還多,總公司每年會給分公司一個當年須發完的工資包,現在才發55%,「可以想像在剩下的兩個月,會有各式各樣名目的錢,發到手裡!」
而中國建築集團、中石油等中央企業,今年也調高員工薪資水準,中建集團基本工資漲200元,中石油基本工資不變,但大舉調升員工福利與獎金,不少新進員工總收入甚至漲了1000多元。
報導指出,勞動成本普遍、全面性上漲,已對中小企業產生衝擊。泉州長鴻針織董事長顧建剛指出,每個員工漲200元,100多名職工就是2萬多元,「很多訂單的利潤都沒有2萬,跟勞動成本相比,匯率變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老闆們對於漲薪叫苦不迭,員工們加薪固然開心,卻漲不過物價。據了解,不少農民工憂心吃不到肉。
新京報報導,今年中國各類商品價格不斷攀升,氣候異常讓農產品與棉花短收,導致糧食與服裝全面漲價,甚至連食用油、零食也跟著調漲,物價上漲抵銷工資上漲,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指出,食品類價格快速上漲,將直接影響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