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軍通過執行親民政策,贏得大量民眾支持,最終擊敗了基地組織的游擊戰法。

[複製鏈接]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CM 發表於 2010-9-7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3年,在未獲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前提下,美英聯軍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在基地組織發動針對平民的大規模恐怖襲擊后,伊拉克戰爭變成了一場持續7年之久反恐戰爭。駐伊美軍通過執行親民政策,贏得大量民眾支持,最終擊敗了基地組織的游擊戰法。

  



  2003年,4月9日美軍坦克用繩子拉倒了巴格達市標誌性雕像——薩達姆像。

  2010年8月31日,駐伊美軍結束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並將安保任務移交給伊拉克安全部隊,駐伊美軍人數降至5萬以下,並於明年底前全部完成撤軍,這標誌著歷時7年零5個月的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這是美國歷史上延續時間長度排名第三的戰爭,美國為此付出了4419名官兵陣亡、3萬多名官兵負傷,耗資近萬億美元的代價。而伊拉克新政府的警察和安全部隊也有約2萬名官兵傷亡。更為重要的是,在過去的7年裡,超過10萬的伊拉克無辜平民在炸彈襲擊中喪生,這直接改變了伊拉克戰爭的性質——這不是一場美軍與伊拉克抵抗者的戰爭,而是一場反恐戰爭。

  薩達姆政權被推翻

  9·11事件后的翌年,2002年9月,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在聯合國大會上指控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和全球安全構成威脅。10月11日,美國國會兩院一致同意授權布希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

  2003年3月20日,在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美英聯軍發起「自由伊拉克」行動,伊拉克戰爭爆發。由於薩達姆政權的獨裁統治不得人心,伊拉克政府軍中大量高級將領被美國中情局重金收買,所以美英聯軍的入侵併沒有遇到強硬抵抗,進展異常順利。4月9日,美軍第三機步師攻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薩達姆政權被推翻,薩達姆及其兩個兒子出逃。5月1日,布希在林肯號航母上發表演講,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戰任務完成」。

  



  美國任命的伊拉克最高文職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左)最開始推行了極為錯誤的政策。小圖薩達姆即將被絞死前的情景。



  2003年12月13日,美軍在提克里特抓獲薩達姆。伊拉克新政府以謀殺和反人類罪判處薩達姆絞刑。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被絞死,薩達姆最終為其獨裁統治付出了代價。但必須提及的是,美軍在伊拉克並沒有發現當初發動戰爭的理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也是伊拉克戰爭在道義上一直遭到質疑的原因。

  「去復興黨化」計劃造成政治真空

  在美軍攻佔巴格達后,2003年9月3日,伊拉克新政府成員在巴格達宣誓就職。但此時伊拉克重建的主導權掌握在美國駐伊最高文職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手中。當時,保羅·布雷默推行了激進的「去復興黨化」計劃,有140萬復興黨分子成為整肅對象,其中近14萬人在政府中工作的復興黨成員被集體開除公職。(復興黨為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執政黨。)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去復興黨化」成為美國在伊戰中的一大敗筆。由於大量富有經驗的復興黨人被清除出政府機關和軍隊,導致了政治真空的出現,各種社會問題都無法得到及時解決,民眾的不滿情緒和反美情緒迅速蔓延。

  更為嚴重的是,被解僱的人中絕大多數是遜尼派,而在伊拉克新政府中佔主導地位的則是什葉派,這直接導致了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矛盾上升。伊拉克的遜尼派武裝開始發展壯大,並發動越來越多針對駐伊美軍、伊拉克新政府的襲擊。

  



  2006年2月22日,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彈襲擊后的情景,這一事件引發了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大規模仇殺,也讓06年成為伊拉克戰後最血腥的一年。

  基地組織以炸彈襲擊挑起教派仇殺

  必須注意的是,儘管伊拉克遜尼派武裝進行了針對美軍和政府機構的襲擊,伊拉克的遜尼派和什葉派一開始並沒有爆發激烈衝突,因為在伊拉克,遜尼派和什葉派並沒有仇視對方的傳統。但來自基地組織的阿布·穆薩布·扎卡維(Abu Musabal-Zarqawi)使這一切發生了改變。眾所周知,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發動了9·11恐怖襲擊,其意識形態源於伊斯蘭「瓦哈比」教派中最極端的一派「薩拉菲」。扎卡維當時是基地組織的第三號人物,扎卡維的最終目標是在伊拉克建立一個推行「薩拉菲」原教旨主義的政教合一國家。

  扎卡維及其領導的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在04、05年遭到美軍強力清剿后改變策略,他們企圖通過製造恐怖襲擊挑起伊拉克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族三方仇殺,把伊拉克引入內戰陷阱,從而令美軍知難而退,使伊拉克新政府倒台,為最終在伊拉克建立一個極端主義國家創造條件。

  2006年2月22日,基地組織對伊拉克什葉派聖地阿里·哈迪清真寺(金頂清真寺)進行了炸彈襲擊,引發了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大規模仇殺。06年成為伊拉克戰後最血腥的一年,在清真寺、集市等公眾場所不斷發生動則導致數百人死傷的炸彈襲擊。聯合國的統計是,06年伊拉克的暴力事件共造成了34452名平民死亡,而此類教派仇殺至今仍未完全平復。在06年,伊拉克戰爭的性質發生了截然改變,不再是遜尼派武裝與駐伊美軍、伊拉克新政府的戰爭,而是駐伊美軍、伊拉克新政府及什葉、遜尼兩派武裝針對基地組織的反恐戰爭。

  



  2006年6月8日,美軍公開了「基地」組織在伊拉克頭目扎卡維被打死後的屍體照片,圖為記者招待會電視畫面的截屏圖。小圖為扎卡維生前的電視資料照片。

  扎卡維之死及美軍剿滅基地組織

  美國軍政高層在意識到基地組織意圖后,開始針對扎卡維等基地組織首腦的砍首行動。2006年6月7日,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舉行領導人會議,討論下半年度的作戰計劃。出席會議的有領導人扎卡維、第二號領導人精神領袖拉赫曼、還有5個地區的「基地」領導人。美軍使用無人機確認目標后,F-16戰鬥機向會場投擲了兩枚精確制導炸彈,扎卡維及其他與會者被全部炸死。美軍特種部隊其後清理了會場,並搜獲了扎卡維的手機、移動硬碟及其它作戰文件。6月8日到9月14日,美軍和伊拉克政府軍根據這些資料,逮捕了1000多名基地組織骨幹,包括扎卡維在政府中布置的內應。不久,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領導層被全部擊斃或俘虜,組織機構陷入混亂,行動能力遭到極大削弱。

  在打擊基地組織的同時,美國也積極準備增兵伊拉克,以控制教派衝突、恢復秩序。2007年1月,布希宣布向伊拉克增派3萬戰鬥部隊。2月10日,戴維·彼得雷烏斯將軍出任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開始推行新的安全策略,駐伊美軍的任務更多地變為日常巡邏,協調什葉、遜尼兩派關係和拆除路邊炸彈。在美軍增兵后,基地組織和教派衝突針對平民的襲擊開始逐漸減少,局勢恢復至06年前水平。

  2008年2月3日,伊拉克總理馬基利簽署《正義和有責任法案》,法案允許前復興黨人重返政府機構。伊拉克踏出了民族和解的第一步,此後局勢獲得進一步好轉。駐伊美軍也開始逐步撤離,2010年6月30日,美軍從伊拉克主要城市中撤出;8月31日,駐伊美軍結束作戰任務,歷時7年零5個月的「自由伊拉克」行動正式結束。

  



  



  2006年11月23日巴格達接連發生3起汽車炸彈爆炸和一起迫擊炮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45人死亡、238人受傷。這種大規模的襲擊事件雖創造了驚人的效果,但也激發了伊拉克民眾的極大反感。

  嗜血襲擊自掘墳墓

  以扎卡維為首的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戰略是發動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挑起伊拉克的教派衝突,讓伊拉克陷入內戰。應該說,他們的策略在06、07年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功。但是教派衝突、仇殺報復,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這與伊拉克人經歷了長期戰亂和制裁,人心思定的大勢相違背。基地組織的這種策略正為日後的伊拉克全民反恐自掘墳墓。

  其實在06年2月什葉派金頂清真寺遇襲事件之前的2005年8月25日,扎卡維送交本·拉登的「戰略報告」光碟就已被駐伊美軍截獲。伊拉克政府隨即將基地組織的這一陰謀向全社會公布,伊拉克各派的主流在對待恐怖襲擊的問題高度一致。這也是為什麼在06、07年,每當伊拉克發生大規模爆炸襲擊襲擊時,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教領袖就會發表講話,呼籲教眾冷靜。由於新政府和各教派主流的安撫,加上美軍增兵,基地組織的陰謀最終未能得逞。

  極端主義不得人心

  而基地組織的終極目標——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薩拉菲」原教旨主義國家,更是不得人心。

  



  伊拉克遜尼派武裝抓獲基地組織分子。伊拉克人其實對基地組織本來也談不上好感,其極端主義行為最終甚至將部分反美武裝推向美軍。

  因為伊拉克以什葉派居民為主,遜尼派也是以遜尼派蘇菲教徒為主。19世紀20年代,信奉瓦哈比教的沙特家族將信奉遜尼派蘇菲教義的聖裔哈希姆家族趕出了阿拉伯半島上的聖地,數十萬什葉派和遜尼派蘇菲教徒被殺。此後,哈希姆家族在伊拉克和約旦分別建立了兩個哈希姆王朝,沙特家族在聖地建立沙特王國。遜尼派蘇菲教徒、什葉派就此與瓦哈比教派結下教仇。後來,瓦哈比教改革了極端教義,使自己得以融入伊斯蘭主流。但瓦哈比教派中最極端的「薩拉菲」派仍堅持極端主義,基地組織正以此為意識形態,所以伊拉克人對基地組織本來也談不上好感。

  遜尼派蘇菲教在伊拉克有很深的傳統根基。扎卡維的基地組織到伊拉克后,卻反對蘇菲教的聖賢崇拜,隨意搶劫和屠殺蘇菲教村民,與蘇菲教的伊拉克部落格格不入。而基地組織策劃炸死什葉派領導哈基姆、製造阿舍拉節連環爆炸慘案、炸毀阿里清真寺,更是讓什葉派與之水火不容。一名後來投靠美軍的遜尼派反美武裝領導人說,「我們村裡有100來人因為反抗美軍而犧牲,而基地組織來了后,殺了我們476個村民。」

  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殘酷行為引起了伊拉克民眾的強烈反感。其中典型例子是,2008年12月,11名被關押在拉馬迪的基地組織人員越獄,其中7人被擊斃,但包括「殺手伊馬德」在內的3人逃走。結果,拉馬迪全城所有成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協助美伊軍隊搜捕,3名基地逃犯無處可藏,第二天就全部被緝拿歸案。

  



  



  美軍在阿拉伯文化教室探訪老百姓家庭,了解伊拉克歷史和民風習俗。駐伊美軍司令彼得雷烏斯的一系列親民政策讓美軍贏得了游擊戰爭,最近他又被緊急調任駐阿美軍司令,去挽救阿富汗戰局。

  與基地組織形成鮮明對比,駐伊美軍在彼得雷烏斯將軍出任最高指揮官后,開始採取更親民的行動策略。彼得雷烏斯認為傳統的地面部隊戰法已不適應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發動的游擊戰,為此推動制定了《反暴亂作戰條令》。

  根據新的作戰條令,駐伊美軍的日常作戰任務不僅僅是值班巡邏、突擊搜捕,更為重要的是拜訪駐地附近村落的村長、部落長老,與自發組織的民兵建立良好關係,並調解遜尼、什葉兩派穆斯林之間的糾紛。美軍還制定了戰爭損壞賠償制度,對於在戰鬥中受損伊拉克民間建築,美軍均會作出賠償或負責重建。美軍還不時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美軍的新政策使他們贏得了當地相當部分民眾的好感,解決了打贏游擊戰爭的關鍵——獲取準確情報,為快速突襲基地武裝打下基礎,可謂美軍破除游擊戰的「首要戰術」。有心的讀者可以發現,華裔美軍士兵陳果的博客,正是美軍這些政策的原始記錄,其在伊拉克服役的時間正好是07年9月至08年7月。

  與此同時,駐伊美軍更是利用基地組織製造教派仇恨的契機,成功與遜尼派武裝達成和解。伊拉克最大的本土遜尼派反美武裝「1920革命旅」也聽從部落長老們的勸說,放棄武裝鬥爭,轉而投入「覺醒運動」,掉轉槍口幫助美軍圍剿伊拉克的基地組織。

  彼得雷烏斯因為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出色表現,於2008年11月升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今年又被緊急調任駐阿美軍司令,去挽救阿富汗戰局。

  



  



  「斯瑞克」旅在伊拉克戰爭中獲取了第一步的寶貴作戰經驗,在防護性和使用費用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平衡,美軍也因此派駐了更多「斯瑞克」旅。

  伊拉克戰爭在03年倒薩之後變成了一場針對極端武裝分子的游擊戰爭,儘管在這樣的非常規戰爭中美軍大部分高技術兵器都無用武之地,但美軍仍表現出了不錯的適應能力,糾正以前的錯誤觀點和成功運用了新裝備。

  在城市中使用裝甲部隊

  美軍在以往的作戰條令中曾寫明裝甲部隊不適合在城市巷戰中使用,所以在完成對伊拉克的佔領后,美軍大都使用「悍馬」車(HMMWV)執行作戰任務。但「悍馬」車缺乏裝甲,連AK-47步槍子彈都無法防禦,更不用說RPG-7反坦克火箭筒和威力強大的路邊炸彈。大量使用悍馬車執行作戰任務令美軍產生了大量傷亡,美國國防部統計顯示,在伊陣亡的美軍中有20%在「悍馬」上喪生。美軍其後改為更多地採用M-1坦克和M-2步兵戰車執行任務,在傷亡控制上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履帶式重型裝甲車在燃油、零部件消耗過大,難以長期高強度使用。最後,美軍向伊拉克投入了新規劃的中型旅——「斯瑞克」旅,這種旅級部隊的全部戰鬥車輛均採用20噸級的「斯瑞克」輪式裝甲底盤。「斯瑞克」裝甲車在執行安全維護任務時,在防護性和使用費用上取得了良好的平衡,美軍為此向伊拉克投入了更多斯瑞克旅。

  



  RQ-1「捕食者」和MQ-9「死神」無人機的大量運用,使美軍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戰場監視能力。其中炸死扎卡維這一行動最關鍵的一步——發現扎卡維行蹤就是由RQ-1監視完成的。

  更好的戰場監視能力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廣泛使用了RQ-1「捕食者」和MQ-9「死神」無人機,這兩款無人機滯空時間高達40小時,使得美軍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戰場監視能力。在前面提到的針對扎卡維的「砍首」行動中,美軍是先發現了拉赫曼,利用RQ-1的超長續航時間,美軍放長線釣大魚,通過跟蹤拉赫曼發現了扎卡維。最後,RQ-1上報會場地址,隨後趕來的F-16C戰鬥機投放兩枚精確制導炸彈將扎卡維炸死。很多伊拉克武裝分子就是因為暴露后無法逃脫無人機的追蹤,而被美軍消滅。

  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

  基地組織的優勢是藏軍於民。美軍針對性地開發了生物識別技術,在叛亂活動地區,美伊軍進行人口普查,提取了當地居民的虹膜、臉部、指紋特徵,然後輸入到資料庫。另外,對爆炸現場清理的炸彈碎片,或繳獲的武器上、反美武裝用過的物件上採集指紋,也被輸入資料庫。偽裝成普通民眾的基地組織成員在經過檢查站或面對突擊搜查時,就會在HIIDE生物識別測量器下露出原形。監控人員流動使外來的基地組織武裝在居民區內無處可藏。

  



  人們在談論伊拉克戰爭時,往往會簡單地認為這是一場美國人的戰爭,是美國人與部分伊拉克人的爭鬥。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在基地組織等極端武裝發動針對平民的大規模炸彈襲擊后,伊拉克戰爭已經演變為一場反恐戰爭,駐伊美軍在戰爭中獲得了大量民眾支持,最終擊敗了基地組織的游擊戰法。大部分伊拉克民眾,遜尼、什葉兩派宗教主流選擇跟隨新政府和駐伊美軍,與極端宗教主義、恐怖主義戰鬥,伊拉克人民正是戰爭結束的最大獲勝者。

  當然,目前伊拉克的教派衝突仍未平復,伊拉克政局也出現了暫時困難,這些都需要伊拉克各派民眾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去達成妥協。

14

主題

1395

帖子

73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3
沙發
SirCat 發表於 2010-9-7 05:56 | 只看該作者
  與此同時,駐伊美軍更是利用基地組織製造教派仇恨的契機,成功與遜尼派武裝達成和解。伊拉克最大的本土遜尼派反美武裝「1920革命旅」也聽從部落長老們的勸說,放棄武裝鬥爭,轉而投入「覺醒運動」,掉轉槍口幫助美軍圍剿伊拉克的基地組織

關鍵是給原來的反美武裝發軍餉。
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2 17: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