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400 border=0,381 alt=]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8/21/12468955_51n.jpg[/img]
月球
在過去10億年間,因月球的內部物質不斷降溫收縮,在月球外殼上形成了諸多裂縫。美國科學家因此宣稱,月球正在變小,不過因為上述收縮過程極其緩慢,人類既無法用肉眼注意到這一變化,月球更不會在短期內消失。
史密森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地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月球表面確定了14處被稱作瓣狀陡坡的地形。研究人員稱,瓣狀陡坡「證明了月球上最近發生的沖斷裂作用,而且上述斷層看起來非常新」。不過,這種所謂的「最近」也是指大約10億年前發生的事情了。
據悉,這些瓣狀陡坡高達10米,長度超過數公里。科學家通過瓣狀陡坡的大小推測,月球已經收縮了大約100米。不過,人類無法在不藉助儀器的情況下,注意到上述變化。資料顯示,月球直徑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但月球收縮也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影響。
此前,美國科學家開展的研究稱,月球的含水量至少是以前預計的100倍。比如,在月表陰暗區隕坑內存在凍結水,月表灰塵下方也存在冰。據悉,如果全部融化,這些冰足以形成一個覆蓋月表且深達1米的海洋。上述冰可能來自於撞擊月球的小行星。
科學家稱,月球是在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地球后形成的,這次撞擊將大量物質噴向太空而後聚集成月球。因此,月球上存在一個岩漿海。這些岩漿中含有的水最終通過「火噴泉」的形式噴到月表。絕大多數水在噴發過程中被蒸發掉,但也有一部分遺留下來。
不過,人類目前還無法獲取月球上的水源,因為它們已經和月球岩石融為一體。儘管如此,隨著技術的發展,上述發現依然為人類日後遠征宇宙深處提供了潛在的水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