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激情三部曲 ——留學 融資 創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4月3~4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的「中國風險投資與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國際研討會」將使我們有幸聽到真正的國際頂級「風險課」,為此我們特意採訪了一些具有風險資金背景的高技術企業。

第一幕:焦點訪談
程京博士:1983年畢業於上海鐵道大學電器工程系。1992年在英國史查克萊大學獲司法生物學博士學位。在英美的幾所大學做過有關生物學的博士后研究。先後任美國納米基因公司首席科學家,美國騰龍科技公司技術總監清華大學生物晶元研發中心主任。他的「Laboratory on a Chip」成果被選為1998年的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伍曉東博士:1982年畢業中國科技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85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碩士研究生。1989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天體物理系博士研究生。199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畢業後任美國矽谷施樂帕絡阿爾托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及項目領導人。1995年創建 美國NetFront通訊公司。1998年創建諾方公司。

徐貝CEO:1998年赴澳大利亞學習,獲得視覺碩士學位。1992年赴美,就職蒙哥馬里公關公司1995年加盟矽谷的kalosft公司1997年創立博庫公司

程京先生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學者風範,伍曉東博士更接近技術專家,而徐貝先生則是一個文化人。雖然他們的個性職業各不相同,但是對融資創業的回答確實驚人的相似。

一鳴:國外的條件很好,為什麼選擇回國創業?
程京:的確,在國外條件會很好,但是會受到種種限制,因為文化等差異,人的潛能不能完全發揮。世紀交替之際,以生物晶元為核心各相關產業現正在全球崛起,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已開始大投入、爭先恐後地、有計劃地對此領域中的知識產權進行跑馬圈地式的保護。而在中國這是一片未經開墾的處女地,中國巨大的市場預示著巨大的前景,所以我回來了。
伍曉東:在美國有些好思路真正操作起來並不是那麼簡單,最大的阻力來自於研究機構的外部,也就是公司的總部管理層。在我操作的幾個項目不了了之之後,我決定走出PARC(斯坦福大學的著名研究機構),自己辦公司來創業。而在國內對於網際網路安全方面的事業剛剛起步,廣闊的發展前景促使我投身進來。
徐貝:在網路評論家眼中,21世紀是一個大IT時代,中國是這個新生市場的新生力量,巨大的潛在用戶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在中國直面出版界的網站幾乎沒有。跑馬圈地意味著成功的第一步。留學生涯對我是一個充電的過程,而回國創業是通向夢想的階梯。

一鳴:為什麼能夠成功融入風險資金,如何去操作。
程京:首先是要有一個好的項目,生物晶元是最好的體現。國外從工業界到新聞媒體,到學術界,都說生物晶元將給人類生活帶來一場革命。人們可以方便地進行操作,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把信息傳遞遠方的醫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風險資金在找我。
伍曉東:要不斷地篩選風險投資機構,同時這些風險投資機構也在對你進行細緻入微的評估,在幾次接觸之後,首期風險投資機構終於敲定,它們是舊金山的中經合集團(WI Harper Group)、矽谷的WOODSIDE和萬通國際(WANTONE)。這三家風險投資機構是一種很好的搭配,形成了能夠進行良性循環的完整的鏈條關係,對諾方的未來發展極其有利。在這三家投資機構中,萬通雖然投資比率不大,但它在國內擁有廣泛的社會關係,別人辦不了的事情到了萬通手裡就易如反掌;中經合作為一個權威性的投資機構對中國政府和中國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因此對諾方公司的一些「中國特色」的具體操作能夠表示支持和理解,起到了中西方技術和資金融合的一種橋樑作用;在美國金融領域享有很高聲譽的WOODSIDE則提供了進入美國市場的介面,為諾方未來在美國上市能夠減少成本費用。徐貝:風險資金與其說是給我,不如說是給博庫這個概念。在網際網路的世界里永遠缺的不是錢,而是理念。我們要做最有文化品位的網站,所以風險資金來了。

一鳴:創業的歷程和體會,感到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
程京:回國創業最大的難處在於很多政策不規範,有時很簡單的事卻要花費很大的經歷。
伍曉東:做公司不容易,眼睛既要向內看,更要向外看。與政府打交道頗多,感慨頗多。國內的政策顯得有些模糊:所有的演演算法都需要通過中共中央辦公廳保密局的批准,但問題是國務院的各個部委也有蓋章的權力,然而這些部委很少能有中辦保密局那樣的技術力量。由於政策不明晰,這些部委沒有形成真正的責、權、利的關係,既想要權力,又怕擔風險,所以在審批的時候往往出現扯皮、推託的現象。
徐貝:博庫要營造的是一個文化氛圍,我們的難處是網際網路的有關法律不規範,特別是關於作家知識產權的問題,解決這些網站才能長足發展。

一鳴:《PC Life》的讀者群大學生居多,如何看待國內學生的素質,他們在那些方面應該加強?
程京:中國學生的基礎較紮實,但是創造性思維差。同樣做一個實驗,美國學生會想盡辦法搞出來,對於中國學生缺少一個燒杯或許能夠導致試驗的停頓。不過目前這種情況在向好的方面發展。
伍曉東:國內的學生越來越富有朝氣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作為導師還應當從商業、管理的角度考慮問題。雖然現在很多學生留學創業,但是優秀的管理是他們所欠缺的。
徐貝:國內年青創業者除卻要擁有樂觀、敢冒險、自信等性格特質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堅韌不拔和執著。創業不同於科研,創業者首先要相信自己及自己所做的事,然後就是要不斷聽從自己心靈的呼喚而不能靠所謂的理性的指引,這有點像擲硬幣,你要一直擲下去直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面出現為止。

第二幕:實話實說郭偉瓊:我們也需要風險投資

郭偉瓊,加州大學傳播學碩士.1987年學成回到台灣,隨即加入奧美廣告公司服務.其後十餘年,歷經博上富康廣告(FCB), 博雅公關(Burson Marsteller), IBM公司等.在國際品牌的營銷策劃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1997年加入摩奇創意,負責建立摩奇在中國的基地,為摩奇創意在中國的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摩奇公司的郭偉瓊女士的情況與眾不同,她出生於台灣,從台灣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工作,她放棄的是綠卡。    談到為什麼來中國創業。estela(郭偉瓊的英文名字)很坦率:從我的經歷可以看出,十餘年來我一直服務於IT產業,對行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感觸。在台灣我們能夠做出很好的創意,但是台灣是個飽和的市場,要想有所成就,大陸是最有前景的,所以我來了。對於風險投資的理解,estela說:做為公關策劃公司重要的是活動的新意,資金的壓力不是很大,但是我們很高興與風險投資合作。因為它能夠給你帶來各種支持,政府關係、財務指導、商務夥伴等等。雖然中經合的劉宇寰先生對摩奇的投入相對他對其他行業的投入很微小,但是這代表他的誠意,他看中的是摩奇的公關能力和IT背景,是整個大的投資戰略的一部分。投資那麼多高科技企業,沒有宣傳策劃支持怎麼行?

談到摩奇estela顯得神采飛揚:我們不但具有行銷傳播規劃顧問的能力,我們還有各種媒體製作中心。經過企劃師的規劃,行銷活動所需要的媒體製作,諸如空間設計、展覽場地布置、節目設計、視聽影像製作、開場動畫、電腦特效,甚至邀請卡、大會手冊、市場調查,我們不假手他人,各個專業製作小組全力演出,不論在品質、速度,甚至是成本,都能為客戶作全方位的考量。   我們是准上市、上櫃公司的形象塑造者。1994年成立迄今,協助20餘家企業完成上市、上櫃申請所需之企業影片。摩奇具備申請上市公司公關輔導能力,充分借重承銷商與已上市公司的合作經驗,為您發掘適切的訴求題材。工作成員具備財經、商學背景,溝通最容易。擅長將營運績效,數據及較抽象的經營意念,利用動畫等特殊技巧,畫龍點睛地表達與呈現。能整合上市上櫃過程中的多媒體簡報,公司簡介型錄印製、廣告設計、發表會會場設計等各項資源,使形象建立之媒體運用效益最高,預算編列最精簡。

對於Internet,estela認為:大陸信息產業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10年,但是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只落後1-2年。郭偉瓊說,歐美國家現在還沒有完成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如果儘早著手,完全能夠趕上,而且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避免重複錯誤。

陳衛:我選擇了放棄

由於路途較順,到信威公司採訪陳衛先生時,我早到了20分鐘,在會議室我見到了幾位風塵僕僕的員工在討論工作,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個注重實幹的公司。見到陳衛先生,加深了我的這一印象,由於都是做技術的出身,溝通起來特別方便。

在談到回國創業,陳先生說:我選擇了放棄。85年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后,我在摩托羅拉工作,職位已經做得很高。在一般人眼裡這已經是功成名就了,但是大公司運營很規範,很難實現個人的理想。90年代是通信和網際網路技術大發展的時代,是數字英雄輩出的時代,創業是一種「痛」,我毅然回到了最具發展前景的中國。

北京信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是由信息產業部(原郵電部)批准,大唐科技產業集團和美國 CWILL電信公司合資組建的,是在北京從事電信科技、生產和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信威能夠融資成功,最關鍵的是技術優勢。打個很簡單的比方,使用GSM手機,每分鐘雙向收費4角;使用CDMA話費是每分鐘2角;而採用信威公司的SCDMA系統的無線市話手機每分鐘收費只有6分錢,可以想象這是一個多麼有前景的產業啊。信威通信依靠強大的科研開發力量,不斷的開發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以信威通信的SCDMA無線用戶環路系統為技術基礎的TD-SCDMA技術在眾多技術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電信聯盟(ITU)通過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的三個技術標準之一,這充分說明了信威通信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強大實力。另一方面,信威通信以市場為導向,立足於高新科技的研發體系使得信威公司能夠緊跟市場潮流,不斷為用戶提供高性能的通信產品。信威公司即將推出的基於SCDMA系統的無線便攜市話,就是結合了移動通信的便攜性和本地市話的低成本性的一套無線通信產品的解決方案。信威所要做的就是成為中國的「高通」(CDMA的鼻祖)。

要想成功融資還需要給投資商展示一個很好的團隊。作為IT業內知名的高科技公司,信威通信擁有著一流的研發隊伍, 具有一大批富有活力的高層次研發人員(絕大部分是碩士以上學歷),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為充分利用國外高科技技術資源,信威派遣了一批優秀的研發人員在美國德州奧斯汀成立了海外研發中心,以保證信威通信始終處在世界的領先地位。有了好的技術項目,融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風險投資給信威帶來的不光是資金,還有管理經營的理念和財務、人士、背景上的支持。

談到創業的難處,陳先生說,主要是政策上的規範,風險投資的介入,「出口」在哪裡?對於我們社會的年青一代,陳先生認為他們基礎很好又趕上了好年代,應該有人從商業和企業家的角度去指導。中國人是最聰明的,別人能做得到的,我們一定能做得到。

第三幕:生活空間┄┄講述王維嘉總裁的故事

1982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系獲得學士學位。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1992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1987年-1989年,王維平洋貝爾公司(PaeibBell)任職。1989年-1992年,在矽谷蜂窩數據公司(CellularDataInc.)任網路總體設計師。1992年-1994年在尖端性研究公司IntervalResearch主。1994年,在矽谷創建通用元線(GWcomInc.)公司並任總經理至今。1999年11月推出中國首個五線互聯門戶網站「掌門」網(www.byair.com)

留學之路王維嘉創業的決心可以追溯到1984年,《人民日報》在那年花3個月的時間連載一位斯坦福大學教授所寫的一本名為《矽谷熱》的書,去斯坦福留學的意念也就從那時起悄然而生。1985年初,王維嘉如願以償地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助研金。「我記得下飛機的當天晚上,就參加了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中國學生所組織的內容為如何創辦公司的討論,那種熱烈的創業氣氛真的令我激動不已!」在斯坦福王維嘉先後從師於世界自適應信號處理及神經元的鼻祖Dr.BernardWidrow,衛星及移動通信的權威Dr.Brucelusignan,計算機區域網的奠基人之一Dr.FouadTobagi,參與MASA數據網的建設,TCP/IP協議編程等大型研究項目,為美通後來的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王維嘉感到讀博士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自信。

王維嘉的信條是「做,永不停步。」畢業后他在貝爾參與了舊金山地區的ATM實驗網和第一個百兆大都會網的建設。在蜂窩數據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依託於蜂窩電話網的元線分組數據網,該技術后演進為今日北美元錢分組數據標準CelluaI Died packet Data(CDPD)。

王維嘉認為中國的海外留學人才是一大優勢,只要國家政策上支持留學生回國創業,大部分人是願意回來的。把國際資金、管理意識和先進的技術帶到中國,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如何獲得風險投資王維嘉說,要想獲得風險投資首先要善於包裝自己。其次是給風險投資家描畫一副非常美好的遠景。當然不能瞎講,需要你的潛心研究和經驗積累,因為那幫風險投資家都非常有經驗,如果你騙他的話,他一眼就能看出來;還有就是你的產品和市場戰略;你所領導的團隊,對於無線網際網路這個產業,但隨著時間的榷移,同樣的路別人也能發現,但是,你這個團隊仍然是最好的。   

王維嘉把風險資本比作創業者的「乾糧」。1993年,他參加了一次風險投資演講會。會後,他告訴演講的風險投資家自己想做一種移動信息終端,讓人們從PC中解放出來。投資家點點頭,留給他一個電話號碼。一連幾天,王維嘉不停地打電話,就是沒人接。失望中,他仍舊每次留下錄音。過了很久,他終於接到了進一步細談的迴音。見面時,投資家說:「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接你的電話嗎?這是對你的考驗。一個創業者如果連打電話的困難都不能克服,我是不會給他投資的。

這位風險投資家叫Ramor1dChin。在他的努力下,王維嘉得到了兩家風險投資公司總額為200萬美元的第一袋「乾糧」。此後,International Venture Partners、Alpine Ventures、IDG、W.I.Harper、Intel公司的3000多萬美元風險資本也進來了。

四次成功的融資經歷,使得王維嘉差不多成了一個專業的風險技資專家,並在融資問題上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經驗。「要想融資成功,首先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永遠要多談幾家」王維嘉說,「其次是要選擇正確的投資人,所謂正確的投資人的判斷標準有兩條:一是要在你的企業所屬的產業當中有投資經驗,二是要有充足的資金;融資過程中企業家要注意的第三點就是要控制好節奏以便讓幾家的談判進度持平;第四點,也是常被企業家忽略的一點就是,在錢進入到自己的銀行賬戶之前永遠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因為只要錢還未兌現,就始終有變化的可能。

美通之路

有了錢只是創業的開始,王維嘉要面對的問題還很多,人才是高科技創業企業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一個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時代里,由於各種生產要素都需要全球配置,市場也必須要站在全球的高度予以統籌和考慮。所以,能否擁有具備全球目光的人才,是中國企業能否擁有全球競爭力的關鍵。

王維嘉發現了無線互聯這座金礦,也發現了金礦的位置在中國。1997年初,美通成立了北京辦事處,1999年6月,上海分公司掛牌,同年7月28日,美通第一個個人例信息系統(PLANET系統)在上海建成,在美國生產的第一代產品網機也終於出爐。全國最大的尋呼運營商一一上海國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數百萬美元買下整套網路二經過幾個月的網路測試,網機已開始大規模的商業銷售。王維嘉對網機一一售價1980元,月服務費100元寄予了很大希望。無論3Corn公司推出的PalmPilot,還是聯想的掌上電腦,上網都離不開電話線,網機真正實現了「無線」一一通過PLANET系統接人因特同,可以完成事上炒股的全過程:分析行情、下單買賣、賬戶管理。這也正是王維嘉的得意之筆:「目前建一個證券營業部少則百萬,多則千萬,與我們在一個中等城市建一套網路系統的成本相當。但只要有了這個網路,這個城市的每一才土地都會變成青業部。」目前,網機的註冊用戶在4000人左右,其中2000人用它來炒股。l7家聯入國脈網路的券商日交易量合計一般都在1000萬元以上,高峰時可達4000萬元。

美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王維嘉並沒有止步。99年11月他在上海建立無線網路門戶「掌門」網。通過最實用的網上信息,以便於人們在小小的屏幕上瀏覽和下載。「掌門」網專門支持WAP手機、網機、掌上電腦、雙向尋呼機等各類終端。目前,「掌門」網第一期推出的信息服務有證券速遞、投資花園、商貿經濟、新聞娛樂等10多個頻道,每天滾動上千條。目前公司已經與國內十幾著名廠商合作,「掌門」網正積極開拓電子商務。隨著Internet的興起,王維嘉豐富了對這個金礦的理解:「掌門」網的目標是成為無線網際網路第一門戶。5年來,王維嘉說他每天都在想會不會失敗,但他更喜歡那句話:If you like,just do it!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沙發
TCM 發表於 2010-8-9 01:50 | 只看該作者
s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0 2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