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回眸一笑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的幾點看法:佛教為什麼不如基督教發展得快

[複製鏈接]
21
匿名  發表於 2010-6-30 20:40
人最重要的煩惱根源,就是不能接納自己,一個宗教每每要藉助外力,無論它發展得
如何快,或者是口裡充滿著愛,煩惱仍然是會跟著它走的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2
chico 發表於 2010-6-30 22: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7-1 03:03 編輯

人們煩惱的根源,是自己不能作主。自己的思想無意識地隨著外境走。

比如,人家罵了一句,混蛋。我們就生氣。為什麼?「他「罵了「我「。
仔細分析一下,混蛋就是一句話。自己認為混蛋是壞話,當下的反應是生氣。這個反應還不是你有意識的反應,而是大腦自然、習慣性的反應。

我體會,學佛的第一步要意識到自己的反應。聽到混蛋這兩個字后,自己有意識地決定是生氣還是不生氣。自己做主,不受習慣支配。他說我是混蛋,我如果真幹了一件混蛋事,他說的是事實,有什麼可生氣的?如果是他誤會了,自己沒幹混蛋事,不是混蛋,他錯了。又何必生氣?完全可以平靜地給他解釋。
接下來,有人可能會說,他冤枉了我,我要伸冤。想想自己有沒有誤解、冤枉過別人?肯定有吧?讓自己體會一下受冤枉的感覺,讓自己知道被冤枉了挺難受的。咱以後再盡量少冤枉別人。這樣想想氣也就消了。
還可以想想生氣傷害自己的身體。沒有人會主動地干自己傷害自己地傻事,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也可以選擇不生氣。

如果決定要罵回去,也要自己知道自己開始罵人。而不是習慣性的機械反應。

當聽到一句不順耳的話,自己腦袋多轉借個圈。然後有意識地做出反應,是認識「煩惱「,消除「煩惱「的開始。這種方法在佛法里叫「觀照「。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3
jiandao 發表於 2010-7-1 04: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2# chico
"人們煩惱的根源,是自己不能作主。自己的思想無意識地隨著外境走。"
"有意識地做出反應,是認識「煩惱「,消除「煩惱「的開始。這種方法在佛法里叫「觀照「。"

Yes, you are right. You understand 佛法. 以理觀照 is 佛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4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7-1 10:55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決定要罵回去,也要自己知道自己開始罵人。而不是習慣性的機械反應。

當聽到一句不順耳的話,自己腦袋多轉借個圈。然後有意識地做出反應,是認識「煩惱「,消除「煩惱「的開始。這種方法在佛法里叫「觀照「。
chico 發表於 2010-6-30 22:48


恭喜師兄!
同樣道理,聽到別人讚揚習慣性地感覺開心,也應該看到這裡是頭腦在機械地跟進演戲,而不是「我」在做主。頭腦不是我,頭腦已經被世俗和過去的意識程式化了,往往情景一起就不稟報地替我們做主。因此做出來的決定並不有利於我們。特別是發怒,動怒不要緊,要緊的是當下就看到自己在動怒。不要跟著怒氣沖沖的念頭一路走下去。這樣怒氣就沒有了「燃料」持續不久了。如能多次練習,不用克制,易怒的脾氣就會慢慢消失了。這是中觀之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5
chico 發表於 2010-7-1 21: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7-1 21:23 編輯

這是你轉貼的哪位黃老師講的意思。我搬出來晒晒。了凡四訓也有同樣的說法,不過是文言文,沒有黃老師說的那樣直白,更適合現代人的根基。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6
chico 發表於 2010-7-1 22:56 | 只看該作者
梵文原典滅失,主要的原因是出在文字上。漢字基本上是一種圖形化的文字,不能記錄語音,而梵文是拼音文字 ...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30 07:46


可以買個好價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27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7-2 0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5# chico

The Power of Now 和著者的第二本 The New World 也講了很接近的道理而且用更加樸素的話更加現代社會的語境。我自己的實踐經驗覺得很有效。星期天晚上八點的課我竭力推薦老兄去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28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7-2 08:36 | 只看該作者
基督教在西方已經衰落了. 在歐洲基督徒的比例降為50%左右, 在美國降為75%左右,在中國基督徒的人數倒是在增加.不過佛教徒的人數在中國也在迅速增長,在西方增長也很快.
自助者天助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38

帖子

8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2
29
 樓主| 回眸一笑 發表於 2010-7-10 01:44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朋友好像用基督教的平行宗教來看佛教了。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30 12:30


嗯,你說得對.我對基督教接觸的多,對佛教接觸的少.
仔細看了一下我的帖子,發現對總體思路像公司營銷,如何壯大客戶群是我的主要觀點.
看來是有些偏頗. 謝謝大家的回復,學了不少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匿名  發表於 2010-7-13 05:36
問一下:黃老師的全名是什麼?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1
chico 發表於 2010-7-14 0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0# Guest from 98.201.130.x

黃國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匿名  發表於 2010-7-14 08:07
dddssss
33
匿名  發表於 2010-7-15 23:17
謝chico
34
匿名  發表於 2010-8-1 12:13
很高興你能開誠布公心平氣和的探討,比以己之見強加於人要好的多,各位師兄已經有所回復,再羅嗦幾句,共勉
佛教徒其實並不少,即使在亞洲佛教徒的發展似乎也沒有基督教徒發展的快。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原因之一其實佛教已經全球範圍傳播開了,宣化上人在美國建立萬佛城,組織了史上第三次大規模譯經(第一次玄奘法師,第二次鑒真和尚),我曾經問師傅,中國這麼好的儒釋道基礎,為什麼宣化上人要到美國去?師傅只是回答,歐美的機緣已經成熟。他們能夠接受了。

1. 佛教講的是避世,基督教講的是傳福音。雖然佛教也有度人只說,但這只是其次,先度己再度人的觀念使得不少佛教徒講得只是自己的靈修,並不積極傳教大乘佛教是福惠雙修,講究世出世間法,沒有出世避世的修行人,(個別時間閉關除外)沒有一尊佛不是通過救度眾生而後成就自己,大家都知道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寺院本來就是講堂,傳法要隨緣,應機,以自身的言行來影響周圍的眾生,是更圓融的積極。修正不到一定階段亂講話反而誤人子弟,做好自己就是薪火相傳。西方宗教的傳播更注重場面,佔據市場,營銷的形式卻更容易引起人的反感,人數多並不代表質量好。從不同經的描述就可以看出創立者的心態,天壤之別。
2. 佛教允許其他信仰的存在,這種非排他性並不容易吸引新教徒。凡是有益於眾生的,應機的,就是佛法,可以將其看作佛法的另一種形式,佛教化眾生是不拘一格的,佛菩薩千百萬化身,以種種形,種種方式度化眾生。××在東方學習佛教以後根據當地人的根器,理解程度創立另一種宗教,也沒有什麼不好。不能因為大學的內容高妙,就不允許小學的存在,只有徹悟的,才是看破,包容的。
3. 佛教的靈修(不婚,吃素,不性)等等讓人望而卻步。而基督教的」因信稱義「則是很多人信基督教的動力。其實,佛教里的」頓悟「也是使得佛教在某一時期發展很快的原因之一,似乎後來並沒有很好配合這個教義來發展佛教。佛法的修行有次第之分,並不要求不婚(好多成就者都是居士身),不要求吃素(只要求不殺生,藏地好多法王都是吃葷的),不性是對出家人的要求,西方的神職人員也是一樣,舊約中也是要求人吃素。佛家最早提出「信、願、行」,但是不收版權,大家隨便使用。「頓悟」是需要根基的,社會的,個人的,現在不太具備了。但並不代表佛教不傳播了,Dharma center 遍世界都是,雖然沒有教堂那麼大的規模,但更需要自願和清凈。所謂的清規戒律,其實是清凈的規律,要想提升所要遵循的規律,沒人強求你一定怎樣,但如果自己想進步,不安規律辦事是不行的。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1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