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WILLIAMLYLE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貫穿三世是如何實現的.

[複製鏈接]

14

主題

180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1
41
至善 發表於 2010-8-22 22:10 | 只看該作者
我的眼力還沒有差到把識看成意識,你倒是該說一說你是如何看出佛陀斥責的是意識?
Guest from 211.74.62.x 發表於 2010-8-21 12:16


經文中很清楚說的是前六識,不是八識。而即使是第八識,也不能說是"常存不滅,投胎轉世而仍保持其同一性".  如果不認同有八識, 那是另一問題。請想想經文中「無明」和「行」都含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80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1
42
至善 發表於 2010-8-22 22:32 | 只看該作者
There are way too many so-called renowned "Buddhist masters" in this world that are actually spreadi ...
Guest from 99.227.40.x 發表於 2010-8-20 07:12


問:諸法無我,惟列不生不滅之阿賴耶識不稱是我嗎?(李永茂)
答:阿賴耶乃無明雜染之識,何得云為不生不滅?至於我之一字,原有分限,不能一概而論,凡夫不明真如,迷執有我,是為顛倒;二乘滯空,迷執無我,亦是顛倒。

答得很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3
chico 發表於 2010-8-22 22: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8-22 23:03 編輯
八識也好、神識也罷,我只是指出李炳南居士的知見是邪見。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21 14:48

李炳南老居士有沒有正果,我不知道。一位賢達人士是肯定的。他的說法是有經論根據的。
以《阿含經》某章節經文否定「唯識」,不太妥當。玄裝大師錯了這樣的話,少說為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
匿名  發表於 2010-8-22 23:03
佛法是一味的,但歷經二千五百多年的流傳到現在,味道已失真且變得非常奇怪。如同一條清凈的河流之源頭,在流經中、下游的家庭、工廠時,被加進了種種惡臭的廢水,河水因此就變得污穢不堪。這就是佛法流變的主因──染污的知見。

佛法是一味的,但眾生的病態卻有八萬四千種之多,在對治悉檀的情況下,會有許多善巧的方便法門。就好像一位高明的廚師之手藝,為了適應各類食客的口味,就加入了諸多佐料與調味品,以便滿足老饕們的口感。這就是佛法流變的助緣──不究竟的方便。

佛法是一味的,看那佛世的聖弟子們一經佛陀開示法要,就能體證法義而自在解脫。彷佛一名熟悉解脫道的嚮導,直接正確地指引旅客往解脫的涅盤城行去,只要行者照著導師所指示的方向勇往前進,就必然到達安穩的靈山聖境。這就是一味的佛法──不流變。

再看看我們這個時代,講修行的人很多,虔誠拜佛、念佛的人也不少,埋首在文字堆從事佛法研習的人不算少,但解脫成聖賢的人有幾個?說到這兒,自己也慚愧!然而,我們偶爾會聽到有人批評阿羅漢的聖者是自了漢、小根器不堪領受大法,試問說這等話的人有誰證果、是大根器的佛菩薩呢!這是佛法流變中最大的致命傷──無明的諍訟。

關於佛法流變的因緣甚多,礙於個人智慧有限無法逐一細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離佛日遠的弟子們「認不清佛陀的身分了」。有人把佛陀當成萬能的天神,開口便是神通玄機,讓眾生變得神經兮兮;也有人認為佛陀是鬼怪,所以會講許多靈異感應,使聽眾耳目一新而趨向鬼道迷信;有的則將佛陀當作小丑,逢人就演戲賣唱說笑,讓觀眾看了捧腹大笑。就在這些弘揚佛法者的無知言行下,真正學佛的人士早已避舍三尺,而初心學佛者則無所適從,讓佛陀含冤,佛法不得不惡性流變。

其實,佛法的流變在佛陀入滅后不久就產生了,但那僅限於佛弟子們對佛陀所宣說的法義與戒律的詮釋角度有些不一致。之後,隨著佛法從恆河流域傳播到鄰近各地區時,該地域的社會形態、風俗民情、文化背景等,或多或少都跟佛陀當年的時代有所差異。再加上弘傳者對佛法的體解也許還不深入,或者是考量環境條件、學者根性等因素,所以增添許多凡夫的我見,或是融入當地宗教儀式等不純凈的外因,導致代代流傳,後人不知而隨意附合,因此一味的佛法不想流變都不可能。

佛法的流變是無常法印的展現,原本就用不著擔憂,凡是世間一切有為法,都在生、住、異、滅的真理法則中,我們又何必呵責佛法會產生流變的現象。那又為什麼要寫這篇拙文呢?目的在警愓自己並與同參與共勉──佛教終究會滅亡的,但不要亡在我們的手中。

世尊在《像法經》中如此對迦葉尊者說:

「迦葉!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減。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雜906;別雜 121;S.16.13.)

佛陀的教法不可能因為時空的變遷而毀滅,也不會遭到惡王的破壞、政治的迫害、外道的攻擊而滅亡,唯一可以使佛法趨向滅亡的因素,正是傳承佛法、住持佛法的出家人。正所謂「獅子身中蟲,還食獅身肉。」佛法的最終衰亡,將敗在那些身披袈裟、販賣如來的佛門敗類手中。

在佛法的流傳過程中,由於住持佛法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其中不乏一些不學無術、放逸墮落、追名逐利者,他們不敬善友、不重傳承、不學經教、不持律儀、不修止觀,對佛法缺乏真修實證。這些人由於受到貪慾、名利、地位、供養等諸惡法的侵蝕,在住持佛法的過程中,不斷地把他們已受到了污染的知見加進到世尊的正法、律中,造成了正法的逐漸衰落與消亡。

正法流變與衰敗的原因更有一部分是出自那些執著於「邪勝解」(micchadhimokkha)者。由於受到無明與邪見的污染,他們把喬答摩佛陀以外的導師、諸神、梵天等視為佛陀,把邪法視為正法,把正法視為劣法,把非律視為律儀,把律儀視為執著。這些人把一些夾雜著邪見的觀點、外道的學說、不純凈的儀式和似是而非的修行方法,慢慢地增添到佛教中來,再結合自己的世智辯聰、修持體悟和禪定經驗,把佛法一點一滴地替換、修改和歪曲,最後,世尊的正法、律被塗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蕩然無存。然而,因為這些經過歪曲和篡改了的東西仍然寄生於佛陀的聖教之中,仍然披著「佛法」的外衣,雖然它們與世尊的正法、律相去甚遠,但仍然被稱為「佛法」,這就是相似於正法的「像法」(saddhamma patirupaka)。

從整個佛教的發展史來看,越早期形態的佛法,其變化越小,而越往後發展,變化愈大,被修改與被歪曲的成分也就愈多。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5
chico 發表於 2010-8-22 23: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8-23 04:54 編輯

回復 44# Guest from 99.227.40.x

同意這種說法。我們大家都在摸象。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摸到的部分,拿出來交流分享。共同提高,早證菩提。而不是搞什麼: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的是正知見,你是邪知見。這些同解脫沒有一點關係,還會增加「我執」。

據說世尊說過,沒有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知見。可見更不能執持自己的見解。
『【識】常存不滅,投胎轉世而仍保持其同一性』。 這句話可以有不同解讀。
「中蘊現前,異陰相續,新的名色生起。以上三項要件都具備了,就完成了受胎」。這句話也可以有不同解釋。

可見2500年後解如來真實義,有多難!

大小乘之爭都過去上千年了。我們後輩學人如果還搞這些,愧對佛陀!當向諸佛菩薩真誠懺悔。自己沒有成佛,就沒有任何資格批評大小乘。沒有資格批評其他宗派。
佛陀制定的戒律,使給我制定的,是戒我這個凡夫,不是戒其他人的。我當每天檢點自己,自私自利、貪嗔痴慢、五欲六塵,是不是少了。如果沒有,找出原因,趕緊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6
Djogchen 發表於 2010-8-23 05: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4# SPZ

謝謝仁兄解釋,這都是我完全未真正去深入了解阿含經之過,慚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47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23 2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既然中蘊是名色,何故又說:「中蘊現前,異陰相續,新的名色生起「。
「其他部派未必 ...
chico 發表於 2010-8-22 10:32

你說的不錯,目前所見到的阿含,是出自不同部派的誦本。內容雖大同,卻也有小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48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23 21:09 | 只看該作者
李炳南老居士有沒有正果,我不知道。一位賢達人士是肯定的。他的說法是有經論根據的。以《阿含經》某章節經文否定「唯識」,不太妥當。玄裝大師錯了這樣的話,少說為妙。
chico 發表於 2010-8-22 22:39

阿含經在佛教裡的地位,就如同論語在儒家裡的地位,然然應以之為分辨法非法、義非義的依據。平心而論,玄奘大師的學佛條件不如現代人;他赴印度取經,前後費時近二十年,而當時的印度佛教已呈日薄西山之勢。相形之下,我們現代人可以快速回顧佛教史,看出佛教演變的軌跡,同時我們掌握信息力量之強大,也是歷代祖師大德們所望塵莫及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9
chico 發表於 2010-8-23 2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Dhammapala

老兄,我的疑問仍然存在:既然你說中蘊是名色,何故經文里說:「中蘊現前,異陰相續,新的名色生起「。還望不吝筆墨指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匿名  發表於 2010-8-24 10:23
我個人接受上座部的觀點:『死心』滅,『結生心』即生起;我認為『中蘊』的施設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北傳長阿含屬於法藏部的誦本,在談到死亡與再生時,也沒有『中蘊』之說。
51
匿名  發表於 2010-8-24 22:04
回復 50# Guest from 210.69.124.x

I agree with you. There are 5 mind moments that constute the dying consciousness which dictates our next future birth; the last mind moment which is called the death consciousness (similar to the bhavanga) will immediately effect a rebirth linking consciousness of the new birth. There is only the karmic force that is enforced here, and dictates the future rebirth. The detail of how the rebirth process being undertaken, please seriously study the Pali Canon of Abhidhamma pitaka.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2
chico 發表於 2010-8-25 00: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8-25 00:28 編輯

【雜阿含經】第930經 (第33卷)

一時。佛住迦毗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此迦毗羅衛國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我每出入時。眾多羽從。狂象.狂人.狂乘常與是俱。我自恐與此諸狂俱生俱死。忘於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我自思惟。命終之時。當生何處

佛告摩訶男。莫恐。莫怖。命終之後。不生惡趣。終亦無惡。譬如大樹。順下.順注.順輸。若截根本。當墮何處
摩訶男白佛。隨彼順下.順注.順輸
佛告摩訶男。汝亦如是。若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所以者何。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若棄冢間。風飄日曝。久成塵末。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時。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白話翻譯)
九三〇、自恐經:本經敘述摩訶男請示自己死後之生處,佛用大樹為喻,告訴他定會生天。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於迦毘羅衛國的尼拘律陀園中。
那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世尊!此迦毘羅衛國里,都很安隱豊樂,人民非常的熾盛。在我每
次出入的時候,都有眾多的人翼從於我。也有狂象、狂人、狂乘,常與這些人物俱同在一起。我自己很恐惶和這些狂人等俱生俱死,而忘去了念佛、念法、念比丘僧之事。我曾自己這樣的思惟:『我如命終之時,到底會轉生於何處呢?』」(願世尊為我啟示:因為在臨終時,如無念佛,該會怎麼樣?)
佛陀告訴摩訶男說:「你千萬不可恐懼!不可惶怖!你命終之後,絕對不會轉生於惡趣的,終究也並沒有惡之故。喻如大樹那樣,乃為順於下,順於注,順於輸的。假若截斷其根本時,當會墮於何處呢?」摩訶男白佛說:「會隨於彼,而順於下,順於注,順於輸的。」
佛陀告訴摩訶男說:「你也是如是。如果命終之時,定不會轉生惡趣,終究也沒有惡。為甚麼呢?因為你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之故,如果命終之時,不管此身或用火燃(火葬),或者棄置在冢間,任其風飄日曜(日曝),年久而成為塵未,然而你的心意識,在久遠長夜的歲月里,已為正信所熏,已被戒、施、聞、慧所熏,因此,神識會上升,會向安樂之處,未來會往生天上界!」
這時,摩訶男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8-25 07:41 | 只看該作者
所謂的神識上升,是指其人持戒、佈施、...等提升心意的作為,是生前就在做的事,並不是死後有個神識能離體上升;另請一併參閱別譯雜阿含155經、相應部55:21~22經。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4
chico 發表於 2010-8-25 10: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8-26 01:05 編輯

回復 53# Dhammapala
佛學字典對神識的解釋:

(術語)有情之心識靈妙不可思議,故曰神識,猶言靈魂。
寶積經百九曰:「譬如風吹動諸樹木,發起山壁水涯,觸已作聲。以冷熱因緣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風體不可得見。(中略)此神識界亦復如是,不可以色得見,亦不至色體,但以所入行作體現色。」
增一阿含經七卷9曰:「吾是神識也,吾是形體之具也。」
藥師經曰:「彼自身卧在本處,具琰魔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前。」
楞嚴經八曰:「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地獄。」
*************************************************************************************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此言一點不假。
經千年年流轉,湯湯水水,加了不少,但法味尚存。我們慢慢摸象,最後拼到一起就能成個象了。謝謝你的耐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55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5-5-20 03:51 | 只看該作者
Thank you all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02: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