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女俠秋瑾曾經與魯迅有過激烈衝突

[複製鏈接]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6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09-8-16 1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安徽農民 於 2009-8-16 11:31 編輯

國人對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並不陌生,不過對於她那「秋風秋雨秋煞人」的英姿從何而來,又從何而落,卻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過杭州學者鄭雲山教授的《秋瑾》一書,堪稱中國大陸學者關於秋瑾的第一本專著,稍後,此類著述漸次增多。而迄今為止,國內學者對於秋瑾的研究,大多側重於她為推翻清政府而從事的革命活動,至於她在日本的活動以及多方的人際關係究竟如何,卻涉獵無多,其中當與日文資料的搜集與研讀之困難密切相關。在秋瑾血染古軒亭口(亦即魯迅名作《葯》中的「丁字街」)百年之際,日本學者永田圭介《秋瑾----競雄女俠傳》一書中譯本的發行儀式在秋瑾故里隆重舉行,該書中譯本的問世,堪稱中日學術文化交流史上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它也足以表明,中外學者關於秋瑾的研究並非已經無話可說了。

《秋瑾----競雄女俠傳》有助於彌補我們秋瑾研究中的諸多缺憾

  首次披露了秋瑾與魯迅留日時在一些問題上的衝突等易為國內學界忌諱的細節

  作者還從資料出發,首次披露某些易為國內學界所忌諱的細節。作者根據日本報刊的資料記載,細述革命文豪陳天華因抗議日本頒布「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而蹈海自殺和宋教仁、秋瑾等組織追悼活動的經過,雲:

  翌日(12月9日),留學生們公推秋瑾為召集人,在留學生會館中的錦輝館召開陳天華追悼會,會上,她宣布判處反對集體回國的周樹人(魯迅)和許壽裳等人「死刑」,還拔出隨身攜帶的日本刀大聲喝道:

  「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

  可見,在如何對待日本政府壓制中國留學生革命活動的問題上,自費留學的秋瑾與官派留學的魯迅、許壽裳等人之間出現過激烈的衝突,這對深入研究魯迅的生平事迹與早期思想,也是不可多得的資料線索,彌足珍視。為了表明作者不是有意偏袒秋瑾,《秋瑾——競雄女俠傳》還特意引用北岡正子在《魯迅——在日本這個異文化的國度中》一書中對秋瑾的讚譽,展示這位中華女俠的風采:

這位女性,不僅姿色動人,還言談爽快,令鬚眉黯然遜色。事情發生后,秋瑾帶頭四處奔走,在學生中做了大量的說服動員工作,在她身邊很快就集結了七八百名學生,她領導學生開展工作,不斷激勵學生堅持鬥爭。(PP206-208)


重新考察了國內目前出版的一些關於秋瑾的回憶錄,勘正了其中的失實之處


對秋瑾幫助和影響甚大的日本女友服部繁子的《回憶婦女革命家王秋瑾女士》一文,乃中日學者都很倚重的基本資料之一,非同小可,《秋瑾——競雄女俠傳》一書就對它作了多處考證和糾誤,儘可能使敘述的事實與歷史的真實相吻合。


例如,服部繁子的回憶錄對秋瑾丈夫王子芳(廷鈞)、兒子沅德、女兒燦芝的年齡,乃至對秋瑾首次回國之原因的分析,都存在記憶的失誤,永田圭介都不厭其煩地予以勘正(P120、P166)。


服部繁子還提到秋瑾的丈夫王子芳與好友吳芝瑛托她帶秋瑾留學日本一事,但永田先生根據此前天津《大公報》刊登的題為《女士壯志》的報道,發現早在王子芳等請求服部繁子把秋瑾帶到日本之前,秋瑾的留學東瀛之念就已見諸報端:


浙西[東]秋璇卿女士,好學極篤。去冬有訂其為女學教習者,女士以未經身親文明教育,未敢冒昧從事,故極意遊學東瀛,以覘學務。乃適值日俄事起,海道梗阻,而女士之志不以此少餒。現與大學堂教習服部君之夫人相訂偕行,俟有東渡之船,即行束裝。壯矣哉!鬚眉男子所不及焉!(P132)


永田先生還鄭重指出:


服部夫人繁子的回憶錄,對記憶中的事情是下了很大功夫去加以描述的,只是在有些事情的經過以及時間日期上有搞錯的地方。稍微對其進行些辨析考證就可發現這些與史實有出入的地方。實際上秋瑾本人對於去日本時是否能與繁子同行這事並沒有看得那麼重要,這從秋瑾曾跑到上海去尋找也想去日本的女子結伴同行此事上也可看到這一點。這種行為的本身也可得知事前應該是得到繁子的同意的。此外,作為清朝官吏的王子芳,對於自己的妻子到了日本后大膽地進行激進活動應當感到擔心和害怕,按照常理,他不應該代秋瑾去請求繁子帶她去日本,而應該藉助繁子的影響力阻止秋瑾才對。再則,作為秋瑾本人,因要把兩個孩子委託丈夫一人照料,故只會想到盡量尊重丈夫的意見才是,這樣才能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按照上述的思考和推測,「同船一起去日本」、「和服部夫人同行」等事實,才能與當時的新聞報導相符,不至有矛盾出入,因此,對於繁子的回憶錄中的相關記載,有必要重新對其考察和認識。(PP133-134)


正是根據永田圭介卓有成效的資料搜集與考證,我們還能知道,秋瑾應服部繁子之請寫的《日本服部夫人屬作日本海軍凱歌》,可能並不像有些日本學者所認為的「有討好日本的心理」(P216)。至於秋瑾從日本回國后與久別重逢的密友吳芝瑛飲舞高歌,作者還認為,秋瑾當時所唱的日本歌應該是《婦女從軍歌》(P213)。訓練有素的譯者聞立鼎先生把該歌的六段歌詞用六首漢語七絕的形式翻譯出來(P214),使它與作者的論據、秋瑾的《日本服部夫人屬作日本海軍凱歌》(P216)的詩句在詞、意與韻等方面一同對應起來,使推論更具說服力。日本著名中國近代史專家狹間直樹先生在該書序言中,都不得不感嘆作者的推論所展示的識力。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試圖以考據的態度完成秋瑾傳記的學者永田圭介先生並非文史專業出身,他是一位研究建築塗料的工科專家,只讀過武田泰淳的小說《秋風秋雨秋煞人》,而且當他轉身研讀秋瑾的資料時,年已66歲,中文基礎並不好,即便是詞典隨身,閱讀起來仍很吃力。然而,正是2001年的那次秋瑾故里之行,使他深深地為這位中華女傑的豪情與風采所感動,就決心在2007年秋瑾遇難100周年之際,「完成一部從全新角度來描述的《秋瑾傳》」(日文版原跋)。如今,當作者以業餘的身份和嚴謹的態度將這本《秋瑾——競雄女俠傳》展示在中國讀者面前時,我們能不為這位日本長者的刻苦精神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所感動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