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複製鏈接]

12

主題

136

帖子

4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yan74 發表於 2008-7-20 0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孫雲曉:謝謝大家。每次回到家鄉都是親情融融,讓我非常感動。大家都非常關心兒童的教育,今天我們有這個機會交流我也很高興。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世界上有上萬個職業,幾乎都需要持證上崗。你看司機得考駕照,沒有駕照不敢上街,一旦被罰,車不敢開了;廚師有廚師證;會計有會計證。那麼作為父母,是世界上一個特別複雜而神聖的職業,要不要持證上崗?我覺得父母非常需要有一個上崗執照。為什麼呢,就聽我下面的講課。

在我講課之前,我想先做一個調查。我想知道我們在座的今天來的這些父母,或者領導們,您的孩子多大,我想我會講得更有針對性。我怎麼調查呢?您的孩子如果是在讀小學和幼兒園的,舉手示意我一下,我知道你孩子多大就行了。很多,好的謝謝。您的孩子在讀中學的,舉手示意我一下。明白了。今天來的朋友們大部分孩子在上小學和幼兒園,還有很多在上中學,當然還有其他的情況。

今天教育孩子我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很多人可能很奇怪,今天什麼都好,青島越來越漂亮,生活越來越好了,教育為什麼越來越困難呢?有三個原因構成了對今天這個教育的挑戰。概括起來一句話:「今天是複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孩子的變化很大。所以這個教育就變得蒼白無力。

我講有三大挑戰:第一點就是信息化時代來臨。大家是不是發現這個現象?過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大人知道的事情很多,很有權威性。今天呢,倒過來了,今天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孩子知道的事情很多大家不一定知道。那一天我在北京開一個會,叫「中學生網路之星」的頒獎會,一個中學生跟我說:孫老師,現在的父母都是「菜鳥」,吃菜的「菜」,什麼是「菜鳥」?菜鳥就是新手,在網路上笨手笨腳的人叫「菜鳥」。然後我說,你們是什麼鳥?那個中學生說我們是「老鳥」。我明白了,今天的時代是「菜鳥」教育「老鳥」的時代。全世界都發現,在家庭裡面用互聯網用得最好的往往是孩子,不是大人,是不是?孩子知道的事情特別多,腦瓜變得特別複雜。有的父母說孩子,有的孩子也學得不和你父母頂,他說的話不軟不硬。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孩子說「你多對啊」。你們大人是「蛋白質」,大人就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蛋白質」,是孩子的網上語言,「蛋」是笨蛋的蛋,「白」是白痴的白,「質」是什麼神經質的質。孩子罵我們都聽不懂,你怎麼教育他呢?


我女兒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天說,老爸能不能再給我點錢?我說不能,你要學會計劃開支。我女兒沒錢了,怎麼辦呢?她把自己用過的隨身聽,舊的手錶等找了幾樣東西拿數碼相機拍下來到網上拍賣。我說誰要你的這些舊東西?她免費做廣告,過了兩天她賣了690塊錢,我就刮目相看,我就不相信在網上就能把東西賣出去了?你看看今天的孩子。而且孩子腦瓜里裝的東西,你不要以為只是好玩,只是知道的事多,他慢慢會引起一種價值觀的變化。今天上午我在海信集團給他們講了一課,他們有些領導人說,我們海信很忙,老加班,有一個副老總說,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加班,年輕人說你加班幹什麼,孩子說你值得這樣做嗎?你這樣幸福嗎?他我說怎麼不幸福?孩子就說我不需要那樣生活,我也不需要爭第一,我也不需要讀博士,這樣挺好。你們到家裡別打電話了,別忙工作了,您說這孩子說得沒有道理嗎?很有道理。


所以說這個時代的孩子變化非常大。1997年我帶一個團到巴黎開會,幾百個專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叫什麼?叫「在計算機時代,成年人心懷恐懼,疑慮重重,而青少年無所畏懼,滿懷欣喜的往前走。」信息化的時代動搖了父母的權威地位。所以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時代的父母都需要學習、都需要向孩子學習,自身加強學習,否則你沒辦法教育今天的孩子。這是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戰就是獨生子女時代的來臨。我講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過去孩子懂得大量的道理都是需要通過兄弟姐妹之間來獲得,甚至兄弟姐妹的影響超過了父母。你比方說我小的時候要得到一件新衣服,哪怕是得到一個水果,拿到一個蘋果,我第一個反應是我哥哥有沒有?我妹妹有沒有?如果他們沒有我心裡就很不安,今天的孩子不需要這樣。獨生子女現在沒有兄弟姐妹,因此他就經常纏著父母陪著自己玩,這是要求天然合理。但是大多數的父母不能滿足孩子,孩子抱著爸爸的腿,說你跟我玩吧。爸爸說我忙死了,你找****媽去。孩子又找他媽,媽媽又說家務活這麼多,玩什麼,你自己玩。所以小孩都自己玩,自己和自己說話,自己和玩具說話,成了「自言自語」的一代,對不對?


還有的在城市裡面現在剖腹產的孩子越來越多,按照國際標準,兒童的出生大概是剖腹產的孩子一般不應該超過15%,現在大概達到了50%、60%,據說在青島也成為一種時尚,醫生也覺得這樣最省事。大家多花錢,紛紛剖腹產,我們的媽媽也怕疼等等。你要知道剖腹產的孩子會帶來很多的問題。人出生的時候自然的生產,經過產道的擠壓是非常重要的體驗,充分體驗的。結果呢,我們圖省事,他沒有這個經歷,沒有這個經歷的孩子,剖腹產的孩子就容易急躁,就容易多動、坐不住。比方說一般的孩子在三歲以後就可以和父母分床睡覺,但是剖腹產的孩子就得由父母陪同照料到小學一年級,要多好幾年。但是我們很多人不是這樣的,我們對孩子是欠了賬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我們就沒有爭得人家同意,是不是?你再來一個剖腹產,你再不陪著人家玩,你再說人們有這麼多毛病,你講道理嗎?你不講道理,你是失職的、欠了債的。

說到剖腹產的問題舉個例子,有人做實驗,看蛾子從蠶繭裡面破繭而出,有人通過一個儀器可以看到,蛾子破繭而出的時候就從裡面一跳、一跳,一跳就撞到頂部摔下來,再跳再摔,很痛苦的練習。有些好心人說很困難,我來幫助,用剪刀剪開了,蛾子自由的飛出來了,但是飛出來發現雖然有翅膀,但是不會飛,你就害了它。 什麼道理呢?就是這個蛾子在一飛、一撞,它是在練習飛翔,使它的翅膀充滿力量,它一旦破繭而出才能自由飛翔。你好心做了壞事,我們現在獨生子女的很多毛病都是父母辛辛苦苦的培養出來的,這就是一個現實。這是第二個挑戰。


第三個挑戰叫什麼呢?叫「學習壓力導致代溝下移」。什麼意思呢?今天的中國的孩子學習壓力空前之大,我們在全國的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中小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1999年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之後,到去年跟蹤調查發現,不但沒有緩解,還繼續嚴重。我們的調查發現,91.6%的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拿到大專以上的學歷,54%的父母希望孩子讀到博士學位,83.6%的中學生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試考前15名。我可以說這些願望都是絕對做不到的,絕大多數人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這就是矛盾。所以大家是不是發現這麼一個現象?過去說代溝、代溝,什麼叫代溝?青年人和父母有代溝,今天大家發現了沒有?小學生跟父母就有代溝,中學生就更厲害了,為什麼呢?我認為代溝下移就是因為壓力下移,矛盾下移。在中國孩子考上大學了,兩代人都眉開眼笑,一笑泯千愁,可考上大學了,上學睡大覺也可以,談戀愛也可以,什麼都可以。中國的大學生根本不學習。但是現在小學累死了,中學累死了。青島可能還好點,你看北京,我給你們傳達一個信息。


北京的公共外語考試,小學生成了主角。本來公共外語考試一級是什麼?是初中畢業的水平。二級是高中畢業的水平,三級是大專畢業的水平,四級是本科畢業的水平。現在北京很多重點中學招生,第一條「公共外語考試二級」,這是報名資格。你對一個小學生要求英語是高中外語的水平,你說他該怎麼生活呀?有的孩子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讀公共外語考試,苦死了。我有一個同事是商業部的局長,他說老孫,我那孩子怎麼不好好學習。我說學什麼?公共外語。我說讀幾級?三級。我說你開什麼玩笑。你小學四年級讀大專的英語,還說他不好好學習,他不好好學習就對了,他學不懂,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英語天才。你看這個壓力很大,導致矛盾下移。矛盾下移到小學高年級就出現了,到了中學生就更厲害了。我開玩笑說,誰家有一個中學生,就等於誰家有一粒定時炸彈,一不小心就炸了。


我舉個例子,中學生他背著書包回家了,坐那兒要準備寫作業。正準備寫作業呢,媽媽說,孩子好好寫作業,你不好好寫作業能考大學嗎?孩子就火了,我就不寫作業。更讓你目瞪口呆的是什麼?今年四月份,北京電視台的記者來採訪我,說孫老師你是我們的老專家了,我一定要採訪你。我說怎麼回事?北京崇文區一個重點中學,高一年級兩個男女同學把孩子給生出來了。我說生出來了?他說生出來了。我說幾個月了?四個月了。我說生孩子這個過程挺長的呀,怎麼就生出來了?他說是這樣的,這個老師發現這個男同學最近表現有點不正常,就偷偷地看他書包,翻出了一封信,寫給那個女孩子的信。信裡面有對他們性生活細節的描寫,這個老師一看我的天哪,你們不但早戀,竟然干這事,就嚴厲的批評,也不保密,停課檢查。同學都知道了,壓力很大,這兩個人在學校也呆不下去了,就回家了。兩邊的父母一聽都氣炸了,你們兩個這是幹什麼呢?不認你們,就拒絕他們兩個。他倆就在外面租房子住,同居。女孩子就懷孕了。懷孕了之後這個男孩子說了,我們就是要把孩子給生出來,我們就是要證明我們兩個人不是鬧著玩的,我們長大了、成熟了、我們有責任了、我們有的能力了,我們就是要把孩子生出來,於是兩個人就一心一意,一天一天的把孩子給生出來了。生出來以後這孩子哇哇的哭,要吃要喝的,這兩個人發現沒法養這個孩子。這個男孩子就上街搶劫,搶了幾個手機,賣了幾千塊錢就被抓起來了。你說怎麼辦?高一的兩個學生做了年輕的父母,就在北京,而且是在一個重點學校。所以說我們青島的父母朋友們,你們不要以為這種事情在青島就不可能。現在中國據調查,7%的中學生有性交行為,而我們有多少性教育呢?這是一種衝突,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提出一個觀點,叫做「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大家想想看,如果這個中學用一種非常友善的,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就不會公開這個事情,就會跟他們耐心的談話做工作。兩個家庭如果是懂教育的,那就一定會接納這倆孩子,而且要做工作,給他講明利害,可能不會到這一步。所以說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許多時候大家發現,你對孩子的教育不成功,不是因為你道理講得不對,而是你和孩子的關係有問題。關係不好,你說得對也不對,我就是不聽。你發現了沒有,學生有個特點,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就喜歡他的課,喜歡他的一切。如果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他的課程也不愛聽,說什麼都不行。


我給你們講一個笑話,這是真事。我女兒很喜歡養動物,我也很喜歡動物,我愛人就很不喜歡養動物。那麼我們家裡就2:1,最後說你願意養就養吧。我們就養了一隻貓,養了一隻兔子。我和我女兒一回家,貓也回來了,兔子也過來了。我女兒就和貓逗,我就逗兔子,兔子四個腿伸開躺在那個地方,其樂融融。然後我愛人一回家,貓也不見了,兔子也不見了。為什麼呢?那個貓和兔子都知道女主人不喜歡它們,為什麼貓把沙發都抓破了,兔子到處拉大小便。當時我就在想,您說貓和兔子它都知道誰對它好,誰對它不好,你何況孩子?孩子是什麼呢?孩子是研究大人的專家,孩子從小的專業就是研究大人,研究的是非常的透徹,他知道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誰可以利用,誰能給他當擋箭牌,還利用矛盾,他在其中如魚得水。小孩子起外號都起得非常準確,孩子起外號都是天才,抓特徵都是很準的。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說,我就可以說「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家庭教育」。當然這個好的關係不是說溺愛,包辦代替,不是。那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這才是好的關係。這我是講的當代兒童教育面臨的三大挑戰。大家想想看,今天的孩子是如此如此的複雜,信息很多,孤獨,壓力很大,這個情況下我們的教育非常簡單,這個教育能成功嗎?我們的父母你不學習,沒有上崗執照,您能教育好孩子嗎?


我給大家再講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很多父母跟我說,孫老師,我那孩子真討厭,你沒見過我那孩子。寫作業坐不住,還看著電視寫作業,磨磨蹭蹭的,亂花錢,不聽話。他說我都說他八百遍了,他就是不改,你說怎麼辦?因為是我的朋友,我就開玩笑說,你要是說你的孩子說八千遍,你孩子就更改不了了。急死我了,他說為什麼呀?我說一個著名的兒科醫生跟我說,你跟別人講話,一句話重複三遍就等於對別人的折磨。我說你跟人說八百遍了,你不把人折磨死了嗎?你做好一個準備,準備一個錄音機,你聽哪一個人要訓孩子了,另外一個人就悄悄的錄音。你也甭多錄,您就錄一個星期,然後你們夫妻倆找個地方聽去吧,不把你煩死才怪。全中國的父母對孩子說的話都差不多。父母給孩子說了,「別看電視,趕快寫作業」,「你不好好學習你能上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能上好大學嗎,上不了好大學能找擔???沽Γ?械憬羝鵲母芯酢D闥蛋稅儔椋?飠熬捅涑閃艘歡言胍簟3?巳煤⒆有姆騁飴遙?判謀覽V?餉揮腥魏巫饔謾:枚嗪⒆癰?宜擔?衣枵娣橙耍??徽拋煳揖橢?浪??凳裁矗??盜松暇湮揖橢?老戮涫鞘裁礎D闥滴頤欽飧黿逃?嵌嗝床園孜櫱Γ?餑氖牆逃? ?br />

所以我給大家一個忠告,叫做「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習慣」。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學習好,沒有一個人不想過上美好的生活,學習不好的孩子都一定是碰到了一些困難、誘惑,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他需要的是幫助和理解。他需要的不是你嘮嘮叨叨,毫無幫助,是不是這樣?凡是感覺很讓人頭疼,很麻煩的孩子,你仔細去想,一定是有很多壞習慣的孩子。所以你父母關鍵的是要怎麼樣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所以什麼是習慣呢?日本的教育家說了,「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但是好習慣不是號召出來的,不是嘮叨出來的,是訓練出來的。

我給大家講一講什麼是習慣?你我看帶著手機,很多人都有手機,我給你描繪一下我們有的人打電話。「喂,到了嗎,我就在府新大廈門口等你,你從什麼路坐車轉過來,往前走多少米就到了,我在樓下等你,我們聽報告」。很多人打電話就是比比劃划的,您說您這個電話也不是可視電話,可這個手比劃就是浪費。這個手不動就感覺彆扭,為什麼彆扭?因為你習慣了,不讓你做你就難受,這就叫「習慣」。一個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就是習慣,習慣就是你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不讓你做就難受,這個就叫習慣。愛因斯坦說得好,什麼是教育?他說「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就是說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習慣就是忘不掉的。我在國家教育部談「習慣的培養」,北京師範大學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說,雲曉你談習慣太好了,我告訴你什麼叫習慣。他說習慣就是心裡頭痒痒的。我精彩之論。什麼叫心裡痒痒的?我們今天來了很多媽媽,很多媽媽一看到一個大商場心裡就痒痒的,有錢沒錢都喜歡進去。我在法國巴黎的春天百貨商場面前猶豫,要不要進去看看?我不願意進去,可是到了法國不逛商店有點不對勁。我在大商場面前心境如水,因為我沒有逛商店的習慣。但是我看到一個再小的書店,我心裡就會痒痒的,這裡面會不會有別處買不到的書?我是青島人,到食堂去吃飯,只要今天賣餃子,我要不吃這個餃子,要艱難的鬥爭一番才能做到,往往就做不到。哪怕是吃別的,也要要上一兩、二兩嘗嘗。這就是習慣。湖南人、湖北人不吃辣椒就吃不下飯去。


所以說父母的最高明的本領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個非常有意思,那麼培養孩子哪些習慣呢?我做了五年的教育部的國家課題,叫「做人、做事、學習三個方面」。做人的核心是擁有愛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規則,學習的核心是勇於創新。我分別來說一說。


培養孩子學會做人,有愛心,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要有孝心,沒有孝心的孩子很難有愛心。您就仔細的想一想,您的孩子有沒有孝心?我觀察的結果是,我們現在很多的父母對孩子很有「孝心」,孩子對父母不一定有多少孝心。今天在海信集團我講完課請大家提問題,有一個媽媽說,孫教授不瞞您說,我女兒小的時候因為我打她,她還打了我。後來這個孩子覺得這麼做不對,一直是好幾年很慚愧。平等,你打我,我為什麼不能打你?你看這個理解就有問題。但是中國的孩子為什麼孝心不夠呢?我從來不去責備中國的孩子,我認為這是教育的結果。你比方說我在青島出生,在青島長大,23歲離開青島到北京去的。我在青島經常看到這樣的老人帶孩子,包括中年人。孩子在那兒吃冰糕,或者吃香蕉,大人過來逗孩子。「寶貝,給我吃一口。」小孩都很乖,給。大人拿過來了,裝模裝樣拿到跟前,「不喜歡吃的東西,你吃吧,真乖。」如果哪一個大人不開竅,拿過來就咬了一口,孩子就哭了,你怎麼真吃?我們的傳統真吃是不對的,假吃是對的,這什麼教育,這簡直是偽教育。結果孩子就知道大人是不吃的,小孩子愛吃大人是不愛吃的,好東西大人都不愛吃。爸爸愛吃魚頭,媽媽愛吃魚尾巴,我愛吃魚身子,真好。是不是這樣的教育?的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這麼做,我們有一個媽媽做的就非常好。北京有個媽媽姓周,這是我的朋友。他們一家三口都喜歡吃橘子,媽媽買橘子與眾不同,她不按斤買按三的倍數買。晚飯後家人吃橘子,媽媽讓兒子拿三個橘子洗乾淨了,拿過來一人一個,就剩下最後三個橘子了,兒子拿在手裡看著他的父母,沒像往常一樣的送過來,而是看著他的父母。那個意思就是說,就剩三個了,你們倆還吃?媽媽給丈夫使了一個眼色,吃。結果爸爸媽媽一邊剝橘子,兒子一邊流眼淚,一點都不心疼我。媽媽說我把這個橘子吃下去了,一點味都沒吃出來。我說你做得對,我說今天的孩子不缺兩個橘子,他缺的是心中要有別人。所以我給父母的一個忠告是什麼呢?千萬別讓您的孩子吃獨食啊。您教育孩子的最低水平是吃東西一人一份,您就把您那一份慢慢悠悠的,有滋有味的吃下去,這就是教育。


我小的時候在青島長大,我出生在青島一個工人家庭。我記得大概在1962年還是1963年,反正生活很困難,那個時候喝的粥米粒清晰可數。我們姊妹三個不管誰去盛粥,先要盛出一碗米最多的放在邊上,這是給母親吃的,這是我們家的家規。母親是最辛苦的人,要吃上最好的飯。這個家規我們姊妹三個覺得天經地義的,沒有什麼可商量的,不管誰去的早先盛一碗放在那裡,然後自己再喝粥。現在我還是沒有給山東人丟人,個子也可以,有點發胖。說明吃得稀一點,少一點沒有關係,但是這就是教育。結果現在我發現我們家姊妹三個都長大了,各自忙自己的工作,但是不管每個人發展有什麼特點,我覺得對父母還是比較有孝心的。用各自的方式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最讓我感動的是什麼呢?我哥哥的孩子,我的侄女結婚了,侄女、侄女婿他們分了一套房子很好,好的社區、好的地段,居然讓父母去住。小兩口去住父母住的舊房子,我覺得很可能他受到他父母有孝心的影響。我都很感動,年輕人好多家裡面結婚的時候,把最好的房子倒出來做新房,父母自己擠著。人家年輕的,居然把自己最好的房子讓給父母。

12

主題

136

帖子

4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4
沙發
 樓主| liyan74 發表於 2008-7-20 00:56 | 只看該作者
咱們再說了,那個分橘子的孩子長大了,2000年和我的女兒同一年考大學。我女兒考上了上海的復旦大學,這個兒子考上了北京大學。親戚朋友很高興,這個給50,那個給100,一共給了500塊錢。他媽媽說真沒想到,春節回家看奶奶,兒子把這500塊錢裝了個紅包都給了他的奶奶。大家想想看,孩子有500塊錢屬於自己的錢,能捨得給一個遠方的老人,這個不容易。為什麼呢?美國人說,「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這個媽媽、爸爸每個月給爺爺、奶奶匯款都帶著兒子去,讓兒子在郵局填單子,辦手續,還要寫上一句問候爺爺奶奶的話,每個月都這麼做。多少個21天過去了,好習慣就養成了。家裡面好吃的給姥姥、姥爺送去,靠的比較近。這是什麼?這就是好習慣的培養,關於這一點,2000多年前我們的孔老夫子就有一句名言,叫「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就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他的天性一樣自然,是不是這樣?我們是不是會發現有的孩子特愛笑,見人就喜歡微笑,就好象天生就愛微笑一樣。有的孩子好像天生旁若無人,總是沒有禮貌,這差別就很大了。這就是習慣,習慣的培養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特別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你比方說,習慣能不能養成是不是影響孩子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我採訪過一個北京一個職業高中的男孩子,他說我也不想去受罪,我就上一個職業高中,畢業後到了一個五星級飯店,過著快樂的生活,收入很有保障。但是沒想到這個男孩子跟我說,有件事我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我從總經理門前走過,被總經理叫住了。小夥子一看,這五星飯店的總經理叫我了,趕快過去,「總經理什麼事?」總經理說,你會走路嗎?會啊,從小就會啊。你再走一遍我瞧瞧。小夥子兩個肩膀一高一低,晃來晃去的走回來了。總經理說,你走路就是走路,你兩個肩膀晃來晃去是怎麼回事啊?你看看我是怎麼走路?這個總經理快60歲一個女同志,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穩穩噹噹走了一個來回,告訴這個小夥子這叫走路,給你一個星期的時間回家練習走路,練好了你就來上班,練不好你就別來了。這個小夥子聽傻了,往家走的時候都不知道該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這就是習慣,所以習慣絕對會影響一個人的形象,影響一個人的求職和發展。


我在機場,因為我經常出差坐飛機。前兩天我看到一個特有意思的現象,到了機場第一個要辦登機牌,坐在我前面一個老兄特別忙,排在我前面。那個事怎麼樣,抓緊辦,明天能不能有個結果?然後一邊掏機票,身份證,交給辦登機牌的小姐。結果小姐一看票,再看看這個先生愣了,她不給辦。小姐說,先生,您的飛機起飛時間是16:30分,現在是16:50分。啊,這怎麼回事,怎麼可能呢?這個老兄就誤機了,這個人就是缺少一個確認的習慣。沒有確認,你會耽誤很多事,會搞亂很多事情的。我們很多大事情,包括我們的飛機出問題,宇航飛機出問題,都是在一些細小的環節上出現問題。你看這個習慣有多麼重要。所以說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關於習慣的培養有一段著名的論述,他說「習慣是我們存放在神經系統中的資本。如果你有了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有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壞習慣能以不斷增加的利息讓你更好地計劃你的破產」。這個話就把培養習慣的重要性說絕了。這是我講的關於做人要有愛心、孝心,舉的這個例子。


我們再來講做事的習慣。做事的習慣,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規則。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習慣?在這裡我給大家特別要講一個事情,我們培養孩子,特別要讓孩子遵守規則,不能指望一些靠父母、吃偏飯、靠關係,要遵守規則,這個才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當中我跟大家特別要講一個觀點,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敢於負責任的習慣培養得很差。我們培養孩子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你發現沒有?今天孩子優點很多,但是責任心不強。為什麼責任心不強?是因為我們沒有讓孩子體驗責任,不敢交給他任務。我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呢?現在我們對孩子表揚的很多,不敢批評,不敢讓孩子抗受挫折,這是一個危險。


你比方說對孩子以表揚為主永遠是對的,但是絕對不能沒有批評。我認為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這一點我覺得特別要跟大家提出來,我們要讓孩子能夠承擔一些責任。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我感到非常痛心。我擔????幀!靶嗄靜豢傻褚病薄ⅰ胺嗤林?講豢晌垡病薄?br />

咱們山東人說話實在的就像石頭一樣堅硬,我對天下的父母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您的孩子總有一天會倒霉的,你再愛孩子也不能讓全天下的人像你一樣愛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總會碰到一些麻煩的事、受委屈的事、受挫折的事,這是肯定的。你想一想,你的孩子具備不具備抗挫折的能力?有沒有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挫折的習慣,有沒有?沒有,您的孩子就是危險的,這就是挑戰,這就是教育的緊迫性。我告訴你個秘密,秘密就是好孩子可能是危險的。你看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較強,老師上課一發火,誰誰誰,站起來!站起來就站起來。老師繼續發火,出去!出去就出去。這樣的孩子不會出什麼大問題。好孩子碰上這麼一下子,我的天哪,那就很容易發生錯亂。我就知道好幾件這樣的事,好孩子因為這樣一件事就跳樓了。你一定要讓孩子具備抗挫折的能力,也是習慣。但是我們中國的教育恰恰相反,我們中國的教育,傳統的教育很多時候是屬於剝奪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我也是在咱們家鄉觀察到的現象,大家看我說的對不對。孩子闖禍了,大人很生氣,我們中國的父母還是很講道理的,把孩子找來,這個事是不是你乾的?孩子說是我乾的。你怎麼能這麼做呢?怎麼這麼不懂事呢?快跟人家說對不起。孩子說,真對不起我錯了。然後呢?然後我們很多的父母對孩子說了,走吧,快回家寫作業去,真討厭。孩子走了,只要孩子回家寫作業去了,就萬事大吉了,天大的麻煩跟他沒有關係了。父母留下來賠禮道歉,上醫院,打官司,什麼麻煩的事中國的父母都能抗著,但是您抗的越多,孩子越沒有責任心,越沒有抗挫折的能力。是不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沒有體驗過負責,他就不會負責任。所以中國的孩子我就發現這樣的事,拿刀子都快把人捅死了,被警察抓走了,審問,交代。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們兩個鬧著玩,扎了他好幾刀。他說叔叔我都說完了,我可以回家了嗎?你過14歲,你要負法律刑事責任,你走不了了。他認為我都說對不起了,我不可以回家了嗎?中國的法律規定:「14歲開始承擔刑事責任,16歲要承擔大部分責任,18歲完全責任。」


所以說我們今天一個危險就在於我們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太低,壓力又大,這個時候的危險就太多了。中國是什麼概念呢?每兩分鐘一個人自殺,每兩分鐘有八個人自殺未遂,有一個人自殺成功。你想想這個事情,我們這個教育不開玩笑。我的孩子也是個獨生女,我也很擔心我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怎麼樣。因此我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我要從我孩子身上做實驗,我要讓我的孩子抗得住挫折。我用了很多辦法,培養我孩子敢於承擔責任、敢於對自己負責。你比方說我給大家講一些例子,非常的有用。


我女兒一到冬天,小學的時候一到冬天睡懶覺。她媽媽叫她,起床了。等一會兒。過了半天還沒有起床。媽媽再來叫,她說再等一會會兒。媽媽又過來叫,都晚了,每天早上都那一套,慌慌張張的,叫不起來。我有一天琢磨,我給你換個辦法。我女兒晚上回來我跟她說,我說女兒你已經是四年級了,大孩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晨上學該幾點起床你上鬧鐘,到了鬧鐘響的時候你不起來,你隨便睡,你睡到中午12點都沒有人叫你。她說好吧。第二天我就聽到鬧鐘一響,我女兒就爬起來了,她知道不會有人叫他,只有我在家裡。但是真有一天我女兒鬧鐘響了,我就聽見按住了,沒聲音了,又睡了。我也不管她,我吃了飯就要干我的事,我女兒一覺睡到10:30分,起來了,哎呀老爸你怎麼不叫我,都幾點了?我說你鬧鐘響了,她說鬧鐘沒響。我心裡就樂,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你跑吧。孩子敢對父母賴,他不敢對老師耍賴。她回來說真是難堪,人家都上半天課了我才去。老爸你再給我一個鬧鐘,一個放在跟前,一個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兩個一塊鬧。這就是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大人盡量不要替他去做,這就叫「成長」。


我到遼寧去講課,講到這兒的時候,有人說您真是不容易,我那兒子都五年級了,還不會自己擦屁股。我一聽怎麼還有這事,我問他怎麼不擦呢?他說自己怕臭。孩子上學自己從來不解大便,都憋出毛病了。你看,都慣孩子到什麼程度了?我給大家講一個美國總統的例子,我們都知道里根有一個故事很好。他12歲的時候,有一次玩火藥槍放鞭炮,放一個威力特別大的魚雷式的鞭炮,違反當地的規定,警察局有規定不許讓這個東西,那麼大的聲音,誰放了罰款,14.5美元。12歲的里根被抓住了,罰款了,里根沒錢,那個時候一九二幾年,14.5美元相當於很多人民幣。害怕了,回家就找父親。他父親說,錢我可以給你先墊上,你什麼時候還我?一年怎麼樣?里根說好吧,你說12歲的孩子怎麼去還他父親錢?擦皮鞋,賣報紙,再把自己心愛的滑冰鞋賣掉,幹了大半年終於湊齊了14.5美元還給父親。里根在他的回憶錄里記錄了這件事,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情讓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那就是一個人要對他的過失承擔責任。


所以一定要培養孩子敢於負責任的習慣。當然我反對體罰,反對任何形式的體罰和對學生的侮辱。我對懲罰的理解是「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讓他對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這是關於做事。


另外一個我覺得我對我的孩子還有一個體會,我非常的尊重我的孩子,我孩子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大學之後找工作,都是我女兒自己做的決定,我們都是提供建議,做一些分析,把決定權給她自己,所以她會對自己的事非常上心,這也是負責任。所以我希望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第三個方面就是說,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我的觀點是「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重要」。我給你們講一個笑話,這是個秘密了。我到哈爾濱去,哈爾濱有一個教委的人說,我們這兒有一個老教師,教了一輩子書,現在帶著一個高三的班,送完這個班之後就該退休了。所以這個老師對學生特別好,他有愛心。上課的時候就發感慨,說同學們我送你們上大學后我就該退休了,我教了一輩子書,沒有一個學生考上北大、清華,你們誰要是能圓我一個夢,我獎勵他一千塊錢。老師沒有多少錢,老師要拿自己錢獎勵學生,誰考上北大、清華獎勵一千。同學們特感動,特努力,結果創造了奇迹,三個學生考上了北大、清華。老師從家裡拿了三千塊錢裝了三個信封,學生說我們考上北大、清華都是您幫助我們的結果,我們應該給您錢,不是您給我們錢。老師說言而有信,老師說話要算話。學生說我們一定要送您一個很好的禮物。老師說我非常需要你們的禮物,但是不要花錢,我跟你們三個每人要一樣東西,我希望你能夠把你三年的課堂筆記送給我?跟第二個人說,你能不能把你三年的家庭作業送給我?對第三個人說,你能不能把三年做的卷子送給我?他們說,我們回家整理出來,都送給您。然後老師就研究孩子的作業、筆記、卷子,結果發現了秘密。課堂筆記做的是有條不紊,詳略得當,眉清目秀,卷子推理的非常嚴謹。所以這個老師就發現,孩子的學習好最關鍵的是學習習慣。哪些習慣呢?上課認真聽講、課後獨立完成作業、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這四個基本的習慣能決定孩子學習好。


我要補充一下,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我的理解是在小學大概得三年級以後。開始陪讀是必要的,就是陪著他養成好習慣。但是就像葉聖陶講的,「教是為了不教,陪是為了不陪。」開始可以陪,慢慢養成好的習慣就可以不陪了。現在有人跟我說了,孫老師您說的都對,可我那孩子寫作業坐不住。你看著他也沒有用,綁起來也沒有用。我給大家講一個很精彩的故事,我覺得有一個媽媽做的高明極了。北京一個五年級小學生的媽媽,解決了孩子寫作業坐不住的習慣。你看看這個媽媽是做的多麼高明?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很不穩定,媽媽一觀察就明白了,孩子寫一小時的作業站起來七回。一回打開電視找找動畫片開始了沒有,一回打開冰箱看看有沒有好吃的,一回站在窗前看看誰在那兒玩呢。不到十分鐘就得轉一圈,這個孩子能成績好嗎?很難。媽媽說了,兒子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你肯定能學習好。但是剛才我給你數了一下,你一個小時站了七回,是不是有點多了?兒子一聽,媽媽看見了,給我數著呢,很不好意思,因為這個孩子還比較自覺。這媽媽最有水平的話在後面,媽媽說,兒子,我看你寫一個小時的作業,站起來三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一愣,媽媽還讓我站三回,不錯,三回就三回。媽媽說,兒子,軍中無戲言,你要是寫一小時的作業,站起來不超過三回,當天晚上六點的動畫片你可以隨便看。兒子說,真的,太高興了,我就愛看動畫片。因為他以前看動畫片老不踏實,覺得媽媽不願意他看動畫片,現在可以隨便看,所以很高興。媽媽說你先別高興,有獎勵還要有懲罰。如果你寫一小時的作業,站起來的次數超過三回,當天晚上的動畫片,包括一切電視節目都不能看,行不行?兒子說,行,不超過三回。開始了,第一個星期兒子有三天做到了一小時站起來不超過三回,到了晚上六點大搖大擺的看動畫片,很開心。但是有兩天就忘了,一到了六點心裏面就痒痒了,媽媽說不行,男子漢說話算話,怎麼樣還不讓看。兒子第二天就記住了,一寫作業的時候就想我不能老站起來,晚上好看動畫片。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結果用了大概有一個多月,孩子終於是由兩次到三次,兩次到一次,最後不怎麼站起來了,其實一個小時站一次也是正常的,基本上做到了。我覺得這個媽媽是非常高明。我們有的媽媽比較急躁,也包括爸爸。怎麼急躁呢?一看到孩子寫作業站起來就急了,就對孩子說,孩子坐下,寫作業要專心,不能站起來,我今天就看著你,看你敢不敢站起來。大人看著孩子當然不敢站起來了,但是你要知道你孩子寫作業坐不住,那已經是一個習慣了,神經系統的改變,你越不讓他站起來,他就越想站起來。你看著他,他假裝寫作業,其實他寫不下去,他耳朵豎起來了,就聽你什麼時候走。父母這麼忙,肯定不能老看著。你一走孩子就跳起來了,會跳好幾遍。所以這個媽媽的成功,我給她總結了一個經驗,我發現了習慣培養的一個規律和方法,培養好習慣是什麼呢?是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習慣培養法也是一個加減法。


什麼意思呢?你要培養孩子什麼樣的好習慣,就要想辦法讓他把這個好的行為不斷的出現,堅持的越久,好習慣就越牢。用美國教育學家的話來說,「培養好習慣就像纏纜繩」,只要你每天纏一道,用不了多久,好習慣就牢不可破。但是壞習慣你也不能指望一刀斬斷,只要他壞習慣在減少,就應當被允許,甚至給予獎勵。大概只有一種情況下壞習慣能一刀斬斷,這個做法有點殘忍。有一個轉業軍人,他工作很忙老出差,他愛人也很忙,孩子到處走到處摸,什麼都愛摸。那個時候家裡還有爐子,萬一孩子燙到了怎麼辦?孩子又小,講道理講不清楚。他下了一個狠心,他說兒子過來,你不是老在這兒轉嗎?你想摸就摸,小孩一摸就叫起來了,一摸爐身嗷嗷的叫。爸爸一邊上藥,一邊就說這個爐子是不能摸的,摸了以後很疼,你知道了嗎?孩子就說知道了,每次走近這個爐子就特別小心。但是這個辦法有點殘忍啊,很少有這樣的事。多數的習慣需要通過遞減的方法來改掉。


另外一個就是要培養孩子敢於質疑的習慣,讀書的習慣。這個也非常重要,就是怎麼培養孩子敢於質疑呢?要鼓勵孩子提問。有的父母說了,孫老師你不知道,孩子一鼓勵他提問,他就什麼都說,胡說八道。兒童時代是胡說八道的時代,這個我知道的特別多。好多父母就非常的緊張,比方說有一個孩子,我在某地講課,講提倡童言無忌。講完了課有一個媽媽,也是一個老師在門口等著我。孫老師,怎麼能讓孩子童言無忌呢?我說為什麼不能呢?她說我道理也講不明白,我就數數我兒子的醜事給你聽聽,我兒子六歲小學一年級,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一個詞「對稱」。什麼是對稱的?老師怕一年級的小孩聽不大懂,對稱就是一邊一個,你們想想看人的身體哪裡是一邊一個的?學生說,眼睛、眉毛、耳朵、手、腿、腳都是對稱的。他兒子也想最後發言,在後面舉手,老師想說得差不多了,還說什麼呀,但是你不讓他發言他就不坐下。他兒子就站起來了,說老師,人的兩個屁股是對稱的。同學們都笑了,老師說你坐下。老師對他媽媽說,你要好好教育你兒子。她趕快找他兒子談話,你上課怎麼能談這樣的問題?他說別的同學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她問我孫教授,我兒子六歲就這麼亂七八糟的,長大以後會不會變成流氓?我說不會,六歲是沒有流氓的。你們這樣的事知道的一定很多,所以你不要以為孩子這樣就學壞了,沒有,沒學壞。你要鼓勵孩子提問,你應該說對,觀察的很準確,沒有問題。你要知道你面對的是一個小孩子。這就是這樣的情況。


今年我看到《北京晚報》的一個報道,看到了以後我覺得特別殘忍。北京有一個媽媽,下班一回家,這個媽媽簡直是嚇死了。她看到鄰居一個小男孩六歲,脫的一絲不掛,和她四歲的女兒抱在一起。她說你這個流氓,就打這個小男孩,從晚上六點打到凌晨四點,打得皮開肉綻。鄰居勸都沒法勸,後來報警110趕來了,這時才把孩子給人送回去。送回去之後這個父親五點就到他家去,你等著,明天我要到醫院檢查去。怎麼六歲的孩子就能做出這種事呢?這不是流氓這是什麼呢?我說這也不是流氓。為什麼呢?在大人看來,這是典型的流氓行為,但是你要知道,這個小男孩六歲,夏天兩家大人都不在家,騎著小三輪車找這個女孩玩。他們兩個人看電視,現在電視上床上鏡頭太多了,小孩看到了以後就覺得好玩,就是做一個遊戲,所以兩個人也脫了衣服這麼做。我為什麼說他不是流氓呢?


第一,我認為六歲以下的孩子產生不了成年人所擔心的那種流氓動機,他不可能產生那種動機,他是一個外在的模仿,他的內心動機是沒有這種流氓的意識。第二,他也沒有流氓的能力,那個時候是不可能。這個行為好不好?不好,這不是好行為,但是他決不是流氓行為。比方說,這個事怎麼辦?我順便給大家講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或者是一個觀念。


我們作為父母面對低年級的孩子,幼兒園的孩子,你很難跟他講清楚防止別人猥褻防止各種流氓,你講不清楚。但是你可以告訴他一個簡單而明確的道理,就是別人不能隨便觸摸你的身體,你也不能隨便觸摸別人的身體。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是他每個人的權利,不能隨便觸摸。你可以說那樣做不是好孩子,不禮貌,不尊重別人,那麼做不好,這就夠了。孩子就覺得那樣做不好,這樣的話孩子當受到別人這麼對待他的時候,他說不好,我不能這麼做,我告你父母。我們的教育非常需要一些有效的、具體的指導。


剛才我講到讀書,在學習習慣中,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我在深圳讀書節講演,第一句話就說,「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等於在心裡頭裝了一台成長的發動機」。養成讀書的習慣,人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習慣的人,沒有讀書習慣的人,一輩子不知所措。所以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今天中午我見到一個多年沒見的一個朋友,我們談起來了,他就很感慨。他說好幾十年前他父母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給每個孩子訂兩本雜誌。我小時候家裡什麼雜誌都沒訂,他的父母都是大學生,都有文化,後來也在市裡擔任過重要的領導。那個時候大學生剛剛歷經坎坷,回到青島工作,但是堅持給孩子訂兩本雜誌。結果潛移默化,結果現在女兒看過《少年文藝》,現在就很喜歡文學,開博客,寫作很好;兒子就看過軍事方面的東西,對機械、艦船、機械製造很感興趣,現在的也做了相關方面的工作。所以養成家庭讀書的氛圍非常重要。那麼怎麼養成孩子讀書習慣呢?我給大家一個非常具體的建議。


比方說您至少要帶您的孩子去十次書店,有可能去二十次,多帶孩子逛書店。我看北京的很多父母就是這樣,經常把孩子帶到新華書店,西單圖書大廈,王府井圖書大廈,把孩子一放就放半天,吃的喝的都帶上,孩子都坐在木板地上看。孩子不喜歡的很少,所以這就是根本。


我講了我們今天的父母面對的三大挑戰,因此父母特別需要一個學習,學習具體可以量化為,就是父母需要一個上崗的執照。上崗執照是什麼內容呢?簡單的說,我認為上崗執照,合格的父母需要五個要素:那就是現代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有了這五條,就是一個合格的父母,您做到這五條的底線,最基本的做到了就是合格的父母,你做的比較好你是一個優秀的父母。

好了,我再給大家談一談,習慣培養這麼重要,那習慣培養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就能養成好習慣?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大家感興趣的話,如果想了解的更多可以上我的「孫雲曉」網站,或者新浪博客。你在網站上輸入「孫雲曉」,你可以查到很多的資料,我們有很多研究成果上面,我每個月在網上有一次網上聊天。這個月25號的晚上7:30分到9:00,我在網上跟大家聊天。你也可以留言,我們聊了六年,從2000年到現在。我現在把習慣培養的六個步驟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提高認識。你培養什麼習慣,就要提高對這個行為習慣重要性的認識。比方說我拿機場的例子,講「確認」這個習慣的重要。你知道非常重要,對你很有好處,孩子才會有積極性,一定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把習慣的培養變成奴役兒童的手段,兒童應該是主人。


第二條叫明確規範。你培養什麼習慣,你得有一個具體的規範。比方說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這非常說明問題。北京有一個著名的小學叫「史家小學」,有一個四年級的男孩上課跟老師搗亂,老師很生氣,結果下了課同學們紛紛的批評這個男孩子,說你真討厭,你給咱班丟臉,你讓老師這麼生氣,你應該向老師道歉。把男孩子說得無地可容,他就找了班主任,我錯了,我應該向他道歉。班主任是一個教齡40多年的特級小學教師,這個老師說好啊,犯了錯誤知錯改錯就是好孩子。他說,你怎麼向老師道歉呢?這個男孩子說,我要給他鞠躬,我說老師我錯了,我向你道歉。你看這個老師多麼細心。這個老師說,是嗎?你給我示範一遍,我看看你怎麼樣道歉,怎麼鞠躬。這個男孩子就做了一遍,說老師,我錯了,我給你道歉。班主任就說,你這不是鞠躬,你這是點頭,點頭道歉沒有誠意。10歲的男孩子就愣住了,他不知道什麼是鞠躬。老師說這不夠誠意,道歉的鞠躬我給你演示一下,你看一下什麼叫道歉,什麼叫做鞠躬,老師說,人要站直了,兩隻手自然垂下,中指貼近褲縫,深深的彎腰,鞠一個大躬。這個男孩第一次知道,老師說你看明白了沒有,你練一練。男孩練了半天好像是會了,然後去找老師道歉。老師,我那天做的真不對,我錯了,我向你道歉,深深的給老師鞠了一個大躬。老師一看挺感動,小學生會這麼認真的鞠躬,就接受他的道歉。這個老師的做法就是明確規範。這個老師看到他的學生上台領獎,伸一隻手領獎,這個老師覺得慚愧,我的學生的習慣不好。這個老師在班裡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怎麼培養呢?給學生髮任何東西都兩個手發,有的孩子不知道,一個手來拿,發現拿不過來,老師拉得緊緊的,拿不過去。小孩愣住了,看著老師。老師微笑著看著他,老師鞠躬,堅持這樣做,結果他們班的學生變得非常有禮貌,而且成為了習慣。這就叫明確規範,一定要有細節,沒有細節就沒有兒童教育。


培養好習慣,我們做了五年的課題,有很多學校有精彩的經驗。北京有個小學,這個小學創造了一個經驗。學生到亞運村去玩,有一項是蹦床,一蹦很好玩,學生很喜歡。管理人員一看小孩來了就很煩惱,別的小孩來了一拖鞋就臭氣熏天,這個小學的學生來了之後拖鞋就沒有異味。他培養學生每天回家都要洗襪子,每個學生進了這個小學,我要求家裡給孩子準備兩雙襪子,每天回家都要自己洗襪子,第二天要穿一雙乾淨的襪子上學。你看這就是好習慣,多麼的具體。穿著乾淨的襪子,每天穿乾淨的襪子上學,不是光讓腳指頭舒服,它是有一種清新的感覺,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是乾乾淨淨的,好習慣就這樣培養出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36

帖子

4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4
3
 樓主| liyan74 發表於 2008-7-20 00:56 | 只看該作者
我們中國有國學讀物叫「弟子規」,清代的,裡面有很多好習慣,當然也有一些糟粕。但是好習慣裡面規定的非常好,比方它說到了「出必告,返必面」。你要離開家的時候,你要跟家裡人說一聲我去哪裡了,什麼時候回來。你回家的時候一定要打招呼,我回來了。這個好習慣對學生的安全是有作用的,我們現在很多孩子丟了,很多孩子離開家的時候大人都不知道,你怎麼找他?出了事都不知道上哪去找。你看日本的電影,日本的孩子一回家就說「我回來了」,出去的時候就說「我出去了」。所以我們要明確這種規範,這種做法非常好。這是第二個,明確規範。


第三個,要進行榜樣教育。對孩子的教育要形象、直觀。以後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遞條子給我。第三個就是榜樣教育。有很多榜樣,比方說進門要脫鞋。世界上第一個宇航員加加林,加加林為什麼能當上第一個宇航員,人類偉大的宇航員?原因之一是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他覺得參觀這麼貴重的內艙,怎麼能穿著鞋進去呢?就是這一個脫鞋的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結果就選中了加加林。所以人家說「成功從脫鞋開始」。你看福特汽車的老闆就叫「福特」,那個老闆一到汽車公司是怎麼錄取的呢?他排在後面,他看到地上有紙屑,就去把它揀起來,最後就被錄取了。因為每個企業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所以習慣成就了人。所以你一定要有一種榜樣,讓孩子覺得是應該是這樣做的。


第四個步驟就是堅持訓練。訓練多少時間?就是要堅持21天,甚至到一個月,50天。一定要堅持,讓孩子做的事情不一定很大,但是一定要堅持。你可以指導、鼓勵孩子。


第五個步驟就是及時評估。怎麼評估呢?剛才我們講那個小孩站起來坐不住,那個媽媽就是很好的辦法。只要你一小時站起來不超過三回,當天晚上的動畫片就隨便看,這就是獎勵。一旦超過了三次,當天晚上的動畫片不能看了。你可不能跟孩子說,孩子你不要站起來,你不站起來我給你五毛錢。孩子一聽五毛錢太少了,我上我爺爺那兒說句好話還可能給我十塊錢。要及時評估,或者做一個牆報欄,做一些小紅花。做到的天數達到了多少天,給你一個什麼獎勵。


第六個是形成風氣,培養一個環境。什麼意思呢?就是人是環境的產物,要讓孩子的好習慣保持得好,養成得好保持下去,就需要一個相應的環境。你比方說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大人不要做。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大人最好自己要多讀書。這就是一種環境。我給大家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北京人大附中請了很多外教,外國的老師。我跟這個外教聊過天,他們說人大附中的學生讓他們很難忘,對他們也很有影響。比方說一個習慣的改變,就是外國的老師他有個習慣,他跟你說話的時候希望跟你隔著一段距離,大概要隔一米,他覺得隔著一米,或者五十公分比較安全,很自然。但是中國人說話特別熱情,喜歡往前靠,結果他就往後退,最後退到了牆根,沒處退了,只好靠著牆根說話。在中國住了一年回國,他說我回國發現,我的朋友都很害怕我。我跟他們說話往前走,我的朋友都往後退,說你怎麼回事。這就是說人是環境的產物。為什麼老外到中國要闖紅燈,在中國不闖紅燈過不了馬路,就是環境使人改變了。所以說家庭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氛圍,良好的環境。


這就是關於習慣培養的六大步驟。我想習慣的培養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課題,是最重要的任務。有了好習慣,就有好人格;有了好習慣,就有好成績;有了好習慣就有好家庭,是不是啊?當然養成好習慣對每一個人都需要,而且是一生的需要。


我知道很多的父母都來了,我覺得今後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抓到點上去。中央文明辦請我去討論,如何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說要把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最核心的目標,評價的核心的標準。就看一個社區、看一個學校、看一個家庭是不是優良的,就看他的家風、社區風氣、校風如何。看孩子習慣於怎麼做,這才是最重要的標準。不是看他口頭上說的,我認為怎麼樣,教育決不是武裝嘴巴,而是要改變行為,改變習慣。


我想我們青島市2008年奧運會有些項目在這兒舉行,北京市教委的德育處長問我,北京辦奧運會,我們的德育有什麼地方要做?我說如果能培養北京的孩子微笑待人,做到這一點就很了不起。笑容是燦爛的,這就很了不起,我也希望青島家鄉也能夠做到這一點。沃爾瑪公司培養員工有一條著名的細節,規定沃爾瑪的員工要對客人微笑服務,微笑的標準是什麼?是露出八顆牙齒。檢驗的標準,你是不是對客人熱情,就看你能不能微笑,而且露出八顆牙齒,你想想看這是什麼標準?我們今天回家可以對著鏡子看一看,露出八顆牙齒的笑容一定是燦爛的笑容。但是我們的教育既要有一些細節的規定,跟孩子商量確定標準。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培養的是人格化的習慣。什麼是人格化的習慣呢?這是我跟大家說的最後一個細節,講完了我們就該結束了。


你比方說人民大學有一個教授叫沙連鄉,他定了一個課題,老教授六七十歲了,他一進門背的挎包放在地上,我們的研究人員說,你怎麼往地上呢?他說就放在這兒,沒關係。後來我問他,您是怎麼理解的?他說這是尊重別人。我說為什麼呢?他說你看別人的辦公桌和人家家裡的桌子就是人家辦公的、吃飯的、喝茶的地方,我們這個包東放西放不一定乾淨,所以只能放在地上,最多能放人家的椅子上,不能放在人家的桌子上,這叫尊重。我一聽感動了,這就叫人格化的習慣,它是以尊重為核心的,因此這個行為就有目標了,有導向了,是以健康人格為導向的。不是我對你一笑,我心裏面恨死你了,那不行。我對你微笑就是很尊重你。我去過歐美國家就發現,你踩了人家的腳,人家都對你微笑。我說對不起,人家說沒關係。他為什麼微笑呢?你一定不是故意的,而且沒關係,我很理解你。他實際上是一種很自信,因為我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你是以尊重為核心,以人格為導向,這樣我們的習慣就會越培養越好,人越來越像個文明人,像個和諧人。


時間關係,我今天的課就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9

主題

2106

帖子

55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597
4
芳草 發表於 2008-7-21 00:02 | 只看該作者
好貼,就是長了點,還沒看完,不過頂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75

帖子

17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8
5
twinkle5661 發表於 2008-7-22 08:08 | 只看該作者
好好學習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6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7-22 1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14

帖子

8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6
7
jxwu 發表於 2008-7-23 05: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407

帖子

1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8
8
活寶 發表於 2008-7-23 17:32 | 只看該作者
非常有道理,演講也挺有感染力的。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97

帖子

4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44
9
chirp 發表於 2008-7-24 10:19 | 只看該作者
好貼!!!
值得好好讀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71

帖子

5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3
10
醉客 發表於 2008-7-24 10:29 | 只看該作者

言之有理

每個中國父母都要看看。相信多數人也會同意。
問題是『知易行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98

帖子

10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9
11
L^K^M 發表於 2008-9-12 0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9 18: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