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人看中國的萬億外匯儲備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5 14: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1月25日09:53   南方網   


截至2007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已突破1.5萬億美元。巨額數字已經把中國和美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美國人一面享受著中國的投資,一面擔憂著中國的金錢武器。

美國人很奇怪:上海與華盛頓特區氣候相仿,但它的公立中學沒有暖氣,冬天走進一間教室,你會看到40個孩子,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冬裝,他們的呼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北京的氣候更像波士頓,冬天的傍晚,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馬路牙子旁邊,忍受著漫長的等待,奮力登上擁擠得令人絕望的公共汽車,然後在擁塞不堪的道路上度過數小時。這就是中國樣本大都市。在甘肅農村,我看到18個初中女孩共用一間宿舍,肩並肩地像沙丁魚般地睡著。 更好的學校、更多的公園、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更清潔的空氣和水、更暢通的城市下水道,中國都還沒有,或者說還遠遠不夠。在個人收入水平上同樣如此。大工廠里工人的平均工資收入約160美元/月,耕田的收入還只有這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國人覺得他們在前進,但他們的起點非常低。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將自己的錢輸送到美國?



編輯 張平揚 文 JAMES FALLOWS 編譯 洪慶明





美國人均從中國借4000美元消費

黑石集團創始人和總裁史蒂芬·施瓦茲曼,就在去年他從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中賺得數以千萬計美元並想出聰明的辦法逃避納稅之前不久,一擲千金,花300萬美元為自己的60壽辰開了場生日晚會。在美國,施瓦茲曼為人所知的罪惡是貪婪;在中國,他的嫌疑是詐取普通中國人來之不易的現金。



去年6月,中國對黑石的投資,被美國媒體稱讚為精明老到的象徵。通過向美國最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投入30億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中國政府在沒有引起美國人政治恐懼的情形下(它只購買了黑石8%的無投票權股份),與一家一流的西方公司聯手。與日本人和沙特人相比——他們在新富時期曾炫耀式地購買西方的名牌企業和地標建築而引起憤怒和嫉妒,中國人是平易低調的。


然而,6個月後,它看上去就不那麼精明了,至少從財政上來說如此。正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綜合指數飆升期間,中國對黑石的控股,從賬面上虧損了10億美元。另外,施瓦茲曼是共和黨的一個主要募捐人,2007年,布希總統參加了共和黨在施瓦茲曼位於曼哈頓的寓所里舉行的籌款聚會。在耶魯大學比布希低一級的施瓦茲曼和布希一樣是骷髏會的成員。有人懷疑,這是否意味著從中國人民那裡拿錢並將之捐贈給總統親信?


黑石案對中美關係具有潛在的深刻影響。中國老百姓補貼的不僅僅是黑石公司,而是美國的每一個人。30年的開放,中國老百姓自己的生活水準雖然得到提高,但更多地是促進了美國人生活水準的上升,這就是巨額貿易盈餘——1.5萬億美元,每天增加約10億美元,中國政府將其中大部分投資美國國債——的真實意義。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裡,富裕美國的每個人從較窮中國的某些人那裡借得4000美元。經濟中諸如此類的這許多不平衡,不可能無限地持續下去,但它終結的方式——是突然的還是漸進的,是以可控的理性方式還是驚慌失措的,將在此後數年裡對美國和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歐洲和其他地方的旁觀者也不能置身事外。


為什麼借錢給美國富人?

1996年,中國第一次積累起1000億美元的外國資產,主要是以美元的方式持有。到2001年,這個數目翻了一番;從那時到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又增加了6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名列次席的是日本,外匯儲備僅有中國的2/3,但它的經濟規模是中國的近2倍。中國的外國資產70%是美元,另外還有一些歐元和日元。中國對美投資大多數是保守的,主要是回報率低的產品,如國債和聯邦債券,而不是顯眼的高風險的黑石式投資。因為由美國政府支撐的國債和債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保險的投資。它們的利率比公司債券低,在過去的兩年裡,它們4-5%的年利率,已趕不上美元對人民幣5-6%的貶值速度。


美國人偶爾(雖然不經常)爭論,如此嚴重地依賴由外國政府控制的錢到底是利還是弊。與此同時,中國人自己也爭論,這筆交易對他們來說是否值。


哈佛大學校長薩默認為這種現象很怪異。他指的怪現象是,一個自己的諸多需求尚未得到滿足的國家,會讓這1萬億美元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地方流向一個成熟富有的地方。上海與華盛頓特區氣候相仿,但它的公立中學沒有暖氣,冬天走進一間教室,你會看到40個孩子,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冬裝,他們的呼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北京的氣候更像波士頓,冬天的傍晚,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馬路牙子旁邊,忍受著漫長的等待,奮力登上擁擠得令人絕望的公共汽車,然後在擁塞不堪的道路上度過數小時。這就是中國樣本大都市。在甘肅農村,我看到18個初中女孩共用一間宿舍,肩並肩地像沙丁魚般地睡著。


更好的學校、更多的公園、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更清潔的空氣和水、更暢通的城市下水道,中國都還沒有,或者說還遠遠不夠。在個人收入水平上同樣如此。大工廠里工人的平均工資收入約160美元/月,耕田的收入還只有這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國人覺得他們在前進,但他們的起點非常低。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將自己的錢輸送到美國?對於這種怪現象,經濟學家會解釋說,中國到目前為止有世界上最高的國民儲蓄率。這聽上去很令人敬佩,但如果過於極端,就表明中國經濟沒有跟上世界其他地方的步伐。相比較,印度的儲蓄率約為25%,這表明印度人民消費了他們共同生產的東西的75%。最近,美國的儲蓄率有時候為負數,這意味著它消費的東西多於它生產的東西,不足部分通過進口彌補。


中國的儲蓄率是令人驚愕的50%,在和平時期,在任何國家都可能沒有這樣的先例。這並不意味著平均每個家庭儲蓄其所得的一半——儘管中國的個人儲蓄率也很高,大部分中國國民收入是以幾乎看不見的方式被「儲藏」起來的,以外幣的形式保存在國家手中。不過,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如此之快,雖然消費水平受到限制,但大多數人依然感到一年富過一年。


然而,說中國高儲蓄率只是描述了這種情形,而未能解釋:為什麼中國將如此多的財富輸送到美國,將廉價的資金提供給美國私房房主?為什麼在美元對人民幣不斷貶值下,中國還持有如此多的美元?追蹤美元的歷程——從美國消費者手裡到中國的工廠,再以國債拍賣形式流回美國,這種情形就很容易得到解答。


保持增長和穩定是中國要旨

假如你花30美元在美國最大的藥品零售連鎖店CVS購買一支歐樂-B電動牙刷,除去銷售商CVS和歐樂-B公司拿走的利潤,最終有3美元——小商品的平均百分比——流到代工生產的中國南方,生產廠家因此獲得數百萬美元的收入。但中國製造商不能直接使用美元,它需要人民幣支付工人工資、從其他廠家購買原料以及納稅,因此它必須將美元拿到當地商業銀行,比如說深圳發展銀行,在證明是通過真正的貿易而非投資流入后,兌換成人民幣。


在其他主要國家,像深圳發展銀行這樣同類的商業銀行有權決定如何處置它們吸納進來的這些美元,或將之兌換為歐元或日元,或將之直接投資到美國,或發放美元貸款,總之選擇它們認為回報最高的項目進行投資。但中國的銀行無權做這些,它們必須按照官方的匯率,將大部分或所有收進來的美元上繳中國的美聯儲——中國人民銀行。


隨著每天數以萬計的交易,美元在中國人民銀行瘋了般地累聚,準確地說,每天增加10億多美元,其增長速度甚至比美國顯示的貿易逆差要快得多,因為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也用美元支付。


中國人民銀行要做同樣的事情,因為它只有一個選擇:將美元上繳給中央政府的左臂右膀——國家外匯管理局。然後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美元投放何處以獲得最好收益:一些進入美國股票市場,一些轉換為歐元,絕大多數購買了安全的美國國債。這樣,美元重新流回美國,被注入到美國的貨幣供應中,再次用於消費——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普通中國人在任一環節上都不能決定將這許多錢送到美國,事實上,這些錢的大多數在任一環節上都根本不在他/她的掌控之下。通過這種方式維持匯率穩定,保持中國出口的旺盛,使工廠處於繁忙狀態。在中國政府眼裡,這是保持中國史無前例的增長之路的必要手段。但隨著國內儲蓄的增多,麻煩問題是中國總體消費佔其所得是如此之少,儘管部分中國富豪消費甚巨。


這是中國製造的交易。政府控制了大部分在美國的賬面財富,作為交換,政府不斷創造新的工廠職位,為鄉村的窮人製造機會,緩解中國的社會張力。儘管中國老百姓還沒有享受較高的生活質量,但他們一年比一年過得好;他們避免了潛在的惡性通貨膨脹的風險,避免這個國家數十年累聚的增長成果毀於一旦。


今天是「金融的恐怖平衡」時代?

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和對美投資戰略,引起國外觀察家們臆測紛紛。他們只能猜測中國的目標,而不能確切地知道,這是最令他們感到擔心的,也是影響中美未來關係的一大要素。CLSA金融公司的羅斯曼說:「(中國)意圖和目標的模糊一直是個問題。」去年黑石事件后的微小金融恐慌,完全是因為沒有人能確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不會改變路線。


讓我們把對一個富裕強大的中國的恐懼考慮到合乎邏輯的極端,美國和中國的分歧是多方面的,包括貿易、外交、環保,尤其是中國台灣問題,甚至像9年前美國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任何挑釁,中國都可能考慮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具備的槓桿和武器。沒有中國每天的10億美金,美國難以保持其經濟穩定或維持美元不倒。


那麼,中國會使用這種武器嗎?合理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那也會嚴重地傷及自身。他們這些年來同樣以美元持有的國民儲蓄會遭到破壞,他們依賴美元消費者的工廠也將付出代價。然而,這種「令人心安的」答案實際上是令人恐懼的,薩默稱今天的安排與冷戰時代「確保相互摧毀」的核戰略平衡一樣,是「金融的恐怖平衡」。當初,美國和前蘇聯都不敢向對方使用核武器,因為那會招致報復性的毀滅。誇張地說,類似的情形也適用於美元。中國不能停止向美國人提供美元,如果停止,那麼中國自己所持的美元也會遭到毀滅。只要這種事物的邏輯不變,這種體系就會順利運行。一旦邏輯中斷,我們就要面臨巨大的問題。


有什麼東西可能會在這條邏輯之鏈上戳一個大洞?不一定就是中國台灣問題這樣的大鬥爭,一些微小的誤解都可能招致這樣的局面。有謠傳說石油經濟會一勞永逸地走出美元支配,用歐元定價。有流言說中國政府希望購買英特爾公司,導致美國國會議員的憤怒譴責,使得中國將不再購買下一次的美國國債。所有這類流言都可能引起震動,致使雙方相互指責。許多世界性的悲劇都是由這種以惡意揣度對方而引發的。


那麼,震動是否必然引起一場災難?除非它真的發生了,否則沒有人會事先知道。當被問及有關中美關係的重大問題時,康乃爾經濟學家普拉薩德最近在論文中寫道,這取決於中美雙方是否有「足夠彈性抗住大的衝擊並從這種衝擊中恢復過來,無論衝擊來自內部還是外部」。他認為,內在的張力是如此之大,乃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然而,有過大蕭條經歷的美國人深切地了解真正崩潰帶來的痛苦,如今的中國人,同樣回首他們國家上個世紀的苦難,沒有人願意想象那種悲劇的場景,通過妥協與合作,逐步化解各種風險,才是共贏之道。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

主題

840

帖子

17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4
沙發
朝暉 發表於 2008-1-25 2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0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08
3
11nn93n9 發表於 2008-1-26 00:49 | 只看該作者
欲愈取之,必先予之。 美國人目光太短淺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1317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4
愛國有罪嗎? 發表於 2008-1-26 01:35 | 只看該作者
美國一直把中國看做是一種威脅。不過,中國崛起,美國也沒辦法。
大國之戰,恐怕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69

帖子

55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8
5
JDL 發表於 2008-1-26 08:25 | 只看該作者
Money is belong to Chinese people, any wrong management is crimina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82

帖子

9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1
6
儀乾 發表於 2008-1-26 17:5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政府無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7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7 00:08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外匯儲備不能只有單一的美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02

帖子

35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2
8
flyinghorse73 發表於 2008-1-27 04:29 | 只看該作者
Money is belong to Chinese people, any wrong management is crimina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9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1-28 17:23 | 只看該作者
咱們中國人什麼時候也能拿外國人的錢花花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1 13: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