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梅艷芳:始終不過是女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6-22 0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巫婆(獨自囈語)

  若不是看你寫起,若不是與你提及,大概,我心裡對於她的字,永遠都湊不出一篇完整。因為太過珍愛,所以唯恐自己的文字對這份感情有了殆慢,唯恐自己觸不到她的風情萬種。

  我們竟是一樣,都是後知後覺,在他們離開后,我們心裡關於他們的盛大華章,才緩緩奏起。那些零碎的生平事,才真正開始擲地有聲。才知道,原來這十幾年,關於他們的關注漸漸已積聚成這麼多。

  只是,我絕不承認,我是因那些日子,泛濫的娛樂新聞而被煽了情,我想我是聽見那斷弦之聲,促然而止,瞬間繁華成雲煙,分外悲涼。你說,她比煙花寂寞。我想,我們想的一樣。於是決定寫下這篇,是我最慎重的回復,為了這樣一個女子。

  

  其實是不喜歡這樣艷俗平凡的名字的,艷與芳,尋常到無法在意的女性名字。

  其實是不喜歡這樣的削瘦的,幾乎已骨嶙嶙,瘦到蒼白,單薄如枯草。

  其實是不喜歡這樣長相的女子的,五官並不討喜,眉眼只算端正。

  然而,她不是別人,她是梅艷芳。

  就是這樣一個無比平凡的名字,成就了一個傳奇,用最璀燦的姿勢劃過星空,把那香江的一片星空都比了下去,就算你離得再遠,你也無法不正視到她的光芒。她只要站在舞台上,她便是全場的女皇,她瘦到入骨的身體里所迸發出的力量,讓觀望的人群,都俯首稱臣。她在屏幕上演繹人情冷暖、愛情離和,她眼波輾轉或喜或哀,我們只記得她的動人。

  她在用命寫這一生,一筆一劃都用盡全部力氣,然後在耀眼的時候,軋然而止。

  台下觀者,恍若夢一場。

  少年時便早早出道,唱歌是謀生的技巧,輾轉這麼多年,各種場子都唱過,什麼場面都見過。就算女子骨子裡柔軟,她也早就被生活磨得堅強。見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這樣一個天秤座女子心中自有權衡計量,不會做的露骨難看,始終有她的掌控。她自幼貧寒,少年便領教了生存不易,即便受教育不多,但深知一定要出人頭地。

  她是來不及傷感的,四歲便已登台。在其它女孩還在為青春憂鬱的十七歲,她卻已在姐姐梅愛芳的報名下,拿下香港第一屆歌唱比賽的冠軍,生活一直在趕著她馬不停蹄地走。

  除了做一個舞台上的戲子,她沒有退路,能做的唯有讓自己極致,讓自己佔據這個舞台,讓別人記住。她從來都是那麼努力、堅強,只要那音樂響起,她用自己的所有投入歌唱,打動自己、打動別人,只要她一揮手,他們的心就隨著她走。

  娛樂圈是染缸,她唱得再好聽,然而成名一定要懂得周旋。她亦深深懂得眼前這些榮耀財富是燈光幻影,也是自己這一輩子的命。沒有足夠的膽識與不為人知的承擔、犧牲,她不會在黑勢力橫行香港娛樂圈縱橫多年,沒有足夠的聰明善良與義氣寬容,她不會成為整個香港的大姐大人物,並盡心儘力提攜了一個又一個新人。

  這一生,她的唱片熱賣,被稱為百變女皇。只要站在舞台,她舉手投足間便是芳華絕代,彷彿為舞台而生。《似是故人來》唱得那樣輾轉惆悵,《女人花》是為她的女中音度身打造,《莫問一生》里的急促激昂,《孤身走我路》里深藏的哀……既便後來,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也要在死前用盡全力再在舞台上綻放一遍,仍是那樣忘我地唱,早知自己到了劫數,生命最後,她要給自己燦爛。

  那場演唱會上,氣勢浩大的管弦樂隊,才能襯她女皇般的高貴,她唱《何日.李香蘭》,她唱「可知呀可知何日,再可跟你笑中重聚?若再重會呀一一供你我回味,是迷是愛是痴醉……」

  這一生,她演繹這麼多人的故事,從初期香港電影的娛樂喧囂,到後來,她精緻打造的一個個角色,她一直是與整個娛樂圈共同呼吸著。我不能忘,那個《姻脂扣》里痴情纏綿的女子如花,只是一心念著她的十三少,隔了陰陽也要尋來,而百般痴心卻換不到一個男子完整的愛情。我不能忘,那個《半身緣》里的曼璐,凄惶悲涼,自己抓不住的人卻要自己的親妹妹來犧牲,而作長女卻甘心背負起整個家,梅的氣質里總是有著蒼涼,很自然便演繹出了那些帶著風塵氣的舊式女子。其實還喜歡她的《東方三俠》,東東不是最出彩的角色,只是那一刻,她懷抱嬰孩從天而降,那樣聖潔。

  這一生,她這雙眼,早就望透了人間冷暖。她這樣的女子,還沒來得及把花瓣理好,便已被催促著盛放,她這樣的女子來不及天真,便缺失了少女的年華,直接躍升為一個艷光四射的女子,成為被太多人信賴的大姐級人物去風雲吒叱。

  她本來便是天賦過人,又從來都那麼努力敬業,她理所當然得這一切的榮耀光茫,她本該快樂,而她,卻偏偏在愛情上天真。

  這樣的女子,早就懂得此生此世,能依賴的人只有自己。這樣的女子,在人前輾轉風光,光彩奪目,沒有人看到她的疲憊。而她要的卻是,能夠靠著痛哭一下的肩膀,一個可以抱著她讓她信賴依附一輩子的男子。她要的是一輩子的愛,執子之手,又能與子攜老,平安喜樂,不用再那麼不斷作戲,不斷周折。她要的不是一段戀情,盛名過後,她早已累極,她骨子裡是那麼傳統的女子,她要的是婚姻,要的是相濡以沫的愛人。

  那個叫漆漆的孩子形容我的話,放在她身上,亦同樣入扣:「萬人仰慕,抵不過對一雙手的需要。」

  說到底,她始終不過是個女子。

  不斷有緋聞戀情傳出的,藝人的感情向來撲朔迷離。和趙文卓的那次是真正的戀情,甚至到了談婚論嫁,那時的阿梅是滿臉掩不住的喜悅。而不到一年,便各自西東,她從此黯然。得過那麼多的獎項,可以說香港沒有哪個女星比她更成功,然而感情上,就是那麼慘烈地一次又一次,一敗塗地。

  每一次,她每一次都是全心以對的,對於她愛的男子,她全心地對她好,把所有柔情付諸。我又想扯上我的星座學說,天平座的人若是深愛上一個人,那顆華麗的心便是卑微到歡喜的,一心對那個人好,只是這樣一個女皇般的女子屈膝低頭的盛大的愛,又有幾個人,可以受得起?

  

  整個香港,她已是所有女子中最亮的明珠,又有誰可以配上她絕世的風光?至少那個連她死後都迴避送葬的趙文卓不可以,哪怕他在酒醉后說過那麼愛過她,卻還是無法與這樣的女子相平視。也是在他們分手的那陣子,阿梅向素來疼愛她的張國榮哭,她說,如果我四十歲前還沒有人娶我,你就娶我好不好。他疼她如妹妹,他說,好。

  她那時該是寬慰的,哪怕是些許,她只不過是想這一生有一個歸宿,不想真的那樣孤身走路。2003年大概真的是劫,四月一日,張國榮飛身躍下,了此一生,寫下此生最艷絕的一筆。無數的人為他哭,那年的香港金香獎,昔日的四大天王同時黑衣登台唱他的《當年情》,看者無不落淚。可是,誰能比她更傷心。

  她已完全地進入病中,卻還是要為燒香求佛,她虔誠地跪著求佛能超渡他的魂靈。他是她最好的朋友,整個香港,能夠稱得上「風華絕代」這四個字的,只有他與她,是大眾偶像,走的是主流路線,卻始終我行我素,無人能模仿的妖嬈高貴。

  那一年,她的演唱會,他照例是嘉賓,他永遠都這樣寵愛自己的這個妹妹,他們唱那首《芳華絕代》,兩個最艷麗的人在舞台上忘情糾纏,艷壓天下。他是懂得她的,她亦明白他,彼此惺惺相惜,是最好的朋友,無關愛情。他們都是孤獨的。因為顛倒眾生后,這世界只剩他們。

  不久,她便開記者發布會,告之自己已經患癌一事,依舊是那樣的從容勇敢。開演唱會,太多人阻撓,可她自己明白大限將到,這將是最後的盛世,大概,她是想在走前再好好地看一眼這痴纏了一世的舞台。這一生也算風風光光,只是她不斷地惆悵,沒有把自己風風光光地嫁掉,所有的媒體都已知她的愁嫁。到最後,只能自己給自己蒼涼的慰藉,她穿上婚紗登上最後的演唱會,緩緩走過紅色地毯,那種入骨的寂寞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十二月三十日的離開,其實已沒有任何意外,他們都願意相信這樣的說法,如花去找她的十三少了。我亦希望她走後可以快樂一些,只是,我深信她與張這樣的知已能做的,不過是在天堂有陽光的下午,一起喝一杯下午茶。而此時說了這麼多,依舊不知如何繞到我想說的那一點,我想的是,我始終相信阿梅這樣的一個女子心裡,其實一直有一個她深愛的人,我願意相信,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劉德華。

  要知道,一個深情如她的女子心裡若能有一個深愛多年卻未得的人,終還是會比空空蕩蕩來得幸福。阿梅不止一次向媒體說,嫁人當如劉德華那樣的,並且笑稱自己是願意的。她與劉的關係之好,是圈內圈外人皆知的事,這樣的話聽似玩笑,沒有人能猜出是幾分真。

  然而,眼神總是真的。那些台上的對唱,銀幕上的對戲,這一對人合作無數次,熟知彼此。然而,就算是得了兩次金像獎,到後期演技已如火純青的阿梅,當她注視著華仔時,眼神里依然有著一些別樣的東西,那是一種少女般的羞澀,孩子氣的信賴,是她藏不住的溫柔。

  我最早看到時,也許已然開始。我看到的是《戰神傳說》,她演的月芽兒愛上鄉村出生的小子阿飛,那是九三年吧,是他們這輩人最好的時光,她演的是起初不經世的少女,與少年阿飛漸生情愫,於是看著阿梅的眼神從一個女孩子的天真,漸漸流露出一個女子對於愛的嬌嗔。

  還有那時候的金曲獎,華仔上台領獎,步上舞台的時候,攝影師一下子把鏡頭對著台下的阿梅,長長的特寫,她臉上是那樣的喜悅,比自己得到這些榮譽還要快樂。

  華仔的演唱會她永遠必到,他的歌迷也能喜歡她的來,只是如萬千個歌迷一樣望著台上的他笑,用力地舞著熒光棒。他是把她當作極好的朋友的,甚至有一次把她繞場一周抱上台,然後唱她最喜歡的那首《回到你身邊》,她那麼快樂地低著頭笑。而他心裡磊落,因為只是朋友。

  再後來的還有《愛君如夢》,他們兩個一起跳舞的樣子簡直絕美。他演那個教舞蹈的老師,她是事業如日中天的學生,他帶著她跳舞,其實,她那麼好強卻只願意這樣被他帶著跳舞,一步一步,你告訴我怎麼走,我就跟你走。她被他這樣摟著跳舞,不願醒的一場愛君如夢。

  可以很多次的看到阿梅的眼神,她望著他的眼神,這與那些其它電影中她看別人的深情都不同,也是戲里的愛情,她從來演得真切,只是看著華仔時,有一些些荒亂有一些些快樂有一些些羞怯。那是她遺失多年的未曾完全綻放卻依然保存完整的少女之愛。

  我是那麼願意地相信她深愛他,這樣一個背負了一世盛名的女子,在別人看來是光耀奪目,其實內心是最需要安穩的。劉便是那樣的男子,從來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努力奮鬥、上進、正派,有足夠的修養,與人和善。她要的就是這樣安穩的男子,牽著手,便想要一生一世。

  我想她愛得捨不得演飾。他上台吻她,她就滿面欣喜的笑容。哪怕荒涼地穿上婚紗走最後的舞台時,也要他陪著,只是走走過場也好,生命無多。他們一起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台下歌迷大喊他們之間是一百分。

  華仔亦是天秤座,他一定早就明白好友的心思,他從不會與她暖昧,只是也不會離開這樣的朋友,就是保持著這麼遠這麼近的距離,始終有自己的分寸。最暖的時候,也不過面對她開玩笑式的求婚說,如果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我都沒有結婚,那我就像你求婚。

  到後來,她離世,他一個人在舞台上唱起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終究落淚。

  

  兩生告訴我有這麼一句話,說是你在為心愛的人傷心流血,他也不過是會對你說謝謝,然後轉過身,為另外的人傷心流血。現實如華仔這樣的男子是不會愛上阿梅的,他也是白手起家,靠自己闖下這個天下,他從來都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他們可以是極好的朋友,但他對她無法是愛情。

  華仔倒是一直念念不忘《神鵰俠侶》里他的姑姑陳玉蓮的,後來又與關之琳這樣的美人很投緣,對紅姑鍾楚紅也是讚不絕口,完全屬於男性對女性的欣賞。本份踏實如華仔,鐘意的始終還是主流觀念中的美女,如阿梅這樣一個女皇如何能夠娶回家呢?她那樣一次次地求幸福,卻還是註定孤獨。

  阿梅這一生,身邊來來往往多少人,卻沒有一個,真的是留住了腳步。很多人,並非不解風情,只是解到幾分時,便自覺無法承擔。

  那是一個女皇的盛世,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最本質的最初,不過是一個女子。

  她只願純戀愛如同每一個年輕的女子。她只想他知道,她哭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個肩膀依靠;她想他知道,她冷的時候也會缺一個擁抱;她想他知道,如果在這個城裡迷了路,也希望有一雙手牽著她回家;她想他知道,她只想平凡如每一個主婦一樣,為他洗手做羹湯。

  也許他都知道,只是他還是能裝作什麼也不知道。

  終於,LESLIE與阿梅還能結伴上路。而那個時代,也終結了,以及沉溺於那個時代的我們。年過不惑的華仔還在敬業地工作在娛樂第一線,那些九十年代時痴迷他,不讓他拍拖有緋聞,並以死相脅的少女們也都三十好幾了吧,也都各自嫁人了吧。可他竟還是停不下來,感情世界始終是謎。而若他也停下來了,那我們怎麼辦呢,讓我們陪著你老吧。

  很多人總是喜歡用《女人花》這首歌來形容阿梅,可我始終覺得《女人心》這首才真正是她內心的寫照,至於歌中的男子,寫者無意,我還是認死理地覺得一定是劉德華。

  她唱:「誰自願獨立於天地痛了也讓人看,你我卻須要在人前被仰望。連造夢亦未敢想像我會這樣硬朗,但是又怎可使你或我失望……」

  附:

  用一夜的時間,聽她的歌,看她的MV,寫關於她的字。

  能做的,只是這些。算是給自己的喜歡一份交代。

  一直在唱K點《芳華絕代》的時候,不讓別人一起唱,因為自戀。

  看兩生寫的這篇關於梅的字,我如此認真回復,哪怕筆力不及你,我只當作是我們已合唱了一曲《芳華絕代》了。這是天秤座的人自戀照鏡。

  在最後附上你的這篇美文。

  天下誰人不識君,君本寂寞誰須記

  --BY 兩生

  讀亦舒小說《她比煙花寂寞》。

  姚晶,寫下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想到梅艷芳。記得她離世時李碧華寫一篇文字紀念她,《花開有時,夢醒有時》。也提到花。這花想也是一朵剎那絢爛的煙花吧。這樣在人間極致地盛放過,只一瞬奪目,然後死去,歸於靜寂。

  他是步哥哥後塵走的。當年他們同演李碧華的《胭脂扣》,他演貪生怕死的十二少,她演痴心長情的如花。雙雙服毒赴死那刻,他對她說,三八一一,我在老地方等你,如花。誰知一語成讖。她終於沒有捱過風雨飄搖的二零零三年。

  我對他們都是後知後覺,喜愛,到死後才被發現。我以為他們會一直那樣恣意地活著,放浪形骸,百變妖嬈,風華絕代。活著,和我們一樣盡情享受這世界,一天天老去,老去,直至從所有人眼目中消失。終於可以過上平靜祥和的日子。我以為他們最終可以擁有平靜祥和的日子。

  然而命運,這極虛妄的命運。給他們盛放,卻不要他們萎謝,就在最絢爛的一刻戛然。

  我承認自私如我,會在一些時日里安慰說,這樣也好,生命不要長,只要好。他們在最美的一刻離開,從此再不必擔心在俗世的歲月里黯了光輝,敗了紅顏。他們將在銀幕里,舞台上,我們的記憶鮮活留存,一直一直年輕,一直一直,年輕下去。花開不敗。以現世的短暫成就了另一層面的永恆。比如,張國榮,比如,梅艷芳,比如,翁美玲,阮玲玉,黛安娜,夢露,詹姆士.迪恩,瑞凡.費尼克斯,麗塔.海華斯……姚晶。

  姚晶,妖精,這樣一個個絕代妖姬,剎那芳華。

  乃至張愛玲,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死亡。四十年代在上海灘橫空出世,以絕世的才華光亮整個淪陷區的文學。她最好的時光是在那裡。至於此後,她繁華寂滅,死或者不死都已經不重要了。不過苟延殘喘,是煙火過後的一地碎紙殘屑,風中飄搖。

  對於梅艷芳有兩點我一直耿耿於懷。

  

  一是她的美。她美么?她不美么?她的美那般轟烈,卻又那般凄惶,眼神帶著些無助,卻又是剛烈的決絕。她脆弱得像花一樣,纖腰盈盈一握,幾乎要折斷下來。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可是她又是極豪爽大方的,嬉笑怒罵,大而化之。為朋友兩肋插刀,她生前是香港演藝人協會主席。她從小出來闖蕩,憑著一把好嗓,歌唱比賽奪冠,《明報》說她分數贏人一條街。按說資歷這樣深,閱人無數,該是老江湖了。那只是在舞台上。生活里,她卻一再被男人所傷。無稽地責怪身邊的友人阻擋了她的情緣。對張國榮說,如果我四十歲時還沒人娶我,你就娶了我吧。二零零三年,她四十歲,結果他從文化酒店二十四層跳下來。鮮血泅染了大地,言猶在耳,卻委頓,粉碎。她大病一場,不日被查出絕症。連開八場演唱會,告別舞台。臨走那刻穿上好友設計的婚紗,同大家揮別。最終她嫁給了舞台。最終她孑然一身離開,光華寂寞流轉。唏噓。一直以為,她是天生的巨星。你看她卸裝之後的樣子,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可是只要登台,那必是光芒萬丈的。那裡賦予她熱,光,靈氣,那裡有她的真身。她披一襲袍,你便不能視,她開口演唱,從此你整個世界的聲音消失。

  二是關於逃,與逃不脫。她是演過女鬼的,那個痴情的,為了所愛寧願折幾年陽壽,上窮碧落下黃泉痴尋的如花。李碧華《胭脂扣》中這個角色為她贏得金像金馬雙獎。她的另一個金像獎來自一個鬱鬱寡歡甚至有幾分歇斯底里的舞女。張愛玲筆下的曼璐實則是一個非常可憐的角色。她一面享受著墮落,享受墮落所帶給她的榮華富貴,無限榮光。一面又不得不眼見親妹妹的純潔而自慚形穢。這樣的對比是強烈的,簡直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在她最艱難的時候,她首先想到的便是犧牲自己的妹妹。自己曾經那樣為她犧牲過。她理直氣壯。她是一個悲劇,又製造了另一出悲劇。一個舞女;一個女鬼,一個可憐;一個可嘆,一個辛酸不足為外人道,滿目迷離;一個所尋原來是苟且偷生,一晌貪歡。皆出身低微。實已囊括了阿梅一生。《半生緣》中短短數十分鐘華麗而帶著蒼涼的出場,為她贏得最佳女配角。那時候,她已經是女配角了。後來,後來一度她就無戲可演了,這是每個演員的必經之路,尤其是女演員,青春那樣短暫,藝術生命曇花一現。而阿梅壓根就沒有青春,我們見她時,她已經閱盡滄桑。她應該感謝杜琪峰的,這個曾經在她大熱時候導演過她《風塵三俠》、《審死官》的男人,在他大熱的時候,讓她參演了他的《鍾無艷》。不能說是鹹魚翻身,至少令她又回到了我們視線。而曾經她拒絕過那樣多的好角色。整個八十年代她和鍾楚紅是那些悲壯的英雄電影中最溫柔奔放的兩抹紅。後來才有的張曼玉,關之琳,才泊來了王祖賢、林青霞、張敏。我曾經在她與哥哥死後將他們的電影一一搜集,根本就是一長串,香港經典電影名單。他們的《胭脂扣》、《緣份》、《偶然》、《金枝玉葉》,她的《何日君再來》、《川島芳子》、《奇迹》、《夕陽之歌》、《半生緣》……而她當年推掉的電影則無從計數,只知道,張曼玉因為她的辭演而獲得兩個角色皆得影后。其中一個就是令她真正蛻變為演技派的《阮玲玉》。當年關錦鵬一直想找阿梅演阿阮,她覺得她的經歷、氣質、長相、命運都與當年的阮玲玉極相似。可是被梅艷芳婉拒了。後來我看張國榮,我自然不承認他是因為《霸王別姬》而同性戀,這是無稽之談。但是入戲太深無法自拔是有的。我當年曾見過關於哥哥入戲太深以致需要遠走他鄉平復心魂的報道。很早見過的,太早了,早到我還不知道他是一個這樣偉大的演員,演過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不知道《霸王別姬》,不知道李碧華,那時候我還小。那時候的娛樂圈也沒有這麼多的假新聞。所以我一度是慶幸梅艷芳沒有演《阮玲玉》的,慶幸她不必刻意再去貼近自己的人生,別人的故事,自己的情感。一戲成讖。可是最終,逃過了戲卻逃不過命,戲是可以婉拒的,但是人生卻無法罷演,沒得選擇。紅顏依舊薄命。

  李碧華的電影,她說她是寫亂世兒女的奇情。角色多不是正常的人――正常的人誰個要看。能演好她主角的兜兜轉轉也就那麼幾個。哥哥阿梅都是演出過兩個的(《胭脂扣》、《霸王別姬》,《胭脂扣》、《川島芳子》)。其他演出過兩個角色的有王祖賢(《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青蛇》)、鞏俐(《霸王別姬》、《古今大戰秦俑情》)、吳興國(《青蛇》、《誘僧》)、張豐毅(《霸王別姬》、《誘僧》)。我個人覺得王祖賢和張豐毅是形象最符合李碧華筆下人物的,而梅艷芳和張國榮則是氣質上面的契合,天生該是那樣的人,性靈相通,幾乎毋須演。至於鞏俐,是因為她當年正盛,放眼內地電影圈,舍她其誰。而吳興國和張曼玉則勝於演技。在《青蛇》中,她與王祖賢站一起形象上是略遜一籌的。怎麼會她是妹妹,王是姐姐呢。可是她用臻於化境的演技向我們證明了一個敢愛敢恨,有血有肉的小青。

  我們的阿梅就是姚晶,她比煙花寂寞。她至死那刻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苦捱。沒有一個有力的臂膀可以倦極依靠,沒有一個寬闊的胸膛可以放任流淚。她不切除子宮,不過想做一個完整的女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她至死都沒有把自己嫁出去。她友人眾多,可是友人終歸只是友人。沒有他,那麼是誰都一樣。那麼是誰又怎樣。弱水三千,誰都不過只是想取一瓢飲。可惜沒有。張國榮是個基佬,劉培基被傳是個基佬,劉德華被傳是個基佬,這些可都是阿梅最親近的男人們哪。天意弄人。至於他曾經的小男友趙文卓,他也曾經在李碧華的電影(《青蛇》)中那樣性感冷艷地登場。那時他是徐克手下的愛將。當年他期望在離開李連杰后他能為他續寫傳奇。可是他是那樣的不爭氣,缺少靈氣。太木訥了,簡直不解風情。而我們的阿梅是那樣的風情萬種,她是百變天後。時日長久,他們如何能夠在一起相處。

  想想天下誰人不識君呢?可是君本寂寞,誰須記啊?

  我是相思自斷腸。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0

主題

6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4
沙發
sdgengli 發表於 2006-6-22 05:24 | 只看該作者
如此入骨的看透阿梅!!!!!!!!!沒有愛過恨過傷過是不會有體會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385

帖子

30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1
3
2008llm 發表於 2006-6-22 09:41 | 只看該作者
愛過知情重 醉過知酒濃

孤芳自賞最心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1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8
4
glqg 發表於 2006-6-22 10:01 | 只看該作者
好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6-22 10:59 | 只看該作者
芳華絕代背後是入骨的寂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0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8
6
longjunlu 發表於 2006-6-22 11:28 | 只看該作者
高處不勝寒!本來可以不死的,可我怎麼也聯繫不上,讓我這個民間醫師深感惋惜!
eeeeeeeee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3

帖子

3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35
7
wwwjjjwww 發表於 2006-6-23 11:06 | 只看該作者
ai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
8
abcd007 發表於 2006-6-24 22:2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09: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