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歸,還是不歸?

[複製鏈接]

1185

主題

2795

帖子

192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9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zyzx 發表於 2006-6-6 0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描述遊子思親的唐詩恐怕深刻在每一位身處異鄉的中國人心中。不論是久居異國的海根,還是急於返鄉的海歸,那種對故國故鄉的牽掛之情一樣又深又濃。生身之地怎能忘卻,哺育之恩時刻在心。但無論功成名就者還是事業未遂者,當真的面臨回國的抉擇時,每一位海外留學人員又無不有著這樣那樣的擔憂。正視他們的困難,理解他們的心情,為他們分憂解難是爭取他們回來的最佳辦法。同樣,珍惜機會,把握機遇,當機立斷,儘早儘快地回國發展對大多數海外留學人員來說,可能也是最好的選擇。
  
  1.歸,還是不歸?

  考托,考G,申請表,推薦信……當年的國內高校的高材生過五關、斬六將來到國外留學。如今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又在思考畢業后是否回國,什麼時候回國的問題。海歸的話題也許不如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那樣嚴峻沉重,但對每個身在其中的人來說,也實在並不輕鬆。

  不過,留學歸國人員並不是一回到國內事事都順利,也會碰到難題,也會有許多看得見看不見的不順心事。關鍵是看你因何種目的回國。調查顯示,留學人員認為自己歸國后遇到的困難主要表現為:

    工資太低          42.3%

    分不到房子         15.3%

    生活上不適應        6.4%

    解決不了子女入學或家屬戶口 1.3%

  
  • 王辟長: 「留學人員最新動向調查」,《神州學人》2003年5月

      
      有些留學生歸國后,原先在國外得到政府方面的承諾沒有兌現。比如,某理工大學一對留日博士夫婦,曾得到市政府赴日招募人才者的許諾,說該市正在蓋一棟博士樓,他們如回國保證分給他們一套。他們在接受調查時說回國已經2年了,但還和老人、孩子4口人擠在兩間小房子里,書沒有地方放,堆得滿地都是,幾乎無法使用。他們說不許諾也會回來,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但承諾過又不兌現讓他們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他們說那棟所謂的博士樓其實根本就沒住進去幾個博士,除了幾個老教師外,很多都是分給別人了,即使給幾個有博士學位的,大部分也是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他們說學校對他們非常好,要不是這一點他們可能會再去日本,因為他們的專業在日本很好找工作。
  • 王辟長: 「留學人員最新動向調查」,《神州學人》2003年5月


      多少人願意回國

      社科院進行的一項對千餘名在美留學人員回國意向的調查顯示:

        準備在5年之內回國    21.2%

        準備在5-10年之內回國  36.5%

        準備在10年以後回國    22.9%

        不準備回國        19.4%

      調查數據表明,留學人員中有80%的人願意回國。這個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也回答了那些「友邦人士」的嘖嘖驚嘆,澄清了他們的疑惑。可以自信地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各項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實,以及國家對留學人員政策中有關解決留學人員戶口、配偶工作、子女就學的規定真正兌現,那麼,那些現在決定不回國的人中的大多數也會逐步回來。

      而此前在90年代初中期,多位專家學者的調查結果卻是:「表示肯定回國」和「表示肯定不回國」的比例都很低,絕大多數處於觀望和徘徊之中。

        年度  表示肯定回國(%)  表示肯定不回國(%)

        1992    9          8.8

        1994    11         19.9

        1996    10         10

      
  • 王辟長: 「留學人員最新動向調查」,《神州學人》2003年5月

      2002年12月15日至17日,全球人力資本論壇在北京召開。惠悅全球首席執行官約翰J。海勒(JohnJ。Haley)在他的演講中,把中國人才流動現狀總結為:「企業找不到合格的人才,機構留不住核心人才,出國熱一輪接一輪,海歸派歸來又歸去,從國企到外企都成了培養人才的學校,由人才流動引起的法律訴訟越來越多,人才大量流失並有擴大趨勢。」

      目前據中國有關方面統計,在出國的70多萬留學人員中,仍有50多萬人在國外。雖然這種統計數據值得商榷,而且近年來出國的留學人員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去歐洲日本等國,難以居留下來,會有大量人員回國。但不管怎樣,目前中國在海外,特別是在北美,仍有大量的留學人員留在了海外。回與不回仍然是很多海外學子在考慮的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問題。

      搜狐網曾發表了一篇不錯的談海歸回歸的文章。當今談海歸,悟海歸,亦時髦亦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何在?為何十年前不「海歸」?

      一位80年代末放棄當時中國還沒有展現出來的「前景」,拖家帶口地留學美國的朋友,幾年中,常聽到他的感慨是:「當初在我手下的一批人,現在無論經濟收入,還是社會地位,個個比我混得好。回頭看,不知自己十多年裡在美國究竟得到了什麼?」正因為中國已經不是十年前的樣子,更不是20年前的樣子,而且,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任何地方,你都無法找到那種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的感覺,找不到故土給予的歸屬感。所以,海外華人開始彷徨。有人說,那麼回中國去就是了?然而,在美國安置的家和立下的業怎麼辦?回國,又能做什麼?位置在哪裡?是否會比國外混得更好?得失的比較中,心裡完全沒有把握。那麼還是安心留在海外就是了。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當初遠渡重洋,哪個不是為了更好的前途和更美的夢?然而,特別是近十年裡,中國變了,變得太快,變得太好,難以脫胎換骨的海外華人,總覺得中國變化的過程中應該有自己一塊天地,一個位置,一份夢想,那份與故土若近若離的感覺,讓許多人失落了一個本應享有的「優越感」。

      在德克薩斯州從事石油研究設計的高級工程師林女士講:「每次回國都是一種震撼,我們在海外按部就班地創業,從20幾歲一下子跨入中年。然而,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似乎一切都應與我們的命運前途相系相連,但卻從我們身邊滑過去了,她的超前飛躍,讓人感到難以意會的落差。」落差感在於:當初沒有資格出國的人,怎麼會比自己還好?當初不起眼的人,怎麼會如此發達?海外的華人會情不自禁地反問:假如當初如果自己不出去,現在是不是比他們更好更強。與此同時,海外住了十幾年的人,無論從身邊他人,還是從自己的經歷中,彷彿已經揣摩到難以名狀的苦衷,因為再干多少年,又能怎樣?加之近幾年蕭條的西方經濟與騰飛中的中國之間的反差,原本以為自己有志有成的人,驟然發現自己竟然在通往中年的十字路上──無所適從地猶疑彷徨。

      在80和90年代來美國攻讀研究生的人,最多的是學習理工科,特別以生物,計算機,化學,物理等學科為主。畢業后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在學校,研究所和公司里做科學研究和高科技產品的開發,能做到高級管理階層的屬於鳳毛麟角。對他們來說,一份較為優厚的工資和有穩定的留在美國的身份都不是問題。但純技術工作做久了,有的人難免就產生厭倦心理。回國做高層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一個在新澤西工作、來美已經有14年的計算機數據分析員的經歷和心態「很典型」。他說,由於自己從事的是技術行業,覺得目前還是在美國比較有發展前途。「很多人都和我想法差不多,特別是那些搞技術的人。」他坦言,在美國時間呆長了,就想回國尋找機會。但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離開中國的時間久了,對國內的情況很不了解。最耽心的是不知如何按照國內的方式與人打交道,對國內政策體制有很陌生。因此他暫時覺得回國開公司不是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他理想的工作是能在駐中國的國際大公司裡面做管理。他覺得留學生要想了解中國的情況要多回去看看比較重要。

      由於美國前兩年的就業市場不景氣,大公司裁員比比皆是,以計算機和金融行業為代表。一些在美國高校一度是最搶手的法律、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紛紛選擇回國就業。這和許多人剛進入學校,夢想進入美國一流大公司,然後平步青雲的初衷並不一致。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不得不做出一個相當沉重的選擇。

      談到海歸為什麼能夠在近些年來成為一種現象,從英國留學回國的北京昌盛醫學技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駿說,促使許多留學生回國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強大了,中國趕上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過去,在世界這個大遊戲場里,經濟也好,政治也好,中國是沒有人跟你玩兒,今天是人家不能不跟你玩兒。他以自己的工作領域為例說,十年前,他去馬來西亞檳榔島,當時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300家在那裡設有工廠、辦公室,而今天,90%的東西,不管是生產、不管是企業、不管是研發機構,都挪到中國來了。很簡單,中國分量不一樣了。那作為海外的中國人,他回來,第一,他有歸屬感,第二,他有機會,不管是賺錢也好,發展事業也好,這些在外面的人突然發現,你回來,你才有更大的價值。

      對於趕早不如趕巧的機會,在上海與日本福斯合作的私人獨家公司任總裁的胡思克先生,最有感觸。幾年前,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自己研究創新的技術,非常前衛,日本大學畢業時,他受到了幾家大公司的聘用,然而,他就是想回到中國自己干。早期的技術,雖然先進,但是,國內沒有市場,初期的幾年,只出不進的創業,幾乎撐不下去。好在過去在日本實習期間與日本公司和教授交結的友情基礎牢固,在大家的協助下,他的生意才得以經營到今天,而且,跟著中國市場與世界接軌的形勢,他公司的生意逐步向上走。

      一個在美國讀了兩個法律學位的女生,在聯合國、世界銀行和美國的頂尖律師事務所都有實習的經歷,但在畢業后一年實習期內找到一家像樣的美國事務所公司法律師職位的機會仍然渺茫。她說,經過許多次不成功的求職經歷,現在她已經把精力花在尋找在中國有分公司的外資律師事務所上了。她理想的城市是北京。她感嘆自己為在美國讀書找工作,金錢和精力上的付出很大。她說,「我現在想通了,為什麼非留下來不可呢?做律師要建立社會關係,在中國我有親戚朋友。在一個熟悉的文化中,成功會更容易一些。」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國際教育發展碩士的謝逸決定夏天一畢業就回國。出國前她在北京的聯合國辦事處負責預防艾滋病的教育項目。她還在廣西農村的小學教過英語。她認為由於這些工作經驗,她對中國社會有較深的了解,回國更有利於她的事業及個人感情發展,她的男朋友在國內也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在夏天,謝逸和幾個在哥大和紐約大學讀書的朋友發起了一個叫做「中國茶聚」的活動,旨在給紐約的中國留學生一個結識朋友和對話的空間。探討人生,事業和愛情等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這個活動開辦伊始的前兩次話題都是與回國就業有關,一下子就吸引了一百多人的參與。

      海外留學人員回國,現在多有比較理性的思考。我知道從加拿大海歸的龍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說,如果你只想掙高級打工的錢的話,國外是一個打工的更好的地方;但如果你想創業的話,目前來說,中國是一個創業的非常難得的好地方。他還引述他的一個朋友的話說:如果你想做中國生意,你就應該回到這個生意的中心──也就是中國──去做。另一位從澳大利亞海歸的上海律師阿龍認為,中國確實有很多機會,但能否淘到金,還要看每個人的能力、運氣,你作律師每年可以掙到二、三百萬,並不意味著我也能掙到這麼多錢。 從美國海歸的深圳翰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袁建成說,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得比較成熟了,法制也健全了,想通過投機、鑽法律漏洞的方式,像過去那樣一夜暴富,不那麼容易了。

      從「中國茶聚」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會,再到北美華人管理協會。只要有中國留學生的地方,回國的話題總能引發積極的參與和熱情的討論。雖然這種討論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有的人了解信息,結識朋友,躊躇滿志,躍躍欲試。有的人卻兩難選擇,猶豫不決。兩者都大有人在。這畢竟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新聞主持人Tom Brokaw說過,「掙一塊錢很容易,但有所作為卻不容易。」(「It is easy to make a buck。 It is a lot tougher to make a difference。」),有留學生也說了一句類似的話,「We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這句話也許可以代表許多海外學子的心聲。
  •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6-6-7 21:49 | 只看該作者
    歸,還是不歸?
    在哪裡都是地球村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730

    帖子

    17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0
    3
    招財貓 發表於 2006-6-8 21:28 | 只看該作者
    我決不想回去的原因是不想花大量時間去搞莫名其妙的人際關係.但是如果有人天生喜歡和別人搞關係建議還是回去,因為在美國沒有那樣的空間和條件.
    Quitters never w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601

    帖子

    1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0
    4
    daviddvdd 發表於 2006-6-26 16:09 | 只看該作者
    [QUOTE=Hanxin]歸,還是不歸?
    在哪裡都是地球村的人[/QUOTE]
    說得對,我看國外除了吃的東西很難適應外,其他都很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主題

    2376

    帖子

    695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5
    5
    snail_house 發表於 2006-7-23 17:07 | 只看該作者
    想當老闆的國內機會多些
    想打工的國外舒服謝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9 20: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