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找男朋友越來越沒眼光了?北京老太的招婿標準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3-16 1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位朋友的告訴我,她的一位閨中密友最近挺鬱悶的。姑且把這位朋友的朋友叫做A吧。她的鬱悶來自於和自己的老媽發生了意見不合。不合的原因是因為A找了個男朋友,雖然兩個人感情挺好,難捨難離的,卻招來了老媽的一肚子不高興,惹上了一腦門子官司。小A沒事就聽老媽嘮叨:

「丫頭呀,你怎麼找男朋友越來越沒眼光了?媽就希望你能嫁個:個頭高的,長得俊的,博士生,北京戶口的。你瞧瞧你這回找這個,沒一樣讓我老人家滿意的。哎――」

這四條,可以說是一個普通北京老太太的招婿標準吧。有道是,無規矩不成方圓,凡事有個標準總是好事。有人曾經說我們現在有時候辦事,規矩像彈簧,因人而異,看人下菜碟,還說是從小日本舶來的管理方法――柔性管理。老太太希望自己親女兒嫁得好,無可厚非,而且定個硬性指標,也總比袖裡乾坤來得光明,還具有可操作性。

估計看到這裡,該有人罵了:北京這個老太太搞歧視!順便又該罵上北京姑娘,北京人了。我覺得,在罵人之前,最好先長長腦子再說為好。

其實娶妻嫁女,古來有之。那時候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畢竟是女兒終生大事,因此,但凡有點身份地位、不著急把女兒嫁出去的人家,總還是有招婿標準,得挑挑揀揀一番。雖然是因朝而異,與時俱進,不過還是可以看出有脈絡可循。

比如說,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老岳父呂公,把女兒嫁給當時看起來完全是個混混兒的劉邦,呂老夫人責備道:「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予,何自妄許與劉季(劉邦)?」呂老頭說:「此非兒女子所知也。」由此看來,當時的擇婿標準還是要找個貴人。在秦漢之際,貴人的含義一般是指有貴族身份、根紅苗正的人家,相當於現在的高幹吧?而且,那時的貴族身份往往是世襲的。因此,一旦擁有這種身份,往往就能得到社會的尊重。

而後漢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故事是劉備招親,當時的孫尚香的招婿標準是非英雄不嫁。能這麼喊出來,可見當時的社會正處亂世,貴族也是朝不保夕,已經是不重出身看錶現了。所謂亂世出英雄嘛。

等到了唐朝,大家又回到富貴之夢了。白居易的那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說明當時的社會擇婿標準取向還是希望能得到君王的垂青。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短平快地直接讓女兒過上富裕生活。

元明時期的招婿標準可以從著名的《牡丹亭》得到一點啟示。崔鶯鶯老媽的招婿標準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當受到生命威脅的時候,自然喊出誰要能救命就把女兒嫁給他。可是等到危機解除,馬上毀約,恢復常態。雖然張生和崔鶯鶯已經私定終生,還要求張生必須中了狀元才可以來娶。這說明,當時一個功名身份是何等之重要哇。

等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又是社會變動大的時代,招婿標準又重看個人本事了。「他女人嫁還不是沖家當給的,而是沖他有能耐給的。有些人明白世故人情,養活姑娘要說婆家,寧給有能耐的姑爺,亦不給有產業的。有產業的人家有兒女都是溺愛,別看他家有產業,還不一定守得住哪!只要姑爺他有能耐,比姑娘大幾歲都不在乎,姑娘過了門,絕不能跟男人挨餓。」(《江湖叢談》連闊如著)
而到了解放后建國初期,招婿指標又變化了。當時有部評戲的戲詞就說:「我愛他身強力壯能勞動,我愛他下地生產真是有本領,我愛他能寫能算他的文化好,回家來他能給我作先生。」並且,在當時,家庭出身又絕對是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再好的男孩,如果鬧個大款爸爸外國媽,在一般人眼中看來,也絕對不是招婿好對象。

從這些記載看,我有一個推論:在社會階層相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人們的招婿標準側重於固定指標,比如出身(貴族),家產;而處在社會階層間變動大的情況下,人們側重於「可持續發展」類指標,比如本領(英雄、狀元、能耐)。這種指標體系的波動,說明了招婿問題絕對不是現在小資們崇尚的純粹愛情,而是深刻反應著社會狀況。這麼說,最高興的應該是經濟學者,他們會說,經濟學「經濟人假設」在招婿問題上得到了深刻驗證。

回到前面說的那個北京老太太提出的條件。分析一下,發現這四條標準又可以分為三類標準:
1、外形類標準:身高、相貌
2、能力類標準:博士、碩士(有人可能會覺得學歷、能力並不正相關,可是,除了學歷之外,又有哪個指標可以方便度量並讓人信任呢)
3、身份類標準:比如北京市戶口。

我相信,如果那個男人滿足這些條件的話,絕對是不愁娶不著老婆的,且不愁找不著情人的。前些日子,看到有人嚷嚷「誰平均了我的性伴侶」,估計是這三類指標有所缺失。

我覺得,那位北京老太太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換句話說,這些指標正是要想在當前社會中混開了的重要生存條件。

現在,找工作多難呀!好像除了保險公司,沒有幾個公司大規模招人。而且,現在高學歷的有的是,不少企業、事業明明需要的人中專知識水平就夠了,沒準兒在市場上一看,找個碩士回來。「學士不如狗,碩士滿街走,博士還能抖一抖!」看看,還是博士生有保障吧?

再說外形類指標,據說,第一印象對人與人相互交往的影響程度及其巨大。現在社會屬於快餐時代,誰有工夫去慢慢品味某個人到底如何呀?因此,外形指標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再有就是身份類指標。這個指標我覺得是非常有時代特色的。在中國傳統中,我才疏學淺,還沒有發現有特別重視戶口問題的時代。而在我們這個社會中,雖然戶口的重要性已經有所減退,可是教育問題、就業問題、保障問題等等都和戶口息息相關。最近有個案子,是車禍撞死了人,進行賠償。結果呢,擁有城市戶口的死者家屬得到20多萬的賠償,而擁有農村戶口的死者家屬只得到6萬元左右的賠償――連死的價碼都不一樣!

每個母親都是愛孩子的。正是這種母愛,使得母親對女兒的招婿標準最為理性,最「實事求是」。也許,可以把這稱作是一種歧視,可是歧視存在的土壤是社會中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設置。美麗的花朵如果沒有土壤,也難得綻放。在現實面前,一切對「歧視」的空泛的道德批評都是不現實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9 16: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