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提高口譯水平的對策

[複製鏈接]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6-1-21 1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筆者從事口譯教學和擔任口譯考官多年,深切感受到每一位學員和老考生渴望成功的迫切,以及經受挫折后的焦慮和迷惘。本文將從語言素養和技能訓練兩個方面著手,與大家探討提高口譯水平和某些可行性對策。
  英漢,漢英口譯考試中存在的問題

  口譯考試未合格者普遍反映出聽力理解差,口語表達弱的問題。兩篇英漢譯一上來就給了不少考生一個「下馬威」。大部分考生不知文章所云,有些考生則只能抓住其中的片言隻語。的確,英語聽力具有強烈的瞬間性,理解和把握有一定長度的英語聽力材料需要有極其豐厚的英語功底作後盾。否則,譯不出則罷,鬧出笑話來可不光彩。比如今年的高級口譯里有一篇英譯漢涉及我國西藏自治區的發展情況,但是由於很多考生誤把Tibet聽成tobacco,於是譯出的內容與原語的意思相去甚遠。

  在漢譯英當中,考生攝入的信息基本不會出現偏差,然而有些考生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準確、流利地作譯,主要原因還在於他們未能養成良好的語感和正確的英語思維,所以即使選用的是口譯教材里的內容,仍然會出現表達不暢、咬文嚼字的情況。有的考生辭彙貧乏、猶豫不決、思路不清,還有的考生則明顯是在堆砌英語單詞,所用的句式中不中、洋不洋,十分可笑。

  作好口譯的一些可行性對策

  注重辭彙習得和記憶的完整性

  根據認知理論的信息處理原則,學習者作為認知活動的主體,他已有的知識結構在認知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言語理解的認知過程中,語言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對語言輸入進行感知、領會、攝入與綜合。當前輸入的言語信息要與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信息相整合,才能得到理解。如果缺乏相關信息,或者未能激活記憶中的有關信息,就不能或難於實現對言語的理解,更不用說用譯語來進行再創造了。

  如果學習者不曾朗讀過一個詞,那麼在他的認知結構中就不會存有該詞的聲音資料,他也就不可能迅速準確地把聽力材料中所感知到的內容與認知結構中的相關資料(包括該詞的文字元號和意義部分)相互聯繫,自然也就無法判斷它的思想內涵,理解上下文的信息含義。這說明辭彙記憶必須重視其完整性,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信息儲備必須音、形、義兼備。有的學生覺得自己辭彙量不小,但是為什麼在聽音時老會卡殼,究其根源,就是長期養成的音、形、義分離的辭彙學習方法。

  口譯要求學生具有把聽到的詞、片語或句子記住並迅速加工成意群,然後作為一個意義整體記存起來,最後用譯語進行信息切換的能力。這要求口譯人員適應英語的語流,善於對連貫的英語表達作出快速反應,捕捉其大意。英語單詞的音、形、義是相互依賴的整體,所以在習得辭彙時一定要有多種感覺器官一起參與,加強對大腦的刺激,提高記憶活動的效率,為快速聽音過程中的準確理解奠定基礎。

    加大輸入,提高英語表達的自動化程度

  口譯考核學生英漢雙語的轉換能力,即通過聽音獲得信息,經過思維對獲得的信息加工和重組,然後用譯語輸出。這項任務只有在很強的口頭交際能力之下才能完成。如果說英譯漢的關鍵在於抓住意義,那麼漢譯英的要害則在於表達的完整和通暢。

  要想譯出清晰、準確、地道的英文句子,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透徹了解和掌握英語族人的思維方式,再進行有效的模仿,因為一切語言活動都是從模仿和記憶開始,然後慢慢進入創造性活用的階段的。長期不懈的模仿和記憶,能夠提高講話的速度和表達的自如性,建立心理優勢,排除焦慮情緒。

  加大輸入,還有助於克服母語遷移心理,逐漸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解決「中文腔」的問題。母語在語言學習者的大腦中根深蒂固,形成一定的固化和定勢,對英語表達產生了不小的干擾。不斷豐富英語語言材料的積累,讓正確的英語表達佔領大腦,讓大腦始終沉浸在英語思維的氛圍中,通過大量的輸入使英語的使用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減少乃至擺脫母語的負面影響,最終提高漢譯英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
加強口譯技能訓練

  口譯考試之所以難度較高,是因為它同時測試了考生的聽解能力、口語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翻譯能力、筆記能力和將筆記上的內容復原成完整句子的能力。簡言之,口譯考試難就難在「智力協調運作。」因為每一項能力對考生來說都已經是一種挑戰,更不用說把他們綜合起來,均衡處理了。

  造成口譯考試表現不佳的原因有時並不是語言素養的欠缺,而是技能訓練不到位,導致考生疲於應付,顧此失彼,忽略了原語中的主要信息點,譯錯或者卡殼。所以,若想在口譯考試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平時的技能訓練也不可掉以輕心。
下面重點談談口譯筆記和影子訓練法。

  有效的筆記系統

  影響口譯質量的一大原因是筆記得當與否

  口譯筆記是輔助記憶的手段,是在聽講過程中用簡單的文字或符號記下講話內容中能刺激記憶的關鍵詞。通過關鍵詞能夠提示考生講話人所表述的意思,掌握其表述內容的前因後果、上下文的邏輯關係。除此之外,數字、地點、人名容易一聽就忘,所以也要及時記下這些必要的細節。

  但是如果考生將精力完全集中在筆記上,而忽視了對攝入信息的分析理解和加工處理,那麼筆記反倒會成為口譯的絆腳石。所以考生一定要遵從「大腦記憶為主,筆記為輔」的基本原則,不能過分依賴筆記。

  掌握了戰略原則,接下來要考慮的自然是「怎樣記筆記」這個戰術問題了。「怎樣記」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理論上以目標語加符號為宜,如「powerful country」記作「強□」,「我同意」記作「I√ 」,「觀點,看法一致」記作「⊙ same」,「economic development」記作「經↑」等等。用目標語記錄能夠幫助考生脫離原語的語言外殼,使筆記成為表達的雛形,為表達提供便利。不過理論歸理論,遇到具體情況還應具體處理,考生完全可以採用自己認為最迅速,最簡短的方法記錄。比如漢譯英時,漢語是母語,用漢語記,自然反應更快,記得更准,所以何樂而不為。相反,只要英文記錄相對容易,就不必拘泥於上述的理論,鎖住自己的手腳。還有英漢雙語混用,也都是口譯筆記個性化的體現。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用原語還是目標語,縮略語還是符號,關鍵是要能將記錄下來的內容復原成完整正確的信息,千萬不能造成識別的誤區。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沙發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6-1-21 19:05 | 只看該作者
提高口譯水平的對策(二)

    以下舉考試中的兩個實例來說明口譯筆記的一些基本要領:

  (1) As an American manager of a Sino-American joint venture for two years, I have to say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

  We are more direct and straightforward than most Chinese colleagues due to our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

  I can』t say our way of doing business is absolutely superior. Arter all, there are strong points and weak points in both types of management. //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merican business executives have recognized the strong points of the more humane way of Chinese management.

  美 經 中美合企 2年 I 說 dif@bus. man. 中← →美//

  we 更 直 率 比 中←不同文傳//

  I x 我 bus. ++ 畢 有 + & - @both //

  近年 美企exe. 強: hu 中管//

  (2)今晚,我們很高興在北京大學再次接待我們的老朋友格林博士和夫人。//

  我代表學校的全體師生員工向格林博士和夫人及其他紐西蘭貴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我相信格林博士這次對我校的訪問,必將為進一步加強兩校的友好合作關係作出重要的貢獻。//

  明天,貴賓們將要赴南京和上海訪問,我預祝大家一路旅途愉快。

  今eve we J 北大 再接 老朋 Dr Green&Mrs //

  I 代 全staff →Dr.&Mrs. G & 其 NZ 賓: wel //

  I Bel Gr 我sch 訪 友合 重貢//

  tom 賓 go 南 & 上 I wish nice trip//

  總之,記筆記是為了突出中心,提示難點,給短期記憶一臂之力,所以筆記的方法一定要得當。逐字逐句地記錄既辦不到也不必要,還會分散精力影響聽的效果。口譯筆記應簡短、清晰、易辨,寥寥幾個關鍵詞,能為理解后的表達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口譯筆記有一定的規則可循,但又具有強烈的個性化,因此考生必須在反覆練習的基礎上,發展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筆記體系,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並通過優化了的筆記系統提高口譯質量。

    影子練習法

  影子練習(shadow-exercise),即跟讀訓練。這種方法就是用同一種語言幾乎同步地跟讀原語發言人的講話,它可以訓練聽說同步技巧和注意力的分配。剛開始訓練時可以和原語同步開始,待操練了一陣子后,可以遲於原語片刻至一句話的時間跟讀。跟讀時耳朵、嘴巴和大腦要一起派上用場,耳朵聽、嘴巴說、腦子記。這是需要精神非常集中的一種練習,也是提高語速、提高理解速度、修改語音語調的最好方法。在高語速條件下,邊跟讀邊完全理解語義是有相當難度的,但這種訓練能為口譯打下紮實的基礎。各種新聞、談話節目、研討會、音樂體育節目、演講等都是上好材料。

  另外還可增加一些「干擾性」練習,譬如一邊聽、一邊寫些不相關的內容,如數字、人名等,分散使用注意力,那樣效果會更好。

  下面舉一例進行說明。

  A military band serenaded the President and Mrs. Bush moments after Air force One touched down Wednesday night at a military base outside Londeon.
Mr. Bush headed for the home of the US Ambassador to Britain for some sleep before a long day of ceremony and substance.

  There will be a luncheon meeting with Queen Elizabeth and a bit of sightseeing in London, before Mr. Bush leaves the confines of the city to meet with Tony Blair.

  A spokesman for the prime Minister says their discussions will touch on two issues that have divided America and its European allies: Mr. Bush』s rejection of the Kyoto agreement on global warming and his plan to develop a missile defense system.

  These are issues that are also expected to come to the fore later in the week when President Bush takes part in a summit of the world』s leading industrialized nations, plus Russia. The item at the top of the official agenda for the meeting in Genoa, ltaly is the search for ways to help promote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

  這是一段速度較快的VOA原聲錄音,給學生做跟讀材料時要視學生的當前水平而定。一般可以有三種訓練方法:1.單純做跟讀訓練,看看他們能不能完全跟下來;2.在做跟讀訓練的同時,要求學生手上寫數字,比如要求他們從100寫起,99,98,97這樣倒退著寫,培養多項任務同時處理的能力;3.在完成跟讀和干擾性訓練之後,馬上要求學生用原語概述所聽到的原聲錄音的內容。筆者曾在執教的班級嘗試這些方法,一開始學生覺得無法適應,但是久而久之,學生普遍感到收益菲淺。

  口譯是一項語言技能,考生可以通過平日的技能訓練,悟出其中的一些門門道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3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6-1-21 19:06 | 只看該作者
如何提高英語翻譯能力

    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創造性的語言活動。翻譯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實踐和不斷積累的過程。從事英文護理文獻翻譯的同志,特別是初學者,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1.加強自身基本素養

    所謂基本素養,是指翻譯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亦即對翻譯者的基本要求。除了應該具有高尚的「譯德譯風」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之外,譯者必須具備三方面的素養,即一定的英語水平、較高的漢語修養和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大量的翻譯實踐表明,這三方面的素養越高,越能順利地完成翻譯工作。關於英語水平,應注意打牢基礎,擴大辭彙量,廣泛閱讀,最好能聽、說、讀、寫、譯五方面訓練同時並進,較之單攻翻譯能更快提高英語水平。在漢語修養方面,應加強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知識的研修,多閱讀、多寫作、多練習修改文章。在學科專業知識方面,要努力精通本職業務,多了解相關專業知識;經常閱覽國內、外護理專業期刊,掌握學科發展動態。

    2.在翻譯實踐中錘鍊

    翻譯是一項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通過大量的實踐而要提高翻譯能力,無異於想學游泳卻又不下水一樣。當然,實踐也要講究科學性。初學者若無行家裡手的指點,最好是先找一些難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漢語譯文的材料進行翻譯練習。自己的譯文寫成后同人家的譯文相對照。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準確,其次看看自己的表達是否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從中找到不足。隨著水平的提高,可找些比較簡單的本專業基礎知識方面的文章進行翻譯,以後逐步過渡到英文護理文獻的翻譯。堅持循序漸進多翻譯多投稿,定會果實累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堅持每天都多少搞點翻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大有長進。

   3.向他人學習並勇於創新

   初學翻譯的同志一方面可多讀些英漢對照類閱讀材料或有漢語註釋的英語讀物;另一方面還可根據譯文類雜誌上提供的某篇譯文的原文出處去查找到相應的原文,繼而進行對照閱讀。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學習和吸收他人在理解原文精神和翻譯表達等方面的長處,促進翻譯能力的提高。如果是自己選材進行翻譯,當遇到問題難以解決時,要虛心向他人求教。另外經常閱讀一些有關翻譯技巧的書籍,也有助於翻譯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還要有敢於創新的精神。在翻譯過程中,既不能拘泥於別人提供的譯文,也不能受囿於以往形成的條條框框。隨著翻譯能力的不斷提高,可以根據翻譯標準的要求去創造新的表現手法,進一步完善翻譯工作。

    綜上所述,有志於從事英文護理文獻翻譯的同志,特別是初涉翻譯領地的青年朋友,應不斷加強自身素質修養,只要勇於實踐,在翻譯的田園裡辛勤耕耘,翻譯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一定能結出豐碩之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4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6-1-21 19:08 | 只看該作者
英漢辭彙互譯的若干方法

    (一)準確理解詞義
  1. 根據上下文辨詞義。

  2. 論褒貶,即要注意同義詞之間有不同的語體色彩、使用範圍及程度。

  任何語言都有語體之分,有高雅的、通俗的、粗野 的,還有俚語、公文用語及術語等。文學作品中,作家通過不同的語體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更是常用的方法。翻譯時,必須審其雅俗,量其輕重,這樣,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原文的精神。

  (1) 詞義有輕重的不同

  例如表示「打破」的詞

  break是最一般的用語,意思是經打擊或施加壓力而破碎。

  crack是出現了裂縫,但還沒有變成碎片。

  crush是從外面用力往內或從上往下而壓碎。

  demolish是破壞、剷平或削平(如土堆、建築物、城堡等)。

  destroy是完全摧毀,使之無法復原。

  shatter是突然使一物體粉碎。

  smash舊指由於突如其來的一陣暴力帶一聲響而徹底粉碎。

  又如表示「閃光」的詞

  shine照耀;指光的穩定發射。

  glitter閃光;指光的不穩定發射。

  glare耀眼;表示光的最強度。

  sparkle閃爍;指發射微細的光度。

  (2)詞義有範圍大小和側重面的不同

  在一定上下文中,在agriculture,farming,cultivation,agronomy四個詞中:griculture指農業科學、農業技術、整個農業生產過程,所包含的範圍最廣。farming指農業的實踐。cultivation指農業物的栽培過程。agronomy指把科學原理運用到農業耕作中去的實踐。

  又如在empty,vacant,hollow這組同義詞中,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形容對象和強調的內容:

  empty可以用來形容house,room,cup,box,stomach,head,words等詞,表示「空的,一無所有。」

  vacant可以用來形容position,room,house,seat等詞表示「沒有人佔用的,空缺的。」

  hollow可以和tree,voice,sound,cheeks等詞連用,表示「空洞的,虛的,不實的,下陷的。」

  (3)詞義有感情色彩(如憎惡、蔑視、諷刺、詛咒、尊敬、親昵等等)和語體色彩(如莊嚴、高雅、古樸、俚語、方言詞語、公文用語、委婉詞等等)的不同。如「死」就有許多委婉的說法:

  to expire 逝世

  to pass away 與世長辭

  to close (end) one's day 壽終

  to breathe one's last 斷氣

  to go west 歸西天

  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了結塵緣

  to depart to the world of shadows 命歸黃泉

  to give up the ghost 見閻王

  to kick the bucket 翹辮子

  to kick up one's heels 蹬腿

  又如「懷孕」也有許多委婉的說法:

  She is having a baby.

  She is expecting.

  She is in the family way.

  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ies.

  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又如「警察」:

  policeman 正式用語

  cop 美國口語

  bobby 英國口語

  nab 美國俚語

  3. 看搭配。任何一種語言,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固定的片語或常見的搭配。這些比較固定的說法,有時可以譯成另一種語言,有時則不行。翻譯時,必須注意英漢兩種語言中詞的不同搭配。

  以kill為例:

  He killed the man.

  他殺死了那個人。

  He killed his chances of success.

  他斷送了成功的機會。

  He killed the motion when it came from the committe e.

  他否決了委員會提出來的動議。

  He killed three bottles of whisky in a week.

  他一周內喝光了三瓶威士忌。

  kill the peace 扼殺和平

  kill the promise 取消諾言

  kill a marriage 解除婚約

  還要注意英漢定語與名詞的搭配不同:

  heavy crops 豐收

  heavy news 令人悲痛的消息

  heavy road 泥濘的路

  heavy sea 波濤洶湧的海洋

  heavy heart 憂傷的心

  heavy reader 沉悶冗長的讀物

  又如:

  a broken man 一個絕望的人

  a broken soldier 一個殘廢軍人

  a broken promise 背棄的諾言

  a broken spirit 消沉的意志

  broken money 零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5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6-1-21 19:10 | 只看該作者
陳清霖博士教你如何翻譯

    談到翻譯就難免牽涉到雙語運用問題。譯者對相關的兩種語文即使不精通,也要有良好的水平,這是翻譯的先訣條件。接著,他還要曉得雙語在詞語運用上的不同,以及句子結構上的差別,然後才能在「理解」原文之後,通過適當的方法和技巧,把譯文端出來,呈獻給讀者品嘗。

  所謂適當的方法,就是指「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譯」(Free translation)。直譯可以對號入座,字字翻譯,但很多時候必須在句子某些成分上作些詞類、詞序、句式等方面的調整或變動,才能把譯文帶入既「忠實」又「流暢」的佳境。如果直譯行不通或是不理想的話,就只好意譯了。例如:

  (1) x:How much have you suffered, Irene?

  y:A lot.

  x:愛玲,你吃了多少苦?

  y:一言難盡。

  (2) x:你這人真是「狗嘴裡長不出象牙。」

  x:A filthy mouth cannot utter decent language. You arereally such a person.

  如果把第一句里的「a lot」直譯為「許多」或「很多很多」,這句話自然嗎?如果把第二句譯成「A dogs mouth doesnt spit out an ivory」,只懂英語的人聽了不會莫名其妙嗎?

  意譯技巧最常見於中英慣用語的對譯。除了上述「狗嘴裡長不出象牙」之外,再看些其他意譯的例子。

  (3) Dont put on airs.(別擺架子)

  (4) What i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

  (5) Kicking a man when he is down.(打落水狗)

  (6) Pull out the evil by the roots.(斬草除根)

  意譯雖重要,直譯也可貴;能字字對譯最好,若不能,就稍微整容或變型,以符合譯文的外貌,保持原文的精髓。

  現在就讓我先舉些中英直譯的好例子:

  (7)他是只紙老虎。

  (He is a paper tiger)

  (8)別流鱷魚淚。

  (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

  (9)應該彌補代溝。

  (We must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

  (10)這事使他丟臉。

  (This matter makes him lose face)

  (11)如何提高生產力?

  (How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現在再看看詞語上或句子上需要調整或變動的例句:

  一、英文的修飾短語,不管是形容詞性的,介詞性的、分詞性的或不定式動詞性的,一概出現在名詞之後;中譯時,就要移到名詞之前;形容詞從句(Adjective Clause)也一樣。例如:

  (12) Please identify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ing cost of living.(請指出引起生活費高漲的因素。)

  (13) Jenny is a girl of great intelligence.(珍妮是個很聰明的女孩。)

  (14) Do you know the man sitting next to Peter?(你認識坐在彼得旁邊的那個人嗎?)

  (15) An effectiv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well is to practise it regularly.(學好語文的有效方法是有恆不斷地練習。)

  (16) Doesnt the manager know the reasons why his staff are in low spirits?(經理不知道職員死氣沉沉的原因嗎?)

  (17) 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you have made in your essay.(這裡是一些你在作文中所犯的語法錯誤。)

  二、英文的日期、地點等的排列是從小單位到大單位;單詞連用時是分量輕的在前,分量重的殿後,中文則反之。例如:

  (18) Helen was born at 10 p.m. on 3rd March, 1990.(海倫在一九九○年三月三日晚上十點出生。)

  (19) He came from a small town in Johore Malaysia.(他從馬來西亞柔佛州一個小鎮來到這裡。)

  (20) Beat our enemy or they will oppress and slaughter us.(打倒敵人;不然的話,他們會屠殺和壓迫我們。)

  三、中英文詞類不一定對應,必須進行調適。例如:

  (21) Jack is mentally sound but physically weak.(傑克思想健全、身體虛弱。)(副詞變成名詞)

  (22) Yesterdays stage performance was quite a success.(昨天的舞台表演相當成功。(名詞變形容詞)

  (23) The elimination of illiteracy is a matter of greaturgency.(掃除文盲是當務之急。)(名詞變成動詞)

  (24) We are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我們反對種族歧視。)(介詞變成動詞)

  四、中英文句式不吻合時,就要變動。例如:

  1/ 英文被動語態變成中文主動語態。例如:

  (25) A new syllabus has been drawn up.(已經擬定了一份新的課程綱要。)

  (26) This can be done and must be done.(這件事可以辦並且必須辦。)

  (27)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Singapore is a small island country. (我們必須承認新加坡是個小島國。)

  2/ 英文的簡單句變成中文的複雜句。例如:

  (28)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traffic rules resulted in the road accident.(由於他沒有遵守交通規則,所以導致了公路意外。)

  (29) With your permission, I will embark on the projectas soon as possible.(如果你答應的話,我將儘快展開這項計劃。)

  3/ 英文長句成分複雜需要作邏輯性的變動,以符合中文句法。例如:

  (30) The managements reputation fell still further when it refused to accept the suggestion of the Labour Union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salary of the workers was a precondition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current dispute.(勞工聯合會建議增加工人的薪水作為解決當前糾紛的先決條件,但管理層拒絕接受這建議,結果它的聲望再度下降。)

  總而言之,直譯和意譯各有所長,可以直譯就直譯,不可直擇時就採用意譯,甚至雙管齊下,兩者兼施。這次全國翻譯比賽中的慣用語的英譯就要先直譯后意譯,才能兼顧到譯文的表層結構和原文的深層意思。例如:

  (31)不勞而獲(Reap without sowing→Profit by otherstoil.)

  (32)飲水思源(When you drink the water, think of its source→never forget where ones happiness comes.)

  (3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Plant melons and get melons, sow beans and get beans→You reap what you have sown.)

  (34)真金不怕火(True gold fears no fire-a person of integrity can stand severe tests.)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這樣譯呢?

  最後,看看下列兩名翻譯大師在紅樓夢中的一小段有關林黛玉講話的譯文。前者是霍克斯(Hawkes)教授的意譯版本;後者是楊憲益教授的直譯文:

  (35)黛玉說: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霍克斯:「You neednt imagine you are the only one with a good memory,」said Dai-yu naughtily.

  「I suppose Im allowed to remember lines too if I like.」)

  (楊憲益:「You boast that you can memorise a passage

  with one reading. Why cant I learn ten lines at one glance?」

  各位同學,你們覺得那一段譯文比較貼切,比較有韻味呢?

  從上面35個例子不難看出中英對譯時雖然可以字字直譯,但由於兩種語文差異處處,翻譯時必須在譯文上作些調整或變動,才不會有「翻譯腔」,才可以使辛辛苦苦,絞盡腦汁的翻譯品達到「信」和「達」的標準,進而朝向「雅」的巔峰境界邁步;雖不易至,心嚮往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6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6-1-21 19:11 | 只看該作者
口譯簡論

一.口譯的定義

翻譯有筆譯和口譯之分。在英語中,從事筆譯的人被成為translator,而從事口譯的人則被稱作interpreter。不論是筆譯還是口譯,都是用一種不同的語言來解釋和再現原話的意思內容。筆譯是通過筆頭,即書面或文字形式,把一種語言表達的思想內容用另一種語言來再現。口譯則是通過口頭的形式,把一種語言表達的思想內容用另一種語言來再現。口譯是一種特殊的口頭交際手段,其任務是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交談者之間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使交談雙方感覺不到語言障礙而自由地進行思想交流。

二.口譯的種類

口譯就其工作方式而言一般可分為即席翻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兩大類。講話人說完一句話、一段話甚至一整篇后,由譯員在現場立即譯給聽眾的口譯方式就叫做即席翻譯,也稱交替傳譯或連續翻譯。講話的時間可以從幾秒(幾十個字)到幾分鐘(幾百乃至幾千個字)不等。講話與翻譯交替進行。這種翻譯方式主要用於兩種情況:一是正式會見、政治會談、外交或商務談判、公務交涉、大會發言、學術交流、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宴會祝酒、開幕式、閉幕式、法庭辯論、情況介紹會等正規場合,譯員往往要藉助筆記進行口譯;二是接待、禮賓迎送、陪同、參觀、遊覽、宴會、購物、娛樂、生活安排等日常會話中,譯員通常憑記憶進行口譯。同聲傳譯則是講話人一面講,譯員一面譯的口譯方式。同聲傳譯主要用於國際會議。同聲傳譯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會議傳譯,即譯員利用大會會場的電化設備,在傳譯箱里通過耳機收聽講話人的講話,馬上又通過話筒譯給聽眾,幾乎與講話人同步,最多比講話人慢幾秒鐘:二是視譯(sight interpretation),即譯員一面看原文講稿或書面材料(如講話稿),一面譯出材料的內容。一般要求譯員不停地看,不停地譯,而不是看完一句譯一句;三是耳語傳譯(whispering),即譯員把會議上聽到的話,立即小聲地譯給身邊的一兩個人聽。講話人不停地講。耳語翻譯一般對原講話有較大的壓縮與概括。這種傳譯也稱「咬耳朵」翻譯。

就工作性質而言,口譯可以劃分為外事翻譯、軍事翻譯、商貿翻譯、醫學翻譯、聯絡翻譯、會議翻譯、法庭翻譯、技術翻譯、展覽翻譯、導遊翻譯、生活翻譯等等。它們各有特點,在此不再敘述。

三、口譯的流程

口譯是一項艱苦而緊張的腦力勞動,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譯員決不是頭腦簡單的「傳聲筒」。口譯由原語到目標語的過程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由表及裡、由里及表的理解、分析、表達的能動過程。兩種語言的對應關係並不體現在表層結構,而是體現在於深層含義。口譯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聽與理解→記憶→表達」的極短暫而又極其複雜的過程。

四、口譯的方法

鑒於口譯的任務是傳達原話的思想內容,口譯時應主要採用意譯。其實,直譯與意譯本身沒有高低之分,關鍵是看在具體情況下用哪種譯法更能準確地體現原話的思想內容。該直譯就直譯,該意譯就意譯。直譯並不是死譯、硬譯;意譯也不是亂譯、胡譯。如果是政治會談,或者外交措辭,則應重直譯,因為外交措辭需要精確。如果是商貿會談,則不妨多用意譯。其實,譯員從來就不可能完全直譯或完全意譯,而總是在自覺不自覺地交替使用直譯和意譯。直譯和意譯是相輔相成的兩種翻譯手段。

五、口譯的標準

口譯與筆譯是兩種既有密切聯繫又有很大差別的工作。由於兩者各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因此,標準不盡相同。筆譯通過「讀」理解原文,獲取信息。筆譯人員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斟酌,可以查閱詞典和各種工具書,該可以請教他人。因此,筆譯要求做到「信、達、雅」,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口譯通過「聽」理解原話,獲取信息。譯員要在聽完講話人的話后要立即用目標語言表達出來,甚至一邊聽一邊表達,幾乎沒有時間進行思索推敲,在多數情況下不可能查閱詞典或工具書,或者請教別人。譯員的單位時間勞動強度大大超過了筆譯。因此,對口譯的質量不能太苛求,一般更多地要求「信」和「達」。當然,譯員也有一些筆譯工作者所沒有的有利條件。他們可以藉助於講話人的手勢、語調和表情來理解原話。從實際工作的要求來看,口譯的標準可歸結為「信、達、速」(也可把它歸結為「准、順、快」)。「信」是指忠於原話的內容與精神,不隨意增、減,不胡編亂造,所譯的語言風格應盡量貼近原話。「達」是指通順自然,乾脆利落,不拘泥於原話的詞語和結構,用符合目標語用法習慣的話把原話的思想內容表達出來。「速」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譯員說話不能太慢,其語速應相當於或略快於講話的語速;二是講話人停頓后譯員應立即開始譯,中間的間隔一般不能超過兩三秒,否則就會影響口譯效果,招致聽眾的不滿。三條標準之中,「信」是主要標準,是口譯的基礎和核心。

六、口譯的訓練

口譯是一種技能,而不是一種知識或理論。作為一種技能,只有通過大量訓練和實踐才能充分掌握。因此,口譯課除講解必要的理論和技巧外,其重點應放在大量的操練上,使學生通過反覆訓練,逐步掌握口譯技巧。

口譯訓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聽與理解階段,主要解決聽什麼、理解什麼的問題。要讓學生學會啟動認知知識,根據語境、交際環境和交際主題等理解篇章意義,而不是簡單地聽辨語義;二是記憶階段,主要解決如何把理解的內容記憶下來。要讓學生逐漸學會跟蹤講話人的思路,通過視覺、感覺、形象、順時、線性、類比等記憶方法。或者利用筆記把可喚起記憶的意義載體記錄下來;三是表達階段,主要解決如何藉助筆記的提示把理解了的內容表達出來。

口譯訓練應特別重視記憶訓練。人的記憶按其內容可以劃分為文字記憶(指將材料逐詞逐句地加以背誦的記憶方式,如背誦一篇文章)和內容記憶(指對材料進行有意義的加工,記憶其思想為「長久記憶」和「短時記憶」兩類。所謂「長久記憶」是指一種長期保持信息的記憶,也叫潛在記憶或被動記憶。這相當於譯員平時學習積累的知識、經驗,事前準備的背景知識、專業知識、辭彙術語。所謂「短時記憶」是指信息儲存一兩分鐘的記憶,也稱為操作記憶或積極記憶。譯員臨場運用的主要是靠短時操作記憶,同時把潛在記憶轉化為積極記憶。由於口譯的任務是用目的語重述來源語所表達的內容,即:用與來源語完全不同的辭彙、句型來表達來源語所表述的意義,因此譯員在傾聽他人講話的同時必須立即忘掉來源語的用詞,用大腦快速地分析並記住來源語的全部意思。由此可見,口譯中,譯員對來源語所表達內容的記憶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個人的記憶力固然與先天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但人在自己的先天記憶面前並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增強記憶力。最有效的記憶輔助手段是口譯筆記。譯員之所以能把幾分鐘的講話忠實地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是因為思想或口譯中的交際意義都可以用某種載體(符號)存儲在譯員的記憶之中。這種載體包括語言符號(中英文字詞)、數學符號、畫面、形象、數字等。它們可以記在紙上,也可以記在譯員的腦子裡。它們作為提示符號,存儲在譯員的短時記憶中,隨時幫助譯員回憶起長久記憶中存儲的講話意義,並按照目標語的規則把理解的意義表達出來。輔助記憶的另一種手段是跟蹤講話人的思路。口譯所能見到的話語主要有六種類型:

1.敘述言語體。其思維線路主要有:a.沿事物發生時間線索敘述;b.沿觀察事物一般順序描述,即先講引人注目之處,忽略或誇張某些細節,同時敘述人物動作;c.某些有意破壞一般規律的敘述方式。

2.論證言語體。其思維線路主要有:a.沿認知客觀世界的一般順序論述,即先易后難,由表及裡等;b.按論證文體一般結構論述――尤其是有稿發言, 即先論點后論據,有引言有結論等; c.無稿論證言語中常見的,從語彙、概念或某一畫面引發而去的自由聯想思維方式。其內部規律是:循著詞與詞、概念與概念、畫面與畫面之間的相似、相依或相反性而聯想起另一詞、概念或畫面,再予以發揮。它不一定等於通常所說的「形象思維」,而更是一種潛意識思維,可以「形象」,也可「抽象」,發言人往往沿類似線索返回發言「主題」。

3.介紹言語體。其思維線路主要是循觀察與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介紹,如參觀遊覽介紹或產品介紹等。違反這一規律的做法很少見。

4.禮儀性演說體。其思維線路主要是沿相對固定的套式表述內涵,如祝酒詞。因此熟悉這些套式顯然很有好處。

5.鼓動演說體。其思維線路主要是聯想式與綜合式。

6.對話言語體(包括會談),同上。

由此可見,無論講話人單獨或混合使用何種類型,都有一定的思維線路可循。譯員都可以對講話人的思維邏輯進行歸納,對其敘述或介紹順序加以排列,或追尋其聯想線索,或循固定套式把握其思路。除此以外,譯員還可以通過抓重點詞與主幹詞幫助追蹤講話人的思路。

口譯訓練是一種技能訓練,要求受訓的學生必須擁有一定的智力水平、相關語言知識、主題知識和百科知識。教員在課堂訓練中應注意發揮示範、引導、總結三個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自覺地按技能規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

口譯技能的訓練不能局限在課齲匭氤浞擲靡滌嗍奔洌惴涸畝林型饢謀┐笞約褐睹婧痛駛懍浚私夤諭庹巍⒕謾⑽幕⒕隆⒖萍肌⒚騁住⒒繁!⒔逃⑸緇岱⒄溝攘煊虻淖鈈路⒄埂?梢岳彌杏⒂鐧縭雍凸悴ィ嚀嘸鍬跡暌歡魏笤偈宰龐昧硪恢鍾鎇願詞齔隼矗部梢員嚀咭耄舛雜誆歡咸岣叻從δ芰τ瀉艽蟮暮么ΑA磽猓
要多用英語和漢語進行演講練習,提高講話的流利程度,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要大量進行筆譯練習,一提高口譯的嚴禁性和遣詞造句的能力。

七、譯員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

1.紮實的語言基本功。一名優秀的譯員應具備良好的英語修養和紮實的漢語基本功,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和互譯規律,擁有快速、準確地遣詞造句的能力。譯員要有良好的語音基本功,掌握英漢兩種語言基礎,敏銳的聽力,超常的辭彙量,良好的語感,靈活的表達能力以及廣闊語言文化背景知識。需要特彆強調的是譯員的聽力理解能力,他是口譯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一名譯員的綜合語言和知識水平的反映。在口譯過程中,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有六個:口音、語感、辭彙量、知識面、注意力以及音量與干擾。英語是世界性的大語種,口音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些連英美人自己都聽不清楚。譯員不僅會接觸到標準規範的英語,也會接觸到非標準、非規範的英語;不但會聽到英、美口音,也會聽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國的口音;不但會聽到英語民族的口音,也會聽到非英語民族人的講話,如南亞人、東南亞人、非洲人、中東人、北歐人、南歐人、拉美人等。他們的英語都不同程度地帶著自己母語的烙印。要聽懂這五花八門的口音,譯員必須在平時就注意多聽一些英語的口音、方言及變體,注意總結其特點和規律,並學會邏輯推理和判斷講話的前因後果,正確判斷說話人所要傳達的信息,領會其意向、目的、態度,從而作出果斷、正確的選擇。

2.廣博的知識面。譯員光有紮實的語言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常常有譯員因缺乏主題知識或百科知識而出現「卡殼」的現象。譯員的接觸面很廣,接待的對象在職業、年齡、身份、階層、志趣、愛好、生活習慣、民族性格、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差異,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遇到各種話題。因此,譯員必須掌握豐富全面的百科知識,例如專業常識、社會常識、法規政策常識、國際常識以及背景知識、國情地情、風土人情、名勝古迹、花草樹木、昆蟲動物等百科知識,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能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博古通今,並熟悉各行各業,努力做一個「雜家」或「萬事通」。鑒於口譯實際上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譯員還應有較強的跨文化意識,使自己的翻譯地道明白,達到應有的溝通效果。

3.出眾的記憶力。譯員需要有非凡的記憶力,這一點是由口譯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首先,譯員在口譯過程中不可能有機會查閱詞典和工具書,或請教別人,因此,譯員必須記住大量的辭彙(包括專業辭彙)、成語、典故和縮略詞等。其次,譯員要把講話人所講的內容準確詳盡地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也必須有相當好的記憶力。口譯筆記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受時間的限制,譯員所記錄的內容只能是重點內容,至於怎樣把整個講話連貫地表達出來,則完全要靠譯員的記憶力。因此作為一名譯員,必須要有出眾的記憶力。

4.口齒要清楚。口齒清楚包含幾層意思:

(1)無論是本族語還是外語,都要發音清楚,明白易懂。譯員講話不能帶有方言土語,因為如果譯員講方言土語,可能會有很多人聽不懂。另一方面,譯員又必須懂得各種方言土語,因為講話人可能來自不同的地方,如果聽不懂他們的話,就無法翻譯。

(2)說話要乾脆利落,避免重複羅嗦。
(3)語速要適當,停頓要自然。
(4)語調要自然,不能裝腔作勢,更不能喧賓奪主。
(5)聲音大小要適中,聲音太小會令聽眾聽起來費勁,聲音太大則可能產生噪音。

5.嚴謹的工作作風。口譯工作是一個崇高的職業,譯員作為交談雙方的中間人,是必不可少的輔助人員,不同語言的人們只能通過譯員來互相溝通。譯員的工作作風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聲譽和形象以及交流的成敗。因此,譯員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職責,加強責任心,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認真對待每一次翻譯任務,忠實、準確地傳達講話人的原意,不得任意篡改、增刪,不能不懂裝懂。一旦發現自己因口誤或一時誤解而出現差錯,就必須加以糾正。當然,糾正錯誤要注意策略,不必急於把句子重譯一遍,可在聽眾不知不覺中進行補救。譯員常用的補救辦法,一是在隨後的句子中逐漸補上;二是使用諸如「I mean」,「or rather」,「that is」的緩衝表達語。如果發現同事譯錯時,應取謹慎態度。如果錯誤不大,大可不必提出。如果認為錯誤嚴重,有可能會引起誤會,甚至產生不利的影響,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的看法寫在一張紙條上,悄悄遞給同事,切忌越俎代庖。

口譯工作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譯員,就必須虛懷若谷,謙虛謹慎,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不斷學習新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基本功、語言基本功和知識基本功。每一次參加口譯前都要認真做好譯前準備,儘可能詳盡地搞清會談的主題、目的、具體環境、有關術語或辭彙以及表達法,做到有備無患,確保每一次口譯獲得圓滿成功。

6.良好的心理素質。由於口譯工作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的,譯員要面對眾多的聽眾。臨場經驗不足的譯員總有一種怯場心理,尤其是在比較重要的場合。怯場的原因多半是自信心不足,對專業或專業術語不熟,怕其他懂外語的人挑剔。怯場難免會影響譯員的情緒和口譯的質量。為此,譯員要注意突破心理障礙,努力戰勝自我,培養從容面對聽眾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具體方法是平時要注意鍛煉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的膽量,每一次會議前都要認真做好譯前準備,盡量找機會與會議的組織者、發言人有所接觸,儘可能多地了解會議的背景情況。如果是專業性較強的會議翻譯,事先還要閱讀一些有關方面資料,強記專業術語,做到心中有底,以防情緒緊張而影響翻譯質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0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