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膽小鬼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情游中國*紅版】第一期 魅力青島

[複製鏈接]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1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5 20:54 | 只看該作者


國家AAAA級質量等級旅遊區(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澗清溪一條琴。
  人們常說:"不到北九水,不算游嶗山。"北九水以其麗山秀水繪就的優美畫廊,馳名中外。嶗頂源泉之水從海拔1100多 米的高峰順勢而下,中途又彙集了眾多的溪流,凌空瀉入靛缸灣,又從靛缸灣溢出,沿著長長的深山峽谷,彎彎曲曲,時急時緩,時聚時散,奔騰而下。這樣一來,再配以兩側群峰聳峙,禽鳥啼鳴,奇光薈萃,綠樹成陰,山與水相互纏繞,形成了一步一景、一灣一色的瑰麗畫廊風光。這裡可謂"五步 一換景,十步一重天",隨處可見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迴百轉, 浪花雪白,潭水碧綠,變化無窮。當步入這幅巨大的畫廊時,自己也自然而然變成了"畫中人"。
  嶗山南麓也有處"九水",稱為"南九水",故此這裡稱為"北九水"。北九水又分為"外九水"和"內九水"。外九水、內九水在長長的峽谷中一共拐了整整18道彎。進入北九水,自外一水可以直接乘車抵達內一水,漫步領略"九泉十八潭"之美景。




內九水、"九泉十八潭"
  水在山中轉,人在畫中游。
  內九水泉多、潭多,吉水盛聚。根據時任青島市市長杜世成的創意,在內九水依景就水修建 了18個水潭,水潭大小不一、 深淺不等,是"順法自然"的老莊思想與山水靈秀相結合的產物,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並構成了一道更加亮麗的風景線。我國著名畫家范曾教授根據每一個泉潭的方位和形狀、特點以及周圍的環境關係,為嶗山內 九水"九泉、十八潭"逐一命名,並題寫"嶗泉銘",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順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賦予了九水遊覽 區渾厚的文化底蘊,
從而使每一個潭、泉更具有靈氣和文化內涵。
內一水
  "九水十八潭"就是從這裡開始。依山傍水建的那一片樓房,是北九水療養院。
上善泉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上善"取自《老子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2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5 21:20 | 只看該作者
怎麼看不到第五頁的帖子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678

帖子

345

積分

管理員

社區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345
43
backchina 發表於 2005-8-16 10:07 | 只看該作者
tes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678

帖子

345

積分

管理員

社區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345
44
backchina 發表於 2005-8-16 10:14 | 只看該作者
tes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5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6 10:47 | 只看該作者
太好了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6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6 20:19 | 只看該作者


在風景秀麗的嶗山西麓大兜錢山谷中,環抱著一座以回歸自然、人與動物同樂為主題的旅遊公園,她就是青島雨林谷生態園。
  雨林谷園區面積 400 余畝。這裡澗深谷幽,林繁花茂、嵐光變幻、雲氣離合。迭宕起伏的峰巒在雲霧中飄浮,是座絕好的天然大氧倉;時尚的生態園林藝術和獨具創新的生態建築風格,更顯出都市山水的風雅之情。這裡是現代人追求時尚回歸自然,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的最佳旅遊地。
  當您乘車沿嶗山路東行至兜錢口時,一幅自然擷秀圖呈現在眼前,在群山懷抱的幽谷中,以「山」字造型的張拉網架托起「雨林谷」三個大字,寓意著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景情合一的自然融合:東西對峙的山坡上,奇花異果掛滿枝頭;怪石嶙峋的熊山、虯曲多姿的根抱石、樹皮木板製做的房屋,都是採用擬木塑石的手法,形成了真假難分的景觀;當您站在古生物化石岩壁前,彷彿看到這裡的每一個起伏都是一個有靈氣的生命,它們從遠古走來,帶著永久不能改變的莊嚴;雄踞岩層之上那巨大的劍龍彷彿向遊人敘述它們稱霸地球1.6 億年的輝煌。
  閘口兩邊,珍禽益鳥翩翩起舞!
  門內廣場,美麗的藍孔雀白孔雀站在蒼老挺拔的虯枝上,以它們特有的方式歡迎您的到來,使您倍感溫馨!
  仨猿湖上,澳大利亞大鸚鵡百般獻藝!
  動物競技場內雄獅、猛虎、黑熊與人共舞,驚險刺激別具一格!
  飛翔廣場,凌空翱翔的丹頂鶴、冠鶴帶來吉祥和祝福,上百隻孔雀從圓頂龍馱著的百寶箱中飛舞而至,以絢麗的姿彩述說著神奇的傳說;還有小動物們精彩的人性化表演,使人忍俊不止笑口常開!
  放眼望去,碧綠的山坡上梅花鹿悠閑自得;蒼松翠柏,潺潺流水,好一派山野風光!
  以自然溝壑就勢造景而成的百米溪流、疊泉、瀑布戲水區給您一個清涼的世界。遠望瀑布空中掛,近看溪流水潺潺,耳聽泉水叮咚響,移步換景皆是畫。使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這裡的水簾洞、千仞崖、孔雀峰、鯉魚潭各俱風采。穿過水簾洞便是疊岩兀立的攀爬區,巨岩上的愛情鳥載著憧憬,展翅欲飛的雨林鳥給您力量。這裡是少兒歡喜的天地,是耄耋老者還童的舞台,更是愛情結盟的鵲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鑿出處處迷人的石峰,天狗石、玉兔峰比鄰而立,金蟾石翹首向天,雲霧繚繞的兜錢峰俊秀挺拔。站在山坡放眼東望,嶗山群峰盡收眼底。嶗頂、巨峰、五指峰、美女峰、比高崮、自然碑猶在眼前,登瀛灣碧波萬傾,沙子口灣帆檣如林,海天處彩虹飛越。「山借海色愈顯青,海借山映更覺藍」正是雨林谷生態園的真實寫照。
  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追求時尚的遊園理念,把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融為一體,是雨林谷的獨到之處。在綠色陪襯中的雨林廣場、恐龍廣場、飛翔廣場以及仨猿湖、雨林吧等景區富有時尚色彩的亭台水榭和風格各異的景觀小品都給您清新與美的感受,可謂步步有景,滿目皆畫,美不勝收。1952年在山東金剛口發掘出土的「青島龍」是鴨嘴龍家族中的獨角獸,栩栩如生的「青島龍」讓島城人引為自豪。科普館內豐富而又現代的聲、光、影、圖片和實物向遊人展示了生動的科普和環保知識,警示人們:「地球是在宇宙中唯一已知可以維護生命的地方」。
  熱帶雨林館雖稱不上之大之最,但她別具一格的創意真實地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睦共處的氛圍卻讓人折服。全框架錯層帆式造型,高約30米內分三層的雨林館在國內確屬少見。雨林館內的溫度長年保持在20。C ~28。C ,相對濕度60%~80%。怪石嶙峋中溪泉飛流直下,參差不齊的熱帶植物按突顯層、林冠層、矮層和林地層充滿其間,使您在攀藤植物和芭蕉叢中感受蟲鳴虎嘯、鳥語花香。更使您驚訝不已的是兇猛的東北虎在人們的馴化下溫柔可愛,人與猛虎同舞。這裡是島城旅遊的新亮點,四季旅遊的好去處。
  倘徉在雨林谷中,望著被「嶗山情」感召而來的大象伴侶,在自然、怡然、悠悠然中,真捨不得離去……
  讓我們走進雨林谷,享受大自然!

  門票:散客: 團體:
  電話:0532-8812999 8812888 8813699
  網址:www.yulingu.qdta.cn
  地址:青島市嶗山區嶗山路281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






雨林谷九龍十八景簡介
一、九龍:
  1、青島龍(位於園區中心)
  青島龍是鴨嘴龍家族中的獨角獸,嘴巴既扁又平,沒有牙齒。青島龍頭上有一根樹起的骨刺,它就象天線一樣,對其它鴨嘴龍是一種視覺信號。這些骨冠和能鼓起的皮囊也許是作為相互「交談」用的,鼓起的皮囊和骨質管道是和鼻腔相通的,可以使聲音擴大。鴨嘴龍是素食恐龍,通常用長有兩隻寬腳板的後腳走站。它們最早出現在一億年前,生活在亞洲的東部和北美洲的西部,這兩塊陸地當時很可能是相連的。
  青島龍是最後滅絕的恐龍之一,因1952年在青島附近的金剛口出土而得名。
  2、劍龍(位於園區前山崖上)
  劍龍類恐龍最早出現於一億六千萬年前。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曾發現過劍龍類的化石,如非洲、北美洲、亞洲、和歐洲。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科學家們當初以為它背上的大型骨板就象護頂一樣平鋪在背上。現在我們相信,那些骨板是豎立的,有助於調節它的體溫。從已發現的多種劍龍來看,它雖然是行動緩慢的素食恐龍,卻依然生存了數百萬年。
  3、劍龍仔(位於劍龍尾部)
  恐龍是卵生動物。在世界許多地方都曾發現恐龍蛋,最大的蛋約有30厘米,甚至還有巢穴。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化石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蛋殼和幼慈母龍的骨骼,由此可見,幼小的恐龍似乎由成年恐龍照料,直到他們能夠保護自己。恐龍蛋殼表面粗糙、有褶皺,蛋殼上有許多小氣孔,使恐龍的胚胎得以呼吸到外面的空氣。雌性恐龍都繞著巢下蛋,因此生下來的蛋全圍成了一個圈。
  4、圓頂龍(位於園區東側山上)
  圓頂龍是小蜥腳類恐龍中的一種,體長約18米。187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首次發現了圓頂龍的骨頭,猶他州恐龍國家公園後來發現了一具大致完整的小圓頂龍骨骼。圓頂龍的身體成桶狀,肋骨長達2米;頭骨之間的空洞非常大,給頭部的肌肉留下膨脹的空間,減輕長頸必須負擔的頭骨重量。圓頂龍鼻子靈敏,牙齒銳利,椎骨里有一個空腔,它能用來減輕身體的重量。圓頂龍的腿就像支撐房子的基柱,上面負擔著自己身體的重量。
  5、三角龍(位於園區中心恐龍廣場)
  角龍就是有角的恐龍,是地球上最晚出現的一群恐龍,其中最著名的或許要數三角龍了。三角龍的鼻子和雙眉上各有一隻角,它的頭顱很大,頭骨後部長著一個骨質的大頸盾,身軀則非常笨重,體重約為 5.5 噸,看起來就象恐龍世界的犀牛。三角龍的四肢十分粗壯,站立時穩固無比,既能自衛,也能保護幼獸。角龍似乎是群居的動物,在曠野中遊盪。三角龍與其他角龍均為素食動物,它那鉤狀的喙又尖又硬,能咬斷很堅硬的植物。在喙的後面長有利齒的面顎能像園丁用剪刀一樣剪碎葉子。角龍類僅出現在北美洲,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上,它出現得太晚,以至來不及向其他大陸擴展。
  6、敏迷龍(位於園區中心恐龍廣場)
  敏迷龍發現於1964年(以其發現地命名),是澳大利亞首次發現的甲龍。敏迷龍只有3米長,但行動緩慢,身體笨重,腹部和披甲的背部有許多小骨板。
  7、巴克龍(位於園區中心恐龍廣場)
  巴克龍是最早的鴨嘴龍之一,大約生活在九千五百萬年前。巴克龍是在亞洲東部發現的,它是一種小型鴨嘴龍。巴克龍沒有頭冠,但有與頭冠鴨嘴龍相似的椎骨,它可能是這些鴨嘴龍的近親。
  8、似鳥龍(位於園區中心恐龍廣場)
  似鳥龍又名鴕鳥龍,有人懷疑它可能是鴕鳥的祖先。似鳥龍的先輩是食肉龍,但後來「改邪歸正」變為雜食性恐龍,吃植物的果實、新芽,也吃昆蟲和其它小動物。似鳥龍脖子和尾巴都很長,頭很小,後肢修長矯健善於快速奔跑,每小時可達56公里。似鳥龍主要發現於蒙古戈壁察干庫舒。
  9、翼龍(雨林鳥,位於園區瀑布廣場山崖上)
  翼龍是一種爬行類動物,生存的年代與恐龍相同,它們是恐龍的近親,但分類上不屬於恐龍。在恐龍統治陸地的時候,翼龍則稱霸天空,因為當時還沒有鳥類。翼龍靠皮翼飛行,皮翼從身體兩側展開,一直延伸到翼上最長的第四根手指末端。翼龍的骨骼十分纖細,裡面充滿空隙,使它們變得很輕盈,但頭部卻很大,如此才能有效地控制肌肉,並有良好的視覺。翼龍可分為兩個族群,一群是較古老的「嘴口龍類」,另一群則是脖子長、頭也長的「翼手龍類」。這裡的翼龍屬於無齒翼龍,是捕魚的飛龍,能在海上飛行,並用它沒有齒的長嘴捕魚。無齒翼龍展翅時寬達5米以上,它的骨冠也許能用來引導方向,平衡身體。
  翼龍是本園的吉祥鳥--雨林鳥。









二、十八景:
  1、龍虎迎賓:
  位於園區入口處。溫和的老虎和熱情的龍鱷向人們招手致意,歡迎您走進雨林谷。
  2、遠古龍形
  位於園區入口處。一幅長達60米的岩畫,通過恐龍化石展示了古老動物演化。
  3、根抱石緣
  位於園區售票處旁。盤根錯節的古樹根擁抱著巨大的山石,一個緣字點出了人與自然的不解情緣。
  4、大象伴侶
  位於園區門內東側。一對大象伴侶逶迤前行,相親相伴。
  5、三猿情趣
  位於園區海豹表演場邊的山石上。三隻神猿形態各異,一個捂著眼,一個捂著嘴,一個捂著耳,表達著不可言傳之意。其身後是三猿亭。
  6、雨打芭蕉
  位於園區熱帶雨林館內。採用人工降雨構成真實的雨林氣候,雨意濃,情更濃。
  7、武氏虎園
  「武松當年景陽崗打虎為民除害,今日雨林谷養虎與民同樂。」電視連續劇《水滸》中與武松對打的「虎形」扮演者?東北虎「雨山」在雨林谷安家,與自己的三位夫人雨花、雨箐、雨蓮生了8個兒女;武松的替身演員成了「武氏虎園」的掌門。
  8、熊哥吹瓶
  為迎接青島啤酒百年慶典,進軍青島啤酒節,熊哥每天早上4點起床,苦練基本功,終於有所收穫,準備挑戰吹瓶冠軍。
  9、猴子撈月亮
  位於景區內岩壁上。小猴子驚異地發現月亮掉到了井裡頭,引來群猴觀瞧,決定把月亮撈上來。
  10、古榕開懷
  位於園區中心。巨大的古榕折斷枯死,卻依然敞開胸懷包容這世界,古榕之上,新芽竟發,又是一番景色。
  11、島城神龍
  位於園區中心恐龍廣場。高大的「青島龍」雄踞於園內,以他神奇的姿態告訴人們:歷史的青島就是個美麗的地方。
  12、孔雀臨峰
  位於園區瀑布廣場。美妙絕倫的孔雀仙子飄落在兀立突起的山峰上,回眸人間,留下了令人嚮往的一幕。
  13、仙鶴展翅
  位於園區後部飛翔廣場上。丹頂鶴、冠鶴凌空翱翔,帶來幸福和吉祥。
  14、雨林神鳥
  位於園區後部山崖上。色彩斑斕的雨林鳥展翅欲飛,展示著向上的勇氣和力量。
  15、大海樂章
  位於園區中部岩壁上。歷史的積澱,大海的韻律,跳動的音符,昭示著這裡的古老與深沉。
  16、天狗望月
  位於園區西側山上。神奇的天狗北望皓月,充滿了無盡的遐想。
  17、玉兔下凡
  位於園區西側山上。嬌美的玉兔不甘寂寞,逃出月宮,來到人間,觀看青島市市容,帶來祥瑞。
  18、豬、虎、狗同居
  同年同月生的小豬、小虎、小狗同吃同住同玩耍,創造世界奇觀,展示異類親情,長此下去,一定回有許多驚喜!








交通:
乘104、113、301、304路公交車或嶗山旅遊專線車均可到達

演出時間:
* 孔雀迎賓   地點:正門內
        時間:上午8:30-下午5:30
* 鳥競技表演  地點:中心表演場
        時間:上午9:00、11:00
           下午2:00、3:00
* 飛禽表演   地點:飛翔廣場
 1、孔雀飛翔  時間:上午9:00、10:30
            下午2:30、4:00
 2、白鴿吉祥  時間:上午8:30、11:00
   群鶴起舞     下午1:30、5:00
* 動物明星表演 地點:西山動物表演場
        時間:上午10:00、11:30
           下午3:00、4:30
* 小寶貝雜耍  地點:飛翔廣場
        時間:上午8:30、11:00
           下午1:30、4:00






[/COLOR]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7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6 20:23 | 只看該作者


國家AAAA級質量等級旅遊區(點)
  仰口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景區北部,景區嵐光靄氣中群峰峭拔,爭奇鬥妍,翠竹青松里掩映著「海上宮殿」太平宮;關帝廟置身蒼松山楸間,前臨澗水、襟倚翠竹。懸崖峭壁下隱蔽著諸多奇石怪洞:有載記元朝著名道士邱處機的詠嶗山景物詩21首的白龍洞;歷代道士練功之地猶龍洞;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塊巨石構成的白雲洞。在有名的獅子峰巔可欣賞動人的奇觀「獅峰賓日」,峰下可仰觀迷人的勝景「獅嶺橫雲」。此外,景區中的上苑山、獅子峰、將軍崮、中心崮、二仙山、鑽子崮、覓天洞,以及仰口灣、雕龍磯、峰山岬角無不是山峰、海灣秀色盡現。寬闊平展,沙質優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灘則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場。仰口風景遊覽區的景點都富有詩情畫意,都有傳奇而生的傳說故事,其中尤以白雲洞更為出色。
  遊覽區內設有單循環雙座吊椅式觀光索道、海水浴場。餐飲服務設施40餘家,以海鮮為主要特色。該遊覽區四季特色各異,皆宜旅遊,4-11月為旺季。
  仰口遊覽區位於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東南4公里,環海公路貫穿南北,與棋盤石、太清、流清諸遊覽區形成了旅遊公路環線,公交線路有312路等。

  




  仰口灣
  位於嶗山東北麓,南北分別為泉嶺和峰山。1914年德日戰爭時,日軍曾在此登陸。海灘呈彎月形,沙灘寬闊平緩長約 1 200餘米,沙細軟,海水清澈,為著名的仰口海水浴場。仰口灣風光旖旎,鄰近山上名勝繁多。1993年5月開始興建仰口旅遊度假區。

  太平宮
  位於仰口灣畔上苑山麓,初稱「上苑宮」意指「皇上」所賜之苑。落成於太平興國年間,故曾更名「太平興國院」,元初改名為「太平宮」。與上清宮、太清宮同為宋太祖敕建道觀。    太平宮殿宇呈「品」字形,院門照壁上單線鉤刻「海上宮殿」 4字。結構嚴謹,端正飽滿,為建宮時所鐫。正殿舊祀三清和玉皇,配殿東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時,又重塑一些神像。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龍涎」,井側石上刻明代山東提學鄒善的詩一首。東院有鍾亭,內懸新鑄仿古鐵鐘一口,列為一景,名曰「上苑曉鍾」。 太平宮衣山襟海,景色綺麗,是觀日、眺海、聽濤、賞松佳地,周圍奇洞摩崖、異石俏峰紛呈,構成著名的旅遊景區。

  綿羊石
  位於太平宮東院北側,由幾塊天然巨石疊成,形酷似一隻綿羊,口眼皆備,跪伏山坡上,為嶗山象形石中的一絕。

  獅子峰
  位於綿羊石以北,奇峰聳起,背海面山,酷似張口雄居巨獅。上面刻有明山東提學鄒善所題「山海奇觀」,字徑40公分。近峰巔處,有一形如獅吻的洞廈,內可容10餘人。洞壁上石刻重疊,字跡依稀可變。有明代藍田、陳沂等於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的題刻,以及金代遊人明昌五年(1194年)的題字。獅子峰上是觀海上日出佳地。「獅峰賓日」、「獅嶺橫雲」均為嶗勝景。

  翠屏岩
  位於太平宮之西的山坡上,為一聳立絕壁,蒼翠斑爛,遙望如屏,故名。嶗山翠屏岩有二,另一在華樓。

  猶龍洞
  位於翠屏岩下,天然石洞,原名老君洞。內祀太上老君。鄒善遊覽太平宮時,即墨縣令楊方升根據《史記》 「老君,猶龍也」之意,提議改名為「猶龍洞」,鄒納,留字更名,並鐫於洞旁斜倚的眠龍石上。近年修復太平宮時,新鐫當代書法家手書,修築石階,遊人可繞向洞頂。

  混元石
  位於翠屏岩頂部,刻有星斗圖案及「混元石」三字,為過去宮中道士禮拜星斗的步罡踏斗之處。

  仙人橋
  從太平宮向北下至澗底,大石累累,流水潺潺,即白龍澗。澗上幾方平整大石,連接成一座天然石橋,名仙人橋,水從石隙瀉下。

  白龍洞
  位於仙人橋北。石洞上鐫有邱處機的詠嶗山七言絕句20餘首。是目前嶗山保存最完整、刻工最佳的舊存摩崖,為金代泰和八年(1208年)「棲霞洞主紫悟真刊石」,並留有刻工王志心、劉志寬的姓名。詩前有邱處機的序言:「東萊即墨之牢山三圍大海,背負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勝境也。然僻於海曲,舉世鮮聞,其名亦不佳。」邱遂將「牢山」易名「鰲山」。

  覓天洞
  位於太平宮西2公里處,俗稱槐樹洞,由峭壁裂隙間的多塊巨石疊摞而成,通高30餘米,上下五層,1990年曾人工整修。洞口夾在兩面峭壁之中,左上方和洞額均刻有「覓天洞」字樣,為現代雕塑家劉開渠手書。洞內盤旋曲折,離奇險怪。幽暗處需秉燭而入,台階蜿蜒處需弓身緩行,倏石壁陡立,攀梯而上,忽又異境天開,豁然開朗,一路周折,變幻無窮,別有洞天。
  洞外景色宜人。「通天橋」鐵索懸空,「一線天」石罅生風,「神龜探海」、「龍盤虎距」等象形石別開生面。洞頂兩處峭壁上分別刻有現代美術理論家蔡若虹和邵大箴的題詞「咫尺天涯」和「洞幽不雨草常濕、山高無風暑自消」。踏上峰巔,一巨石上鐫刻著現代版畫家力群題「天苑」二字。置身於此,晃若覓天有成,已抵天界,萬千景象一覽無餘。近處的「天馬」、「龜腹」、「母子龜」、「雙雞私語」等景石形象逼真。

  白雲洞
  海拔400米,位於嶗山東部海濱,距太平宮約3.5公里。從雕龍嘴踏石級至山腰北去, 過逍遙徑,經老君洞,再攀一段石階,即至白雲洞。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多白雲繚繞而得名。白雲洞地勢高曠,林木茂密,前臨長澗,側望滄海,與明霞洞並稱為前、后洞,是嶗山著名道觀之一。該處主要建築毀於「文革」時期,現漸已修復。自然景觀猶然。

  白雲洞建築建於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佔地面積約1 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間,屬道教「金山派」。

  青龍閣是白雲洞的主要建築之一,現僅存殘垣。閣前青龍石畔,一株玉蘭,粗逾合抱,樹齡達數百年。繞過青龍閣,為三塊巨石結架而成的石洞,右石「白虎」,左石「青龍」。「青龍石」特別巨大,上平,可登眺;「白虎石」背依懸崖,前臨險壑。洞內寬深各十丈,可站立數十人,原供有銅鑄玉皇神像。洞額刻有「白雲洞」三字,是清末翰林院日照尹琅若(字琳基)所題,字體雄渾。洞前兩株白果樹,大可合抱,如巨傘撐天。一株玉蘭,枝繁葉茂,也有數百年樹齡。洞后一株古松,形狀奇特,名曰「華蓋松」,老乾蟠曲,遮滿洞頂,小枝斜出,伸向洞外,仰望恰似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在洞頂上騰空而起,甚是奇觀,「雲洞蟠松」為嶗山勝景之一。

  白雲洞青龍石下有一洞穴,穴上刻有「卧風窯」三字,此穴不大,地勢奇異,山風過此,迴旋不止,故名「卧風窯」。窯旁有「菩薩洞」,過去曾供有一尊鐵佛,相傳是清代乾隆年間道士趙體順從海島上得來。順白雲洞南下,有「清虛洞」和「普照洞」。「清虛洞」是人工所鑿,小而明潔,人坐洞中可俯視山海景色。

  白雲洞東南並列著兩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二仙山可攀。白雲洞與二仙山之間有一谷,因谷底地勢平坦好走,故稱「逍遙谷」。谷中蒼松秀竹茂密,有石塔兩座,一葬開闢白雲洞的白玉蟾(隱士)遺骨;一葬白雲洞開山道士田白雲遺骨。

  從白雲洞東側沿山路攀二仙山,穿石隙,攀上「上天梯」,越過「三步緊」,即達山巔「會仙台」。台上僅容1人,狀如坐椅,椅背勒一「仙」字,傳說登上「會仙台」,便可與「神仙相會」。

  觀音岩
  白雲洞尋徑西行至西望海門,南、北兩岩對峙,北岩壁半白石隆起,狀如觀音,衣紋皆具,神采生動。

  關帝廟
  位於仰口灣西上苑山南豬頭峰下,前臨澗水,襟倚翠竹,佔地面積900多平方米。初建時建築面積100多平方米,系太平宮腳廟,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從太平宮分出。民國十八年(1929年)道人劉太清、賈太成主持重修,始具規模。重修后,大殿 3間,道舍22間,為二進式院落。進山門為前院,後為四合院。中殿3間,穿堂兩旁彩塑關平、周倉立像,高2米多。後院大殿塑關羽坐像,殿壁彩繪「桃園結義」、「單刀赴會」等壁畫,畫工細膩工整,比例勻稱 ,是嶗山壁畫之上品。
  廟內花木扶疏,四季飄香,環境頗為幽雅。由關帝廟西望,群峰競秀:「將軍崮」矗立天際,「中心崮」突兀光亮,「錐子崮」如削刺入雲表。

  刁龍嘴
  位於刁龍嘴村東臨海處,為探入海中的岬角,形狀奇特,陡壁懸崖立於海上,狀如龍頭,山頂聳立兩棵八茂樹,樹椏虯曲,似龍角,崖具五色,層次分明,景色頗為壯觀。又名「雕龍磯」。

[/COLOR]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8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6 20:29 | 只看該作者



國家AAAA級質量等級旅遊區(點)
  上清風景遊覽區是以道教廟宇上清宮、明霞洞為主要人文景觀,以八水河、龍潭瀑為主要自然景觀組成的風景區,它位於太清宮風景區的西北方。主要有明霞洞、上清宮和龍潭瀑三個旅遊觀光景點,都是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的人間盛景福地,其中尤以上清宮最為引人入勝。







  上清宮
  又稱上宮,位於嶗山東南部,太清宮西北。宋代敕建道場,后被山洪沖毀,元代重修,明清兩代亦重修過。現上清宮有前、后兩處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28間,佔地面積1 000平方米。前殿祠三清,後殿祠玉皇,左偏殿祠三官,右偏殿奉七真。原有木雕神像,極其精美,現已不存。   上宮的古迹頗多。宮東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石下有一小洞,旁鐫「道山」二字。道山石旁的石崮上,刻有邱處機的《青玉案》詞一首,並有序言,記載他應邀游鰲山的經過。與此石相對的西北角,有一圓形大石,名鰲山石,石側橫鐫「鰲山上清宮」,下刻邱處機此次游嶗山時的題詩10首。鰲山石下是聖水泉,該泉是嶗山的名泉。宮西與宮前,有兩座小石橋,一名朝真,一名迎仙。
  宮前東側有一古銀杏樹,蒼勁古樸,胸徑3.35米,橫出的粗枝上,有三個乳狀樹瘤,極為罕見,樹齡達千年之久。正殿西窗下,有白牡丹一株,枝繁葉茂,高約八尺。每年開花季節,花如雪似銀,芳香襲人。相傳原有一株為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花仙香玉的化身, 1911年死亡。建國后,又補種此株以了遊客之願。

  明霞洞
  位於上清宮北上約1.5公里的玄武峰下,海拔650餘米。該洞為巨石崩落疊架而成。
  金大定二年(1162年),此洞築為廟宇,洞額「明霞洞」三字相傳為邱長春所寫。原洞高大寬敞,明代道人孫紫陽曾靜修於此,並有石刻《孫紫陽疏》。清康熙年間,曾毀於雷火,塌陷得很小。
  明霞洞現存主要建築「斗母宮」,建於元代,經歷代修整,保存完好。宮西,清末所建觀音殿,已毀於山洪坍石,遺址附近的黃楊、玉蘭、紫薇等古木,樹齡均在百年以上。
  明霞洞前石築平崖台,平整寬闊,三峰環列,前對大海,周圍松若虯龍,風光旖旎,是觀景佳處。朝旭晚霞,在此眺望,變幻無窮。「明霞散綺」是嶗山勝景之一。

  龍潭瀑與八水河
  沿嶗山南部公路前行約10公里,就到達八水河。八水河是以八條澗水彙集成一條不長的山澗而得名。這條山澗,瀉於兩山之間,澗底大石壘壘,水從亂石隙中奔騰而下。沿澗而上,轉過山坳,迎面峭壁上一股瀑布,從岩頂衝下,徒然而跌,凌空飛瀉呈八字形,恰好與其匯合的8條澗水相映成趣。由於此處是懸崖極陡大雨過後,山洪爆發,瀑布水量急增,滾翻飛騰,衝出石壁,彷彿兩條玉龍橫空,攪起漫天水霧,如雨似雪。尤其是日光照耀下,瀰漫於瀑布之外,「鱗甲」閃光,似白龍戲水,蔚為奇觀,有嶗山十二景的「龍潭噴雨」之稱。
藍楨之曾有贊《八水河玉龍瀑》詩曰:
           百尺峭崖高無已,左右青山近相比,
           一練高掛懸崖巔,玉龍側噴西江水,
           餘波流沫隨風飄,如拋珍珠墜環記,
           只應泉源直上通,仰視春天不違咫。
  關於龍潭瀑至今還流傳著不少美妙的傳說。據說玉皇大帝手下有一個專門行雲播雨的玉龍。有一次,玉龍行錯了播錯了雨,跨越五洋四海,才在嶗山八雲,水河上游找到了這塊依山面海、山水青秀、稱心如意的地方,安下身來。有一水天,玉龍在山坡上看到了一個穿紅掛綠俊閨女,便產生了愛慕之情。到了夜半的三更,玉龍乘風來到閨女的天井裡,搖一變成了個俊小夥子,悄悄地走進閨女身的繡房,兩人結為百年之好。這件事被天師知道了。有一天,張天師身穿道張袍斗。玉龍見鬥不過張天師,便回身抱起,手拿木魚,以化幽靜為名,來找玉龍爭媳婦聲,一股碗口粗的泉水,帶著吼聲,從石,朝地宮裡一紮。只聽「咕咚」一頭底下冒出來。泉水織成了一條又寬又長的瀑布,把張天師衝下了懸崖。從此,玉龍夫婦便在深不見底的水坑底下安了家。只因水是從玉龍的地下宮裡湧出來的,人們便叫這水灣是龍潭,叫那瀑布是龍潭瀑。
  1985年5月4日,雨後山洪爆發,龍潭瀑水勢驟增,水漫過橋,橋上水深過腰,200多位進山的遊人被阻於橋北,有些人被山洪圍困,危及生命。在場的人民解放軍幹部和戰士、公安幹警、學生、職工、農民40多人,不計個人安危,奮勇搶救,使被圍困的群眾全部脫險,而海軍第一航空機務學校戰士石建卻為搶救群眾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為了紀念石建烈士及其他搶險群眾的英雄事迹青島市人民政府在這裡雕像立碑,並重修了橋粱。

  梯子石
  位於大平嵐東側山腰,原為通往上清宮、太清宮一帶的必經之路,因上下之路豎立如梯,驚險之極,故稱「梯子石」。30年代青島市政府曾在此鑿築石階。

  天茶頂
  位於巨峰東側,「明霞洞」北面,海拔9 81米,山勢陡峭險峻。峰東高處石縫中凌空生長一棵野山茶樹,自古無人能攀采,故名「天茶」。天茶頂因此得名。

[/COLOR]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9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6 20:57 | 只看該作者


國家AAAA級質量等級旅遊區(點)
  巨峰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中部,以嶗山最高峰--主峰巨峰而命名。巨峰景區以山海、天象、山林、奇峰、怪石、人文勝景構成了雄偉壯美、離奇多變的絕頂風光。登上嶗山極頂,可以居高臨下,觀賞碧波萬頃的滔滔黃海、如珠似玉的礁盤海島、五彩雲霞 的美妙變幻、奇峰競秀的山巒風情,夏季可領略"雲海奇觀"、"嶗山火球"的壯美氣勢,冬時能觀賞到"銀峰晶掛"的萬千景象。在嶗頂觀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巨峰旭 照"這一奇觀被列入"嶗山著名十二景"。
  巨峰是嶗山的主峰,海拔高度1132q7米,沿不同方向延伸出五大支脈,每一支脈又分成多個小支,自然形成了與主峰相呼應的8個山口。 這些山口的方位正好與中國古代五經之首《易經》的八卦方位相吻合,大自然的偉大創造正好與中國古代先哲的思想妙合!它賦予了嶗山真實而深遠的靈魂,使大家在解讀嶗山自然景觀的同時,又可解讀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新開發嶗山巨峰遊覽區進行了巨峰"八卦門"、山門等 的文化內涵設計,將"大道之源"、"眾經之首"的《易經》以物化的形式加以表現,展示其陰陽哲學的獨特魅力,貫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使人們在遊覽中領略中華民 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走近巨峰
  進入巨峰遊覽區,盤繞的山路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沿起伏山巒通往巨峰腹地。山勢越來越高,山不轉車轉,車轉人也轉。放眼道路兩旁 ,由遠及近,看不盡秀峰幽岩,賞不完奇石澗流。一道道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有機合成的景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雕塑,為嶗山厚重的歷史做了精美的凝鍊。
1、海岳金山
  明代嶗山著名道士孫玄清原本是山東壽光的一名瞽(gǔ)目僧人,後來聽說嶗山道士徐復陽原來也曾雙目失明,但經過苦苦修行,20年後雙目復明。於是,他來到嶗山明霞洞,改釋從道。恰好當時著名的風塵俠道張三丰就在這裡修行,便收他為徒,並親自傳授專務清修之法,調養陰陽顛倒五行之術。經過長時間的修行礪練,孫玄清終於雙目復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世宗皇帝知道后,召孫玄清進宮,敕封他為"護國天師府左贊、金山子海岳真人",令他掌管真人府事,並且由此開創了全真道教龍門派下的另一個支派--金山派,嶗山明霞洞也因此成為金山派的祖庭。
2、三豐拳譜
  張三丰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道士,祖籍遼西,是全真道教龍門派第三代道士,一生曾經兩次在嶗山住修,時間長達幾十年,不僅自己道成名就,還收授了一批修行有道的弟子。他不但精通道學,內功深厚,而且在武學上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根據八卦陰陽相生、剛柔並濟的原理,創造出名震武林的太極拳。岩壁上雕刻的造型演示的就是過去數百年來為武林人士所仰慕的、秘不傳人的太極拳祖譜。
3、華蓋興道
  劉若拙雕像。劉若拙是五代後期的嶗山道士,祖籍四川,自幼出家修道,後來到嶗山,在太清宮南側搭建了一座茅草庵,獨自修行。因為當時嶗山經常有虎狼出沒,傷害當地山民,劉若拙以自己高強的武功驅殺殘害人畜的虎狼,保護了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當地群眾非常崇敬和愛戴他,為他居住的草庵送了"驅虎狼庵"的額匾。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后,詔請劉若拙進京朝覲,敕封他為"華蓋真人",並想留他在京城擔任"國師",但是他堅決要求回嶗 山。為此,宋太祖撥款令他重修了始建於西漢的嶗山太清宮,新建了太平宮、上清宮等道觀 ,從而為嶗山道教的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4、李吳詠嶗
  李白斗酒詩百篇,又稱"詩仙"。這裡雕塑的就是李白,對坐的是唐玄宗時代的宮廷樂師、道長吳筠。據說李、吳二人平素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在宮廷里,經常是一個寫詩,一個譜曲,搭檔非常默契。為了開拓思路、啟迪靈感,兩人經常結伴同遊祖國的名山大川。在遊覽太清宮後面的蟠桃峰時,兩人觸景生情,共同創作了《清平調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50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8-16 23:02 | 只看該作者
小鬼,你介紹的太詳細了!支持支持!

今晚本主題關閉,請大家注意下一期的環球採風*巴西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51
貓的替身 發表於 2005-8-17 10:05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小鬼哥哥加油~~!~!

嘻嘻~~~~
小鬼哥哥好棒啊~
加油加油~~~
我支持哦~
呵呵
[:438:] 樓上姐姐支持的方法有些怪啊~~
[:496:]  [:496:]
頂~!~~要繼續努力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52
貓的替身 發表於 2005-8-17 10:25 | 只看該作者
[:431:]  [:432:] 這裡好靜啊~~~

不如來點音樂怎樣? [:478:]

[music]http://www.ylyq.net/350/image/affix/20040609124708.mp3[/musi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53
貓的替身 發表於 2005-8-17 10:40 | 只看該作者
說正經的~

看了那些圖片和一些多多少少的資料后

真的想去看看~~

等我長大后吧~~ [:775:] 快快長大啊~~~

還沒有真的出去玩玩的機會呢~

真的有些遺憾啊

呵呵 [:471:]
好心人~誰能幫幫我~我想用自定義頭像~可要怎麼才能做啊~感激不禁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54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8-17 16:26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人總會慢慢長大的.....即使是「貓的替身」也不例外啊;;;


祝福你早日長大;但要記得保持一顆童年的心啊

[:476:]  [:476:]  [:476:]  [:476:]  [:476:]

[/COLOR]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55
貓的替身 發表於 2005-8-17 17:14 | 只看該作者
什麼時候回來的?
好的聽見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1 0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