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5 郵輪行(13)-法國馬賽

[複製鏈接]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4 2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6 18:11 編輯


馬賽的信仰先驅
從馬賽首任主教聖拉撒路到聖約翰·卡西安, 再到聖維克多, 馬賽的基督教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幾個世紀以來, 馬賽一直有一種橙花餅乾, 如今已成為一種傳統: 納維特餅乾. 傳統上, 這種餅乾在2月2日聖燭節製作和分發. 那一天, 黎明破曉時分, 一艘載著福音的船隻莊嚴地從海上駛來. 人們舉行彌撒, 然後遊行隊伍從老港出發前往聖維克多修道院. 主禮人為這座城市、大海……以及第一批納維特餅乾祈福. 這些形狀似船的餅乾, 令人聯想起公元一世紀該地區早期的基督教化.
來自聖地的使徒
傳統記載, 抹大拉的瑪利亞和她的兄弟拉撒路—基督在世時最摯愛的兩個人—於公元42年左右離開聖地, 為躲避迫害而遷居. 他們與雅各布亞和莎樂美瑪利亞一同抵達卡馬格的聖瑪麗德拉梅爾. 聖母瑪利亞的這兩位年長的表親留在那裡. 瑪利亞也在其中, 她在塔拉斯孔傳福音. 馬克西曼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也進行了同樣的傳教活動, 之後與抹大拉的瑪利亞定居在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方. 在馬賽, 這個希臘和羅馬諸神受到崇拜的地方, 拉撒路有很多事情要做. 作為不知疲倦的傳教士, 人們不禁會想象他講述耶穌如何使他從死里復活, 他從墳墓中走出來, 「被關了四天, 已經聞到臭味了」!他的見證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為民眾施洗, 並根據傳統成為馬賽城的首任主教. 他的聖潔聲譽遠播海外. 布雷西亞的亞歷山大, 後來在羅馬殉道, 少年時便來到馬賽, 與拉撒路一起鞏固信仰. 圖密善皇帝並不欣賞日益增多的皈依者. 八十多歲時, 拉撒路被投入監獄, 被毆打至血流滿面, 最終被斬首. 如同在羅馬地下墓穴中一樣, 他的朋友們繼續在港口入口處拉撒路常去的一個洞穴里秘密聚會. 著名的聖維克多修道院就建於此地之上, 至今仍可見到拉撒路主教的寶座被雕刻在岩石上. 這段非凡歷史的考古遺跡數不勝數. 研究人員在距離老港不遠的倫什廣場地下發現了據說拉撒路殉道的監獄, 以及一幅描繪他站在船前的古代淺浮雕. 他的頭骨保存在馬賽大教堂一個精美的聖髑盒中. 聖拉撒路與在4世紀初遭受同樣命運的聖維克多一樣, 自然是馬賽教區的守護神聖.
-
馬賽是法國南部羅訥河口省的首府, 也是法國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的行政和商業首都. 位於法國里維埃拉西部, 是地中海的主要港口之一. 它坐落在地中海獅子灣的半圓形石灰岩山丘內, 距巴黎東南偏南 863 公里, 距里昂東南 218 英里. 市區面積 241 平方公里;大都市區面積 946 平方公里. 人口: (2005 年估計) 市區 826,700; 都市區138.4萬. 港口城市馬賽(英語傳統拼寫為Marseilles)建於2500多年前, 擁有強大獨立性, 並以各種形式反抗中央權威. 即使在公元前1世紀被尤利烏斯·凱撒的軍隊攻陷后, 它仍然保持著自由城市的地位. 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衰落之後, 它在10-14世紀在普羅旺斯子爵的當地控制下得以復興, 並獲得了高度的獨立性. 15世紀普羅旺斯併入法蘭西王國后, 馬賽保留了獨立的行政區並不斷進行激烈的反抗, 反抗威脅其自由的國王或政府. 正因如此, 在1800年法國劃分為現今的行政省份時, 馬賽才勉強被授予羅訥河口省首府的地位. 其他地方的法國人堅信, 普羅旺斯的地中海氣候永遠無法完全融入法國版圖或高盧精神, 長期以來, 他們把馬賽視為一種民俗場所: 一個充滿滑稽軼事和方言的地方, 充斥著如畫的犯罪場景; 在這裡, 市民們會玩一種名為「滾球」(Pétanque)的奇特戶外保齡球, 烹制一種名為「馬賽魚湯」(bouillabaisse) 的美味大蒜藏紅花風味魚湯, 並享用濃郁可口、類似苦艾酒的普羅旺斯茴香酒.
-
據近年統計資料, 馬賽謀殺率位歐洲之首(爭奪歐洲毒品控制/批發權). 起源於希臘定居點, 目前人口組成複雜, 其中阿爾及利亞人最多.
https://www.france-catholique.fr/Les-pionniers-de-la-foi.html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Marseille


耶穌基督的門徒、殉道者—馬賽第一任主教, 拉撒路, 或稱「上帝拯救了他」.
聖拉撒路, 耶穌基督的門徒、殉道者, 是約翰福音的核心人物. 他因被耶穌復活並擔任馬賽第一任主教而聞名. 他的故事充滿了耶穌對他的深情厚誼以及他復活的奇迹, 這深刻地影響了基督教. 拉撒路也是馬大和伯大尼的馬利亞的兄弟, 也是耶穌的摯友. 他在約翰福音中的見證和角色, 體現了基督教信仰中的信與愛.
聖徒生平





詩篇 78:1
平行經文 Parallel Verses
欽定本聖經 King James Bible
亞薩的歌. 我的民哪, 要聽我的訓誨, 側耳聽我口中的言語......
https://saintebible.com/psalms/78-1.htm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68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5 17: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6 17:53 編輯










太陽兄弟頌歌
太陽兄弟頌歌或萬物頌歌
至高無上、全能仁慈的主啊,
願讚美、榮耀、尊貴和一切祝福都歸於您;
唯有您, 至高者啊, 這一切,
無人配稱您.
讚美您, 我的主, 以及您所有的造物,
尤其是太陽兄弟先生.
通過他, 您賜予我們白晝和光明:
它美麗無比, 光芒四射,
而您, 至高者, 他為我們提供了象徵.
讚美您, 我的主, 為了月亮姐妹和星辰:
在天空中, 您創造了它們,
清澈、珍貴、美麗.
讚美您, 我的主, 為了風兄弟,
為了空氣和雲朵,
為了寧靜的蔚藍和各種天氣:
感謝它們, 您使萬物得以生存. 我的主, 讚美禰, 因禰的姊妹水,
禰大能而謙卑,
禰珍貴而貞潔.
我的主, 讚美禰, 因禰的姊妹大地,
禰孕育並滋養我們,
禰結出各式各樣的果實,
以及色彩斑斕的花草.
我主, 讚美禰, 因那些
因愛禰而寬恕的人;
那些忍受考驗和病痛的人:
如果他們保持和平, 他們就有福了,
因為禰, 至高者, 他們將獲得加冕.
我主, 讚美禰, 因我們的姊妹—肉體的死亡,
任何活著的人都無法逃脫.
死於死罪的人有禍了;
那些被死亡抓住遵行禰旨意的人有福了,
因為第二次死亡不能傷害他們.
讚美並祝福我的主,
感謝祂, 並謙卑地侍奉祂!
https://www.franciscain.org/prie ... re-soleil-creatures


耶穌基督的福音 2.1-14
耶穌誕生
2 那時, 凱撒奧古斯都頒布法令, 要對整個羅馬世界進行人口普查. 2 這是居里紐作敘利亞巡撫期間第一次人口普查. 3 眾人都歸到自己的城裡報名上冊. 4 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大去, 到了大衛的城伯利恆, 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 5 他去那裡, 要和他已許配給他的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 那時, 馬利亞的孕期到了. 6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 產期到了. 7 馬利亞就生了頭胎的兒子, 用布包起來, 放在馬槽里, 因為沒有客房. 8 那時, 在附近的田野里, 有牧羊人夜間看守羊群. 9 有主的使者向他們顯現, 主的榮光環繞著他們, 他們就甚懼怕. 10 天使對他們說: 「不要懼怕? 我報給你們一個好消息, 是叫萬民大喜的信息. 11 今天在大衛的城裡, 為你們生了一位救主, 就是主基督. 12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兒, 裹著布, 卧在馬槽里, 這就是你們的證據.」 13 忽然, 有一大隊天兵同天使顯現, 讚美神, 說: 14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 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
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 ... -14&version=NIV







你們的愛心和拯救靈魂的熱情
你們彼此相愛, 外在熱心救靈
「你們彼此相愛, 愛, 愛, 外在熱心救靈」—這句話出自聖母無玷聖職傳教會創始人聖尤金·德·馬澤諾德的名言.
其深層含義: 「你們彼此相愛」: 這呼籲建立在友愛、仁慈、尊重和互助基礎上的團體生活.
「外在熱心救靈」: 這邀請人們積極地進行福傳, 將基督的光芒帶給那些有精神需要的人, 特別是那些貧困和最被遺棄的人. 這句話概括了獻主會的傳教精神: 內心充滿愛, 外在則滿懷熱情地奉獻於傳教事業. 尤金·德·馬澤諾德 Eugene de Mazenod 在去世前一天發表了這番話, 如同一份精神遺囑.  -AI



聖尤金·德·馬澤諾之墓
1782-1861
馬賽主教
聖母無玷聖職傳教會創始人
查爾斯·約瑟夫·歐仁·德·馬澤諾德(Charles Joseph Eugene de Mazenod)來到了一個註定瞬息萬變的世界. 1782年, 他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 出身於小貴族家庭, 似乎能從他那裡獲得地位和財富. 然而, 法國大革命的動亂永遠地改變了這一切。歐仁八歲時, 他的家人拋下所有財產逃離法國, 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十一年流亡生活.
義大利歲月
馬澤諾德一家作為政治難民, 輾轉於義大利數座城市. 他的父親曾擔任艾克斯的財政、審計和援助法院院長, 為養家糊口被迫嘗試經商. 然而, 他卻並非一個精明的商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家庭幾近貧困. 歐仁曾在都靈的貴族學院短暫學習, 但搬到威尼斯意味著正式學校教育的終結. 住在附近的一位富有同情心的神父, 巴托洛·齊內利, 承擔起了教育這位年輕的法國移民的責任. 巴托洛神父給予了少年歐仁基礎教育, 並讓他對上帝保持了持久的敬畏之心, 並養成了虔誠習慣, 無論人生起伏這些都始終伴隨著他. 由於經濟困難他又搬到了那不勒斯, 這讓他度過了一段無聊無助的時光. 全家搬到了巴勒莫, 在坎尼扎羅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善意幫助下, 歐仁初嘗了貴族生活滋味並深深地喜歡上了這種生活. 他自封為馬澤諾德伯爵, 盡職盡責, 夢想著美好的未來.
重返法國: 成為神父...
馬賽主教
馬賽教區在1802年簽訂教廷協定后一度被解散, 重建后, 歐仁年邁的叔叔, 福瓊·德·馬澤諾德修士被任命為主教. 他立即任命歐仁為總代理主教, 重建教區的大部分艱巨工作都落在了他的肩上. 1832年, 歐仁本人被任命為輔理主教. 他的主教任命儀式在羅馬舉行, 無視法國政府自稱有權批准所有此類任命的主張. 這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外交鬥爭, 歐仁被夾在中間, 周圍充斥著指責、誤解、威脅和相互指責. 這對他來說尤其艱難, 而他宗教家庭的成長之痛更是雪上加霜. 儘管飽受打擊, 歐仁仍堅定地向前邁進, 最終打破了僵局. 五年後福瓊主教退休, 他被任命為馬賽教區主教.
教區牧靈
在這段傳教活動的蓬勃發展時期, 尤金是馬賽教會傑出的牧靈—他確保神父們接受最好的神學院培訓, 建立新的教區, 建造城市主教座堂和雄偉的守護聖母聖殿, 鼓勵神父們過聖潔的生活, 引進眾多修會團體在教區服務, 並帶領主教同僚維護教宗的權利. 他逐漸成為法國教會的傑出人物. 1856年, 拿破崙三世任命他為參議員, 他去世后成為法國資深主教.
聖人遺產
1861年5月21日, 79歲的尤金·德·馬澤諾德在經歷了充滿成就的一生(其中許多成就源於苦難)后, 回歸了上帝的懷抱. 對於他的修會家庭和教區來說, 他是奠基石和生命之源; 對於上帝和教會來說, 他是一位忠誠慷慨的兒子. 彌留之際, 他留給他的獻主會士們一份遺言: 「在你們之間—愛德, 愛德, 愛德; 在世上—熱心於靈魂.」 1995年12月3日, 教會冊封他為聖人, 為他人生的兩大支柱—愛與熱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他的一生和事迹, 為所有人打開了一扇通往上帝本身的窗戶. 而這正是聖母無玷奉獻者尤金·德·馬澤諾德所能給予我們的最偉大的禮物.
梵蒂岡
https://www.vatican.va/news_serv ... _de-mazenod_en.html


為馬賽教區獻出生命的牧師

路加福音 4:18
新國際版
18 「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他膏了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他差遣我報告被囚的得釋放,
叫瞎眼的得看見,
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 ... :18&version=NIV


, . · : ;  (  ) -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
羅馬天主教會歷史悠久的騎士團, 起源於1099年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它是梵蒂岡唯一一個負責支持耶路撒冷拉丁宗主教區和聖地基督教徒的世俗機構. 騎士團成員為宗主教區的主要財政來源捐款, 並參與保衛聖墓教堂, 支持慈善、文化和社會事業, 以及在聖地弘揚信仰. 騎士團團長是費爾南多·菲洛尼樞機主教, 耶路撒冷拉丁宗主教區的宗座署理是皮耶爾巴蒂斯塔·皮扎巴拉大主教. 騎士團的使命是支持聖地基督教徒的存在, 並維護天主教會的權利.
巴錄書 4:36
耶路撒冷啊, 向東仰望, 看那從神而來的喜樂.
37 看哪, 你所遣散的兒女回來了; 他們從東從西聚集而來,
聽從那聖者的命令,
在神的榮耀中歡欣喜樂.
5 耶路撒冷啊, 脫去你憂愁和困苦的衣服,
永遠披戴神榮耀的華美.
2 穿上從神而來的公義袍,
戴上永遠榮耀的冠冕;
3 因為神必在天下普照你的榮耀.
4 因為神必永遠賜給你這名稱:
「公義的平安, 神的榮耀」......
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 ... 9&version=NRSVA


https://eohsjeastern.org/the-ord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68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6 17: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7 19:44 編輯




富克神父
讓-巴蒂斯特·富克, 有時被稱為「馬賽的聖文森特·德·保羅」, 是法國社會天主教領袖. 他於1851年出生於馬賽, 1926年那裡去世. 他於1876年被祝聖為神父, 一生擔任教區牧師, 尤其是在聖三一堂區. 他於2018年9月30日在馬賽被列為真福.
他的作品
讓-巴蒂斯特·富克畢生致力於幫助弱勢群體: 馬賽聖約瑟夫醫院的創始人. 創建了眾多機構, 為孤兒、孤寡婦女、老年人、病人、殘疾兒童和少年犯提供幫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他開放了自己的機構, 收容傷員並與美軍合作.
他的靈性
他充滿深切的同情心, 擁有以基督聖心為中心的熾熱內心. 他的社會工作體現了他的信仰和牧靈使命.
2002 年 12 月 7 日,教區在馬賽主教伯納德·帕納菲厄 (Bernard Panafieu) 主教的祝福下進行了聖化。
2017年12月18日, 教皇弗朗索瓦宣布為聖巴蒂斯特·富克神父祝聖, 2018年9月30日, 樞機主教安傑洛·貝丘擔任馬賽大教堂祝聖儀式主席.  -AI
https://www.fondation-saint-jose ... fouque-ses-oeuvres/


這座大教堂由拿破崙三世皇帝於19世紀中期下令建造, 旨在展現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輝煌氣勢. 它的建造標誌著馬賽城市轉型的時期, 並象徵著這座城市作為通往地中海門戶的重要性.
https://worldcitytrail.com/2025/ ... major-in-marseille/






聖馬克
路易·博蒂內利為馬賽大教堂雕刻了四位福音傳教士
聖馬可(活躍於公元 1 世紀; 生於耶路撒冷?—卒於埃及亞歷山大, 傳統上是西方節日 4月25 日, 東方節日 9月23 日)是第二本對觀福音書的傳統作者. 在新約中可以找到的關於他生平的資料很零散, 而且大多數資料的真實性都受到了批判性研究的質疑. 唯一毫無疑問可靠的信息是腓利門書第 24 章, 其中提到馬可, 他是聖保羅的同工之一, 他從羅馬向歌羅西(靠近現代土耳其代尼茲利)的基督徒問好, 但沒有註明此人的身份. 歌羅西書 4:10 中馬可是聖巴拿巴的表兄, 這也可能是真實的. 除了在使徒行傳 12:25、13:5; 13 和 15:37 中被稱為約翰之外, 在新約的其他地方, 他一直被稱為拉丁姓氏馬可. 根據《使徒行傳》, 他母親在耶路撒冷的家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12:12), 他陪同巴拿巴和保羅前往安提阿(12:25), 即今土耳其的安塔基亞, 並在那裡成為他們傳教之旅的助手(13:5). 當他們抵達佩爾加(靠近今土耳其的伊赫桑尼耶)時, 馬可離開他們返回耶路撒冷(13:13). 馬可的離開導致巴拿巴和保羅分居, 因為保羅拒絕了巴拿巴堅持要再給馬可一次機會的要求(15:37-39). 隨後, 馬可與巴拿巴一起乘船前往塞普勒斯, 此後在《使徒行傳》中再未提及.《使徒行傳》記載的可靠性值得懷疑, 因為作者特別關注保羅和巴拿巴之間的分歧, 可能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才引入馬可. 在這一點上, 他與保羅在《加拉太書》2:11-14中關於他們之間分歧的描述相矛盾. 在提摩太後書 4:11 中, 保羅請求聖提摩太帶馬可來, 「因為他在服事我上大有益處」, 但據信這是從使徒行傳和歌羅西書中錯誤推斷出來的. 彼得前書 5:13 中「我兒子馬可」的問候表明馬可和聖彼得之間關係密切; 此外, 希拉波利斯的使徒神父帕皮亞說, 馬可的論文(可能是福音書)基於彼得關於耶穌的教導. 後來的傳統認為馬可是耶穌任命的 72 個門徒之一(路加福音 10:1), 並將他認定為耶穌被捕時赤身裸體逃跑的年輕人(馬可福音 14:51-52). 埃及教會聲稱馬可為其創始人, 從公元 4 世紀開始, 亞歷山大教區就被稱為 cathedra Marci(「馬可的座位」). 其他將其起源歸因於馬可的地方包括義大利城市阿奎萊亞和威尼斯, 他是這兩座城市的守護神. 他的象徵是獅子.
-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被稱為對觀福音 synoptic Gospels, 因為它們包含許多相同的故事, 通常順序相似, 措辭也相似, 有時甚至完全相同. 它們與約翰福音形成對比, 約翰福音的內容大相徑庭. 「對觀」一詞源於拉丁語, 意為將所有事情綜合起來, 概要」. 該詞在現代英語中的意思是「從相同的視角或在同一總體視角下敘述事件」. 對觀福音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
-
傳記
路易·博蒂內利為教堂創作了多座戰爭紀念碑和雕像. 他深受具象傳統與現代主義融合風格的影響. 出身於一個石匠家庭, 曾在馬賽學習, 后前往義大利學習一年, 之後前往巴黎美術學院師從儒勒·庫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他回到馬賽. 二戰後他主要創作宗教藝術作品. 1955成為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獲得者. 1930年, 博蒂內利在法國藝術家沙龍展出了一件名為《足球運動員》的石膏像.
https://www.olympedia.org/athletes/920276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Saint-Mark-the-Evangelist


聖馬修
聖馬太, 又名利未, 是新約聖經中的重要人物. 他被認為是耶穌基督的十二使徒之一, 傳統上也認為是《馬太福音》的作者. 馬太被描述為迦百農稅吏, 他被耶穌呼召成為他的門徒. 他的皈依以及隨後的跟隨耶穌的呼召標誌著耶穌事工的關鍵時刻, 因為馬太通常被認為是四位福音書中最具猶太色彩的一位, 他的福音書中引用了130處舊約經文.
維基百科
馬太跟隨耶穌的呼召證明了信仰的變革力量和服務他人的使命. 他的故事有力地講述了救贖的故事, 以及無論一個人的背景或前世如何, 接受呼召的重要性.
聖經門戶



聖讓 St. Jean
聖經告訴我們, 耶穌最初的使徒是彼得、雅各、約翰、安得烈、腓力、加略人猶大、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巴多羅買、達太猶大和奮銳黨的西門。其中還包括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 他們是蒙召時期的漁夫.
就在那時, 耶穌上山禱告, 整夜向上帝禱告. 天亮了, 他叫門徒來, 從中揀選了十二個人, 稱他們為使徒.  (路加福音 6:12-13)
十二個人響應了耶穌的呼召, 成為門徒. 他們有猶太人, 有未受過教育的平民, 也有虔誠的信徒, 為了跟隨基督放棄一切. 耶穌花了三年時間訓練這些人成為領袖. 耶穌計劃最終讓門徒接管並繼續他所開創的工作. 關於耶穌, 我們知道的真理是, 祂揀選了平凡、粗俗的人作他的使徒. 他們是最普通的人, 來自農村, 是農民和漁民. 基督特意忽略了社會上的精英、貴族和權貴, 而主要揀選了來自社會底層的人. 上帝的旨意一貫如此. 祂高舉謙卑的人, 貶低驕傲的人.
https://www.crosswalk.com/faith/ ... now-about-them.html



聖路加
聖路加(盛於公元一世紀; 瞻禮日10月18日)根據基督教傳統, 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 聖保羅使徒的同伴, 也是新約作家中文學造詣最深的一位. 關於他的生平信息寥寥無幾. 根據保羅書信中的記載, 傳統上認為他是一位醫生, 也是一位非猶太人. 他可能曾陪同保羅進行過多次傳教之旅. 他是醫生和藝術家的守護神. 路加最初在保羅書信中被提及, 被稱為保羅的「同工」和「親愛的醫生」。前者更為重要, 因為它表明他是一群專業的巡迴基督教「工作者」中的一員, 其中許多人是教師和傳教士. 他的醫術, 就像保羅的帳篷製作一樣, 可能為他提供了生計; 但他的主要職業是推動基督教的傳教事業. 如果路加是第三本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的作者, 那麼他的傳道歷程和性質可以從這兩段經文中更詳細地勾勒出來. 他將自己排除在那些目睹基督傳道的人之外. 他在使徒行傳中使用第一人稱, 表明他參與了保羅的傳教工作. 這些經文表明路加也參與了向人們傳講基督教信息, 並可能行了神奇的醫治......
路加的著作
路加的作者文學造詣深厚, 並能運用地道的希臘語寫作. 如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確由傳統上認定的作者所寫, 那麼它們很可能是在猶太人起義(公元66-73年)期間或之後不久創作的. 一些學者也將路加與牧函和希伯來書聯繫起來, 認為路加是這兩本書的作者或抄寫員, 因為它們在語言和其他方面與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相似. 另一方面, 一些學者懷疑路加是否是傳統上歸於他的兩本新約聖經的作者, 並認為其成書日期應為公元1世紀後期. 在某些方面, 這個問題與莎士比亞作品或古典學界關於柏拉圖書信作者身份的爭議類似. 但它與莎士比亞之爭不同之處在於沒有人提出其他作者的觀點; 與柏拉圖書信的問題不同之處在於沒有更大的路加文集可供比較. 那些質疑路加作者身份的人指出, 他的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的神學重點與保羅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對耶路撒冷會議(使徒行傳 15 章)的描述與保羅致加拉太人書信第 2 章中對會議的描述不一致. 這些反對意見基於這樣的假設: 路加是保羅的門徒(因此反映了他的神學觀點), 並且傳統上將使徒行傳 15 章與加拉太書 2 章中的會議等同起來. 然而, 這兩個前提很可能都是錯誤的. 一個更嚴重的反對意見是使徒行傳中對保羅的描繪與人們在他的書信中對他的印象之間的差異. 但有時這種說法被誇大了, 而且無論如何, 它都不會超出同事對某人的印象與該人本人書信之間可能出現的差異. 福音書和使徒行傳在存放於作者的贊助人提阿非羅的圖書館時, 很可能被標記為路加的名字(路加福音 1:3). 在一個世紀之內, 一個廣為流傳且無可爭議的傳統認為, 路加就是一位原本並不顯赫的醫生和保羅的同事.
E. Earle Ellis
大英百科全書編輯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Saint-Luke





穹頂距地面達70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68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7 16:36 | 只看該作者

馬賽大教堂-地中海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9 02:05 編輯





耶穌判處死刑
/V. 敬拜基督, 賜福於你們
/R. 願救贖主賜予我們聖十字架
摘自《馬太福音》27:22-23.26
彼拉多 Pilate 又問: 「那麼, 我該怎樣處置那稱為默西亞 Messiah 的耶穌呢?」
他們都回答: 「釘他十字架!」
他繼續問道: 「他做了什麼惡事呢?」他們更加喊叫: 「釘他十字架!」
於是彼拉多釋放了巴拉巴給他們; 至於耶穌, 他卻鞭打了他, 交給人釘上十字架.
默想 MEDITATION
那位終有一天會回來審判我們的世界之主, 如今就在那裡, 在地上審判主面前, 被毀滅、被羞辱、毫無防備. 彼拉多並非完全壞人. 他知道這個被定罪的人是無辜的; 他正在尋找釋放他的方法. 但彼拉多猶豫不決. 最終, 在右翼, 他使自己的立場佔了上風, 使自己佔了上風. 而那些大聲疾呼並要求處死耶穌的人也並非完全壞人. 在五旬節那天, 他們中的許多人會「內心激動」(使徒行傳 2:37), 彼得對他們說: 「拿撒勒人耶穌, 就是神早已指示他的使命的……你們借著外邦人的手, 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使徒行傳 2:22及后). 但在那一刻, 他們受制於人群的影響. 他們因為其他人大聲疾呼而大聲疾呼, 他們也像其他人一樣大聲疾呼. 就這樣, 正義被懦弱、軟弱和對主流心態的恐懼踐踏. 微弱的良知之聲被人群的喧囂所扼殺. 優柔寡斷和對人性的尊重助長了邪惡的力量.
梵蒂岡
https://www.vatican.va/news_serv ... s%20et%20tu%C3%A9s.


羅馬-拜占庭建築

耶穌遇見他的聖母

耶穌得到西蒙的幫助
對觀福音書記載, 古利奈人西門被迫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前往各各他(馬太福音 27:32; 馬可福音 15:21; 路加福音 23:26). 約翰福音省略了西門, 而是著重描寫了耶穌獨自背負十字架的場景(布朗,《彌賽亞之死》, 1994). 雖然西門的角色似乎轉瞬即逝, 但他的存在卻將北非、羅馬法、基督教門徒訓練和全球神學緊密聯繫在一起. 本文探討了西門的歷史背景、神學詮釋及其深遠意義.
古利奈人西門的聖經記載
福音書參考
馬太福音 27:32: 簡要指出西門是被迫背負十字架的人.
馬可福音 15:21: 補充細節, 稱他為「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 以此作為他的歷史依據(馬可福音 8-16, 2009).
路加福音 23:26: 強調十字架「放在他身上」, 強調了被迫參與. 約翰省略了這節經文, 強調了他對基督獨自忍受苦難的神學重視. 福音書整體呈現了一個綜合的形象: 耶穌承擔著最終的責任, 但其他人也一路被吸引參與他的使命.
https://gracefiber.com/blogs/bib ... sus-carry-the-cross

一個有價值的空間回歸公眾


洗禮
基督為所有人提供洗禮, 以便所有人都能獲得生命
這一理念深深植根於聖經:
羅馬書 6:3-4 說: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 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 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 和他一同埋葬, 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 像基督從死里復活一樣.」 加拉太書 3:27 補充道: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 都是披戴基督了.」 從本質上講, 洗禮不僅僅是一種儀式, 更是與基督的死亡和復活在屬靈上的結合. 通過洗禮, 信徒象徵性地向罪死並在聖靈的感動下獲得新生.
-AI


歡迎













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
關於地中海博物館 (Mucem)
馬賽地中海博物館是首屈一指的地中海主題博物館. Mucem 的獨特之處在於, 它追溯、分析並闡釋了這片文明盆地的古老根基, 以及貫穿其中直至今日的緊張局勢. 它為就地中海問題進行交流提供了一個平台. 無論是展覽還是文化項目, Mucem 都以多學科視角, 融合了人類學、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史和當代藝術, 向公眾展現地中海世界的方方面面及其與歐洲的持續對話.
起源
作為第一家致力於地中海文化的博物館, Mucem 開創了先河. 它誕生於一家大型社會博物館—1937年在巴黎創建的大眾藝術與傳統博物館—的蛻變, 代表著國家博物館首次真正意義上地向地區轉移. 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2013年在馬賽開館, 並於次年躋身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50家博物館之列.
文化之城
Mucem專註於歐洲和地中海地區當代文明. 藏品超過35萬件, 以及龐大的文獻收藏, 總計達100萬件作品、文獻和物品; 通過雄心勃勃的常設和臨時展覽項目, 展現了這一非凡的財富. 作為面向21世紀的博物館, Mucem致力於成為一座真正的文化之城, 涵蓋廣闊的歷史領域, 融合人文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 並調動地中海兩岸的藝術表達.
地中海十字路口
其目標是弘揚地中海遺產, 促進該地區新的交流並在深刻變革的時期, 為未來的地中海世界奠定基礎. 在馬賽, 地中海博物館是國內和國際層面上, 能夠更好地了解地中海的場所之一.
一座博物館, 三個展館
地中海博物館分佈在三個展館內. 在海濱, 老港入口處的 J4 大樓(魯迪·里喬蒂和羅蘭·卡塔的標誌性建築)和聖讓堡(一座經過全面修復的歷史古迹)及其兩座人行天橋, 完美地體現了連接地中海兩岸的項目. 它們舉辦大型展覽以及藝術文化活動. 在市區一側, 位於五月美麗區 (Belle de Mai), 保護與資源中心 (CCR) 收藏著博物館的藏品. 這座獨特的設施使地中海博物館能夠拓展其文化服務.
使命
正如2015年歐洲委員會博物館獎所強調的那樣, 地中海博物館是一個「當代集市」. 正是秉承著這種精神, 即賦予當代集市以生命力, 其文化政策應運而生. 該政策包含以下幾個目標:
1 保護、修復、研究和推廣從法國國立大眾藝術與傳統博物館、法國人類博物館「歐洲」部分(由法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保管)以及自2002年以來購置的有關地中海地區的藏品. 保護與資源中心 (CCR) 是執行所有這些使命的工具. 如今, 博物館繼續通過購藏和調查來豐富館藏. 這些新購藏品更側重於地中海地區, 旨在確保與原MNATP館藏的主題保持一致.
2 通過大型展覽, 讓儘可能多的公眾能夠接觸到館藏. 藏品不僅在半永久性展覽「地中海畫廊」中展出, 也滲透到所有臨時展覽中: 通過探討時事或社會主題, 或邀請藝術家, 這些展覽為館藏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3 設計和實施教育和推廣計劃, 確保人人享有平等的文化權利: 博物館通過為年輕觀眾(學童、家庭、學生)提供特別優惠, 為國家藝術和文化教育項目做出貢獻.
此外, 在Mucem新展覽開幕前, 博物館還開展了一系列針對「遠離」文化的觀眾的舉措. 總體而言, 博物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確保最大限度地提高公眾對文化項目的參與度. 此外, 聖讓堡的探索步道和J4大樓的免費開放是Mucem政策的一項基本原則: 這種免費開放使博物館與公共空間融為一體, 並吸引了眾多不同類型觀眾.
https://mucem.org/en/




埃爾韋·迪·羅薩的梳妝台(18世紀)和陶瓷作品, 在「埃爾韋·迪·羅薩: "家族相似」展覽中展出, 馬賽博物館, 2025年 © Connaissance des Arts / Guy Boyer 藝術知識/蓋伊·博耶
鑒於埃爾韋·迪·羅薩對各個文明和時代的藏品的熱愛, 博物館邀請埃爾韋·迪·羅薩全權委託其藏品進行創作, 從而找到了合適的合作夥伴. 文森特·喬瓦諾尼向他開放了博物館藏品, 埃爾韋·迪·羅薩也找到了一些作品, 用他的話來說, 這些作品可以讓他「珍藏」自己的作品. 這件來自洛林的梳妝台就是如此, 它收藏著埃爾韋·迪·羅薩在葡萄牙舉辦的眾多巡迴工作坊中創作的陶瓷作品.
https://www.connaissancedesarts. ... -le-mucem-11200075/
https://mucem.org/en/expositions/mediterranean/

婚禮衣櫥(1813)中的佚名小雕像、虔誠小雕像、紀念小雕像和口哨.
埃爾韋·迪·羅薩夢想著一個展覽, 讓厚重的古董傢具展現其多樣性. 在這裡, 兩個布列塔尼和諾曼婚禮衣櫥與一個來自馬提尼克島的裝飾藝術風格衣櫥並排擺放. 前者收藏著來自博物館珍藏的虔誠小雕像和其他口哨, 而埃爾韋·迪·羅薩收藏的美國漫畫英雄和宣傳品似乎正從這件被改造成玩具衣櫥的傢具中逃逸.


埃爾韋·迪·羅薩的《聖羅馬諾》(2014) 和巴勒莫傀儡歌劇院(1970-1990)作品, 均在「埃爾韋·迪·羅薩: 家庭之聲」展覽中展出.
埃爾韋·迪·羅薩的經典傑作系列畫板首次亮相, 其靈感源自保羅·烏切洛的三幅描繪聖羅馬諾戰役的畫板, 描繪了騎馬的戰士, 並巧妙運用了透視法. 在此, 這些對古代繪畫的重新詮釋與巴勒莫木偶劇院互動, 該劇院以查理曼大帝宮廷騎士為主題. 丙烯畫和木雕構成了一幅幅宏大而歡快的景象.

埃爾韋·迪·羅薩的《洗衣機》(約1910) 和《機器人》(2012)
這台鍍鋅金屬洗衣機與這些由喀麥隆豐班的 Ibrahim 工作室應埃爾韋·迪·羅薩的要求製作的木製人偶, 相隔一個世紀。「它們都是機器人,」 這位來自塞特的藝術家說道. 雖然前者如今在技術上已經過時, 但在當時卻擁有現代感, 而其他的機器人則讓人聯想到歷史悠久的非洲雕塑, 卻又散發著極具當代感的喜劇氣息.




家族相似
Mucem 博物館
展覽時間: 2025年3月12日-2025年9月1日
埃爾韋·迪·羅薩 Hervé Di Rosa 完全自由地從 Mucem 博物館的藏品中甄選出觸動他情感的作品, 並圍繞每一件作品創作一件與之相得益彰的作品. 正如戒指是為鑽石設計的, 聖物盒的構建也是為了彰顯神聖. 藝術家相信, 他的作品與 Mucem 博物館的民間藝術品之間有著某種家族相似性. 為了呈現將 Mucem 博物館藏品與埃爾韋·迪·羅薩定製作品交織在一起的精美而耐心的作品, 藝術家需要一段充滿創意和愉悅的旅程. 埃爾韋·迪·羅薩的藝術總監兼長期合作夥伴讓·塞瑟(Jean Seisser)將展覽想象成一個由大約十五個島嶼組成的群島. 每個島嶼都彙集了博物館藏品和埃爾韋·迪·羅薩的作品. 每個島嶼都講述著一個完整的故事, 供參觀者自由解讀.
藝術指導: 讓·塞瑟,藝術評論家
策展人: 文森特·喬凡諾尼 Vincent Giovannoni, 首席策展人, 博物館表演藝術部負責人
舞台設計: 加布里埃爾·勞林·默丘里和 Studio Mash
埃爾韋·迪·羅薩, 畫家
埃爾韋·迪·羅薩就讀於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但沒有畢業證書!), 1979年開始出售自己的畫作. 年僅二十歲的他, 作品曾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和紐約展出. 1981年, 埃爾韋·迪·羅薩與他人共同創立了「自由具象」運動, 該運動以藝術家本·迪·羅薩的名字命名. 他逐漸通過與工匠的接觸, 在世界巡迴演出中豐富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式, 足跡遍布突尼西亞、保加利亞、迦納、貝南、衣索比亞、越南、南非、科西嘉島、古巴、墨西哥、美國、喀麥隆和以色列. 他沒有宣稱自己擁有某種特定風格, 而是發展出一個由反覆出現的人物組成的敘事世界. 他涉獵了所有創作技法: 繪畫、雕塑、漫畫、掛毯、版畫、壁畫、漆器、浮雕銀飾、陶瓷、卡通、數碼圖像等等. 1978-2019, 他撰寫或出版了 150 多本藝術書籍和出版物. 作為「謙遜藝術」(Modest Art)的創始人, 他於 2000 年在塞特創辦了國際謙遜藝術博物館 (MIAM), 展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藝術家的作品, 並策劃質疑當代藝術界限的展覽. 自 1981 以來, 他的作品已舉辦 200 多場個展, 並被歐洲、美洲和亞洲的重要公共和私人收藏. 他目前在葡萄牙里斯本生活和工作.

https://dirosa.org/

舞池狂歡!
小丑和雜技演員
2024年12月4日-2025年5月12日
開放時間
除周二外, 每日上午10點至下午7點
入口
聖讓堡
在叫賣者的門廊后, 寬闊而色彩斑斕的中殿豁然開朗…… 我們來到了圓環之上!置身於小丑、小丑和雜技演員之間, 置身於消逝的演出痕迹之中......
後邊再介紹, 聖讓堡 Fort Saint-Jean 原為大型軍事監獄.

https://www.mucem.org/expositions/en-piste/

地中海博物館是唯一一家將科學項目完全奉獻給地中海文化的社會博物館. 值此十周年慶典之際, 博物館誠邀您通過全新的常設展覽, 探索其豐富的歐洲和地中海藏品. 從古希臘-拉丁時期到殖民時期直至當代, 這場展覽將帶領我們走進多元而充滿幻想的「地中海」歷史. 本次常設展覽分為多個單元, 每個單元都將更新, 直至2030年: 「地中海」展將定期展出藝術史上的新傑作、館藏新珍以及新購或借展的珍稀文物, 為探索地中海文化開闢新的途徑和視野. 事實上, 地中海的想象力是多方面的, 並非一次展覽就能全部展現. 「地中海」展覽探討了這些想象的形成和傳播方式, 尤其是博物館的作用, 探索了藝術史和民族學如何促成地中海「形象」的形成, 這些形象既是相對的, 又是建構的. 在美術館中, 首先展示的是過去的文明, 尤其是古代文明, 它們構建了一個由荷馬史詩《奧德賽》、希臘神廟以及羅馬和帕爾米拉的傳說滋養的夢幻地中海. 民族志博物館興起於殖民時期, 關注的是地理或文化上「遙遠」的社會. 科學和人文對他者的真誠關懷與殖民勢力的利益和事業交織在一起. 美術館和民族志博物館之間的區別, 在其收藏的藏品和研究這些藏品的學科之間劃出了界限. 如今, Mucem 希望超越這些界限, 並強調這兩種博物館類型之間的相似之處和相互影響. 秉承這一理念, 「地中海」展覽融合了不同的歷史博物館學模式, 從 18 世紀末和 19 世紀美術博物館的密集陳列, 到民族志博物館在歷史上所使用的不同展示形式.
展覽周邊
展覽展出 300 多件展品和文獻, 其中一半來自 Mucem 館藏. 展覽中展出的當代藝術作品喚起了人們對當今地中海地區所面臨的挑戰的思考.
版本
Mucem/RMN 聯合出版社
該圖錄與展覽一樣分為兩部分, 分別概述了地中海古董收藏史和博物館的民族志, 並由專業藝術史學家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通過這種方式, 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古董模型的傳播及其政治挪用, 並追尋該領域民族志學者的足跡…… 我們還對參與該項目的當代藝術家進行了獨家採訪. 這些藏品來自約二十家機構: 布朗利博物館 - 雅克·希拉克、奧賽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帕特里莫因博物館、巴黎美術學院、凡爾賽宮博物館、塞納-聖但尼省總委員會、國家考古博物館、馬賽美術博物館、阿拉滕博物館、波爾多美術博物館、瓦朗謝訥美術博物館、昂熱美術博物館、拉瓦爾美術博物館、德尼斯-普埃赫羅德茲博物館、博物館藝術亞當島的歷史、里昂盧米埃爾第二大學的模型博物館、盧格杜努姆博物館和羅馬劇院、藝術工作室、國家博物館留尼汪的模型和銅版畫 – 大皇宮、貝納基雅典博物館、巴黎博物館塞薩洛尼基攝影博物館、雅典希臘服裝史博物館、卡彭提爾畫廊.
-
粗略梳理了幾遍博物館網站, 布展經緯大概分為幾部分/agenda, 有些章節簡介. 五百多件展品有可複製圖片和簡介. 嚴格來講應該叫做民俗/社會學展覽, 古董部分有些為複製品, 與柏林有些博物館的特定展室類似(國家博物館系統, 原件在一個博物館, 其餘地方布點均為批量複製, 初衷為首都以外民眾不用遠行亦可參觀國家博物館/中小學現場教學活動等). 老城區有幾個博物館有些古董, 如都市歷史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等, 均可下載精品圖片和說明. 一日游僅能一帶而過, 有所取捨.
https://mucem.org/en/evenement/o ... famille-exhibition/


1號展覽中心平面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68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8 19: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10 19:52 編輯


地中海國家
地中海地區是一個地理區域, 涵蓋了地中海沿岸的國家. 這裡孕育了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文明, 包括埃及、希臘和羅馬。自古以來, 這片地區一直是文化和進步的搖籃, 擁有多樣景觀、豐富文化遺產和繁華城市. 地中海地貌多樣, 包括山脈、海灘和島嶼, 帶來令人驚嘆的自然美景和獨特的體驗. 目前, 地中海沿岸共有22個國家, 每個國家都孕育了獨特的個性和歷史, 這更令人印象深刻.
歐洲地中海國家
西班牙, 法國, 摩納哥, 義大利, 馬爾他, 斯洛維尼亞, 克羅埃西亞,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黑山, 阿爾巴尼亞, 希臘.
從西到東, 位於歐洲南部沿海的地中海國家擁有豐富多彩的迷人文化和宗教. 西邊是西班牙, 一個地理多元的國家, 以卡斯蒂利亞西班牙語等語言為標準, 同時還存在西班牙語、法語等地方方言. 西班牙文化傳統豐富, 涵蓋音樂、藝術、美食和節慶等諸多領域. 緊隨西班牙之後的是法國, 其地貌從沿海平原延伸至阿爾卑斯山的巍峨高山. 現代法國文化以其精緻、時尚、藝術和美食而聞名. 毗鄰的摩納哥是一個繁華的城邦, 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天際線在義大利文化和傳統天主教的強烈影響下格外醒目. 義大利擁有一些最具標誌性的歐洲城市, 包括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這些城市以其獨特建築和悠久歷史聞名. 接下來是馬爾他, 這個位於地中海中部的群島以其濃郁的天主教信仰以及幾個世紀以來阿拉伯和義大利文化交融的文化傳統聞名.
https://www.worldatlas.com/geography/mediterranean-countries.html




古典模型
瑞士的「親希臘人」弗雷德里克·博伊松納斯(Frédéric Boissonnas)是第一位在希臘廣泛遊歷約30年, 拍攝當地風光和人物的外國攝影師. 他的冒險經歷包括1913年首次登頂奧林匹斯山, 並遊歷了希臘大陸的許多地區, 還曾航行至希臘的許多島嶼. 博伊松納斯的作品對20世紀希臘攝影的發展至關重要; 憑藉他的照片, 他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成功地吸引了歐洲人對希臘的關注. 他在職業生涯中獲得的認可和獎項使他成為歐洲皇室的寵兒, 他們紛紛湧向他在巴黎的工作室拍攝肖像照. 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用英國製造的長焦鏡頭拍攝的勃朗峰照片, 這張照片將傳遍世界.
-
馬賽地中海博物館展出的古典模型
馬賽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 (MuCEM) 並非只展示單一的「古典模型」, 而是通過民族志 ethnographic、歷史和藝術展覽, 展現豐富多彩的地中海文明. 如果您指的是古代地中海文化中的古典模型—例如希臘、羅馬、腓尼基或埃及的影響—那麼 MuCEM 將這些主題融入到關於該地區傳統、遷徙、宗教和日常生活的更廣闊的敘事中.
以下是 MuCEM 如何展現古典和歷史地中海文明:
展覽空間
J4 濱海藝術中心 Esplanade: 這座現代化建築內設地中海畫廊, 探索地中海文明的重要歷史和文化里程碑. 在這裡, 您可以找到涉及古典遺產的主題展覽.
聖讓堡: 一座經過修復的12世紀堡壘, 舉辦戶外展覽, 展示流行傳統和當代地中海藝術, 這些藝術通常植根於古典主題.
保護與資源中心: 提供幕後參觀, 讓您有機會欣賞博物館豐富的藏品, 包括古典文物和民族志珍品.
您可能會遇到的古典主題
地中海古代貿易和航海
源自希臘羅馬傳統的宗教和神話文物
受古典風格影響的傳統工藝和建築
從古代到現代地中海社會的歷史變遷
如果您正在考慮某個特定的古典模型—例如雕塑、建築複製品或歷史重建—那麼地中海及歐洲博物館 (MuCEM) 傾向於將這些作品嵌入到相關的展覽中, 而不是將它們孤立出來. 它更注重講述故事, 而非獨立展出.   -AI

雅典衛城 - F. Boissonnas

奧林匹斯山
https://en.protothema.gr/2018/01 ... with-greece-photos/


科林斯式呂西克拉底歌舞團紀念碑
卡爾德·洛斯古典評論 Classical Comments by Calder Loth
弗吉尼亞州歷史資源部高級建築史學家, 古典建築研究所及美國古典建築諮詢委員會成員.
呂西克拉底歌舞團紀念碑矗立於普拉卡(雅典歷史區)中心地帶, 位於衛城底部. 這座緊湊的建築建於公元前334年, 高僅33英尺, 但卻展現了古代希臘科林斯式柱式中最精緻的版本. 這種科林斯式的演繹是這座紀念碑獨有的. 自從詹姆斯·斯圖爾特和尼古拉斯·雷維特在《雅典古迹》(1762)第一卷中記錄並出版呂西克拉底科林斯式以來, 它就被用於豐富大西洋兩岸重要的希臘復興式建築.

圖1 雅典(洛斯)呂西克拉底合唱團紀念碑

圖2 《雅典古迹》第一卷第四章第三版
與色拉西羅斯合唱團紀念碑一樣, 呂西克拉底紀念碑也是為了紀念他在合唱表演中獲得一等獎而建造的. 獎品是一個三腳架形狀青銅獎盃, 支撐著一個瓮, 放置在紀念碑精美雕刻的尖頂上. 獎盃的外形以紀念碑柱頭後方飾帶上的淺浮雕圖案為記錄. 1751, 斯圖亞特和雷維特偶然發現了這座紀念碑, 當時它部分被法國卡普齊納修道院的牆壁包裹著. 他們在《雅典古迹》中發表了其當時狀態的繪圖以及測量圖. (圖3)該修道院於 1821 被燒毀. 其廢墟隨後被拆除, 只留下這座最初建造的獨立建築.

圖3 《雅典古迹》第一卷, 第四章
儘管19世紀末進行了修復並進行了後續的保護工作, 但這座古迹的柱頭已嚴重侵蝕, 僅剩一絲原有的精緻. 我們必須仔細觀察斯圖爾特和雷維特精心勾勒的柱式細節, 才能感受到柱頭裝飾的蜿蜒動感. 圖4 呂西克拉特柱身的凹槽在頂部向外彎曲, 如同樹葉. 上方是凹槽, 這是希臘多立克柱頭上常見的特徵. 柱頭上沒有兩排完整的莨苕葉, 而是一排小巧的素葉, 然後是一排豐滿的莨苕葉, 其間點綴著玫瑰花結. 接下來是旋轉的莖稈, 它們流入渦卷. 柱頭邊緣採用弧形凹邊處理. 或許, 通過將其與亞伯拉罕·斯旺(Abraham Swann)所描繪的標準羅馬科林斯柱頭進行比較, 我們能更好地欣賞它的獨特之處. 圖5 羅馬科林斯柱式即使有兩排莨苕葉圖案, 也儘管美觀, 但相比之下卻顯得有些古板.
-
傑弗遜總統系統複製了一批科林斯式柱頭, 主要在弗吉尼亞/故居, 大學和州議會.
https://www.classicist.org/artic ... ment-of-lysicrates/


古代遺址想象景觀
喬瓦尼·保羅·潘尼尼
詹保羅·帕尼尼
羅馬, 1691 - 1765
-
廢墟、弧形、柱廊
法蘭西學院
18世紀
托伊萊河畔於萊勒
1691: 出生於帕爾馬公國皮亞琴察.
1711: 遷居羅馬, 師從貝內代托·盧蒂學習繪畫.
1724: 與戈塞特小姐結婚, 育兩子.
1754: 成為聖路加學院院長.
1765: 逝世於羅馬, 教皇國.
https://www.nga.gov/artists/1766-giovanni-paolo-panini



羅馬波圖努斯神廟模型
安東尼奧·奇奇(義大利, 1743-1816)
18世紀下半葉
軟木、木材、陶土、黃金
義大利建築師安東尼奧·奇奇1743出生於羅馬, 1816在羅馬逝世, 享年73歲.
https://happyhappybirthday.net/e ... hichi-person_gaefsu

, . · : ;  (  ) -




愛奧尼柱頭 The Ionic capital
古典建築的標誌, 以其優美而精巧的設計而聞名. 其渦卷和裝飾元素不僅起到結構作用, 還能提升其所裝飾建築的視覺吸引力, 使其成為建築史研究中的重要元素. 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愛奧尼亞地區(今土耳其). 此後不久在希臘大陸開始流行. 愛奧尼柱頭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兩側捲軸狀的渦卷. 據說這些螺旋圖案的靈感來自公羊角或貝殼的螺紋, 賦予柱頭優雅外觀. 廣義上講, 古典建築柱式有五種: 具有希臘特色的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以及具有羅馬特色的托斯卡納柱式和混合柱式. 每種柱式的區別體現在構圖和/或柱頭裝飾上—柱子的上端負責將柱頂的力傳遞到柱身, 並將其轉移到柱基上. 除了柱頭之外, 古典柱式還有其他構成元素—檐口 cornice 、飾帶 frieze、山牆飾 pediment、額楣 architrav、柱身 shaft、基座 podium 和柱座 pedestal.
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是希臘古典柱式中最古老、最簡單的柱式, 起源於公元前七世紀. 多立克柱式的基本線條和美學設計基於男性身體的比例及其強健的原型, 在希臘建築中用於紀念男性神祇. 用維特魯威的話來說, 多立克柱式體現了「男性身體的比例、力量和優雅」, 象徵著平衡. 在他看來, 多立克柱式應該用於「獻給最外向的聖徒(聖保羅、聖彼得或聖喬治)的教堂」. 在希臘建築中, 柱頭的設計也考慮了柱子荷載的分配. 因此, 由於其簡化的設計, 多立克柱式適合較低的建築, 因為它的高度是寬度的8倍. 在這個模型中, 柱頭由兩部分組成, 分別是「墊狀」部分和「頂板」部分, 它們分別承受來自山牆的荷載.
愛奧尼柱式
此柱式線條輕盈流暢, 如同維特魯威 Vitruvius 所言, 其特徵是「女性的纖細」, 以此暗示女性身體的線條. 柱頭的構圖體現了東方元素, 例如棕櫚葉、紙莎草和蔬菜葉的雕刻, 可能受到埃及建築啟發. 柱子的高度約為寬度的九倍, 比多立克柱式更寬. 維特魯威認為, 這種柱式應該用於供奉「沉靜的聖徒—既不太強壯也不太柔軟—以及擁有專業知識的男士」的神廟. 在構圖上, 此柱式擁有更寬的基座, 可以承受更大的負荷; 細長的柱身在到達基座時略有加寬; 柱頭帶渦卷紋. 值得一提的是, 在一些作品中, 此柱式的柱頭被女像柱(雕刻在石頭上, 支撐柱頂盤的女性形象)所取代.
科林斯柱式
作為三種基於希臘設計的柱式中最精緻的一種, 這種柱式呈現出一系列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心設計的細節和設計, 旨在模仿維特魯威所解釋的「女孩的纖細身形」. 莨苕葉和莨苕葉枝葉構成了這塊雕塑石的三維立體圖案. 它的高度是寬度的十倍, 是三種柱式中最細的.
托斯卡納柱式
這種柱式由羅馬人構思, 是對多立克柱式的重新詮釋. 其高度是多立克柱式七倍的柱寬—比多立克柱式少一倍—呈現出形式上的簡潔, 因此結構上也簡潔. 維特魯威認為它「適用於防禦工事和監獄」. 與源自希臘的三種柱式不同, 這三種柱式的柱身帶凹槽, 而這種柱式的柱身是光滑的, 旨在簡化.
複合柱式
這種柱式融合了古典愛奧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是五種建築柱式中最精緻的. 它以愛奧尼柱式渦卷紋、科林斯柱式的葎草葉紋 Humulus leaf pattern 和莨苕 Acanthus 葉紋為特色, 其特點是裝飾圖案的重疊.

https://www.archdaily.com/892595 ... etween-the-5-orders





, . · : ;  (  ) -




https://www.classicist.org/artic ... ment-of-lysicrates/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68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10 20: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11 17:51 編輯

對不住, 過了編輯時限.
-
亞歷山大大帝在阿喀琉斯墓前
休伯特·羅伯特 Hubert Robert, 法國, 1733-1808
最後一幅畫作
https://archive.org/details/hubertrobert173301nolh
-
圖片
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廢墟之美
費利克斯·邦菲爾斯 Felix Bonfils
19世紀攝影師, 以其近東視角而聞名. 邦菲爾斯的職業生涯始於書籍裝訂和印刷. 1867年, 他從法國移居貝魯特, 在那裡開設了一家攝影工作室. 1876出版了第一本目錄其中包含500多幅東地中海風景照片, 以及130多幅民族志肖像畫. 他的工作室是當時近東地區最多產、最成功的商業攝影工作室. 邦菲爾斯的照片如今被視為歷史文獻、科學記錄、藝術品和商業產品.
https://www.penn.museum/sites/ex ... graphic-collection/
這家博物館有非常珍貴的中國文物收藏; 如昭陵二駿和最大的景泰藍製品(故宮或頤和園守門大象)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yD389cCms  
《東方紀念品》, 1877. 攝影: 費利克斯·邦菲爾斯. 19世紀最佳攝影作品集.
《消失在薄薄的藝術中》
933位訂閱者
2025
費利克斯·邦菲爾斯的一本罕見的東方攝影作品集. 「費利克斯·邦菲爾斯先生以無與倫比的毅力收集了東方主要景點的照片, 無論從攝影、藝術還是科學的角度來看, 都堪稱當代最偉大的作品…… 無論是業餘愛好者還是鑒賞家, 都能從這本無與倫比的出版物中汲取樂趣, 獲益良多.」
這是長方形對開本(342 x 445 毫米), 50 張蛋白印刷品(175 x 230 毫米, 或反面)單獨正面裝裱在石印卡片襯紙上, 每張都附有一張法語、英語和德語的說明文字, 額外插圖是 H. Selves 手工彩色石印巴勒斯坦地圖, 正面裝訂, 出版商的綠色花呢背綠布板, 上蓋標題和裝飾鍍金, 鍍金邊緣, 地圖有散落斑點, 文字偶爾輕微偏移到圖像上, 裝訂有磨損, 書脊和邊緣磨損.
++

古代遺跡系列圖
FAG(插畫師)
1920年之前, 法國
複製品
雕刻、商業卡片和海報
自文藝復興以來, 雕刻技術使量產成為可能.


古典建築柱式

亞得里亞海
希臘、圖阿基耶、黎巴嫩、以色列.

女像柱裝飾瓶
厄瑞克忒翁神廟(雅典衛城)
約1980
玻璃, 塑料
(歐洲民族學收藏), 巴黎



阿索斯雅典娜神廟的多立克柱頭


波塞冬神廟
阿波羅·伊庇庫里奧神廟, 巴賽
Βάσσαι 是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處考古遺址, 古典時期的阿波羅·伊庇庫里奧神廟坐落於此. 至今仍保留著柱廊, 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建築典範之一.


https://ancient-greece.org/archaeology/bassa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68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11 17: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12 16:51 編輯


雕塑比例法則
如何在雕塑中運用比例法則 How to Use a Canon of Proportions in Sculpture
比例法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古老的體系之一. 比例法則是一套構建人體的標準化規則. 幾千年來, 埃及人、希臘人、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們, 甚至現代人物雕塑家都一直在使用這套體系. 比例法則的核心是使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例如頭部)作為測量單位. 身體的其餘部分則基於該單位按比例構建.
雕塑中的理想比例與現實比例
以下是兩種最常見的比例類型:
理想比例: 八頭比例
理想比例(例如古典的八頭人物)旨在使身體看起來高貴、英勇或高尚. 它們傾向於拉長肢體並增強對比度, 這對於旨在激勵或象徵的雕塑來說是理想的選擇.
寫實比例: 7.5 頭長標準
統計或基於平均值的標準(例如 7.5 頭長系統)基於人體實際測量數據, 通常用於追求寫實效果的場合. 你可能在參考書中見過「8 頭」人物, 但普通人的身高更接近 7.5 頭長, 當你的雕塑追求逼真的比例時, 這種區別至關重要.
骨骼單元模型: 更可靠的替代方案
並非所有模型都依賴於頭部長度. 有些系統使用骨骼標誌—例如顱骨、肋骨或關節間距離—這些標誌在人物移動時往往保持一致. 對於雕塑家來說, 這些系統比基於軟組織的系統更有用.
https://www.sculptureatelier.com ... uman%20proportions.


古代雕塑傑作: 阿爾勒的維納斯
阿爾勒的維納斯
原作現藏於盧浮宮, 阿爾勒古物博物館展出了一件18世紀石膏鑄模, 其原型為雕塑家讓·佩魯的複製品. 原作描繪的是一位半裸站立的女子, 身著面紗遮住骨盆, 呈S形擺動, 這是希臘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典型藝術風格. 她的臉向左傾斜, 露出波浪狀的頭髮, 中分兩部分, 用髮髻和雙絲帶固定. 路易十四的雕塑家弗朗索瓦·吉拉爾東修復了這尊雕像, 並在其右手上添加了一個蘋果, 左手上添加了一面鏡子.
https://www.arlesantique.fr/site ... %C3%A9nus_Arles.pdf

畫家工作室, 1898

亞馬遜半身像
多梅尼科·布魯恰尼鑄造工作室, 1898, 倫敦



鐘錶小雕像模型
20世紀中期, 法國


裝飾圖案: 河流寓言
亨利·庫隆(法國, 1879-1943)
20世紀上半葉, 特魯瓦-格蘭斯

拉奧孔半身像複製品
巴黎大皇宮鑄造工作室 2023
石膏鑄件
拉奧孔 laocoon
是希臘傳說中的一位先知和神阿波羅的祭司; 他是特洛伊阿革諾耳的兒子, 或者根據一些人的說法, 他是安喀塞斯(英雄埃涅阿斯的父親)的兄弟. 拉奧孔違背了獨身誓言, 在阿波羅的聖殿里生兒育女或與妻子交合, 從而冒犯了阿波羅。因此, 當拉奧孔和他的雙胞胎兒子安提法斯和廷布雷俄斯(也叫梅蘭托斯)準備在海神波塞冬的祭壇上獻祭一頭公牛時(抽籤決定的任務), 被阿波羅派來的兩條大海蛇波爾塞斯和卡里波亞(或庫里西亞或佩里波亞)踩死. 他受罰的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原因是, 他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接受希臘人留下的木馬. 這一傳說最著名的體現是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ii, 109及以下)和拉奧孔雕像(現藏梵蒂岡博物館). 老普林尼認為拉奧孔雕像由三位羅德島雕塑家阿格桑德、波利多羅斯和阿特諾多羅斯創作. 這座雕像曾一度收藏於提圖斯皇帝(公元79-81年)的宮殿. 文藝復興時期被重新發現后, 它重獲了崇高的聲譽, 並啟發戈特霍爾德·萊辛創作了著名的藝術論文《拉奧孔》(1766).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Laocoon-Greek-mythology


埃特特·杜夫·拉奧孔
亨蒂·庫隆 (法國, 1879-1943)
紙邊黑色蠟筆模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