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撒上14: 1-52>(二)

[複製鏈接]

3212

主題

3232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07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6-5 1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掃羅叫百姓起誓說,凡不等到晚上向敵人報完了仇吃什麼的,必受咒詛。因此這日百姓沒有吃什麼,就極其困憊。眾民進入樹林,見有蜜在地上。他們進了樹林,見有蜜流下來,卻沒有人敢用手取蜜入口,因為他們怕那誓言。約拿單沒有聽見他父親叫百姓起誓,所以伸手中的杖,用杖頭蘸在蜂房裡,轉手送入口內,眼睛就明亮了。百姓中有一人對他說:『你父親曾叫百姓嚴嚴地起誓說,今日吃什麼的,必受咒詛;因此百姓就疲乏了。』約拿單說:『我父親連累你們了。你看,我嘗了這一點蜜,眼睛就明亮了。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從仇敵所奪的物,擊殺的非利士人豈不更多嗎?『】「掃羅叫百姓起誓說,凡不等到晚上向敵人報完了仇吃什麼的,必受咒詛」,「向敵人報完了仇」,表明掃羅擊殺非利士人的動機是為報仇,爭取時間殺越多越好,故命全軍起誓不吃食物,卻引起反效果,因疲憊而無力殺敵。「因此這日百姓沒有吃什麼,就極其困憊」,「極其困憊」就是精疲力竭。「眾民進入樹林,見有蜜在地上」,就是眾人追殺途中經過叢林,看見蜂蜜從樹上蜂窩流滴滿地。「他們進了樹林,見有蜜流下來,卻沒有人敢用手取蜜入口,因為他們怕那誓言」,因為誓言,沒有人敢動手取蜜品嘗。「約拿單沒有聽見他父親叫百姓起誓,所以伸手中的杖,用杖頭蘸在蜂房裡,轉手送入口內,眼睛就明亮了」。「眼睛就明亮」是指恢復體力。「百姓中有一人對他說:『你父親曾叫百姓嚴嚴地起誓說,今日吃什麼的,必受咒詛。因此百姓就疲乏了」。「因此百姓就疲乏」,是指他們因乏力而不能追殺敵人。「約拿單說:』我父親連累你們了。你看,我嘗了這一點蜜,眼睛就明亮了」,「連累你們」是指百姓受到誓言的限制,體力不支,因此不能徹底殲滅敵軍,密抹的戰鬥只能獲得不完全的勝利。「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從仇敵所奪的物,擊殺的非利士人豈不更多嗎?『」約拿單說的完全正確。而掃羅輕率地中止求問神,卻草率地「叫百姓起誓」,可能想用起誓的方法來討好神。這個誓言聽起來很熱心,但卻完全沒有必要,反而減弱了百姓的戰鬥力。神用約拿單二人大大得勝,然而,神的得勝卻因掃羅宗教式的假敬虔而中斷了。

【這日,以色列人擊殺非利士人,從密抹直到亞雅侖。百姓甚是疲乏,就急忙將所奪的牛羊和牛犢宰於地上,肉還帶血就吃了。有人告訴掃羅說:『百姓吃帶血的肉,得罪耶和華了。』掃羅說:『你們有罪了,今日要將大石頭滾到我這裡來。』掃羅又說:『你們散在百姓中,對他們說:』你們各人將牛羊牽到我這裡來宰了吃,不可吃帶血的肉得罪耶和華。『這夜,百姓就把牛羊牽到那裡宰了。掃羅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這是他初次為耶和華築的壇。】「這日,以色列人擊殺非利士人,從密抹直到亞雅侖。百姓甚是疲乏」,「從密抹直到亞雅侖」大約有32公里、一天的路程,非利士人已被逐出了以色列人的心臟地帶。他們「就急忙將所奪的牛羊和牛犢宰於地上,肉還帶血就吃了」,「肉還帶血就吃了」,這是違反摩西律法不可吃帶血之肉的禁令(利17:10-14)。「有人告訴掃羅說:『百姓吃帶血的肉,得罪耶和華了」,「得罪耶和華」是指違背律法便是得罪神。「掃羅說:』你們有罪了,今日要將大石頭滾到我這裡來『」。在「大石頭」上宰殺牛羊,可以將血完全放凈,流入土壤(申12:24)。「掃羅又說:』你們散在百姓中,對他們說:『你們各人將牛羊牽到我這裡來宰了吃,不可吃帶血的肉,得罪耶和華」。就是通告眾人在大石頭上宰殺牛羊,避免吃到帶血的肉。「這夜,百姓就把牛羊牽到那裡宰了」不再犯錯。「掃羅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這是他初次為耶和華築的壇」。「一座壇」指祭壇,目的為獻祭贖罪並感恩;「初次」是指他平生第一次為神築壇。【掃羅說:『我們不如夜裡下去追趕非利士人,搶掠他們,直到天亮,不留他們一人。』眾民說:『你看怎樣好就去行吧!』祭司說:『我們先當親近神。』掃羅求問神說:『我下去追趕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禰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裡不交?』這日神沒有回答他。】「掃羅說:『我們不如夜裡下去追趕非利士人,搶掠他們,直到天亮,不留他們一人」,掃羅打算飽食之後,趁著黑夜追剿殘餘敵人。「眾民說:』你看怎樣好就去行吧!『祭司說:』我們先當親近神『」。「親近神」就是求問神的旨意。「掃羅求問神說:』我下去追趕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你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裡不交?『這日神沒有回答他」。「求問神」就是通過大祭司以弗得上的烏陵和土明,求問神的旨意。因掃羅沒有求問神、信靠神的心,只是在祭司的提醒下履行一個形式,因此「這日神沒有回答他」,因為神不回答例行公事的禱告。

【掃羅說:『你們百姓中的長老都上這裡來,查明今日是誰犯了罪。我指著救以色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就是我兒子約拿單犯了罪,他也必死。』但百姓中無一人回答他。掃羅就對以色列眾人說:『你們站在一邊,我與我兒子約拿單也站在一邊。『百姓對掃羅說:』你看怎樣好就去行吧!』掃羅禱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求禰指示實情。』於是掣籤掣出掃羅和約拿單來;百姓盡都無事。掃羅說:『你們再掣籤,看是我,是我兒子約拿單』,就掣出約拿單來。掃羅對約拿單說:『你告訴我,你做了什麼事?』約拿單說:『我實在以手裡的杖,用杖頭蘸了一點蜜嘗了一嘗。這樣我就死嗎(或譯:吧!)?』掃羅說:『約拿單哪,你定要死!若不然,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百姓對掃羅說:『約拿單在以色列人中這樣大行拯救,豈可使他死呢?斷乎不可!我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連他的一根頭髮也不可落地,因為他今日與神一同做事。『於是百姓救約拿單免了死亡。掃羅回去,不追趕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也回本地去了。】「掃羅說:『你們百姓中的長老都上這裡來,查明今日是誰犯了罪」,「長老」指治理各支派的眾長老;「查明」就是要查出是誰得罪神,導致神不回答所求問的事。「我指著救以色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就是我兒子約拿單犯了罪,他也必死。但百姓中無一人回答他」,這又是掃羅的愚蠢起誓;「無一人回答他」,是指眾人都不以為然,故默不吭聲。「掃羅就對以色列眾人說:』你們站在一邊,我與我兒子約拿單也站在一邊。『百姓對掃羅說:』你看怎樣好就去行吧!『」掃羅先把他自己和兒子兩個人,與以色列眾人分開成兩邊。「掃羅禱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求你指示實情『」。「指示實情」,就是求神顯明是誰犯了罪。「於是掣籤掣出掃羅和約拿單來,百姓盡都無事」。「百姓盡都無事」是指百姓盡都無罪。「掃羅說:』你們再掣籤,看是我,是我兒子約拿單。『就掣出約拿單來」。「掣出約拿單來」,是指約拿單在不知誓言的情況下吃了蜜。「掃羅對約拿單說:』你告訴我,你作了什麼事?『」「你作了什麼事?」就是你犯了什麼罪?「約拿單說:』我實在以手裡的杖,用杖頭蘸了一點蜜嘗了一嘗。這樣我就死嗎?『」「這樣我就死嗎?」就是不甘心因此而死。「掃羅說:』約拿單哪,你定要死!若不然,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之前神沒有回答掃羅,而他不但不反省自己、承認錯誤、帶頭悔改,反而滿有把握地認為是百姓犯了罪,所以冒失地起誓,要殺死無辜的約拿單。「百姓對掃羅說:』約拿單在以色列人中這樣大行拯救,豈可使他死呢?斷乎不可」,「大行拯救」是指密抹之戰的重大勝利,應當歸功於約拿單。「我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連他的一根頭髮也不可落地,因為他今日與神一同作事。於是百姓救約拿單免了死亡」。眾百姓以「起誓」來抵消掃羅的「起誓」,不讓掃羅執行他的誓言;「一根頭髮也不可落地」,就是絕對不可傷害他;「他今日與神一同作事」,是指因約拿單憑信心打仗,神就借約拿單的手施行拯救。「掃羅回去,不追趕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也回本地去了」。非利士人雖受挫而歸,但掃羅因愚昧的誓言,未能一舉殲滅非利士人,為日後非利士人捲土重來、並造成掃羅和約拿單戰死戰場的悲劇(29:1)。

【掃羅執掌以色列的國權,常常攻擊他四圍的一切仇敵,就是摩押人、亞捫人、以東人,和瑣巴諸王,並非利士人。他無論往何處去,都打敗仇敵。掃羅奮勇攻擊亞瑪力人,救了以色列人脫離搶掠他們之人的手。】「掃羅執掌以色列的國權,常常攻擊他四圍的一切仇敵,就是摩押人、亞捫人、以東人和瑣巴諸王,並非利士人」。「國權」指王國、王權;「瑣巴諸王」指北邊境外諸國。「他無論往何處去,都打敗仇敵」。從這方面來看,他似乎符合以色列人當初求立王的主要要求。「掃羅奮勇攻擊亞瑪力人,救了以色列人脫離搶掠他們之人的手」。「亞瑪力人」屬以掃後裔(創36:15-16)的游牧民族,居住以東地南部,四處搶劫擄掠(30:1-20),是以色列人的死敵(出17:8-16)。【掃羅的兒子是約拿單、亦施韋、麥基舒亞。他的兩個女兒:長女名米拉,次女名米甲。掃羅的妻名叫亞希暖,是亞希瑪斯的女兒。掃羅的元帥名叫押尼珥,是尼珥的兒子;尼珥是掃羅的叔叔。掃羅的父親基士,押尼珥的父親尼珥,都是亞別的兒子。掃羅平生常與非利士人大大爭戰。掃羅遇見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募了來跟隨他。】「掃羅的兒子是約拿單、亦施韋、麥基舒亞;他的兩個女兒,長女名米拉,次女名米甲」,「亦施韋」可能就是「伊施波設」(撒下2:8)。「米甲『後來嫁給了大衛(18:27)。「掃羅的妻,名叫亞希暖,是亞希瑪斯的女兒。掃羅的元帥,名叫押尼珥,是尼珥的兒子;尼珥是掃羅的叔叔」。「押尼珥」在掃羅死後擁護掃羅王朝,與大衛的王朝對抗(撒下2-3章)。「掃羅的父親基士,押尼珥的父親尼珥,都是亞別的兒子」。「掃羅平生常與非利士人大大爭戰」,就是彼此之間不斷對敵(17:1-3等)。「掃羅遇見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募了來跟隨他」。這顯示掃羅越來越倚靠勢力、倚靠人,而不是倚靠神。因此在掃羅執政時,他常攻擊四圍仇敵,多有成就,但他卻不遵行神的旨意而偏行已路。我們看了掃羅的生平,就更應該警惕自己。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遵行神旨意,都要在一切所行的路上認定神,跟從神!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