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 郵輪行 (21) 里斯本-葡萄牙古代藝術博物館

[複製鏈接]

79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49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5-23 1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5-24 00:38 編輯


迪奧戈·德·孔特雷拉斯 (Diogo de Contreiras), 活躍於1521-1565
施洗約翰傳教
迪奧戈·德·孔特雷拉斯是一位葡萄牙風格主義畫家, 活躍於 1521-1562. 他被認為是被稱為聖康坦大師的畫家. 馬丁·索里亞 (Martin Soria) (1957) 確定德·孔特雷拉斯 (de Contreiras) 為聖康坦大師, 後來由維托·塞拉奧 (Vítor Serrão) 進一步強化.  
職業
他的第一批有記錄的作品是 1521 年奧地利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和他的妻子埃莉諾凱旋進入里斯本的裝飾品. 他的作品是當時葡萄牙畫家 (包括阿爾瓦羅·皮雷斯、迪奧戈·貢薩洛、馬丁斯·費爾南德斯和費爾南德·奧利維拉) 繪製的 429 面旗幟的一部分, 費用由里斯本商會支付.  
聖塞巴斯蒂安
他參與了烏諾斯聖西爾維斯特教堂的創作, 為教堂的祭壇畫(1537-1538)貢獻了兩幅描繪聖西爾維斯特生平的畫面, 以及四幅描繪其他聖徒肖像的面板(1560-1570). 葡萄牙政府已將這座教堂列為公共紀念建築. 描繪聖西爾維斯特生平的場景包括聖西爾維斯特在贊布里復活公牛以及使君士坦丁皇帝皈依天主教. 其他面板最初可能是為了第二個祭壇或聖器收藏室而製作的, 描繪了聖羅克、聖彼得、聖塞巴斯蒂安和聖布拉斯. 1539年, 德·孔特雷拉斯為歐倫的仁慈聖母教堂繪製了祭壇畫. 耗資8萬雷亞爾, 一直創作到1541年, 現已佚失. 大約在同一時期, 他還創作了阿爾莫斯特爾聖母修道院的祭壇背板. 三幅畫作現存於私人收藏, 分別是一幅《復活》、一幅《聖文森特》和一幅《聖西爾維斯特》. 孔特雷拉斯1545-1549 在科英布拉大學藝術學院任教, 並於1551-1555再次任教. 1546, 他參與了埃武拉聖本篤德卡斯特里斯修道院的創作, 該修道院也是葡萄牙的國家級歷史文物. 他1540創作年代的其他幾幅作品現已佚失, 現存的均為宗教作品. 1551年, 他在阿倫克爾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創作了《基督受洗》. 同年, 他還與安東尼奧·德·埃斯皮尼奧薩和安東尼奧·德·阿吉亞爾一起擔任里斯本畫家審查員. 迪奧戈·德·孔特雷拉斯創作的《施洗者聖約翰講道》最初是為埃武拉的西多會修女修道院創作的, 現藏於葡萄牙古代藝術博物館. 1552-1554, 他為聖本篤-德卡斯特里斯修道院進行了進一步的創作. 其中包括《施洗者聖約翰講道》, 現藏於葡萄牙古代藝術博物館. 孔特雷拉斯因創作該作品獲得了3萬雷亞爾的小麥和金錢資助, 分三年發放. 1553-1554, 孔特雷拉斯為聖塔倫(現已失落)的聖克拉拉修道院繪製了一幅祭壇畫. 孔特雷拉斯可能還在馬德拉島馬特里斯德馬希庫教堂的聖靈小堂繪製了《最後的晚餐》、《五旬節》和《聖三一》. 然而, 這些作品是否由孔特雷拉斯創作尚有爭議. 同樣在馬德拉群島, 孔特雷拉斯可能創作了卡尼索(Caniço)馬德雷德迪奧斯教堂的祭壇畫, 描繪了大聖雅各伯、施洗者若昂、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和聖安東尼; 以及聖布拉什聖母教堂鐘樓的畫作, 描繪了天使報喜、聖安東尼、聖本篤和聖安東尼, 以及最後的《聖布拉什奇迹》. 他還為豐沙爾的小聖雅各伯教堂繪製了一些畫板. 1556年, 他為聖本篤-德卡斯特里斯修道院創作了三聯畫《聖母受孕、誕生和童年》. 這幅作品現藏於埃武拉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這幅作品是最後幾幅被確認為德·孔特雷拉斯作品的作品之一. 其他作品分別收藏於里爾瓦斯(Rilvas)和阿爾波伊姆·加爾旺(Alpoim Galvão)收藏, 以及其他私人收藏, 展現了德·孔特雷拉斯對16世紀葡萄牙繪畫的重要性. 最後一次提到德·孔特雷拉斯, 是他再次擔任里斯本畫家的審查員, 這次是與若昂·古特雷斯(João Guterres)和加斯帕爾·迪亞斯(Gaspar Dias)一起.
-
迪奧戈·孔特雷拉斯
1554 年, 當聖本托德卡斯特里斯修道院僱用木匠建造祭壇畫結構時, 迪奧戈·孔特雷拉斯 (Diogo Contreiras) 的名字就已經被列為這些畫板的作者. 同年, 畫家在一份親筆簽名的收據中證明, 他收到了一幅祭壇畫的報酬, 這幅畫是在沙漠中召喚施洗者聖約翰的, 他當時正在為聖本托德卡斯特里斯修道院創作. 1556, 畫家收到了為聖本托·德卡斯特里斯修道院繪製的《聖母受孕》三聯畫首期付款的新收據; 1557 和 1559 年又支付了兩筆款項. 畫家還出現在一些文件中, 作為不同性質合同的見證人, 其中一些是親筆簽名.
研究
若阿金·奧利維拉·卡埃塔諾 (1988-93). 畫家迪奧戈·德·孔特雷拉斯及其在聖本托·德·卡斯特里修道院的活動. 埃武拉市。埃武拉: 埃武拉市議會.  XLV-L 年(1545-50, AI), 第 71-76 期, 第 88-89 頁.
來源
埃武拉公共圖書館, 聖本托德卡斯特里斯修道院藏書, 第 11 冊, 文檔. 8,214; 第 13 冊, 文檔. 11, 12. 若阿金·奧利維拉·卡埃塔諾出版.


308
迪奧戈·德·孔特雷拉斯 (1500-1565)
估價 125,000 - 175,000
拍賣會 2011年6月30日
成交價 註冊即可查看此信息. 類別 繪畫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ogo_de_Contreiras
https://hercules.uevora.pt/PRIMA ... ras.php?language=PT
https://veritas.art/en/lot/diogo-de-contreiras/?chosen=1





格雷戈里奧·洛佩斯(活躍於1513-1550)
聖母誕生, 1530-1540


聖塞巴斯蒂安殉道, 1536-1539
格雷戈里奧·洛佩斯(活躍於1513-1550)
《聖塞巴斯蒂安殉道》是一組畫作的一部分, 這些畫作原本計劃放置在托馬爾基督修道院圓形大廳的祭壇上. 作為曼努埃爾一世和若昂三世時期的御用畫家, 格雷戈里奧·洛佩斯展現了從曼努埃爾時期佛蘭芒具象文化的某種霸權到1530年代藝術家突然轉向義大利或義大利風格模式的轉變. 就這幅作品而言, 值得一提的是其重複的消失點, 這與托馬爾基督修道院圓形環境中的主導視線相呼應, 這種具象手法源於文藝復興時期對透視構建方法的典型反思.
橡木油畫
119 x 244厘米
出處: 托馬爾基督修道院
三樓/9號展廳
http://www.museudearteantiga.pt/ ... dom-of-st-sebastian

-
2024 在展

里斯本全景
1763, 作者: 貝爾納多·德·考拉(Bernardo de Caula, 173?-1793)
MNAA 展示了新收購的物品: 凱撒硬幣, 1789-1790, 作者: 多明戈斯·安東尼奧·德·塞奎拉 (Domingos António de Sequeira,1768-1837 年);,;阿茹達宮觀眾廳第 8 塊門板研究,1817 年,作者: Cirilo Volkmar Machado(1748-1823 年);和 Ewer,16 世紀,中國.
最新收藏 2024年4月17日至2025年2月9日
地點 1 樓/Hall of 9 de Abril/主入口

大喜樂 Gaudium Magnum 基金會作品——瑪麗亞和若昂·科爾特斯·德·洛邦
亞歷山德羅·馬格納斯科(熱那亞, 1667-1749) 作品: 約瑟夫解讀麵包師和侍酒師的夢
亞歷山德羅·馬格納斯科出生於熱那亞, 但主要在米蘭和佛羅倫薩創作, 是18世紀初最不尋常的畫家之一. 他筆下纖細的人物, 以緊張而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描繪, 無論從技巧還是主題角度來看, 都是其獨特風格的最顯著特徵. 馬格納斯科深受文學和戲劇的啟發, 以描繪邊緣人物聞名, 這些人物通常被排除在他同時代義大利畫家的畫作之外: 乞丐、流浪漢、隱居的僧侶或囚犯。他作品的原創性展現了他敏銳的批判眼光, 並時刻關注著他那個時代的哲學和文化爭論. 與他筆下那些生活在骯髒貧困中的無名人物不同, 馬格納斯科在這幅畫中描繪了雅各之子約瑟夫最終獲得解放的情節. 這幅畫的構圖明顯受到當時戲劇舞台布景的啟發, 很可能暗示了1726年在米蘭上演的一部歌劇.
2024 FGM Magnasco

亞歷山德羅·馬格納斯科, 《約瑟夫解讀麵包師和侍酒師的夢》, 布面油畫, 134 × 177 厘米, Gaudium Magnum 基金會—瑪麗亞和若昂·科爾特斯·德·洛邦(圖片來自 Jorge Simão)
美、誘惑與分享
展覽手冊
關於 Gaudium Magnum 基金會
Gaudium Magnum 基金會—瑪麗亞和若昂·科爾特斯·德·洛邦藝術收藏—成立於2018. 其使命是弘揚葡萄牙—其文化、其人民—以及葡萄牙語. 喜樂大能基金會 (Gaudium Magnum Foundation) 致力於成為一個面向世界的機構, 弘揚共同福祉並基於基督教價值觀和葡萄牙在世界範圍內的使命, 為構建更公平的社會做出貢獻.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 基金會將工作重點放在四個基本領域: 文化、教育、慈善和研究. 在文化領域, 基金會藝術收藏彙集了一系列珍貴的藝術作品, 主要由古典大師創作, 其中不乏葡萄牙藝術家作品.
網址: https://www.gaudiummagnum.org/
2024年9月17日至2025年1月26日
一樓/49號展廳

兒童
兒童形象在多明戈斯·安東尼奧·德·塞凱拉 (Domingos António de Sequeira, 1768-1837) 繪畫作品中佔據著突出的地位. 兒童題材的重視源於社會對兒童日益增長的欣賞, 從那時起兒童就成為家庭的中心· 這種心態的轉變部分源於嬰兒死亡率的大幅下降, 這導致家庭內部情感紐帶的加強, 從而引發了人們對兒童形象和童年世界的新興趣. 視覺藝術中出現了新的主題, 旨在凸顯純真、優雅和甜美等價值觀. 隨著兒童肖像畫(無論是單人還是家庭合影)的出現日益頻繁, 描繪童年世界場景的新畫作應運而生. 過去幾個世紀藝術作品中常見的小天使或丘比特, 如今已被一群群參與各種活動和遊戲的男孩女孩所取代. 多明戈斯·塞奎拉 (Domingos Sequeira) 順應了自 18 世紀下半葉以來歐洲藝術日益壯大的潮流, 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探討了這些主題,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多年來追求的圖形解決方案的多樣性.  
策展人
Alexandra Gomes Markl
展覽手冊 (均可免費下載, 以後可以用於繪畫細節考證)
2024年9月17日至12月15日
0層/Mezanino展廳

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卡
相比之下, MNAA 展出的畫作包括 MNAA 收藏的《聖奧古斯丁》和波爾迪佩佐利博物館收藏的《聖尼古拉斯·托倫蒂諾》, 均由文藝復興代表人物皮耶羅·德拉·弗朗西斯卡 (約 1412-1492) 創作. 這兩幅畫均出自皮耶羅出生地兼故居聖塞波爾克羅博爾戈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的多聯畫. 該作品於 1454 年簽約, 但 1469 年才完成.
2024 年 10 月 11 日至 12 月 15 日
一樓/50 室/Tecto Pintado 室

史詩與悲劇
2024年,我們將慶祝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盧西亞歌集》(Os Lusíadas)的作者路易斯·德·卡蒙斯 (1524-1580) 誕辰500周年. 卡蒙斯的這首史詩受到維吉爾《埃涅阿斯紀》的啟發, 以神話的視角講述了葡萄牙的歷史, 重點講述了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發現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線. 自18世紀末以來, 在前浪漫主義文化的背景下, 卡蒙斯和《盧西亞歌集》中的多個主題在國際上日益傳播。詩人的冒險經曆本身也成為了文學和藝術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弗朗西斯科·維埃拉·波圖恩塞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分別詮釋了這首詩的十個篇章(詩歌的十個部分), 並計劃將其作為一部宏大的版本. 該出版物未能出版, 但在1817年初, 在莫爾加多·德·馬特烏斯的倡議下, 法國出現了一本精心製作、插圖豐富的巨著《盧西亞德斯歌集》. 同一時期, 幾位旅居國外的葡萄牙藝術家幾乎同時決定創作紀念卡蒙斯的作品: 1817年, 多明戈斯·邦坦波創作了一首安魂曲來紀念這位詩人, 阿爾梅達·加勒特的長詩《卡蒙斯》於1825年出版. 巧合的是, 在1824年的巴黎沙龍上, 多明戈斯·塞凱拉展出了畫作《卡蒙斯之死》, 他最終將這幅畫作為禮物送給了里約熱內盧的新皇帝佩德羅一世(葡萄牙的佩德羅四世). 這幅畫作現已佚失, 但一組草稿依然存在, 喚起詩人在得知塞巴斯蒂安國王在凱比爾堡戰役中戰敗的噩耗時, 生命中最後的時刻. 據說他曾高呼: 「至少我與祖國同死!」 這組作品標誌著葡萄牙藝術浪漫主義的開端, 致力於頌揚國家歷史及其英雄人物. 而卡蒙斯的主題, 包括詩人生命最後時刻的主題, 在整個19世紀持續引起共鳴, 並被葡萄牙和歐洲藝術家所探討.
策展人
亞歷山德拉·馬克爾
拉奎爾·恩里克斯·達席爾瓦
2024年7月11日至9月29日
一樓/50號展廳/Tecto Pintado展廳

維森特·卡杜喬
維森特·卡杜喬(佛羅倫薩, 約1576 - 馬德里, 1638)
《基督降臨地獄》
《基督降臨地獄》出自本菲卡聖多明各教堂, 屬於維森特·卡杜喬於1624年至1632年間委託創作的一系列畫作之一. 維森特·卡杜喬是一位佛羅倫薩籍畫家, 曾服務於馬德里宮廷. 值此「共同身份: 葡萄牙的西班牙繪畫」展覽之際, 教堂中現存的三幅畫作進行了保護和修復工作, 使其重現昔日的輝煌. 在返回本菲卡聖多明各教堂之前, 葡萄牙國家美術學院(MNAA)重點介紹了這幅伊比利亞聯盟時期馬德里葡萄牙修會的重要見證.
支持: 葡萄牙空軍
卡杜喬·克里斯托·林博
維森特·卡杜喬(Vicente Carducho) (佛羅倫薩, 約 1576 – 馬德里, 1638)
基督墜入地獄邊境
1624-1632
布面油畫
269 × 220 厘米
本菲卡聖多明戈斯教堂 / 葡萄牙空軍

塞奎拉
這四幅草稿出自多明戈斯·安東尼奧·德·塞凱拉(Domingos António de Sequeira, 1768-1837) 之手, 是他晚年(1827-1833)在羅馬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的準備稿. 三博士朝聖、耶穌下十字架、耶穌升天和最終審判是基督教敘事中的關鍵時刻, 每個場景都通過寬闊的空間和眾多人物的描繪得以重現. 不同場景的夢幻氛圍因光線的運用而更加鮮明, 能夠敏銳地表達每個場景獨特的精神內涵. 這幅作品的規模幾乎與相應的油畫相同, 儘管藝術家對某些細節進行了重新構思, 但最終構圖的方案似乎已經完全確定. 畫家去世后, 這些漫畫仍由其家人保管. 在危難之際, 家人將它們典當給了羅馬的「虔誠山」. 1859年, 帕爾梅拉公爵之子索薩·霍爾斯坦侯爵從那裡尋回了這些漫畫. 1878年侯爵去世后, 貝拉斯藝術學院從其繼承人手中購得了這四幅畫作, 並將它們轉交給了本博物館.
策展人
亞歷山德拉·戈麥斯·馬克爾

美麗、誘惑與分享
美麗、誘惑與分享
Gaudium Magnum 基金會作品—瑪麗亞和若昂·科爾特斯·德·洛邦
亞歷山大與波魯斯在希達斯佩斯河畔的戰鬥, 尼古拉斯·皮特斯·貝爾赫姆
尼古拉斯·皮特斯·貝爾赫姆於1621/1622年出生於哈勒姆, 父親是靜物畫家彼得·克萊斯, 曾師從克萊斯學習, 但最終未能追隨其後. 職業生涯初期, 他成功地運用了風俗畫, 並推動了竹林畫派(bambocciata)的流行. 他致力於描繪義大利風格的田園風光, 創作港口場景和風景畫, 並以優雅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的建築構圖為特色. 他還創作了狩獵、戰馬和戰爭題材的畫作. 這幅畫描繪的是亞歷山大大帝與波魯斯國王在希達斯佩斯河畔的戰鬥. 這幅畫作在藝術家乃至整個荷蘭繪畫中都獨樹一幟, 展現了人們對亞歷山大長期以來的持久迷戀, 而通過對古典文化以及亞歷山大在印度征戰所喚起的異域風情的借鑒, 更使其更具吸引力. 儘管無法知曉其原始出處—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1766年—但其主題、尺寸以及英雄氣概的風格都表明, 這幅畫作是由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委託創作的, 威廉三世於1672年被任命為荷蘭共和國執政. 他戰勝了強大的英法聯軍, 在同時代人眼中, 他堪稱「新一代亞歷山大」, 值得通過這位十七世紀最後二十五年最傑出的荷蘭藝術家之一來讚頌.

79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4997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5-23 23: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5-24 02:40 編輯



格雷戈里奧·洛佩斯
聖母子與天使, 1536-1539

, . · : ;  (  ) -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4 13: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