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加拿大共產黨員參加八路軍

[複製鏈接]

8575

主題

8765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19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4-10-10 0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個加拿大共產黨員參加八路軍








有個《黃右》也叫《反共的華人》。之所以稱《黃右》,因為這個《黃右》在一篇博文《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的評論中說文中的幾個美國人如寒春、斯諾、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優秀人物為《白左》。以示對等,簡言之為《黃右》。那些網名不是真實姓名,一般都是不提的。算是開場言。

《白左》。《黃右》。不作比較。只陳迷事實。

《黃右》。一群《反共的華人》。尤其是台灣的,和大陸來的。台灣的一群《反共的華人》。大陸來的這群《反共的華人》,中間不少是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資本主義改革開放后,在大陸免費讀完小學中學大學之後,有的是讀完博士后,國家分配工作幾年之後,借著公費公派出國留學,公派自費等出來后又移民定居國外,過上幸福的小家庭生活的。有些還得到外國反共基金會的資助的。這群人的信念就是讀書也好工作也好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過上好日子。這並沒有什麼錯。人各有志。然而,《反共的華人》要反共。反共也可以,也可以理解。但能否拿點事實來反共。說這幾個美國人是《白左》?是「這兩位是真正的白左,陷於荒謬而不自知。「?這兩位是真正的白左,陷於荒謬而不自知嗎?

一個《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自述:「回顧我所走過的路,從小學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說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與大家一起改造整個社會,用雙手建立一個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國家,原來的那種幸福觀是多麼狹隘啊。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但這種建築在大多數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它終究會被歷史所消滅。」

對一個《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評價:「懷念陽早,懷念寒春,一對偉大而平凡的夫婦,一種理想主義的謝幕,他們為信仰而來,在平靜中告別。「

「在我們告別寒春回家的路上,我腦子裡仍舊不停地想起一些人和事,也想起許多像斯諾、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優秀人物,我認為只有他們才是美國人民真正的代表。我同時也想起在中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候來幫助過我們的外國朋友,他們無疑都是各國人民優秀的代表,儘管他們在各自國家裡是少數,但他們卻代表著人類的良心,代表著世界發展的前進方向。他們才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中國人民是不會也不應該忘記他們的。同時我也相信,不管世界反動勢力多麼強大,多麼兇惡,多麼瘋狂,人類的這種良知是不會泯滅的,世界還是要前進的!「===(當代散文作家、小說家魏巍如是評價)

一個《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個人簡介:

寒春,1921年10月20日生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學家,是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二戰美軍為加快戰爭結束進程,拯救正處於被日本法西斯殘酷血腥奴役的淪陷區和平居民,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戰後寒春思想產生巨大變化,她於1948年3月來到中國,投身中國革命。他們稱自己是「解放全人類的世界公民」。

這個《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名字是:寒春(Joan Hinton,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又名瓊·辛頓,生於芝加哥,畢業於本寧頓學院、威斯康星大學、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國際主義戰士,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

這個《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名字叫:寒春在1948年來到中國延安,為中國農業機械化貢獻力量,並與同為美國人的丈夫陽早在延安結婚。新中國成立后寒春並未參與中國的核武器研製計劃。她長期居住在中國,是最早獲得在華居住權(即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士。她和她的丈夫陽早、哥哥韓丁均被稱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國際友人」。

這個《美國核物理學家共產主義革命者》生平:

早年經歷:1921年10月20日,寒春出生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她的父親塞巴斯蒂安·欣頓(Sebastian Hinton)是律師(攀爬架(兒童遊樂設施)的發明者);她的母親卡梅利塔·欣頓(Carmelita Hinton)是佛蒙特州一所獨立的進步學校普特尼學校的教育家和創始人。 [1] [3]

教育經歷:寒春畢業於帕特尼中學,她於本寧頓學院學習物理,獲得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從本寧頓學院畢業。1944年獲得了威斯康星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曾是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

投身中國革命:寒春的兄弟威廉·H·欣頓(William H. Hinton,1919—2004年)於1937年首次前往中國,戰後返回中國。在經歷了多年的障礙之後,他於1966年出版的《反身:中國鄉村的革命紀錄片》一書描述了他對西北佔領區的土地改革的觀察。

1948年3月,寒春前往上海,在宋慶齡的幫助下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聯繫。

1949年,寒春搬到延安,在那裡與自1946年以來一直在中國工作的陽早結婚,經宋慶齡安排到在延安從事農牧業技術工作,奶牛飼養和農具革新等。

今夭,再講講《一個加拿大共產黨員參加八路軍》的故事。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白求恩同志是實踐了這一條列寧主義路線的。我們中國共產黨員也要實踐這一條路線。

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義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毛澤東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後來白求恩給毛澤東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白求恩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白求恩的死,毛澤東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白求恩,可見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1890年3月4日,亨利·諾爾曼·白求恩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個牧師家庭。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1923年,白求恩通過了非常嚴格的考試,成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臨床研究生。1928年初,病癒后的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利爾,成為麥吉爾大學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加拿大胸外科開拓者愛德華-阿奇博爾德醫生的第一助手 ,期間他發明和改進了12種醫療手術器械,還發表了14篇有影響的學術論文。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6年冬,志願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鬥爭。1937年12月,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並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部和游擊隊一同工作。1938年1月2日,他帶著足夠裝備幾個醫療隊的藥品和器材,從溫哥華乘海輪前往香港。

1938年3月31日,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毛澤東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參加軍區衛生機關的組織領導工作。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1938年8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 。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餘次,建立手術室和包紮所13處,救治大批傷員。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縣松岩口軍區後方醫院講授輸血技術。「輸血」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技術,中國在大城市只有少數幾家醫院才能開展。在野戰醫療條件下輸血,是人們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詳細講述了采血操作、標準血型製作、血型鑒定、配血試驗、儲存、運輸、保管等基本知識,接著推來一名胸部外傷的患者,34歲的衛生部部長葉青山第一個獻了血。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晉察冀衛生學校學習,講授《野戰外科示範課》。剛一上課,白求恩先對護士趙沖說,把「盧溝橋」打開。「盧溝橋」是白求恩為野戰手術而設計的一種橋型木架,搭在馬背上,一頭裝藥品,一頭裝器械。護士把「盧溝橋」搬下來,拿出東西,不一會,手術台、換藥台、器械筒、藥瓶車、洗手盆等一一就緒,醫生、護士、司葯、擔架員、記錄員各就各位,簡易手術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範傷員進入手術的過程,傷員從門外抬入、搬動、解繃帶、檢查傷情、換藥、包紮或手術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術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條不紊地歸位,最後把「盧溝橋」馱到馬背上。 白求恩大夫說,當一名好醫生不僅要技術好,還要時刻準備上前線。

1939年7月間,連續十幾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濫成災的洪水威脅著河北完縣神北村。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白求恩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在那裡工作了近兩年,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心均稱模範,直至以身殉職。他的事迹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讚揚。

1998年,白求恩被正式接納入「加拿大醫學名人紀念堂」;2004年,加拿大廣播公司評選「最偉大的加拿大人」,白求恩被評選為第26位偉人。

據紀念館的講解員介紹,白求恩之所以贏得加拿大人的崇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欽佩他在征服「死亡」威脅過程中的堅強毅力;二是欽佩他處處為他人服務,為醫療社會化而不懈奮爭的崇高精神。

2012年4月,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高度評價白求恩:白求恩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是一位對中國人民和加拿大人民具有歷史意義的人物。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8 2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