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方聖人新解《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襲常說

[複製鏈接]

931

主題

1428

帖子

635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3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老寒腿7979 發表於 2024-9-30 1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主話題:襲常說(一)
解析:《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襲常說——天((天空;位置在頂部,凌空架設;一晝夜二十四小時之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一天里某一段時間;季節;天氣;天然,天生,自然;迷信之人指自然界之主宰者,造物;迷信之人指神佛仙人之所居住之地方)下(由上而下;位置在低處;等級或品質低;時間或次序在後;向下面;屬於一定情況、範圍、條件等;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當下;由高處到低處;降落;頒發,投遞;去,到;退場;放入;卸下,取下;進行棋類遊藝或比賽;做出言論或判斷等;使用;動物生產;攻陷;退讓;到規定時間結束日常工作或學習;低於,少於)有(領有;存在;估量或比較;發生或出現;多,大;某;一部分;又)始(最初,起頭,開始;才),以(用,拿;依;因;目的;於,在;而)為(做,作為;充當;變成,成;是;被;幫助,衛護;行為對象,給,替;目的;對,向;因為)天下母(母親;家族或親戚中長輩女子;禽獸之雌性;指一凸一凹配套之兩件東西里之凹件;有產生出其他事物之能力或作用者)。既(已經;既然;完了,盡;連詞)得(得到;演算產生結果,結局;適合,得意;完成;需要;表示意志上或事實上之必要;揣測之必然;舒服,滿意)其母,以知(主管,掌控,把握;知道,使知道;知識;同「智」:有智慧,聰明;智慧,見識)其子(兒女;人之通稱;有學問之男人,男人之美稱;你;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之第三類,經史子集;種子;卵;幼小,小,嫰;小而堅硬之塊狀物或粒狀物;銅子兒,銅元;量詞,用於能用手指掐住之一束細長之東西;姓;封建五等爵位之第四等,公侯伯子男;地支之第一位;後綴)。既知其子,復(重複;繁複;轉過去或轉回來;回答,答覆;恢復;報復;再,又)守(防守;守候,看護;遵守;遵循;靠近,依傍)其母,沒(沒有;人或物沉下或沉沒;漫過或超過人或物;隱藏,隱沒;沒收;一直到完了;盡,終;同「歿」:死)身(身體;生命;自己,本身;人之品格和修養;物體之中部或主要部分)不殆(危險;幾乎,差不多)。塞(把東西放進有空隙之地方,填入;塞子;可作屏障之險要地方)其兌(金銀首飾、器皿以舊換新於銀樓;憑票支付或領取現款;兌付,兌換,兌現),閉(關,合;堵塞不通)其門(出入口;裝置入口;器物可開關部分;門徑;家族或家族之一支,家庭;宗教、學術思想之派別;師傅相關;一般事物之分類;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之共同特徵之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壓寶時下賭注之位置),終(最後,末了;終歸,到底;自始至終之整段時間;指人死)身不堇(堇菜;堇色——淺紫色;指窮盡,衰敗)。
——(待續)

主話題:襲常說(二)
解析:《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襲常說——(續)
啟(打開;開導;開始;陳述;簡短書信)其兌,濟(過河,渡;救,救濟;對事物有益,成;濟水,古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今黃河下游之河道)其事(事情;事故;職業,工作;關係或責任;侍奉;從事),終身不棘(酸棗樹;荊棘;刺,齒)。見(看到,看見;接觸,遇到;看得出,顯現出;指明出處或需要參看之地方;會面,會見;同「現」:現在,此刻;臨時,當時;當時可以拿出來,兌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常(一般,普通;平常;不變,經常;時常,常常)曰(說,叫做)明(明亮;明白,清楚;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楚;心地光明;視覺;懂得,了解;次於今年、今天者),守柔(軟;使變軟;柔和)曰強(力量大;感情或意志所要求達到之程度高;堅強;使用強力,強迫;優越,好;勉強;強硬不屈,固執)。用(使用;費用;用處;需要;敬辭,吃,喝;因此)其光(光線;景物;光彩;光榮;光臨;光大;明亮;光滑,光溜;一點不剩,全沒有了,完了;身體露著;只,單),復歸(返回;還給,歸還;趨向或集中於一個地方;由誰負責;珠算中一位除數之除法)其明,毋(表示禁止或勸阻,不應,不該,不要,不宜)遺(遺失;遺失之東西;遺漏;留下;死人所留下者;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者;贈與)身殃(禍害;使受禍害),是(對,正確;認為正確;表示答應之詞;這,這個)謂(說;稱呼,叫做)襲(襲擊;照樣做,依照著繼續下去;量詞,用於成套之衣服)常。



即公禮自上而下存在於人們思想之始端;依照公禮而作為上行下效之表率乃生命世界其繁衍和傳承模式,乃文明開明之覺悟於文之道、母之道、君於子之道也。
人文社會已然完成高級於動物世界其演變和進化模式,母之道自古便作為糧食和種子而被公眾祭祀和尊崇。由人類主觀能動性而形成自作主之人文理念,文明開明之覺悟於由採摘到種植,進而產生文之道、君於子之道;這便是個體人身要依照公禮而作為自我本我本心進而主管、掌控和把握好自己,人之品質、性格或名譽於士子之高度就此確立。
既然身為社會中人,就要以人之標準來管好自己而以士子之覺悟去行事而不是衣冠禽獸;那麼,從人文傳承之角度講,便要剋制先天劣根之慾望,恢復自我本我本心於遵循母之道、文之道、君於子之道;從生到死,從修身到齊家到興業到治國,一定要把人之品格和修養放在首位,使自我本我本心超越且凌駕於慾望亞心次心之上,才不會有淪落為低級動物之危險。
以人文思想為善因而填入頭腦,便會兌現善果;閉合對各種宗教門派於迷信盲從,堵塞私禮其馴化和調教之門徑;文明開明之覺悟不會因肉體死亡而窮盡,人文種子原本以繁衍和傳承之模式而存在,一直存在,永遠存在。
開啟人文思想於覺悟,從而進入兌現因果關係之過程;其間以渡河之性質把握關係或責任於由觀念到行動到習慣到本性;最終乃為了克服自身之毛病,毛病乃習以成性於潛意識之慾望作祟,其如毒刺和毒牙一樣侵噬身心而導致疾病及災禍。
自我顯現便是反省和表率,其常見於習慣便是文明開明之覺悟;遵循公禮,防守住慾望而使之變軟、變柔和於不接受刺激和誘惑,使亞心次心其惡恣之心服軟,這便是自我本我本心之強大,便是修身於自主自立自強。
人,每天都在消費,從吃、喝用度到娛樂消遣,而慾望之光會表現為刺激和誘惑,會使人陷入膨脹和排泄於自括腔壁而衰亡之泥沼;所以要及時轉身轉念而回歸趨向於明智之覺悟,秉承公禮而自作主於高位,防止慾望作亂篡權,即自我反省;由自省而自律,禁止放縱慾望於排泄,不然會導致害己又害人而害人又害己;這便是承襲人文公禮於修身每一天之良好習慣。
渡河者要時刻把握好前進之方向,側沖之力會使你隨波逐流。

——(完)

作者主頁:https://www.youtube.com/@user-vx9ru2zf3j
有一種人雖沒有權力卻想要解決社會問題乃以和平使者之身份傳遞文明開明之覺悟於各種爭端,此斡旋者之所作所為即聖人之事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9 2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