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7: 1-14>

[複製鏈接]

2571

主題

2591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31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4-5-16 0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7: 1-14】【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初四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在撒迦利亞書第七章中講到,在【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初四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那時伯特利人已經打發沙利色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去懇求耶和華的恩,並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說:』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是陽曆主前518年12月初。這是撒迦利亞領受八個異象之後一年零十個月(1:7),離聖殿竣工還有兩年零三個月(拉6:15)。「就是基思流月」,這是猶太人在被擄之地所用的年曆,他們歸回之後仍舊沿用。「初四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初四日」,是指神向先知撒迦利亞說話的日子是當月第四日。「那時伯特利人」,「伯特利」是被擄前北國以色列兩個拜金牛犢的中心之一(王上12:28-29)。被擄的百姓回歸時,伯特利城也有不少人回到故鄉(拉2:28)。伯特利人從前拜偶像假神,如今已經從被擄受苦中學會功課,不再拜偶像假神。「已經打發沙利亞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神的話臨到先知撒迦利亞之前,伯特利已經有一批余民在「沙利亞和利堅米勒」兩人的領導下,來到耶路撒冷敬拜真神。「去懇求耶和華的恩」,就是向真神禱告,懇求赦罪施恩。「並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說」,他們在敬拜、禱告真神之際,就問聖殿中的祭司和先知。「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我」指當時提問的人,實際上乃是代表眾人提問。「齋戒」的意思是禁食。他們問在被擄到異地七十年期間,為著國破家亡的慘狀,每年五月和七月禁食悲哀,如今已經歸回故土,是否仍需繼續禁食?

【萬軍之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你們吃喝,不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嗎?當耶路撒冷和四圍的城邑有居民,正興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時候,耶和華借從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話,你們不當聽嗎?『】「萬軍之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這時神的話臨到先知撒迦利亞,是針對那些人的問題。「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神吩咐先知撒迦利亞,要向歸回的余民和祭司宣告神的話。也表明以下這些話並不是對代表團的回答,而是神借著這個代表團所提出的問題,要百姓思想「禁食悲哀」的真實意義。「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是指他們在被擄到異地七十年期間的禁食,只是出於自憐。「悲哀」分別是為了紀念五月聖殿被毀(王下25:8-10)和七月猶大省長基大列遇難(王下25:25)。「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神指出他們在七十年裡的禁食,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憐,並不是真實、謙卑地向神悔罪。所以他們的禁食,就如他們的吃喝,都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所以七十年來,他們在整個被擄的年代中的禁食,在神看來全屬多餘。「當耶路撒冷和四圍的城邑有居民,正興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時候」,就是在耶路撒冷正興盛安穩的時候,「耶和華借從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話,你們不當聽嗎?」他們那時對神借先知的警告,根本置之不理,以致國破家亡,聖殿被毀。他們卻在聖殿被毀之後,在被擄之地定期禁食以示悲哀懷念,卻不悔改,這在神看來他們的禁食,則為維持敬虔的外貌,毫無意義。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撒迦利亞說:『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以色列人吩咐說,審判的時候要按公正和公義斷定是非,絕對不可有偏袒。「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就是對待弟兄要以愛心和憐憫為出發點,同情體恤所有的肉身同胞。「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就是不可欺詐、迫害那些無依無靠弱勢的人。「寡婦、孤兒」都是在經濟上貧困,在社會中低微,容易遭人唾棄與欺凌。「寄居」的是外地人,不僅受歧視,而且在經濟上無保障。「貧窮人」受別人輕視,尤其受富豪者欺壓。「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就是不可存心去傷害肉身同胞。這些要求都見於律法和先知的教訓中,可是他們在被擄前並未遵守。【他們卻不肯聽從,扭轉肩頭,塞耳不聽,使心硬如金鋼石,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借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故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他們卻不肯聽從」,是指以色列人執意不肯聽從神囑咐的話,甚至拒不順從。「扭轉肩頭」,是形容以色列人倔強頑固,故意違抗神的話。「塞耳不聽」,就是故意使耳朵不聽神的話。「使心硬如金鋼石」,是指心硬如鐵石,使神的話不能進入他們的心裡。「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借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是指神的靈在歷世歷代感動祂的眾先知所說訓誨、誡命、條例、勸戒和勉勵等類的話,他們都拒不聽從。「故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因著他們剛硬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的「烈怒」臨到他們身上。「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神呼喚,他們不聽,這是以色列的叛逆。「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將來災難臨頭的時候,他們向神的呼求也必不蒙神垂聽。「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旋風」表達神忿怒的行動。神必使他們被擄掠且分散到列國,淪落在可悲的光景之中。「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結果他們原來所居住的迦南美地,有些地區因為人跡罕至,而變成荒涼曠廢。「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美好的迦南地,竟變成如此荒涼,是因為他們的罪所招致的。而神在此說這些話的目的,就是叫他們要以悲慘的遭遇為警誡,吸取教訓,並要敬畏神,聽從祂的話,要順服他,摒棄虛假的敬拜,不再重蹈覆轍。但願我們今天也都要以此引以為戒,我們要聽從神的話,順服祂的帶領,我們如此行,就必得神的喜悅!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7 11: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