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末代皇帝溥儀《改造》后還出書

[複製鏈接]

8575

主題

8765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19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3-5-3 2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末代皇帝溥儀《改造》后還出書



末代皇帝溥儀回首前半生。末代皇帝溥儀結束了在植物園的勞動,溥儀和第一批特赦的七個人被安排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擔任文史專員。

溥儀被分到北洋組,每天做些史料整理、校正歷史細節、摘抄卡片、整理目錄的工作。工作雖然繁瑣而忙碌,但他卻樂此不疲。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的許多歷史事件他都親身經歷,許多歷史人物也都跟他打過交道,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回憶為歷史留下真實的一筆。除此之外,溥儀更大的精力便是投入到《我的前半生》的撰寫中。

「我的前半生」最開始是撫順戰犯管理所給在押戰犯們出的命題作文。為了讓他們總結過去、反省自己,戰犯管理所讓每一名戰犯都寫一寫自己的前半生。1954年到1957年,在溥傑等人的幫助下,溥儀45萬字的《我的前半生》完成了。溥傑後來回憶,這本書是溥儀口述,由他執筆寫的,從家世、出身,一直寫到1957年。

初稿寫成后,有關部門油印了60冊,報送到公安部。公安部和統戰部等一些部門的領導看過後,很感興趣。統戰部第一副部長徐冰批示:「印四百份大字本,分送中央領導同志。」

不久,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都收到了十六開本用大字型大小印製的《我的前半生》。由於本身是認罪書,書中有很多檢討式的語言,而且全書僅憑記憶寫成,很多地方與史實也有出入,因此大家看完后並不滿意。毛澤東曾指出,書中檢討的部分太多,溥儀把自己說得太壞了。

1960年1月,公安部下屬的群眾出版社又印製了一批《我的前半生》初稿,由於封面是灰色的,俗稱「灰皮本」。《我的前半生》一書的責任編輯王蘭升老先生向記者回憶,「灰皮本」剛印好從新華印刷廠送來時,他們發現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印錯了,「溥儀」竟然成了「傅儀」。於是,群眾出版社緊急動員職工,用小刀把「亻」刮掉,再蓋上「氵」。

該書前言寫道:他(溥儀)在本書中所涉及的歷史事實都還沒有核對,他所提出的論點也有很多不妥和錯誤的地方。我們除了個別錯字和標點符號外,對文章內容未加改動完全照印排出,以供內部參考。

與此同時,公安部領導決定讓群眾出版社幫溥儀好好整理一下這本書。這個任務落到剛從公安部調到群眾出版社的李文達身上。李文達雖非文字工作出身,但一直愛好寫作,他與人合作的《雙鈴馬蹄表》據說是新中國反特小說的開山之作呢!

此時,溥儀還在植物園勞動。接受了這個工作,李文達便住進植物園附近的香山飯店。溥儀每天上午勞動,下午便到香山飯店與李文達修改書稿。這次修改並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原稿基礎上刪繁就簡,加以潤色,去掉那些悔罪式的語言,增加一些生動的細節,另外就是把1957年後,以及特赦前後的內容補上。

每天下午,溥儀和李文達討論書稿,晚上李文達則拿著鋼筆、剪刀、糨糊在書稿上修修補補起來。

忙活了三個月,在原稿基礎上修修補補出來的這版《我的前半生》弄出來了。比起「灰皮本」來,文字有所縮減,條理也順暢了,但還是不令人滿意。看來領導和李文達都低估了修改的難度。很多史實溥儀自己也搞不清楚,有些事單從他本人的角度也很難捕捉全貌,必須重新查資料,尋訪當事人,李文達萌生了另起爐灶的念頭。

1960年7月,按照溥儀提供的線索,李文達和溥儀開始收集資料,尋訪當事人。由於工作量巨大,出版社給他們配了幾名助手,其中就包括王蘭升。

王蘭升說,那時溥儀每周都要來出版社好幾趟,跟編輯們講述細節,探討書稿。「皇帝」所到之處總能引起不小的轟動。王蘭升記得,有一天出版社突然多了好多人,一些在部里(公安部)工作的女同志也跑來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溥儀來了,他們都是來看「皇上」的。但在王蘭升眼中,溥儀就是個普通人,一身中山裝,戴副近視鏡,跟誰都客客氣氣的。他們都叫他「老溥」。

在王蘭升看來,溥儀是個感情豐富的人。有時候回憶往事,講到傷心處甚至就哭起來了,對於自己前半生的罪惡也毫不掩飾,可以說改造得非常徹底。與溥儀相比,倒是一些伺候過溥儀的老太監的言行不太讓人接受。王蘭升記得,一次他們到太監聚居的興隆寺採訪,有個太監聽說他們是來調查溥儀的,趕忙跑過去說:「萬歲爺還活著?萬歲爺怎麼樣了?回去您跟萬歲爺說我是他身邊的小太監×××。」

經過三個寒暑,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跑了上千公里的路,採訪了數百人,1962年6月,《我的前半生》第二稿終於寫成了。第二稿共50萬字,分三卷,印成十六開的大字本,分送各方徵求意見。歷史學家翦伯贊、法學家梅汝璈、文學家老舍……都在他們徵詢的範圍內。

意見反饋回來后,大家又對書稿進行了第三次修改,一下子刪掉了10萬字。那麼,這一稿究竟刪掉了哪些內容呢?2006年群眾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全本)為人們揭開謎底。

全本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一節,坦白了溥儀作偽證的經過。據說當年有人認為,這部分內容不宜公開,以免「供給反動派以偽造歷史、歪曲事實、顛倒是非的材料」,「國際影響必定是極壞的」。一些關於溥儀私生活,或容易引起讀者不快的情節也刪掉了。另外,當時溥儀與李淑賢新婚不久,書中寫到與前妻李玉琴離婚時,過於動情,溥儀擔心會引起李淑賢的不滿,所以也刪掉了。還有就是給溥儀拔得過高的地方也刪了,比如王蘭升告訴記者,書中原來有篇文章叫《中國人的驕傲》,這對於溥儀未免過譽了。

1964年3月,三易其稿的《我的前半生》出版了。不久,這本書被譯成英、德、日等文字對外發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人們不但被書中溥儀曲折的人生經歷所吸引,更讚歎於一個封建皇帝竟能被新中國改造成一名公民。

據說,毛澤東在駛往外地的列車上看完《我的前半生》后,說:「這本書改得不錯嘛!」

《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的作者賈英華,上世紀60年代經常到慈禧寵愛的女官裕容齡家玩。他記得,一次,已是暮年的裕容齡半卧在躺椅上,指著桌子上擺著的一本《我的前半生》,喃喃地說:「你們不懂,一個皇帝能變成這樣,不容易喲!」

1965年,國民黨政權前代總統李宗仁回到祖國,溥儀也到機場迎接。李宗仁百感交集地對溥儀說:「您的大作,我在國外就拜讀了,對我啟發很大。」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9 00: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