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受19世紀全息術的啟發,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創造了變色薄膜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2-8-9 15:1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知道嗎,蝴蝶翅膀或甲殼蟲外殼中明亮的彩虹色不是來源於任何色素分子,而是來自翅膀的結構 —— 這是物理學家所說的「光子晶體」的一個自然存在的例子。現在,科學家可以在實驗室中製造自己的結構彩色材料,但在不犧牲光學精度的情況下,將該過程擴大到商業應用將是一項挑戰。<br />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採用了一種19世紀的全息攝影技術,開發出了一種變色龍般的薄膜,這種薄膜在拉伸時可以改變顏色。該方法在保持納米級光學精度的同時,還可以很容易地進行縮放。他們在《自然材料》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描述了他們的這項工作。<br />
在自然界中,甲殼素(昆蟲常見的一種多糖)的鱗片像屋頂的瓦片一樣排列。本質上,它們形成了衍射光柵,只不過光子晶體只產生特定顏色或波長的光,而衍射光柵會產生整個光譜,就像稜鏡一樣。光子晶體也被稱為光子帶隙材料,它是「可調諧的」,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精確地阻止某些波長的光,同時讓其他波長的光通過。通過改變「瓦片(鱗片)」的大小來改變結構,晶體就會對不同的波長變得敏感。<br />
創造像自然界中發現的結構顏色是材料研究的一個活躍領域。例如,光學感測和視覺通信應用將受益於結構著色材料,這種材料可以根據機械刺激改變色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16: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