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生,是一場 「次第花開」 的修行

[複製鏈接]

737

主題

737

帖子

4535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修心。

  修一顆出離心,遠離煩惱,心無掛礙。修一顆菩提心,相信因果,因緣和合。修一顆慈悲心,心懷溫柔,慈悲喜舍。

  希阿榮博堪布在《次第花開》中說:

  「修行對你來說,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體、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飯、睡覺那樣。

  書里的文字,唯美動人,又充滿了人生哲理,處處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讀著這些睿智的文字,內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此生,願以紅塵為道場,以世味為菩提,修得一世慈悲與從容。

  煩惱,即菩提

  生活,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歲月,一半飄零,一半靜好。

  人生之路,一半歡喜自在,一半煩惱叢生。

  煩惱,是杜甫 「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的苦悶與無奈;是李煜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的傷懷與哀怨;也是范仲淹 「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的離愁與別緒。

  生活並不完美,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悲傷,但依然各有各的煩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平坦、或泥濘、或坎坷……開心的、悲傷的、痛苦的……都需要自己去承受。

  我們,在經歷中成長,在困境中頓悟。

  磨礪過,才會慢慢變得堅強。失去過,才懂得珍惜。離別過,才會明白重聚的意義。

  《次第花開》有這樣一段話:

  只要有這個身體在,我們就必定經歷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裡還有貪執、嗔恨、困惑、傲慢,我們就必定經歷痛苦。

  痛苦並非憑空而來,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執」。打破內心的執念,才能直面痛苦。

  林語堂曾說:「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所有的煩惱,都不在別處,只在心裡,解脫也在心裡。

  煩惱即菩提,在迷與悟之間,頓生智慧。

  在風雲變幻的歲月里,修一顆澄明淡然的心。看淡得失成敗,無畏人生沉浮,一路行走,一路菩提花開。

  無常,是生命的常態

  堪布在《次第花開》里寫道:

  時間剎那不停地流逝,冬去春來,花開花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這就是無常。

  生命本就無常,萬物有生亦有滅。花開花謝,月圓月缺,每一件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

  哪怕是我們自己,也在不斷變化。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雖然依舊息息相關,但已經不是同一個我。

  承認無常,並接受無常,並不代表悲觀。相反,我們可以慢慢地放鬆下來。

  有時,甚至我們也要感謝無常。因為無常,我們的生活不會是一潭死水。

  因為無常,我們的生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因為無常,煩惱和痛苦也不會一直持續,我們終有重新再來的機會。

  明白了人生無常,就會明白,一切都會過去,不管是成功的,幸福的,快樂的,還是傷感的,失意的,迷茫的……

  種種經歷,都是修行。在修行中,慢慢地培養自己的出離心、菩提心和慈悲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會耗盡,都是無常的,沒有例外。」

  深以為然。

  人生有得有失,感情有聚有散,這都是常態。

  當我們放下執念,不再糾結於一時的得失成敗,內心就會變得清明、遼闊。看淡得失,聚散隨緣。

  堪布說:「如果人們能夠像觀察自己臉上的斑點皺紋那樣,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

  認清了生命的無常,就更加珍惜每一個現在。專註於每一個當下,內心安詳,且愉悅。

  人生,是一場修行

  《次第花開》在結尾處寫道:

  「修行不為再去成就什麼,證明什麼,而只是引導我們放鬆下來,慢慢去貼近本心。」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慢慢貼近本心、不斷認知自己的過程。

  從稚嫩到成熟,從懵懂到豁達,都是修行。修行自己,寬容別人。

  如果我們缺少對自己的慈悲,很難真正對別人慈悲。向內觀照,才能真正消除痛苦與迷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1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