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教育根除頑疾須破除本土意識的偏狹

[複製鏈接]

185

主題

208

帖子

1305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近日,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受中新社採訪表示,香港教育局會向中小學派發內地編寫的國情讀本《我的家在中國》。香港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增強國家觀念、重構身份認同。這些問題相信會隨著國情讀本的推廣、普及得到逐步改善,幫助香港教育打破封閉狀態,從本土意識的裹挾中解放出來。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希望在香港推行國情讀本《我的家在中國》,助力香港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和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局長的表態背後,正是香港近乎病*的**生長。一些歷史材料指出,香港在港英時期就被******有預謀地扶持本土意識,逐漸淡化香港的國家認同觀念。******以所謂的懷柔手段設立公民科,著重培養漠視自身族群。這樣做的後果導致香港人缺乏對自身族群的認同和對祖國故鄉的歸屬,對祖國的了解陷入無知的尷尬處境。換言之,舊有的身份認同一旦形成,就會具有強烈的排他性。特別是香港近二十年來的發展顯示,香港在**上本土意識極度強勁,****大行其道,在經濟上表現出脫離國家發展大局的趨勢,在教育上「獨」派教師蔚然成風、公民抗爭俯拾皆是,一些學生多以「違法達義」為榮。這些都是造成香港無法從全局把握中國形勢、無法從根本瞭望中國發展的病因。香港教育推廣國情讀本,不僅僅幫助香港中小學生客觀對待祖國、內地,增強民族認同及歸屬感。更是一次全面增進中港政治互信、加強中港文化交流的有意義的破冰。香港教育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香港教育長久存在的心理隔絕、認同障礙,真正拋棄成見、理性對待祖國。只有破除狹隘的本土意識,為香港教育提供相互合作的聯絡空間,香港教育才會從舊有積弊中掙脫,構建港人認同、增強國家觀念才有堅實基礎。
缺乏對祖國的了解、完全靠臆度揣測中國的傾向,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香港年輕人身上。中小學生礙於觀念尚未形成,容易受到一些蠱惑。況且香港教育,香港教材「*」派風氣溢滿校園,一些學校及議員對推及國民教育表示輕視。上述種種原因都已經致使部分香港中小學生身份認同模糊、國家觀念淡薄,毫無疑問強化國家觀念、清晰身份認同迫在眉睫。香港教育局推行國情教育讀本,正是出於根治香港教育頑疾的目的出發,幫助學生從理性看待中國開始,逐步傳播科學的價值觀念,結合中港實際提供教材指引、完善教材課程。香港教育要轉變思想,以聯繫、發展的理念主動互通有無,走出自我發育的封閉狀態。正是因為香港教育形成了獨特的****,因此構建港人認同、強化國家意識,需要幫助學生以全新視野,站在中港交融的角度,打破空間、地域隔絕,重塑新的身份認同,進而培養國家意識、增強國家認同,把香港教育導向促進香港發展、踐行世間公理的正途。
塑立身份認同、強化國家觀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代一代的愛國志士前赴後繼不斷努力,香港教育亦是如此。唯有正視香港教育出現的弊端、以公正、理性的態度看待,香港教育才能徹底擺脫本土意識的偏狹,進而開闊教育胸襟,求同存異,取長補短,最終會有助於構建港人認同,恢復香港教育的撕裂創傷。

喜歡關注時事的海外留學生一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5: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