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開美國,我最懷念和最不懷念什麼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6-1 0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離開美國,我最懷念和最不懷念什麼


再過個把個月就要離開生活了兩年的美國。閑來無事列了個清單:離開美國,我最懷念什麼?

1。 INTERNET SHOPPING

美國的電子商務確實很發達,這要歸功於完善的信用體系和發達的快遞服務,當然還有大把銀子的投入。

我們幾乎所有購物都是在INTERNET上進行的。旅行的所有預定購票,衣物用品。環顧四周,除了傢具外都是從INTERNET上買來的。有段時間priceline.com推出了online grocery,我們連日常的買菜都是在INTERNET進行的,學會了很多關於食品的單詞。

INTERNET SHOPPING總體來說價格好,不用去商店逛,同時可以比較很多家,而且各種參數一目了然。大半夜起來購物也沒問題。

加拿大的電子商務遠沒有美國發達,從數量上就存在劣勢。但是加國的E-GOVERNMENT感覺不錯。

整個美國商業發達,競爭激烈。消費者有很多選擇。航空公司不下十個,銀行,電話公司等等都有選擇餘地。

2。免費午餐

美國商業競爭激烈,消費者受益。時不時會收到很多免費的東西。比如我們現在的各種雜誌就是銀行為了拉業務免費贈送的。如果換電話公司,更是可以得到$50的轉換費。很多人隔一段時間就更換電話公司。

都說沒有免費午餐,可在美國這樣的「午餐」還是不少。

3。雜誌訂閱

這裡訂閱雜誌也很便宜,很少會付到封麵價。一般都有很大的折扣,比如$12,12期。但是如果郵寄地址是加拿大的話,就要全價外加GST,要去到$30多。

4。方便而又便宜的旅行

911前,在美國旅行真是方便,和坐公共汽車也差不了哪去。價格十分便宜。從邁阿密到西雅圖便宜時往返才US$198( 還有$130的時候)。東西海岸的機票經常打折,貳佰左右。從紐約到香港有US$500多的時候,到倫敦不到US$200。租車,酒店也是如此。

而從加國出發,大部份都成了國際航班了。壟斷經營,價格沒有競爭力。

5。汽油

美國的汽油比加國便宜。現在是US$1.20/ 加侖,合30美分一升。相對於收入,更是便宜。長途旅行差別還是蠻大的。

6。STONG US DOLLAR

這幾年,美元非常強勁,雖然對其出口業很不利,但對於消費者確是好事,尤其境外旅遊,可以省不少錢。2000年去荷蘭,美元對荷蘭盾是1.8,而去年去ST.MARTIN ISLAND時,已經是2.2左右。對加幣也是如此。

7。醫療

有機會去看醫生,發現這裡的設備比較先進,也比較新。各種治療手段都很齊全,當然只要你付銀子,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

8。圖書館

很喜歡我家附近的圖書館。面積不大,坐落在水塘和熱帶園林中。可以在網上預定圖書(不限於此圖書館),圖書館會從其他地址調來圖書,然後電話通知取書。

9。多元化與鮮明的個性

美國真是個個性鮮明的國家。非常多元化。有人富的都有點對不起大家,也有人掙扎在貧困線以下。我們住在一個小島。每天開車上班的路上,可以看到進島的車大部份都是COMPACT CAR(在島上工作的人,大部份是服務行業)。而每晚回島上,賓士,寶馬是基本車型,根本就不算什麼,除了US$150K的曾在電影里大出風頭的一款寶馬車型還可以引起注意。其他如法拉力,保時捷,HUMMER,LEXUS SC430,勞斯來斯等很是常見。有次LG開玩笑說,我們絕對可以算得上島上的窮人,BOTTOM 5%里的。當然這種現象和邁阿密拉丁文化有關。

美國城市眾多,各有千秋。你可以選擇不同的REALITY。你可以是自負的new yorker, 也可以是san francisco的嬉皮士;你可以是TEXAS的牛仔,也可以是華盛頓州的DROP-OUTS。每個城市是如此不同,沒辦法以一個城市代表整個美國。

美國地理氣候也非常多元化。有和加拿大類似的北部氣候,也有象邁阿密或者聖地亞哥溫暖的天氣;有森林也有沙漠。自然環境多姿多彩。

10.機會和美國夢

在這裡終於明白什麼是美國夢。這裡充滿了機遇,經濟極具活力。一個如恐龍般巨大的公司可能頃刻間倒閉(如K-MART),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成為今日的巨人(只需考證一下10年前DELL和COMPAQ,IBM的實力對比)。在美國真的是金子的話,總能發光。網路經濟更是瞬間造就了很多百萬,億萬富翁。。。我的不少同學在此行列,早早退出江湖,見好就收的成了真正的贏家。

美國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而且別人的成就往往成為一種動力。競爭之下出人才,這也是美國人才輩出的原因。我的一位MARKETING教授對我說,無論是BUSINESS還是個人發展,都應該到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去,如果你在那個市場環境能夠生存下來,那麼其他市場也就手到擒來。如果每次都是迴避競爭,那就等待別人來收復領地。

那麼離開美國,我最不懷念的又是什麼?

事物都有兩面,有最懷念的,就有最不懷念的。而這樣的清單絕對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不可推而廣之,僅供參考。

1。MATERIALISM

美國是商業發達的社會,自然極其鼓勵消費。美國經濟也十分依靠所謂的DOMESTIC COMSUMPTION。GREENSPAN在911后最擔心的是消費萎縮。這樣的屬性造就了MATERIALISM。

在每天每人上百條甚至上千條的商業訊息的轟炸下,很難不受此影響。漸漸地人們把HAPPINESS和擁有物資的多少聯結起來。對比歐洲同行,美國人工作更勤奮,回報也更誘人,尤其在CORPORATE AMERICA里爬梯子的人,很難有回頭之路。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理論上」人也應該越來越快樂,然而並非都是如此。

每個社會都有其特有的CELEBRITY和ROLE MODEL。在美國BILL GATES, MICHAEL DELL, JACK WELCH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對比之下,坐在巴黎SORBONNE大學的台階上,四周是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的塑像。可以想見兩種環境里所持的不同的價值觀。

不可否認美國是個非常DIVERSIFIED的國家,也有很多人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並非拜金主義的追隨者。

2。RUDENESS

一次和一位在BC出生長大後來一直在美國工作生活的女士同乘一駕飛機。其間談及美國和加拿大的區別,她感到最明顯的區別是加拿大總的說來比美國更加POLITE。

不知道是否因為競爭激烈的緣故,美國人總的說來比較AGGRESSIVE,很多時候能感覺到"get out of my face"的態度。而加拿大人相對來說比較MILD。當然這種現象在美國大城市比較明顯,在一些RURAL地區,民風更加淳樸。

3。無知,自大

美國的媒體80%以上覆蓋的是國內事件,作為世界強國之一,人們不自覺地認為美國是世界的中心。如果說THE WORLD,那麼在一些人心中和美國是同義詞。很多人地理知識極差,對美國以外的世界缺乏起碼的了解,而且不以為然,一副自大的心態:WHO CARES ABOUT THE WORLD。

有時在美國呆長了,也難免會暫時「遺忘」外面的世界,慢慢地自己也變成井底之蛙,喪失了對外面世界客觀的看法。

4。浪費

美國人的浪費看得我都眼暈。僅舉一例,學校里的印表機,複印機用紙量驚人。一方面美國人蠻有環保意識,能RECYCLE的一定花精神收集起來,可另一方面浪費驚人。對於經歷過物資貧乏時期的我來說,有時真覺得心痛和罪過。富裕的結果很容易造成浪費。

5。昂貴的醫療費用

儘管醫療手段先進,但是來的一點都不便宜。在美國如果沒有工作,很難負擔昂貴的醫療保險。在這裡要不特富,要不特窮,介於之間,比較痛苦。在加拿大,窮人是可以生存的,而在美國就太難了。美國的最低工資很難支付最基本的生活。

6。英制

離開美國,我不會懷念這裡的度量衡體系。儘管知道邁阿密80度比較熱,60度比較涼快,50度就算作寒冷,但是再具體的話,就得換算。沒有公制來的直接。

7。TERRORISM

並非911后才出現恐怖分子的。早在93年,世貿中心被炸。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警覺。而911事件,現在想起來仍然難以置信。雖然不在象紐約,洛杉磯,華盛頓這樣顯而易見的目標,但是也感到人人自危,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成為恐怖行動的犧牲品。人生苦短,不想在這樣的陰影下生活。

8。MEIDA MANIPULATION

初到美國,驚異於其言論自由的範圍。NIGHT SHOW拿總統開涮是經常事,而且用詞讓我瞠目結舌。但是呆上一段時間,發現美國媒體極其的BIASED,遠非客觀。仔細想來,可以看看誰擁有這些媒體,就可以明白其BIAS的來源。歷來宣傳機器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如果讀上幾本白宮回憶錄,可以發現媒體是由政客控制的,媒體是由1%的超富階層控制的。而其愚民功效一點都不比共產黨國家遜色。是的,FREE SPEECH在美國是寫到憲法里的,是的,你有言論自由。但是你的言論能夠傳播多遠,到達多少人是受所掌握媒體的限制的。

美國的媒體用鮮明的圖像,極具說服力的「數據」和很有個人魅力的主持人來麻木美國大眾,其目的是讓你喪失思考的習慣,關閉視聽,做他們讓你做的事情,包括購買「能給你HAPPINESS」的商品。 by Bill O'Reilly值得一讀。

加拿大也逃不掉BIASED MEDIA,但程度上是小巫見大巫。偶爾去VANCOUVER SUN的網站,還是可以聽到一些ACTIVIST異己的聲音。

關掉電視可以逃避一些MANIPULATION,但是身在美國,很多信息是躲不掉的。

9。PUSHY GOVERNMENT

作為世界唯一的SUPER POWER,美國對於自己在世界應當充當什麼角色並不很清楚。UNILATERALISM盛行。儘管是WTO的倡導者和領導者,但是屢屢犯規的也是他。最近不剛剛把鋼鐵的關稅提到30%嗎。是的,WTO是有章可循的,遺憾的是那些章法是為別人設置的,而不是來約束美國的。美國所有海外行動都是正義之舉,而與之對立的都是EVIL。

好在沒有永久的帝國。羅馬帝國持續了1000年,COLLAPSED。太陽永不落的大英帝國,COLLAPSED。而美國的強勢也只有五十幾年的歷史。沒有對手,僅僅不到二十年的光景。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一個SUPER POWER,那我情願美國來坐這個位置。美國憲法及其信仰總體來說比獨裁政治更加可取。

身在美國,仍然是OUTSIDER。但這種OUTSIDER的身份並沒有減少這個PUSHY GOVERNMENT所帶來的困擾。

相比之下,加拿大由於其經濟政治地位,其對外政策要溫和的多。

10。IDEOLOGY

「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共產黨的IDEOLOGY 教育影響至深。而生活在曾經的平均主義社會裡,我的理念更傾向於SOCIALISM。沒有太巨大的貧富差距,能夠過著舒適的簡樸生活,不需要多餘的LUXURY,更加ENJOY LIFE。平和,知足,助人,強調SPIRITUAL LIFE和家庭生活的社會,是我的選擇。加拿大遠非完美,但卻是最接近我的理想的國家。再則,不同地方,只是人生旅途的一個驛站,稍事休息,又要到下一個地方。

還是那句話,什麼地方都有優點,也有缺點。關鍵是根據人生的追求,生活的不同階段,不同的PRIORITY,選擇最適合我們的地方,如果我們有權力,有能力做出這樣的選擇的話。

無庸置疑,美國是個GREAT COUNTRY,愛還差一點,但喜歡是毫無疑問的。也許人生又把我們帶回這裡,那時的觀感如何,現在不得而知,可能要重拉清單了。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6-1 10:16 | 只看該作者
這些大概就是海歸的內心世界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9
3
henryai 發表於 2005-6-1 11:22 | 只看該作者
$1.20一加侖的油,懷念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主題

679

帖子

38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9
4
adam1100 發表於 2005-6-2 00:33 | 只看該作者
nice observation and rational comments! Good job well don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5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92
5
iamflying 發表於 2005-6-2 01:57 | 只看該作者
非常公正的文章,不會亂吹,也不像很多文章那樣只會亂罵。好文章。不過可能不是最近的文章,油價現在都翻了一倍多了,$1.2 這種好事情那是至少一年半,兩年前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78

帖子

20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20
6
kuis 發表於 2005-6-2 08:21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有客觀的態度,出自於真正的體味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04

帖子

18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8
7
乖乖兔在NY 發表於 2005-6-2 08:44 | 只看該作者

這種過時的轉貼文章也加精??呵呵呵…

這種過時的轉貼文章也加精??呵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7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6
8
isall 發表於 2005-6-3 00:03 | 只看該作者

請問: 哪家電話公司給$50 轉換費?如想更換電話公司 .謝謝

請問:    哪家電話公司給$50 轉換費?如想更換電話公司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4
9
scotty 發表於 2005-6-3 05:32 | 只看該作者

goodies

good article, can read between the lines that this guy is someone who really know how to enjoy himself. this should be posted to the hot discussion about the Ph.D lady back to china with regrets. The points here explain itself to those people who are with color glasses to US and China. [:47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00: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