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明:英國政府抗疫政策演變及特點、趨向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20-4-29 1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作者 馬明)從2019年末至今,全球已被浸泡在一場極其慘烈的抗疫戰爭中。新冠病毒的『新』充分考驗了全球化下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的適應性。總體觀察至今,有兩點共性:一是全球各類不同體制的國家都付出了代價,沒有哪國政府初期的答卷完全及格,只是遺憾大小不同而已。二是國家無論強弱,沒有哪國的醫療衛生體系無需政府權控下的民眾助力,能獨立扛起抗疫大任。我們說Covid-19是全球化的最嚴苛教員,是據於它以東西遊走、此起彼伏的輪番攻擊、索命式的催逼人醒。基本上絕大多數國家均在在沉痛的教訓中依循國情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戰略策略。共同特點之一就是民眾發動。無論如何,在冠毒剋星疫苗參戰之前,這場有史以上人類最大的公共衛生抗疫戰,至勝的保證是民眾被動員的廣度、深度。這裡,與中國人民戰爭式的全民抗疫不同,英國全民抗疫政策始終以強烈的佛性特色而備受各方爭議。身在英國的華人、華僑、留學生的命運始終受到祖國親人的巨大擔憂,恐懼驅動下迅速出現的留學生歸國避疫潮,給祖國的防疫增加了新的壓力。獨特的英式抗疫政策的優劣,還需最後客觀事實的檢驗。這裡,筆者僅就其抗疫政策的演變、特點及趨向做一簡要解讀,以慰關注英國華人命運的祖國同胞,也給關注英國和世界抗疫的人們提供一個考察思路。

  英國抗疫政策演變四段曲

  我這裡所談的四階段,不是英國政府行動計劃中的總體戰略四階段,僅指英國從初始至3月底,逐步步入全面抗疫正軌的四階段。目的是釐清考察與評判英國抗疫政策和策略的思路。

  第一階段:3月1日之前—阻扼期(contain)。政策是積極防堵,目標是御毒於英國國門之外。就整體效果言,局部成功,整體失敗。表面上英國的防堵比鄰國更為成功,從元月31日2位華人確診至2月底僅有20個病例,且在完全的控制隔離中。但只防華不防鄰的片面防堵策略導致了本質上的失敗。疫毒在此期間已從多渠道悄然進入英國社區。後果就是3月初社區病毒開始大發作,英國在此階段的努力成果很快被吞噬。此時期其它歐美諸鄰的政策亦然。如此,3月初,冠毒以從東方成功大舉西移,給此時期西方防堵策略成效做了最好總結。

  第二階段:3月1日至3月15日—延遲階段(delay)初期。群體免疫理論產生,政策-棄控改放,開始著力於『保護NHS』醫療系統的軟硬體準備。就政府設定的延遲階段總目標而言—這半個月是錯失的保貴時間 。3月1日確診者爆增13例,源頭主要指向未設防的鄰國和已感染者家庭成員,這事實上意味著疫毒已從門外步入社區。對此,鮑里斯的反應是敏銳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接下來幾周、甚至幾個月的考驗。」鑒於中意抗疫的經驗教訓,英國政府及時推出了『保護NHS』中心主題。圍繞『保護NHS』,政府的行動是快捷主動的。3月3日就公布了以保護NHS為中心的『政府行動計劃』並開始了積極的籌劃準備。進一步地,3月12日在單日確診134例、總人數躥升至590例的背景下,鮑里斯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正式宣布抗疫從阻扼進入延遲階段。戰疫目標以保護NHS持續戰力為主題,努力拉平感染速率曲線,以時間換取制勝的空間。務實地說,就英國不同於中國的國情而言,這個延遲戰略可謂是英國在疫情深入社區后務實和正確的選擇。

  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政策策略才能做到不壓垮NHS醫療系統的延遲呢?!出人意料,與正忙著停工停學、封城封國的鄰居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相反,英國政府斷然推出了棄『控』改『『放』的政策。宣布:不再給輕症者檢疫、有癥狀者首先自我隔離、取消學校組織的出國旅行、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議乘游輪等。鮑里斯直言:更多家庭將面臨親人死亡。次日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更是對BBC記者明確詮釋:英國抗疫目標應是通過群體感染(60%以上)產生免疫力來抑制疫情。全面封鎖和禁足也許會在一段時間達到壓抑病毒的效果,但所有防疫經驗顯示一旦解封 ,疫情會反彈回來。這就是引發內外一片嘩然的英國群體免疫理論及此理論指導下的佛性抗疫政策。

  明確地,這是一個需要英國政府深刻反省的時間。4月19日《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登的一份對鮑里斯2月至3月間瀆職的問責報告,意味著這個反省是他不可能逃避的。然而準確地說,並非鮑里斯玩忽職守,而是此時他及他的政府完全接受了政府科學顧問團在群體免疫理論思維下推演出的以『放』策求『緩』果的美夢--只將這場疫戰視為限於政府和NHS獨立擔當的有限戰爭,根本無需也不願它影響到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轉。鮑里斯明確:我確信在NHS及全國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我們能通過這項考驗。」面對來自各界的強大壓力和質疑,政府官員們固執辯稱:我們的防疫政策是基於科學依據制定的。

  顯然,正是這個固執的『夢』讓英國錯失了對疫毒防控的又一個極為關鍵的時間。客觀地說,這個階段,英國政府在『保護NHS』中心主題下所進行的一系列迎戰高峰的軟硬體準備工作是切實的。同時面向社會大眾及各行各業及時推出的系列行動指南,內容也可謂細緻周到,各種指導性宣傳也算到位。然而迅速展現的事實是,放任政策下感染率、重證率、死亡率呈現的不是期待中的自然拉平的曲線,而是令人恐懼地直線性躥升!這個殘酷現實很快讓政府科學顧問及決策者們,震驚般地意識到無論準備多少張病床和多少台呼吸機都滿足不了正在日加膨脹的實際需求。就目前我們已認知的疫毒潛伏期(一般3-14天,少數長達21-24天)及傳染規律(R0值的最高位數,世衛3.28;帝國理工學院病毒所4.7)看,正是這段時間英國政府的『放任無為』政策換來了已進入社區的病毒大舉擴散,導致了4月英國新冠死亡率高居全球第五的後果。

  第三階段:以 3月16日為標誌—延遲階段以『控』求『緩』的積極動員期。3月16日,在確診病例連日攀升,四天新增近千的背景下,政府決策顧問之一、帝國理工大學病毒所專家尼爾•弗格森提交的模推結果直接撼動了鮑政府。即:按當前策略,英國將有25萬人死亡。如果實施短期隔離政策可能會將死亡人數減少一半以上,醫療峰值需求減少三分之二。鮑里斯終於意識到:「這是一種非常危險、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手段針對,它將壓垮任何醫療系統。」

  於是,英國政府終於以建議和引導式向所有普通民眾的正常生活伸出調控的手。這就是鮑里斯發布的為期12周的所謂嚴格措施:所有人應該避免參加聚會;避免前往酒吧、夜總會和劇院等人群密集的場所;所有人如果可行都應該居家辦公上班;除非必要,不再到訪養老院探望朋友和親人。並明確要求三種人居家隔離:易被疫毒侵害的老弱高危群居家隔離12周;有癥狀者先自我隔離7天;有癥狀者家庭成員自我隔離14天。

  這個一度被外界解讀為拋棄佛性政策的所謂嚴格政策,我們只能視之為以控求緩的積極動員政策。此時世界眼中的英國民眾除了到超市搶購洗手液和衛生紙,其它一切都未改變。沒有多少人願意在政府不帶任何制約性的『建議』下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節奏,包括首相的父親照舊公開泡巴,所有公眾娛樂場所依舊如故,這逼迫著小心翼翼尋求最小經濟成本、最低社會影響的英國政府,被迫向前連跨大步,迅速地完成了英式的社會民眾發動。

  第四階段:3月18日至3月底-—延遲階段全民戰疫戰略部署完成期。『Stay at Home,保護NHS,拯救生命』,三者緊緊鏈接構成戰略整體。一個是主題、動力、目標,一個是基本保證。在法律授權下英國政府連續跨步迅速完成了以關停、限足、疏離為要素的管控民眾全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戰略部署。鮑里斯說:我們必須像任何戰時政府一樣行動,……在未來的日子裡,為了保護生命,我們可能不得不走得更遠、更快。

  3月18日,在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單日再創新高的背景下,鮑里斯終於宣布了關閉所有學校的決定。3月19日,政府向議會提交《The Coronavirus Act 2020》 ,它授予政府處理冠毒大流行的全面緊急權力。允許政府自由裁量權,以限制或暫停公共聚會,拘留被懷疑感染者,以及干預各行各業法規,協助醫護人員和受經濟影響的人。

  3月20日,學校正式關閉日,鮑里斯正式宣布:所有餐館、咖啡館、酒巴、影院、健身房、休閑中心等全部關閉。要求民眾『儘可能留在家裡』。酒吧是英國民眾社會生活的細胞,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未曾關閉過。另一個統計是僅倫敦就有七分之一的人在旅遊、接待和休閑行業工作。可以想象此舉意味著什麼!鮑里斯稱:我們需要進一步降低感染的曲線。如此做,我們才能保護NHS並挽救生命。

  同日,新任財政大臣Rishi Sunak發表著名演講,宣布了英國歷史上最大的、自稱是世界上最全面的以3500億英鎊巨資支撐的巨型經濟救助方案。所有僱主,無論大小,包括慈善機構或非贏利組織都有資格參加崗位保留方案,讓所有停工在家的工作者停工不失業,由政府支付80%工資。個體經營者也按此標準執行。對已失業者和低收入者提供通用信用津貼。向租房者提供資金支持,允許房東延遲繳納房貸。向企業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稅收減或免、現金補助、延遲繳納增值稅。對娛樂、零售和休閑等重災企業公司稅全免。這個為期三個月的救助方案表達了英國政府持久抗疫的最大決心。它以竭盡所能保護個人、企業和弱勢群體的最大誠意,來換取民眾和企業對政府全面抗疫政策的根本性支持和信心,從而達到根本保護NHS贏得抗疫勝利的目的。

  3月23日下午,鮑里斯沒有舉行例行的每日新聞發布會,而是召集內閣緊急會議。接著在晚上8:30發表了著名的電視講話,正式宣布從即日起為期三周的限足令-—對民眾『留在家裡』從要求由此變成了有警力監督執行的嚴格規則。民眾僅能在運動、購買食品藥品、絕對必要工作等情況下外出。外出時禁止兩人以上,並與他人保持2m(6ft)距離。不拜訪不在一起生活的朋友或家人。不辦婚禮洗禮只可辦葬禮。警察對違背者有罰款、驅散、拘禁權。這標誌著英國政府全面管控民眾生活的戰時體制的最終實現。2700多萬觀眾收看了他的講話,創多年來廣播收視率最高。《每日郵報》稱這是英國和平乃至戰爭時期中最嚴厲的封鎖措施。當晚《The Coronavirus Act 2020》 (新冠法)在下議院未經表決通過。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爵士稱,封鎖將使死亡人數保持在2萬人以下。

  3月26日,完成抗疫全局戰略部署的鮑里斯宣布自己確診陽性,親自上演了一場歷時1個月的生死劫。作為這場全球疫戰至今為止中『冠』最高的國家首腦,貌似豪放不羈實則謹慎小心的他,以這種方式給自己在疫毒緊逼下艱難推進的抗疫政策做了生動總結。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沙發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20-4-29 15:25 | 只看該作者
[續前]

  英式全民抗疫的總體特色

  這場世界範圍的全民抗疫戰,儘管各國在高峰時都仿效了中國的隔離、居家、建臨時醫院等做法,但就英國而言這僅限於服務自己戰略目標的策略層面的學習。這場英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全民抗疫戰表現出了獨有的英式特色,我們可概括為三要素:逐步;系統關照性;放控間保留彈性。

  對民眾行為—引導不強制,限足不禁足,疏離不隔離。警方依法監督,對違背社會疏離原則的人依據法律以適度語言和行動執法。

  對民眾正常生活—與對民眾行為的約束標準相應,保持公園開放(關閉園內兒童娛樂區);保持火車、公交、地鐵等公交通系統有限運行;保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大小超市和社區小店開放,藥房、銀行、加油站、建材五金店等開放;保持郵局和快遞業的正常運行,讓暢通的網購有效滿足民眾其它生活需求。鼓勵外賣店開放,有限彌補餐館關閉後部分人的飲食需求。

  對民眾生計—與酒巴、餐館、影院等場所關閉令同一天,及時推出英國史上最大、最周全的經濟救助方案,為所有停業停工者撐起生活保護傘,送上安心丸。工作者聽到的是『停工不停薪』『留在家,政府發工資』;企業聽到的是『你支持政府,政府保護你』;失業者和低收入者有政府信用津貼保障。超市食品和生活用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很快消除了搶購和限購現象,民眾購買力基本如常。

  社會經濟系統保持最低運作—有限停業,有限停工,有限停學,有限停運。四個『有限』相連,圍繞『保護NHS』構成了一個由政府領導的八個相關行業有效運轉的戰時體制。八行業特指健康和社會保健、教育和兒童護理、關鍵公共服務、地方和國家政府、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公共安全與國家安全、運輸、公益通訊金融服務等。鼓勵在家辦公,也鼓勵不能在家工作但身處八大行業關鍵崗位上的工作者去工作,以「維持國家的運轉」(衛生部長漢考克在禁足令當天發布的呼籲)。

  有限停學—管窺英式抗疫特色的重要窗口。鮑里斯在宣布關閉學校的同時,又特彆強調老師和班主任是「抗擊冠狀病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正式閉校當日,教育局發布了『關閉教育場所指南』和『維持教育供給指南』,明確要求所有的中小學、College、託兒所和其它兒童護理服務機構,無論公立、私立、寄宿制學校,必須對八大行業關鍵工作者子女和弱勢兒童(在政府關懷項目中孤兒、殘疾人等)以某種形式保持開放。在疫情持續沖高、鄰國早已紛紛閉校背景下,鮑里斯面對各方壓力卻一再固執強調時機未到。這是3月18前曾讓眾多學生家長特別是華人家長煎熬到發瘋之事。然而一旦我們站在其群體免疫戰略目標下保護NHS的大棋盤中,就會充分理解他拖延閉校的固執,理解閉校與停業同日生效的原因,理解有限停學對整個抗疫戰勝利的價值。學校作為其整個抗疫戰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既保證著醫護系統隊伍的穩定、保證著戰時八大系統關鍵工作者的正常工作,也保證著其保護老弱易感群-減少重症和死亡率策略的實現。按此策略,老弱需自行居家隔離,不能探望和靠近老人、不能讓老人帶孩子。
  
  英國抗疫政策四個階段演變告訴了我們什麼?

  總體看, 三月是英國政府『延遲階段』全局戰略部署完成和開始實施月,四月是這個部署的落實與檢驗月。三月的部署決定著英國整個抗疫戰的成敗,決定著這屆保守黨政府的歷史和政治命運。故,三月的政策演變是我們考察英國抗疫戰成敗、特點、趨向的重要基點。

  第一:英國政府放棄群體免疫理論了嗎?肯定的答案是:NO。正是群體免疫理論鑄造了英國全面抗疫的獨有特色,而這個特色正是這個理論賦予執政者的戰略目的和行動準則的充分展現。即:不以徹底消滅病毒為目的,而以拖延放緩它的感染速度,將峰谷型的曲線努力拉平為NHS能承受的安全曲線為目的。四個階段的政策演變本質上只是這個理論對現實的權宜性妥協,即由『來吧』逐步轉變為『慢點來吧』。妥協的步伐節奏取決於確診、重症和死亡數字線躥升的幅度。這正是中英兩國在抗疫高峰完全不同的目標取向:一個是要悶死餓死它;一個是慢慢喂它以逐步實現68%以上的感染率,形成群體免疫力。鮑里斯明確:有限關閉是對上升的曲線施加進一步下行的壓力。代理首相之職的外交大臣拉布曾這樣闡釋:我們的分步行動計劃旨在減慢病毒的傳播速度,使在任何時候都需要醫院治療的人數減少,從而保護NHS的能力(3月30日新聞發布會)。即使曾對鮑里斯政策轉向有著重大影響的尼爾•弗格森也認為, 封鎖只是當下英國急需的在短期內減緩病毒傳播的措施。如果沒有在足夠的人群中建立起免疫防線,一旦放開,很可能迎來更大的反彈。

  第二:與大多數國家一樣,英國向全民抗疫戰略的最終轉變也是急剎車式,但總體看英式急轉顯得更為平穩。落實lockdown所付出的社會公務成本、經濟成本、政治成本應是最小的,效果也是顯著的。整個社會系統的突然轉向,是一個極易引爆社會震蕩反彈的風險工程。我們看到這在世界不同體制和不同國情的國家呈現出非常不同的狀態和效果。客觀說,上台剛過半年的年輕鮑里斯政府在這個關鍵拐點通過了歷史考驗!從展示的現實效果看,英式佛性特色的全民抗疫政策,因將民眾的支持配合建立在對國情、民生、民眾情緒的系統關照,對民眾行為的引導性約束而非強制之上,而收穫到了低成本、高成效的政策價值。鮑里斯個人和政府的民意信任沒有塌陷,政府的強有力領導得到了穩定支撐。他的政策贏得了天天念著獨經的蘇格蘭和北愛地方政府的認同,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也罕見稱這是「正確的應對」。工會、企業和經濟學家都給予了肯定並積極配合了這個轉變。民眾在短暫的不安后迅速以平靜、冷靜、自持、自覺的態度遵行了政府限足、疏離的要求。每日公開的高死亡率和高確診率,並未引發、滋長大眾的恐懼、憤怒、茫然、絕望的情緒,社會保持了相對穩定。4月中旬Google推出的自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地民眾戶外活動動態統計數據,應是最好的佐證之一。從3月中旬至4月19日,英國人外出駕駛和步行比正常時分別減少了68%和56%。就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和所獲得的實際成效而言,在歐美列國中,英國明顯居上。這一切的背後,是英國政府在疫情緊逼下令人敬佩的穩健、務實和高效的工作。整體看,正是配合此巨大轉變及時推出的全面系統性政策,特別是紓困排憂的一攬子經濟政策,不僅保證了全民抗疫局面的快速平穩實現,也有效減弱了初期遲鈍反應所帶來的災難性社會衝擊。

  第三:由初期的『保護NHS』變為『留在家—保護NHS』,儘管比較晚但還是抓住了疫情向疫災轉變的最後關鍵點。這由此保證了英國NHS系統有驚無險地安然度過預估中的4月高峰。沒有發生、看來也將不太可能發生類似意、西、美等國嚴重的醫療崩塌局面。按照英國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4月8日對英國疫情發展的模型預測,英國需要102000張病床,5月1日前死亡人數最高將至138000。考慮到諸多新因素后IHME4月14日新預測,將兩個數字分別下調至34318和5萬,並預測4月17日是單日死亡最高峰值。然而直到現在正在展示的客觀事實是:感染率與死亡率的最高點至今保持在了4月10日。為迎戰高峰,政府在倫敦、伯明翰、曼城等七個中心城市建立的臨時醫院基本處於備用狀態。即使重災區倫敦住院率也在下降中。全英最大臨時醫院倫敦ExCel centreExtel「基本上是空的」。這份成績單應是英國政府全面抗疫戰略策略取得重大成效的最好說明。無論是專家學者政府官員還是NHS負責人,無一不明確將這個功勞歸結為『疏離和限足的好處』。代理首相拉布總結為『我們採取的措施已經成功地減緩 了新冠的傳播。』

  第四:英國由堅持政府和NHS的有限抗疫,最終邁入所有民眾被動員參與的全面抗疫戰,經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相比此時期疫情上行的速度及鄰國政府的反應速度,英國政府的反應是遲鈍緩慢的。正是這種遲鈍讓英國很快付出了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連續攀升的代價。這個代價,既鑄就了3月16日之後至今,英國政府以控抗疫的巨大壓力、動力、及疫情趨緩時的堅持力,也造成了實現和堅持全民抗疫的現實基礎。換言之,不達到這樣的嚴重,不足以作如此成功的全民發動。

  探究英國政府四月之前抗疫得失的背景原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作為歐美列國抗疫總篇章的一部分,英國有其獨特國情、民主政治、多元文化的約束,有經驗主義傳統思維下對最低成本、最小影響的執著算計,有歐美鄰國的影響,有對疫毒規律的再認知,有對中國抗疫經驗和教訓在不同情勢下的總結。這些決定了英國從主流專家學者到執政者堅守群體免疫理論的必然,決定了英國抗疫從以放任為特徵的有限抗疫進入以鎖定為特徵的全民抗疫的艱難。當然,也將決定疫情趨緩 時英國走出鎖定的艱難與謹慎。

  結語

  英國向全民抗疫的演變進程,預示了這個以關停、限足、疏離為要素的全民抗疫政策的時效和趨向。作為群體免疫理論對現實暫時妥協的產物,它必然只是延遲階段高峰期的減緩政策,而非整個延遲期的減緩政策。一旦疫情衝過重症率、死亡率的高峰,或感染率接近或超過群體免疫的目標,或疫戰陷入遲遲看不到盡頭的持久狀態時,就必將是它退出抗疫主場時。4月中旬后開始展現的客觀現實正在證明這一點。感染率與死亡率名列第五的災難、科研上對冠毒依然無法完全認知的茫然,只是讓主流專家學者更認定群體免疫理論的科學與現實。牛津大學科研團隊早已推演出英國已達群體免疫比率的結論。帝國理工流行病模型教授、政府高級顧問之一格雷厄姆•麥德利堅稱:唯一可行方式,就是讓人們感染,變得不再脆弱。封鎖沒解決任何問題,只是阻止了疫毒的短期傳播,代價是把整個國家「逼到了牆角」, 帶來比病毒更嚴重的負面影響。4月中旬后全民抗疫的有限成功,更讓解除鎖定獲得商家及在野黨的呼應。新任工黨領袖凱爾•史塔默爵士一直在呼籲政府開始實施「退出戰略」。

  在延遲階段高峰後退出鎖定,是合乎英國堅守的群體免疫理論的必然邏輯選擇。很多跡象顯示英國已悄然步入解封進行時。舉目望世界,似乎沒有哪個國家領導人不急著返還正常經濟軌道,因為經濟是決定政府政治生命的根本。英國政府在限足令頒布的3月23日就已保留了政策彈回的按紐。即每三周會重新評估政策的可行性。4月24日,一個以讓關鍵崗位工作者安全復工為目的政府抗體檢測項目正式啟動。一千萬多萬NHS和社會護理人員、老師、警察、運輸等八大系統關鍵工作者及其家庭成員有資格接受優先測試。一旦自已和家庭成員測試呈陰性,即可重新上班。日檢測量按計劃將達到10萬人。與此相應4月27 日,衛生部長漢考克宣布了英格蘭逐步重啟暫停的醫療服務的計劃,31日起首先從「最緊急」的醫療,如癌症護理恢復開始。

  然而,英國向全民抗疫演變的艱難過程,也預示了退出這個以關停、限足、疏離為特徵的全民抗疫政策的艱難和遲緩。基本地,它不可能象進入鎖定那樣一聲令下實現的事。可以預知的是,英國退出鎖定將與進入鎖定一樣,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風險與機會艱難評估逐步推進的過程。英國是歐盟諸國中最後一位宣布限足令的國家,可能也將是退出鎖定的最後一位。在經歷三月的教訓與經驗后,無論是死裡逃生的鮑里斯本人還是他領導的政府團隊,謹慎、務實的特點更為突出。因為正艱難支撐的英國經濟、政府的政治命運都已經受不住疫情再次嚴重的打擊。

  故我們看到的另一個事實是,當鄰國意西開始小心啟開門栓、德國也已開始以復工為目的的抗體檢測時,4月16日英國政府承受住解封的內外壓力做出了禁足令再延三周的決定。代理首相、外交大臣Dominic Raab提出的解封五條件,可稱為是群體免疫理論徹底放棄妥協、安全著陸的五條件:確保國家醫療系統能夠應對疫情;每日死亡率持續不斷下降;有可靠數據顯示感染比例已下降到可控制水平;對新冠檢測和個人防護用品供應有足夠自信滿足未來需求;有足夠自信不會導致第二次疫情高峰的出現。4月27日大病初癒重返首相府的鮑里斯馬上發表緊急談話,嚴重呼籲人們『保持耐心』,英國正在『穿越高峰』『處在與疫毒衝突的第一階段的結尾』。放鬆將會『拋棄英國人民的一切努力和犧牲』,導致『疫情第二次重大爆發的風險』「死亡和疾病的新潮」和「經濟災難」。對各方退出鎖定的呼聲,他謹慎強調:這將涉及『艱難的判斷』,『現在無法明確說明將進行多快或多慢,甚至何時進行這些更改。』但謹慎承諾將在未來數天或數周,就如何緩解鎖定,逐步開始改善經濟和社會限制,嘗試達成跨企業、產業、黨派最大可能的共識,儘可能擴大反對黨的參與」。這個談話定位了鮑里斯政府在疫情轉折的又一關鍵時刻吸取經驗教訓后的冷靜與理性基調。

  三周時間即將過去,5月7日是英國人正等待著的一個重要時間。與冠毒親自交鋒過的鮑里斯該做出怎樣的抉擇和安排呢?!比起專家提供的科研模型推演成果,鮑里斯更急於等待著的是能支持這個科研成果的實際數字,即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持續穩定下降的數字和正在擴大的民眾抗體檢測結果的數字。被稱為政府靈魂人物的政府首席醫療顧問克里斯•惠蒂教授在4月27日的唐寧街通報會上稱,科學家們正在試圖評估「開放社會不同部分」將對病毒傳播的影響。部長們將面臨關於取消哪些措施的「非常困難的選擇」。

  在這場全球戰疫中,最根本的勝利是整個世界的勝利。從這個角度言,沒有哪個國家的決策不影響著其它國家的利益得失!這就是我們重視和理解英國抗疫政策演變的價值。在相當長時間內,人類只能在無疫苗、無特效藥條件下,與仍未完全認知的變化莫測的冠毒,在共存中搏鬥。這正成為世衛組織、各國專家學者的共識。即使數月後期盼中的安全有效的疫苗終於參加戰鬥,能否具戰無不勝的戰力也令人存疑。愛丁堡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馬克•伍爾豪斯曾說:目前只有三種出路。第一種是疫苗;第二種是足夠的人感染后建立起群體免疫;第三種是永遠改變我們的個人行為。現在看,可能全選,才是長期戰的安全之路。待到未來安全疫苗與已形成的群體免疫防線一起戰鬥,才可能是致冠毒於完全消亡的最終勝局。

  (作者馬明,旅英學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2 17: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