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磅專訪:韓專家析國會選舉意涵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20-4-24 1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圖:文在寅夫婦投票


圖:代表韓國執政黨參選的李洛淵,得知計票結果后歡呼。

  中評社首爾4月24日電(記者 崔銀珍)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韓國第21屆國會議員選舉本月15日落幕,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在整體國會議席300席中斬獲180個議席,佔五分之三席位,大獲全勝,這是1990年三黨合併成民主自由黨並取得218席議席后,執政黨再次獲得絕大多數議席。此次選舉結果意味著,韓國時隔30年再次出現「超級執政黨」。韓國關東大學名譽教授兼中國嘉興學院特聘教授李奎泰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從許多方面深入談及此次選舉結果給韓國帶來的影響,並分析了2022年競逐韓國總統大位的一些候選人的特質。李奎泰表示,這次國會選舉的結果讓文在寅政府和執政黨政治大翻身,遇到這種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自然疫情大災難,從執政當局來看,當然是容易帶來大的政治危機的因素,但若處理危機得當,反倒可以轉危為機,這是一個政治遊戲的悖論。

  這次國會選舉讓文在寅政府更順利推行國內外政策

  李奎泰表示,這次選舉是選出任期四年的韓國國會議員,因為剛好文在寅總統的任期過半時間,因此這次選舉成為評估他的施政成果的含義非常之高,反對黨選舉期間提出了「審判政權」,於是選舉的結果影響文在寅總統的未來施政是必然的。選舉的結果是執政的「共同民主黨」獲得分區議員163席加上其衛星黨「共同市民黨」之不分區的「比例代表議員」的17席,共獲得180席,正是目前韓國國會議員總名額300席的60%,3/5的席位。按照韓國憲法和國會議程有關法律規定,這個3/5的國會議員如同意或贊成的話,除了修改憲法和彈劾總統及開除國會議員之外,在國會議程當中任何議案包括修制定法等都可以任意決定通過,這次選舉當中獲得103席的最大的反對黨則沒有辦法阻止通過或決議議案。

  據韓國憲法規定,韓國的國會是「立法機構」,其議員具有如下權利:制定和修改法律(由國會議員或政府部門可提出法案)的權利、審議確認政府預算和結算的權利、制定各種稅目和稅率的權利、批准同意對外條約或對朝鮮協議的權利、國政(中央和地方政府)調查的權利、同意或否定總統任命國務總理和國務委員的權利、彈劾總統和主要公職人員包括行政、司法、檢查部門的主要人員的權力等等。韓國國會利用如此特大的權利來隨時牽制總統和行政以及司法部門,甚至也可以彈劾總統。經過這次4月15日的選舉,執政的「共同民主黨」獲得了在韓國政治30年來頭一次的絕對多數議席,幾乎完全掌控了國會,任期剩下兩年多點時間的文在寅總統,除了修改憲法(需要2/3議員的同意)之外,任何國內外政策都可以在自己執政黨為絕對多數的國會的支持之下推行。5月底新國會任期開始之後,文在寅總統只要考慮自己執政黨內部的協調,也許再參考韓國老百姓的輿論趨勢,就可以操作任何政策或安排人事了。

  文在寅總統在選前,因人事安排、經濟政策、外交政策、對朝政策的失敗而被反對者批評為無能且失敗,而且也有牽連總統自己的政治弊端而幾乎陷於失去政治信賴的危機當中。但是,如此突發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災難危機當中,國會議員選舉反倒給他機會政治大翻身了。文在寅總統沒有改變原來的選舉日期而且以特殊防疫措施來順利進行了選舉過程,而且韓國相比日本和美國以及西方各國的確診病率和死亡率出現相對穩定的局面,自然提高了總統和執政黨的支持率。結果,最終執政黨壓住了反對黨和輿論,將招致「審判政權」徹底改變為「審判反對黨」的結果,用嚴峻疫情來巧妙地避開了其政策失敗的責任,帶給執政黨如此大的歷史性的勝利。

  雖然文在寅政府的前半期間的施政失敗的事實並沒有改變,他的政治信賴危機並沒有完全消除,特別是在全世界的新冠肺炎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之下,全球經濟開始進入了大危機進程這樣的局面。對已經陷於經濟困境的韓國來說,其對外依靠比例非常之高,未來更為不樂觀,正如選舉當中執政黨獲勝的第二天公開的三月份就業情況統計當中,就再出現「歷史最高失業率」等問題。但是,經過這次國會議員選舉,從5月新任期開始以後,執政黨將完全掌控國會,反對黨難以反對或阻礙政府和執政黨的政策,這樣文在寅政府將如願推行其所要的政策,可以說確保了非常穩定的政治基礎。可以說,這此選舉的最大的收益者,還是其任期過半而實際上即將快要到「破腳鴨」(Lame duck)時期的文在寅總統。

  執政黨抗疫得當 韓國民眾的意識形態在轉變

  李奎泰指出,如果,疫情暴發之前輿論對文總統的支持率的下降趨勢與疫情暴發之後不到兩個月之間其施政方面的輿論支持率的急速走高的趨勢相比較的話,可以斷定說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在選舉當中大勝確實與政府所做的抗疫措施之有效有密切的關係。在韓國疫情初期因政府措手不及出現混亂局面或說沒做好正確的措施,當時輿論對於文在寅總統的施政「肯定度」迅速惡化,韓國蓋洛普(Gallup)的輿論調查顯示,在一月最後一禮拜對文在寅總統的施政的「肯定度」下到近20個禮拜最低的41%;但是,整個疫情有效控制而且再沒有買口罩之難類似的混亂出現后的四月第二個禮拜的「肯定度」卻上到了57%,第三個禮拜再增加到59%。而且,對於文在寅總統的肯定度比執政黨的肯定度更高,可以說,給予執政黨勝利的最大牽引者就是文在寅總統和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得當而獲得的老百姓的認可和支持,不會有錯。

  當初,韓國醫生協會和反對黨以及各種言論大大批評了文在寅政府在抗疫初期措施的失敗而導致的「大暴發」,都認為政府的措施不當而不是所謂的「新天地教會」等被感染者的問題;並且還說,後來在3-4月份抗疫的成不能全歸於文在寅總統和政府的政策之成功,而應托得醫療從事人員的犧牲服務和非常迅速開發簡易檢測儀器的韓國民間企業的努力以及前任政府的醫療保障體系來鞏固醫療防疫體系等。但是,這種反對黨和專家或言論的批評之聲,在總統和政府積極主導的防疫政策當中,已經沒有吸引選民的響應。相反,曾藉以「歲月號沉船事故」為題,大力攻擊朴槿惠政府而最終掌握總統大位的文在寅和執政黨,反而藉以如此全國性的新冠肺炎災難危機,在選舉當中大大施展了其轉危為機,脫離政治困境的能力。

  當然,這次選舉當中,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的大獲勝和反對黨的大失敗原因,不能只有以總統和政府的抗疫工作的成功這一個因素來討論,其他的因素也非常重要。其中比較明白可以提的是選舉戰略和策略上,執政黨的成功和反對黨的失敗。比如,反對黨一開始就有自亂,如候選人程序上出現雜音、沒有與執政黨明顯差別的政策綱領來吸引中間選民、領導的言論錯誤等等,這些與沒有自亂的執政黨形成比較明顯的對比,於是導致選民反倒給予執政黨更多選票的結果。有些專家從韓國人的意識形態或政治傾向的大變化來分析這次選舉結果,說韓國人的意識形態已經「從反共保守轉化為反日進步」,或說已經「從右轉左」,於是韓國社會裡形成支持文在寅總統政府的親社會主義或民粹主義模式的、優惠弱勢國民的以分配為主的經濟政策的已經佔多數,這也是執政黨選舉成功的因素。

  文在寅政府執政以來,確實採用了如包括給予老人的各種「免費福利」,給予青年的「現金支援」等的財政補助政策,比前任政府多,這種財政補助可以說增加了支持文在寅總統和政府的群體。特別是在選前藉以「全國性的疫情危機」帶來的經濟困境為由,總統和執政黨以及各地方政府大大施展了各種「災難支援金」,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給予老百姓的各種支援金錢補助,這種總統和執政黨來做的煽動式的而且非常合法的「全國性的災難支援」政策,只有總統和執政者來實際操作為有效。反對黨也為了討好選民如執政黨一樣說了「支援全國國民」提議,但光說話沒有實際效果,老百姓還是看實際有權利執行政策的總統和執政黨的說法更為信得過。於是,這種疫情當中的全國性的「災難支援」的各種基金,確實會發揮不能忽視的效果,成為給予執政黨非常有效得分的伎倆。苦難當中收惠的老百姓接受支援之後雖然開口不說高興,但在選票上給予總統和執政黨加分,這是當然的選舉遊戲的成果。比如,對於執政黨支持度一直非常低的,也就這次選舉當中執政黨獲選人全敗而無一席成功的嶺南地區,執政黨還獲得35%的支持選票,也可以引證那種疫情工作和財政支援政策的效果也不是誇張。

  韓國政府在抗疫情方面獲得的效果,相比於其他國家是成功的,也幫忙了總統和執政黨的選情。快到選舉之前,確診人數已經下到每日50人以下的大好轉的情況出現,有些言論和反對黨甚至說了這是政府為了選票而「故意調整確診人數」,但實際上難以認證,已經沒法引人注目,反而反對黨沒法證實的這種言論導致了給自己扣分。而且越接近投票時間,相比韓國的疫情確診人數逐漸減少的情況,日本和美國以及西方各國的疫情確診和死亡人數越來越多的新聞傳過來,使得外媒也大大關注而突增了韓國抗疫模式或方法或醫療體系為抗疫成功的典範之類的報道。如駐韓國的中國大使在選前組織邀請中國最高抗疫專家鍾南山來評估「韓國抗疫情」的成功之處的新聞,也在韓國每家言論媒體上出現過。這種抗疫工作的效果或管理體系的對比形象,恰好給予文在寅總統進行「國際合作的電話抗疫情外交」的大宣傳的機會,當然又加分了執政黨,以強力吸住了中間選民的選票。特別是日本安倍政府的消極檢測的政策與韓國文在寅政府的積極檢測的政策對比的成績單,在靠近選舉投票日的時候在言論上每天出現,以鞏固了韓國政府處理好抗疫行政的形象。韓國選民聽到全球疫情報道,特別是日本和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疫情持續惡化的新聞,比如「日本確診人數超越韓國確診人數」的新聞特別受到關注,自然加分了文在寅總統和政府的抗疫成績,結果使得韓國選民以選票來支持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給予大大獲勝的機會,以期望於以更穩定的文在寅總統的領導和政府的工作來克服疫情乃至韓國經濟危機等。

  這種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自然疫情大災難,從執政當局來看,當然是容易帶來政治大危機的因素,但若處理危機得當,反倒可以轉危為機,這是一個政治遊戲的悖論。因為,處於危機當中的大眾,若看到當局處理得當,越靠攏政權或越相信其領導,這是國家組織體制上民眾大眾的自然屬性,容易諒解之前的政府和領導錯誤或惡化形象,以來期望克服困境和危機,這是災難危機當中容易出現的非常明顯的一個政治悖論。不僅文在寅總統的施政支持度在疫情當中迅速提高,比韓國疫情更嚴重的西方一些國家的領導的支持度也反而更為提高了,於是,這次韓國國會議員選舉當中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的大獲勝,其最大的因素不能不說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國性的大暴發而施展的抗疫政策及時得當,當然,針對疫情方面,除了批評政府工作「失敗」的說法之外沒有可發揮其他伎倆的反對黨的自亂導致了其自身的更大失敗。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沙發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20-4-24 11: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rn2005 於 2020-4-24 11:54 編輯

續前文

  國會選舉結果對下屆韓國總統大選有「人時地」的優勢


  李奎泰說,下一屆韓國總統選舉時間為2022年,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從2016年國會議員選舉、2017年總統選舉、2018年地方選舉以及2020年國會選舉這連續四次的選舉中我們看到文在寅總統領導的目前執政黨連接獲勝了,在4月15日國會議員選舉當中獲勝的執政黨在國會議席佔了絕對多數,這樣一來,中央和地方全部掌握了非常有利的政治權利和政治資源。可以說,執政「共同民主黨」已經充分展現證明了非常優越的選舉戰略和策略的能力,展望2022年總統大選,從目前政局來看「人時地」都相對有利。

  說「人」,也就是候選人,這次國會議員選舉當中,執政黨候選人之一也是輿論最看好的下一屆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前任總理李洛淵在所謂韓國政治中心的首爾「鍾路區」的選舉較量當中贏了反對黨代表也是反對黨人士當中最高聲望的下一屆總統候選人之一的黃教安,以證明了下一屆總統大選當中獲勝可能性還是最高。再說,從這此選舉當中李洛淵和黃教安的鐘路選區之較量和兩黨之間成敗差異來講,一定程度上露出了下一屆2022總統大選成敗的格局。最遺憾的是在這次國會議員的選舉當中,反對黨裡面沒有看到突出的、可能的新領導或下一屆總統的新候選人物。

  說「時」,從朴槿惠總統被彈劾以來保守派還沒有整合,這次選舉上被打敗之後更為自亂,兩年之後選舉的時間上有利的還是目前的執政黨。朴槿惠總統還在受審有罪坐牢,而且李明博總統也受審有罪坐牢的情況之下,已經處於半崩潰狀態的保守派,經過這此選舉的再大敗已經是深陷於幾乎解體的處境,或許在未來兩年難以整合也有可能。另一點與「時間」有關的可提的是韓國的政治體制上總統和國會議員的任期的不同而會產生非常特殊的政治運作問題,也會影響下屆2022年總統選舉。韓國國會議員的四年任期和總統的五年任期不同,文在寅總統的5年任期到2022年5月結束而之前要選新總統,然而,這此選出來的國會議員的任期可到2024年。這種總統和國會任期不同而導致的下一屆國會和總統任期時間在中間交叉的政治意涵為非常特殊。假如,下一屆總統由國會佔絕對多數的現在執政黨的人物來當選的話,總統和國會的和諧相處,不會出現問題,政治會穩定,政策推行也會非常順利;但是,假如下一屆總統來自反對黨人物,那占國會3/5的絕對多數的「共同民主黨」一定會為了2024年的國會議員選舉,用以國會的多數權利來麻痹或控制反對黨總統的政策和政府的運作,甚至如果這次獲得的自己黨派的180席之外,加上其他黨派的20名議員的支持來達到2/3的選票的話,也可以動用「彈劾總統」的權利。再說下一屆的2022年韓國總統選舉當中,如果目前國會佔多數的執政黨派之外,其他黨派的候選人來當選的話,韓國的整個政治和政府運作,必然會出現大大混亂,這是從這此國會選舉結果來看,可以明白而且非常確認的一個未來的韓國政治假象。

  說「地」,也就是政治環境來說,目前主政的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絕對有利。執政黨除了總統之外現在國會也佔了絕對多數,而且主政韓國人口最密集的首爾市、仁川市和京畿道等的地方政府,而且文在寅政府上台以後一般認為已經完全掌控了主要言論、司法(除了檢察)和社會團體等。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因在這次國會議員選舉的大勝而再完全掌控國會將可以左右政治,相反反對黨因大敗而可能失去牽制執政黨的能力。對於文在寅總統和執政黨可以隨意左右領導自己願意的政策和政治議題包括對國內政策和對朝鮮政策到對外政策任意推行,可以創造出文在寅總統常說的「完全與過去不同的國家」,於是到2022年總統選舉之前,用充足的時間充分利用有利的政治環境可以製造更有利於自己的選舉環境。

  執政黨對自身施政也要考量、要警醒


  當然,李奎泰也表示,文在寅政府前半期間的政策失敗因全國性和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的大疫情環境之下暫時在這次國會選舉期間躲開而獲勝選舉,但是,已經惡化的經濟環境之下,那些完全可獨攬權力和政治的環境將容易帶給文在寅政府和執政黨的更大的責任和更大的危險,一些處理不當反而更容易給執政黨帶來突然的危機。文在寅總統和執政黨已經前半任期當中各種政策被認為無功也無過。這次選舉大勝,文在寅總統和執政黨可能誤解為老百姓支持這些政策,於是在今年5月份以後再用國會的絕對多數的獨攬權利,在完全排擠反對黨和輿論的牽制或反對聲音之下,繼續堅持那些政策。從過去兩年半的政策來看,文總統非常重視自己的理念和「文派」親信,完全想排擠反對派的意見,而且比現實問題更重視理想的傾向,而且過於「反對過去積弊情結」,因此絕對的政治固執非常明顯。

  在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更為嚴重而將到來的「后新冠肺炎時代」,文在寅總統和執政黨如果因這次選舉大勝而自豪地認為自己政策無誤沒錯,不改變韓國社會有識之士普遍認為失敗的以分配為主的「所得主導」經濟政策和加稅政策之下惡化的經濟情況;只靠自己理念的幕僚和「文派」支持者來分裂社會關係;不顧朝鮮政治特殊體制和擁核現實的親朝鮮政策和空談統一,持續無法實現棄核以及無法實現南北朝鮮民間自由交往等的無能為力的對朝政策;過於利用排外民族情結來自造矛盾而惡化對美關係和對日關係而且在中美矛盾當中左右為難的自造外交困境持續下去的話,這次國會議員選舉當中「共同民主黨」的歷史性大勝的選舉結果將在下一屆2022年總統選舉當中,反倒成為徹底危害自己政治命運的雙刃劍。

  就區域選舉方面,首爾市、仁川市和京畿道的所謂的「首都圈」的區選121席當中,執政的「共同民主黨」雖然大勝而獲得103席(69%),反對黨「未來統合黨」只獲得16席(13%)而已,議席的相差56%之多。但首都圈區域選舉上執政黨的得票率只有54%,反對黨的得票率為41%,得票率相差只有13%,從全國範圍來看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執政黨和反對黨的議席(區域+不分區)為180席(60%)對103席(34%)的大落差,就是在議席方面給予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多73席而大贏,但實際的得票率是49.91%對41.91%,其相差僅為8.46%而已。就不分區選票方面,在選出政黨不分區議員而做的政黨支持率投票當中,更為清楚的出現了在得票方面卻沒有落差的現象。代表執政黨的衛星政黨「共同市民黨」獲得9,307,112票(33.3%)而得到17席,代表反對黨的衛星政黨「未來韓國黨」獲得還是多的9,441,520票(33.8%)而得到19席,這樣反對黨的支持票多為134,408票而獲得多兩席議員。若果,執政黨的另一個自稱的衛星政黨「公開民主黨」獲得的1,512,763票算給予執政黨不分區的得票上的話,比反對黨只算多了1,378,355票而已。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所謂的韓國政治的「第一號選區」的首爾「鍾路區」,「共同民主黨」的候選人,也是2022年總統的最可能候選人物李洛淵以獲54,902票(58.38%)而贏, 反對黨的熱門2022年總統候選人之一的黃教安只獲37,594票(39.98%)而敗。但是,不分區的政黨票數方面卻出現了相反的現象,如代表執政黨的衛星黨「共同市民黨」只獲得30,539票,代表反對黨的衛星黨「未來韓國黨」獲得30,987票,反對黨的支持票多了448票。

  這些數據顯示的政治含義非常清楚,韓國老百姓雖然在區域選區當中以期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穩定政權克服疫情,多給了執政黨國會席位;但另一方面,以不分區的政黨支持票數來警告了文在寅總統和執政黨,也就是若持續堅持錯誤政策而如前兩年的製造政經亂象在後半任期的兩年之內無法改正的話,到2022年下一屆的總統選舉的全國投票當中,選票就不一定再給予支持執政的共同民主黨,這個政治信息已經非常清楚了。


  誰將出來競爭青瓦台大位還需觀察


  李奎泰告訴中評社記者,目前在輿論調查當中,最看好的是執政「共同民主黨」的前任總理李洛淵,而反對黨人士當中最看好的是 「未來統合黨」前代表黃教安。但是,雖然李洛淵的聲望最高,他在執政黨的黨內派系關係上還是弱勢的,需要得到文在寅總統一派的支持,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過程的最後關頭才可能過關。於是,這次選舉打贏之後,他說這次執政黨選舉和抗疫情最大的「功勞歸於文在寅總統」。李洛淵和黃教安兩人以國會議員選舉來較量的第一戰當中,李洛淵贏了黃教安,而且黃教安為代表的「未來統合黨」也在選舉當中徹底敗了,於是黃教安受到非常大的政治打擊,是否再振作起來還是要看選舉失敗后反對黨內部的整合和輿論的趨向。但是目前情況來看,難以判斷是他否東山再起的可能,而且黃教安是否自己有意思再振奮起來領導反對黨也是難以把握的。

  就執政黨方面,其他看好的2022年總統大位的還有目前京畿道「知事」(京畿道的地方政府首長)李在明,但他還在因過去「公職選舉法」的違反事件的法庭審理糾纏,需要等待最終判決,這個三審處分的結果將決定他是否可以持續行使京畿道地方首長,也決定未來2022年可否競選總統大位,當然過了這一關還要過與李洛淵在執政黨內部競爭的競選過程。另一個執政黨裡面要競選總統的是目前的首爾市長朴元淳,他曾是李洛淵當文在寅政府首任總理之前,輿論上最看好的總統候選人之一,但是文在寅政府上台和李洛淵總理聲望起來之後,朴市長的「總統聲望」在輿論調查當中慢慢降低下來了。另一個目前很多人可能預料的是文在寅總統的首任秘書長任鍾皙,他有野心也比較年輕,從總統秘書長職位退下來的時候,曾想參加競選這次國會議員選舉,但選區在執政黨裡面的協調過程當中被李洛淵前總理拿走,但這次國會選舉當中,他回來助選黨內其他侯選人,也明白表示要回頭來搞政治,但他也是需要過黨內競爭的這一關。本來有一個潛在的2022年總統競爭者之一,也普遍認為是文在寅總統心中最信得過的期望人就是曾任總統幕僚和法務部長的曹國,但他因各種非法行為而被起訴正在法院受審當中,而且他的太太等家人的各種犯罪嫌疑也非常多,他是否再出來還是看法院的最終判決和韓國國民的輿論。

  就在野黨方面,還有自稱「第三勢力代表」的安哲秀,他曾於2017年競選過總統,但是選舉結果成為第三,雖然為了這次國會選舉之前回來重新組織政黨叫「國民之黨」,但是結果不太樂觀,只有獲得1,896,719(6.79%)票,得到三席議員而已,他期望的三十席的願望為空,政治聲望也下跌了。但是,他還是在野當中看好的2022年總統候選人之一。在反對黨這次選舉當中失敗之後,安哲秀也是可以整合在野政派的領導之一。另外,在野方面,也是目前最大的反對黨「未來統合黨」裡面,有一些人物,包括上一屆2017年總統選舉當中與文在寅和安哲秀一起競選總統的洪准杓、劉承旼等人也有意參加2022年總統選舉。洪准杓雖然被評為有期望重新再來2022年總統選舉候選人,但他競爭力的界限已經在上一次總統大選當中證明。劉承旼原來是朴槿惠總統培養的政治人才,但是在朴槿惠總被彈劾的過程當中,自己成為黨內最積極支持彈劾的人物,於是,在保守陣營當中,他還有背著「政治背叛者」的負面的形象,難以完全擺脫。

  雖然目前最看好的2022年總統大位的是文在寅總統的執政黨的首任總理李洛淵,但是,關鍵還是藉以全球性的也是韓國全國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環境之下大勝利的文在寅政府和執政黨是否能穩定經濟,整合社會政治分裂,成功讓朝鮮棄核並改善南北關係,調整好與美國的關係……這些內政外交因素將最後決定2022年總統大位給予誰。而且,執政黨和在野黨內部的複雜的派系關係和政治權利遊戲從國會選舉之後會重新開始,可能更為激烈。執政黨方面,特別是文在寅總統絕不想成為進入「破腳鴨」(Lame duck)總統的可能。於是,這次國會選舉之後,各政派之間的關係與之前完全不同,誰出來最後競選2022年韓國總統大位,各派之間政治遊戲合縱連橫還要觀察一段時間。

  (後方支援記者:郭至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0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