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的擔當令世人折服

[複製鏈接]

24

主題

26

帖子

19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reedommen 發表於 2020-2-6 0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數十名俄羅斯青年用中文為中國、為武漢加油的視頻刷屏網路;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納斯達克大屏、阿聯酋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等世界標誌性建築,亮起「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暖心標語;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直播視頻,贏得國外網友無數點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紛紛為中國抗疫加油、為中國效率點贊。中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展現的努力與能力、信心與決心,讓國際社會動容。他們表示相信:抗擊疫情,中國會贏!

  

  「中國強大的執行力令人折服」

  2月2日,武漢火神山新型肺炎專科醫院正式交付。僅僅用了10天,這座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的醫院從無到有,「火神」速度贏得國際社會一片驚嘆,也讓世界再次看到中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的執行力。

  「奇迹醫院」,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這樣形容火神山醫院,稱其完成速度「創紀錄」。

  「德國之聲」網站稱,一周多以前,火神山醫院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空地,變化就發生在數天之內。中國在建設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過程中展現了驚人的組織力,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調動這麼多建築工人,並將所需建材運到武漢,不可思議。

  「中國在短時間內就讓兩座配備上千個床位的醫院拔地而起,這是中國政府高效治理能力的具體體現。」墨西哥自治技術學院亞太問題研究員烏利塞斯·格拉納多斯說。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2月2日的報道中回顧了火神山醫院動工當天的景象:工地駛入近百台挖掘機、數十台推土機,4000餘名工人分兩班輪換,在相當於7個足球場大小的工地晝夜趕工。該報稱,建成一家醫院的所有繁複工作只用10天時間完成,這考驗的不僅是建築技術,更是中國人民面對危難的韌性與凝聚力。

  疫情突如其來,中國全力阻擊。「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一次次讓國際社會讚歎中國的應對能力。親身經歷的國際友人感觸尤其深刻。

  1月24日晚,法國人傑夫搭乘TR188次航班從新加坡到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機上335名乘客中有116名武漢乘客。飛機著陸后,2名發燒人員立即被送至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乘客在機場賓館就地隔離,傑夫和其餘乘客一起被安置在杭州市委黨校內進行集中醫學隔離觀察。

  此後幾日,工作人員的貼心幫助、送餐機器人的靈活高效以及集中觀察點窗外的青山綠水,不僅緩解了傑夫的緊張情緒,也讓他看到中國在疫情面前的強大執行力。「不得不說,(杭州)工作人員的工作如此秩序井然、令人驚嘆,他們在本應該放假的春節,卻為200多人提供了這麼棒的服務,中國的執行力令人折服!」傑夫在社交網站每日更新的隔離日記中這樣寫道。

  隨著疫情持續,中國政府陸續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舉措及其成效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拉美社2月2日報道稱,為了儘可能減少感染者數量,中國的衛生部門建議儘可能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地方。運輸部門則要求對飛機、火車、輪船和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採取充分的通風和消毒措施。機場將監測乘客體溫,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也實施了封閉措施。教育部門推遲了開學時間,並建議學校選擇在線教學等方式。

  美聯社報道稱,隨著武漢和一些周邊城市實施封鎖,中國為確保向受封鎖民眾提供食品及其他必需品開展了大規模工作。湖北省政府承諾足量供應蔬菜、大米、肉類及醫療用品。同時,政府宣布嚴打商家囤積居奇和哄抬物價等行為。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彼得·柯尼希日前在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撰文稱,中國政府值得尊敬,其為應對疫情採取的各種防控措施及時且有效,在防控疫情在國內外大肆傳播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驚嘆。目前,中國政府和科學家正在努力盡一切可能控制疫情,他們會贏。每當中國面臨威脅,其戰勝困難的決心能克服幾乎一切阻礙。

  比利時荷語區魯汶大學微生物、免疫和器官移植學院院長馬克·范·蘭斯特也認為,中國採取的延長假期、居家隔離、集中救治等措施非常有效,「有一些措施對控制疫情很有幫助,但是需要強大的執行力,這一點只有在中國能實現」。

  「現在需要的是事實,不是恐懼」

  應對疫情,中國不慌不亂,公開透明。

  美國「政客」網站刊文稱,多名美國官員和科學家對中國在抗擊病毒方面表現出的透明度表示肯定。美國衛生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稱讚中國分享武漢病毒基因序列的舉動,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因而能夠迅速研製檢測試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則可以快速開發潛在的疫苗。

  此外,中國迅速將關鍵科學信息公之於眾的做法也贏得讚譽。美國貝勒醫學院國立熱帶醫學學院院長彼得·霍特茲稱,這是「一個非凡的舉動」。

  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副總監麥錫威表示,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提供了關於這次疫情的詳盡信息,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讓很多國家快速檢測病毒感染結果。

  東盟副秘書長康富也對中國應對疫情所採取的各項舉措給予高度評價,稱疫情發生后中方及時向東盟秘書處通報相關信息,充分彰顯了中國開放和負責任的良好形象。

  而在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後,個別危言聳聽的虛假言論在國外部分社交媒體「冒頭」。對此,全球各大社交網站接連向各自平台上與疫情相關的謠言「宣戰」。

  路透社在報道中舉例稱,推特已對「冠狀病毒」一詞進行特別設置,確保用戶首先看到權威可靠的信息;臉書將刪除帖文中關於疫情的不實內容,同時還將推出基於世衛組織指南、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谷歌也表示正在與世衛組織合作,將其官網上的新聞、安全提示等信息顯示在谷歌搜索新型冠狀病毒的首頁。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月1日在推特上感謝諸多社交媒體平台為消除「2019新型冠狀病毒」相關謠言、引導用戶找到可靠信息來源做出的努力,希望所有科技公司加大努力,幫助全世界戰勝疫情。他表示,現在需要的是事實,而不是恐懼。

  美國共和黨議員丁格爾也表示,醫療專家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正在逐步加深,有必要及時讓全世界獲取準確可靠的信息,如果任由謠言滿天飛,毫無疑問將對全球共同努力控制疫情造成負面影響。

  更多觀點認為,攜手中國、共同抗疫,才是當務之急。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中國正在傾全力控制疫情的擴散。希望中方在控制疫情方面會取得成功,打贏這場戰役,也相信中國與世界各國能夠攜手克服這場挑戰。他還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是一個國家或種族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大家必須鎮定地考慮事實,合邏輯地去了解事情,並與中國齊心協力共同克服挑戰。

  土耳其衛生部長法赫丁·科卡也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全球性挑戰。在當前困難時刻,世界各國更需要團結合作,土耳其政府和人民願與中國政府和人民一起,儘力提供所需幫助。

  世衛組織日前發布了7條建議措施,其中一條是:「打敗此次疫情的唯一辦法是所有國家以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合作。」

  「能看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在中國國內匯聚最大力量的同時,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持也讓中國人民深感溫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4日報道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在談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時表示,希望中國終將戰勝病毒,且俄方將盡全力支持抗疫。俄塔社引述普京的話稱:「我希望我們的中國朋友們能從目前的困境中走出來。」

  近日,很多日本網友不約而同聚攏到中國駐日本使館社交媒體賬號評論區,給武漢加油,給中國打氣。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表示:「我想很多中國網民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日本人民這些溫暖人心的舉動。在當前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我們對其他國家人民給予中國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銘記在心。」

  據悉,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國家通過不同方式向中方表達了抗擊疫情的理解和支持。截至2月2日中午,11個國家和聯合國兒基會向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資已運抵中國。此外,一些國家各界友好人士也紛紛主動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抗擊疫情表示支持。

  談及抗擊疫情的前景,國際社會普遍對中國充滿信心。

  譚德塞認為,中國的行動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榜樣,為遏制疫情在中國之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如果不是政府的努力以及他們在保護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方面取得的進展,我們現在可能已經在中國以外看到更多病例,甚至可能是死亡。中國始終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及時發布信息,快速識別病毒並分享基因序列,採取果斷有力措施控制疫情傳播。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許多措施實際上正在成為疫情應對的新標桿。」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繼續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他毫不懷疑中國對透明度和保護世界人民的承諾。

  南非衛生部長穆凱茲近日也高度評價中國在防控疫情方面所作的積極努力,並強調對中國有效應對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能力充滿信心,對中國確保在華、包括在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南非公民平安無虞充滿信心。他表示,在中國特別是在武漢的居民,包括外國人健康醫療和生活必需品等後勤保障不會有問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需要從中國撤離或緊急疏散僑民。

  「通過觀察中國在這次嚴重疫情來襲時的一系列反應,能看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無論是在國內事務,還是在國際事務方面。」比利時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政治學系學者蒂埃里·凱爾納說。

  智利衛生部長馬尼亞利奇認為,中國在疫情發布、病毒基因序列分享等各方面公開透明,面對疫情採取的舉措迅速及時,應對能力令人敬佩,有關經驗值得智利和世界其他國家學習借鑒。「中國為世界衛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4 1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