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工作場所排第三的死因竟然是謀殺?

[複製鏈接]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8-10-1 1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Rene Chun 發表於  2018-09-26 09:24

  (球球/譯, vicko238、Ent/校)以這句話作為下一個辦公室派對的熱場詞該多棒:工作場所排第三的死因是謀殺——僅次於「摔落」和「車禍」。

  

  圖片來源:pixabay

  這一發人深省的數據來自於美國勞工統計局對於致命職業傷害的最新研究。這些槍擊(據研究表明,槍擊是辦公場所謀殺位列第一的作案方式)和「刺、切、划、戳」(位列第二的作案方式)的背後隱瞞了什麼?新聞報道指出,肇因有註定無望的三角戀和心懷憤懣的同事。不過,另一個原因被長期忽視了:欺詐。想想這樣的情況:老闆為了龐氏騙局不敗露而殺死了他的助手,或者做了假賬的會計毒死了一個特別縝密的審計。在註冊欺詐審核師(CFE)的世界中,這種白領為了掩蓋欺詐行為而產生的暴力犯罪被打上了特有的聳動標籤:紅領犯罪。

  弗蘭克·派利(Frank S. Perri)是一名註冊欺詐審核師,也是一名辯護律師,還在德保羅大學(DePaul University)教授法庭會計學。他在處理了2005年一樁謀殺案之後,創造了「紅領犯罪」這個詞。該謀殺案是一起挪用公款的案件,以一名推銷員(派利的辯護對象)被定罪收尾,這個人用一把羊角錘砸爛了他合伙人的腦殼。派利說他的客戶善於辭令,也沒有任何已知的暴力犯罪或逮捕記錄。這也是他如此危險的部分原因。「研究顯示人們越反映出我們自己的形象,我們越傾向於相信他們,」他告訴我。「但是這些人可能極具掠奪性。」

  論文「紅領犯罪」發布在了2015年的《國際心理研究》上,派利在其中詳細描述了他研究過的幾十個與欺詐相關的謀殺以及謀殺未遂案件。我們來看看美國金融集團的前主席艾倫·漢德(Aaron Hand),他策劃了一起一億美元的按揭欺詐。漢德坐牢之後,他企圖雇殺手滅了一個告密者。他的自白聽著像斯科塞斯電影里的對白(「我真希望我當時能在那兒看他受罪。」)。漢德的努力失敗了,但是派利描寫了其他成功案例。文章附上了案件列表,如:案犯甲——做假賬,槍殺;案犯乙——身份欺詐,棍擊致死;案犯丙——偽造,毒殺。

  

  同事……嗯。圖片來源:pixabay

  派利發現有兩個特質和白領暴力犯罪最為相關:自戀和精神病態。後者在商業世界的普遍程度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在一個2010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對七家公司的203名經理和董事開展了測試,該測試經常被用來測量精神病態。在總分40分中,普通人得3分或更低。令人震驚的是,8名被試得到了30分或更高,已達到了連環殺手的範疇。「他們出色的溝通能力和令人信服的說謊技能,使得他們一開始就在招人方面很有吸引力,而且顯然能持續發揮作用。」研究者們如是總結道。

  到底有多少精神病態者施行了暴力就不太清楚了:美國聯邦調查局並不追蹤紅領犯罪,職業安全和健康署也不追蹤。理查德·布羅第(Richard G. Brody)也是一名註冊欺詐審核師,同時也是新墨西哥大學的會計教授。他有時候在網上搜尋被告涉及白領犯罪的謀殺審判,他慢慢確信紅領犯罪比大部分人想的要普遍。他告訴我,偵探們不是總能識破這種類型的謀殺,所以犯罪現場或許被污染了,謀殺被當做自殺不予追查了。「每當我看到高層人物的死,我總是馬上想到紅領犯罪,」他說,「許多人正逍遙法外。」

  (編輯:vicko238、Ent)

  題圖來源:pixabay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2 0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