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先師意未夢見在,  在那裏 ?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6-10-28 0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ILLIAMLYLE 於 2016-10-28 04:23 編輯

先師意未夢見在,  在那裏 ?

由於古代與今時言語隔閤, 再加上一般的文字障, 致使閱讀古時禪門公案往往漫無頭緒. 以下這則公案, 如果能明白幾個關鏈字, 便容易明白其所述意旨. 禪友們務請耐心細看, 就算是不同意白話翻譯部份所說, 那便當提升國文程度也是很有意思的,


先師意未夢見在

『天童宏智禪師舉:   九峰在石霜作侍者,霜遷化后,眾欲請堂中首座接續住持。峰不肯,乃雲: 「待某甲問過,若會先師意,如先師侍奉。」
  遂問: 「先師道」: 『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一條白練去。且道: 明什麼邊事? 』

座雲: 『明一色邊事』。 峰雲: 『恁么,則未會先師意在。』, 座雲: 『 爾不肯我哪? 裝香來i. 』, 座乃焚香雲: 「我若不會先師意,香煙起處,脫去不得。」, 言訖,便坐脫。

峰乃撫其背雲: 「坐脫立亡則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宏智禪師〕頌曰: 石霜一宗親傳九峰,香煙脫去正脈難通,月巢鶴作千年夢,雪屋人迷一色功。坐斷十方猶點額,密移一步看飛龍。… 《宏智禪師廣錄》卷二. 』



以上就是天童宏智禪師對這則公案的開示,但因古時言語時隔千年,後人因字句意思使用不同加上對文字忍耐力的不足, 不但看不明白而且很容易誤會,如今有語譯如下,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看看:

天童宏智禪師舉示一件公案說:

【九峰道虔禪師在石霜慶諸禪師座下當侍者,石霜禪師遷化入滅以後,大眾想要請堂中首座接續石霜的住持位予,侍者九峰禪師不肯,所以就說: 「且等我問他悟了沒有再說,如果他會得先師開悟之真意,我將會如同侍奉先師一樣的侍奉他。」於是, 就去問首座: 「石霜先師曾經說道: 『把六塵萬法休去歇去,一念萬年而都不改變去,猶如寒灰枯木一般沒有一絲一毫的苦樂之情去,就像是一條白練那樣前後都沒有絲毫改變去。』 且道: 石霜先師這些話,說的是什麼樣的境界? 是在說什麼 ? 」

這位首座就答覆說: 「這是讓我們明白一念不生境界(一色) 的事情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九峰禪師聽了就說道: 「若是如此,那你根本就沒有體會到先師石霜禪師的真正意旨。」

首座說: 「你不肯定我哪? 裝香來!〔我證明給你看〕」. 座焚香時就說 : 「我如果真的沒有體會到先師的真實意旨,那麼香煙上的火滅了,香煙接著生起的時候,我就無法脫去。」 剛才講完話,香煙上的火剛剛熄了,香煙即將出生時,首座便坐著捨壽了。

九峰道虔禪師見他走了,就撫摩首座的背, 並且說道: 「坐脫立亡的功夫,你算是有了,可是先師石霜禪師證悟的真實意旨,你首座就算是作夢,也還是夢不到的。」】

天童宏智禪師舉說這個公案以後,就作了一首頌說: 石霜禪師這一宗的法脈,親自傳給了九峰道虔,首座縱使能在香煙生起之前就坐脫了去,其實禪門正脈他還是很難通得過的。

自遠古就一直存在著的月亮裡面的鳥巢中那隻鶴一直都是一念不生的,可是牠如今還是正在作千年之夢,仍然沒有醒覺過來,住在雪屋裡的人們,到現在還是沉迷於一念不生的一色功夫中。 我宏智正覺為你們大家說了吧: 即使你這個一念不生, 一色的功夫非常的好, 能夠坐斷十方善知識的舌頭,其實仍然是像鯉魚一樣無法跳過龍門,仍然會被點額而退回來的,假使真的想悟入的話,我勸你們:不妨把你的腳隱密的移一步,就可以看到鯉魚變成的飛龍了。

按: 古來相傳鯉魚長大后,如果想要變為飛天之龍,就會游向龍門,如果能夠一躍而過,就會變成龍身而向天空飛去。如果跳不過去,就會被天人在額頭上點一個紅點作記號,表示牠已經到龍門考驗過了,以後沒有機會再跳龍門了。 由此可見,天童宏智的證境,其實並不是一念不生的境界相。

以上, 供大德們參考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沙發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6-10-28 04:21 | 只看該作者
這是老帖子了,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有僧舉卧輪禪師偈曰:
 
『卧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么長』

卧輪禪師以斷掉妄想為證悟菩提, 六祖聞后便開示:這是沒有證悟自心如來的人所說的話,如若依此「斷掉妄想」為禪修,則是加深系縛、障礙開悟。所以這些是誤解了「禪」。隨後六祖則開示在不斷妄想、依境而起的念頭之當下,就有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凈之自心如來。所以禪乃是在二六時中、行住坐卧之間去尋覓本來面目 – 自心如來藏,而不是在斷妄想上用心。

當然,在參禪尋覓自心 – 如來藏之時,因心專註而發起定力,然而這定力並不是「禪」的標的,而是條件。若妄念紛飛,心則太粗,根本無法參究;當正知見具足之後,專註參禪之時,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隨增,心則轉細,方能於緣熟之時一念相應,而親見自己未生前之本來面目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開示我們說縱然能夠滅掉所有見聞覺知,而住於心一境中,這仍然是意識分別定境中寂靜法塵的境界,仍然不是禪宗開悟明心的境界。

《大乘起信論》卷1:「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

聖 馬鳴菩薩也破斥過以定為禪,在前一念起於煩惱,而在下一念加以制伏,另煩惱不出生;這樣的境界在世俗人中雖然能稱為覺悟,其實這在佛門中根本就不是開悟。因為這些「以定為禪」這樣的修行,無法證得自心 – 如來藏故。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

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

所以 六祖大師就破斥過這樣的知是,他們把妄想滅掉而不讓妄想再出生,這叫作「將滅止生」,是為外道法。而禪宗所證悟之標的乃是無始以來本來就在、從來沒有出生過的自心如來藏,盡未來際也都不會滅,所以是真正的「不生不滅」。所以這些誤認「以定為禪」的修行,正是 六祖所破斥的外道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0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