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雄不是獨行者 青年人需要與英雄同行

[複製鏈接]

370

主題

370

帖子

232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ngoom03 發表於 2016-6-29 2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風雨95載,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他們是民族的豐碑、國家的榮耀。「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英雄人物如星辰,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如波濤,在時光的長河中翻滾。

翻開中國共產黨95年的歷史畫卷,一位位英烈、英雄,寫下的不僅是悲愴、豪情,更留下穿越時空的偉大心靈的迴響,那是一首首英雄主義的讚歌,依然在播奏彈唱中滌盪人們的心靈,引領人們前進的方向。慶祝建黨95周年之際,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應是我們對英雄最好的紀念。

為什麼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主持人:勝利來之不易,英雄不能忘記。我們如何定義英雄?在對英雄的解讀上,有哪些因素是恆久不變的?

武耀芝:我9歲開始上學。當時,我眼中的英雄就是帶著我們齊聲念書的國文教師渠植三。他總是梳著整齊的頭髮、邁著穩重的步子,穿一身灰布大褂。在他溫文爾雅的外表下,卻藏著一顆堅定的愛國心。

1937年底,日本人佔領了祁縣。渠老師被逼迫,教我們日文字母。但每到快下課的時候,他總是偷偷教我們漢字和做人的道理,並反覆告誡大家「千萬不能做亡國奴」。一個暑假過後,大家都沒有見到渠老師的身影,他在日寇的酷刑之下犧牲了。

在他的影響下,我走上了抗戰的道路。我第一次參加的戰鬥是保衛麥收。當時,鬼子和偽軍出來搶糧,太行28團作為主力提前布置伏擊,與敵人展開激戰。在那場戰鬥中,一名連長英勇犧牲……我作為指導員還參加了塔寺村伏擊、北左村伏擊搶糧敵人等戰鬥。我們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借青紗帳的掩護執行任務,在探照燈的掃視下穿越鐵路,還有很多次因叛徒出賣遭遇不測,我們為壯烈犧牲的戰友悲壯送行,他們是國家不能忘記的英雄。

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英雄的價值集中體現為他們用身軀、甚至用生命塑成的精神豐碑。邱少雲、雷鋒、王進喜以及楊利偉、屠呦呦都是不同時代的真英雄。戰爭年代,為人民灑熱血的人是英雄;和平年代,為強國富民努力的建設者也是英雄。英雄的定義不斷加入時代內涵,但是貫穿著一根主線,就是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

李高揚:左權、張自忠、楊靖宇、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為什麼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是時勢造英雄嗎?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的。當中國陷入了民族危亡的境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在中華大地的種種惡行,英雄隨之顯現。

大多數人心中的英雄是那些為了保衛民族、國家、人民敢於付出生命與邪惡力量抗爭的人,是那些為了警醒世人不願意苟且活著而寧願犧牲的人,是那些不拘泥於個人得失而胸懷大義做出令世人敬佩行為的人,是那些能洞悉時代發展趨勢引領社會潮流的人。我想,如果沒有那個民族大義與個人生死時刻較量的歷史背景,就不會發生那麼多壯烈的故事,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英雄。

時代在變,英雄書寫的歷史也在變,但英雄的特質恆久不變。他們心懷家國、心懷人民,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後者,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他們都是普通人、平凡人,甚至有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鄰里,但是他們在特殊事件的考驗中迸發出驚人的力量,給身邊人帶來了極大的精神鼓舞。

主持人: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有時會感到些許無力,但又渴望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在痛苦、失望中獲得心靈的支撐。我們為什麼依舊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任雅才:英雄會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讓大家看到希望和光明,並朝著英雄所代表的方向努力。今天我們談英雄,因為時代需要英雄、呼喚英雄。今天,我們更需要英雄精神的指引,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一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李明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很多時候英雄需要堅韌獨行,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惠及他人不只英雄才能做到,不只抱著視死如歸的信念才能實現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堅守崗位的鄉村教師、始終將患者放在第一位的醫護人員、無懼酷暑嚴寒的環衛工人……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叫不出名字,卻一直帶給我們感動的平凡人物。雖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迹,卻真真切切惠及了無數人,他們為社會所作的貢獻與英雄無異,這是平凡的英雄。

李高揚:作為一名輔導員,我更能深切地體會到我們仍舊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鼓勵。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文字是抽象的,學生更多的是情緒上的體會,常有和現實生活疏離的感受。當把英雄的事迹融入其中,特別是深入淺出地和學生分析討論英雄行為產生的原因時,抽象的理想變成了具體的人物,情緒上的體會變成了理性分析,遠離現實的思想活生生地嵌入生活,英雄更成為必不可少的教育範例。可以說,英雄就像黑暗中的路燈,給予人們心靈的指引、精神的凈化、情緒的鼓舞,他們用自己的故事演繹出最動人的人生華章。

主持人:英雄的產生總是與時代相關聯,英雄的當代價值是什麼?

任雅才:今天的英雄應該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努力成為卓越的行業標桿。我們對英雄的理解不應該局限在「高大全」的理想上,英雄也會經歷柴米油鹽,我們可以從人性化、生活化的角度去理解英雄。

李高揚:英雄可以是生活在我們周圍,隨時可以感知的普通人。可能沒有驚人義舉,但他依舊是我們身邊那個願意為他人付出的朋友、親人。和平時期英雄的內涵應該擴大,那些能夠引領時代發展潮流、作出顯著貢獻的人,也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但無論英雄內涵如何擴大,其本質依舊離不開舍小我為大家,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具有家國情懷,致力於推動歷史發展。

從凡人到英雄,遙不可及嗎

主持人:在思想多元、開放包容的社會背景下,有人不再認同英雄,或認為英雄遙不可及。英雄一定是與眾不同的,平凡人成長為英雄,要經歷怎樣的磨鍊?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傳承、弘揚英雄精神,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任雅才:英雄的存在讓我們的心靈有了可以安放之處,其價值在於樹立典範、引導社會正風。走進歷史硝煙,從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挖掘英雄、重視英雄、重讀英雄、呼吸英雄的氣息,把對英雄的緬懷和紀念轉化為踏踏實實的工作,把英雄精神落實到生活中,那麼每個平凡人都可成為英雄。

沒有誰天生是英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英雄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必然會經歷常人無法想象的苦楚,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磨鍊,才能破繭成蝶。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磨鍊,接受挑戰,增強抗挫力,每一次磨鍊都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每一次磨鍊都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陳毅昆:英雄本是平凡的人,因為做了不平凡的事,成為了英雄。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偉大的事,一定是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

李高揚:英雄曾經就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他們在關鍵時刻的選擇,更多是他們日積月累的信念要求和道德準則的自然反映。比如當時還是南開大學研究生的陳永剛,在數九寒冬中下河去營救落水老人,每提到這件事時,他都平平淡淡:「談不上什麼英雄,我只是在那個時候做了我該做的事情,不要再提了。」

英雄不僅僅思想上理解認同國家和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斷將思想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在關鍵時刻的行為只不過是一次正常的迸發而已。

如何能夠培養出更多的時代英雄?我認為,要踏踏實實將理想信念、道德要求滲透到學生的頭腦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學生的心中,通過志願服務、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升華思想認識,形成思想認識和實踐活動螺旋上升式的循環,這樣將大大提升英雄產生的可能。

主持人:苦難、折磨、痛楚,是英雄的必經之路。這種經歷塑造著我們,我們依舊需要這種精神的滋養。但另一方面,從凡人到英雄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邁越,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成為英雄?

任雅才:英雄是可學的,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但並非人人都是英雄,是否能成為英雄需要一定的歷史機緣。成為英雄的內驅力會讓我們樹立明晰的奮鬥目標,會讓我們個性人格等經歷全方位的滋養,會讓我們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實現「兼濟天下」與「修齊治平」。

李高揚:當英雄的名稱賦予他們之時,也意味著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代價,承擔了常人難以肩負的任務。當年,航天英雄楊利偉在太空中遨遊的時候,有多少人知道他經歷的魔鬼式訓練、不可預知的危險、無法返回地球和親人團聚的可能……我要不要成為他們這樣的英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從國家角度而言,中華民族需要英雄肩負起國家興亡的責任;從社會角度而言,人民需要英雄為社會灌注正能量,這是社會責任;從個人角度而言,人生只有一次,要活得精彩而有意義,這是個人追求。

我們可以創造條件成為我們能夠成為的英雄。願意去滿足親朋一個小小的願望,我是親朋的英雄;看見老人摔倒扶起來,我是老人的英雄;看見孩子迷路幫助他回家,我是孩子的英雄;面對災難盡我所能伸出援手,我是受難者的英雄;立足輔導員崗位,給予學生前行的力量,我是學生的英雄;堅持心中的夢想,勇敢追逐,我是我自己的英雄。這樣看來,成為英雄不好嗎?

主持人:在傳承和弘揚英雄精神,補足精神之「鈣」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踐行「英雄文化」?

任雅才:英雄情結與英雄文化是精神世界的必需品。英雄文化的深入傳播,能夠喚醒國人蘊藏在靈魂深處嚮往崇高、敬仰英雄的情感,學習英雄的精神品質會讓我們有方向感。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需要英雄文化來砥礪青年一代,喚起中國人像抗戰時期那樣萬眾一心、意氣風發的精神狀態。

李高揚:今天學習英雄精神,能夠使人們注意腳下法律底線的同時,還有可以仰望信仰的燈塔。只注意底線的人,往往會淪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功利的實用主義者、庸俗的消費主義者。當有了可以仰望的燈塔,我們有了前行的動力和指南,有了行動上的榜樣,就會更有理想,中國夢的美麗願景才能走進現實。

李明然:在苦難面前,擁有過人的才能和膽識解救芸芸眾生,這是時代英雄;在和平年代,明確自身價值造福社會,這是平凡的英雄。在學校中,有幸聽到某位老師對學術的見解,從而讓我對學術產生興趣;抑或是聽聞老師對人生和社會的感悟,從而使我明確自我的價值和奮鬥目標。想到或許有許多同學與我一樣深受啟發,那一刻,我覺得老師就是英雄。細細想來,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導,告誡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都是在引導我們成為平凡的英雄。

主持人:青年是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所在。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需要有更多年輕的英雄的同行者。

李高揚:青年人怎樣看待英雄,是否願意成為英雄,影響著國家的未來。緬懷英雄,意味著對歷史的銘記。對於英雄的行為不屑,甚至認為不理智、愚蠢,意味著對歷史的忘卻和背叛,一個忘記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有一次,我帶學生到盤山烈士陵園悼念,一個學生面對層層疊疊的烈士陵墓,她的第一反應是害怕,想偷偷地離開。我欣慰的是,她的同學不認同這種行為,認真莊重地參與活動。同學們說,墓碑下的確埋葬的是一具具屍體,但他們是為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而死,對保護過我們的先烈為什麼要怕呢?尊崇英雄、捍衛英雄,才有可能成為英雄的同行者。

主持人:關愛,一方面是物質上的支持,但另一方面,或許更需要我們精神上的認同,與他們站在一起。

武耀芝:參加抗日戰爭時,我就沒有想過能活到今天。和一塊出生入死的戰友們相比,我是幸運的。這麼多年了,我能深切感受到國家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一直珍藏著國家頒發給我的抗戰勝利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紀念章。這既是對我本人的肯定,也是對為國犧牲的抗戰英雄的告慰。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在高校一直從事教育工作。青年人思維多元多樣,我們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迴避問題。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是歷史可以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每個年輕人都應該知道這是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肩上能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只有青年人不迷茫,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來。

陳毅昆:要讓更多的人真真實實感受到英雄精神所在。就像學校帶領著我們去紅色實踐教育基地,現場感受老一輩的英雄事迹,遠比我們在課本上習得的內容要充實,認同感也會更強烈。

李高揚:如何關愛英雄,國家政策法規要導向鮮明。一直以來國家不斷通過法律法規調整保護英雄及親屬的合法權利,提高獎勵和撫恤標準,不斷加大對英雄事迹的宣傳力度,嚴厲抨擊歪曲抹黑英雄的行為。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9月30日成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當天舉行烈士緬懷紀念活動,營造尊崇英雄行為、銘記英雄事迹、傳承英雄精神的社會氛圍。

關愛英雄,我能做些什麼呢?作為輔導員,我想我能做的是給學生傳播英雄精神之前,多搜集資料、多研究思考,從平凡人成長的角度去分析英雄行為的背後動因,然後再講給學生,讓英雄的故事和精神能夠觸及學生心靈。同時,輔導員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在日常生活中心有他人,不斷學習提升工作能力,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我想這才是真正的認同英雄精神,和英雄站在一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2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