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七常委高考往事:習近平三個志願填清華!(圖)

[複製鏈接]

459

主題

505

帖子

744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語文未及格 於 2014-6-6 10:33 編輯

  




  
1977年,讀大學時的習近平。


  




  前排從左至右:姜明安、龔祥瑞、陳興良、王建平;後排從左至右:陶景洲、劉鳳鳴、李啟家、王紹光、李克強。

  




  2009年7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首都華盛頓白宮會見正在華盛頓出席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王岐山時,向王岐山贈送籃球。來源:新華社發

  本周末,一年一度的災難·劇情·群演大片高考又要全國上映了。雖然島君當年上場時抱著最新款的打火機哪裡不會點哪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但對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大戲還真是想想就有點兒小激動呢。

  翻自己的簡歷件是讓人憂傷的事兒,翻看別人的簡歷尤其憂傷。看自己的空嘆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蔫兒了黃瓜綠了芭蕉奈何肥肉全在腰,看別人的就更是一聲長嘆。

  罷了,高考季,島君就翻翻七常委的簡歷,講講他們那些年的高考往事吧。

  習近平:「三個志願填清華,不讓上拉倒」

  說到高考……呃,其實畢業於清華的習總沒經歷過高考。1975年還沒恢復高考那會兒,正在陝西插隊的習總進清華,走的是推薦。

  1969年,習近平到陝北插隊。雖然身為革命元勛之子,但適逢「文革」,其父習仲勛被打倒,因此習近平在陝北6年,「成分」一直不好。習撰文回憶,在陝北,光入團申請書他就交了8次,入黨申請書更是寫了10份。而能在文革未結束時讀大學,也是他和當地領導力爭的結果。

  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習近平回憶:「那時候報大學,清華有兩個名額在延安地區,全分給了延川縣。我三個志願都填清華,你讓我上就上,不讓我上就拉倒。縣裡將我報到地區,縣教育局領導仗義執言為我力爭。清華來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請示學校……當時,我父親下放的洛陽耐火材料廠,開了個『土證明』:『習仲勛同志屬人民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開了這麼個證明,就上學了。走的時候,當地還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別羨慕我。」一位接近俠客島的人士告訴島君,當年這份「土證明」,就是出自她外公之手。

  插隊時「帶了沉甸甸一箱書」、「邊吃飯邊看磚頭一樣厚的書」的青年習近平,終於圓了讀書夢,在清華大學化工系基本有機合成專業度過了本科時光。20年後,他又回到清華園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並以《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一文獲得博士學位。

  李克強:「學霸」為省飯錢不敢報北大

  七常委里年齡最小的李克強,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首屆考生。看到沒,總理也一樣高考過哦。

  安徽鳳陽,朱元璋老家,李克強在此插隊3年。在日後的《師風散記》中,李克強自己回憶,由於「多數時間是和鄉親們一起為生存而忙碌」,填志願時,對北大「幾不敢有奢望」。因此,「在生存欲和求知慾的交織驅動下,我還是在第一志願欄里填下了本省一所師範學院的名字——據說在師範院校讀書是不必付飯錢的」。

  不過,在第二志願中填報了北大的李克強,還是因為北大的優先選擇權而被錄取,進入在當時還保密的「政法專業」,即後來的法律系。

  在校期間的李克強堪稱「學霸」:為了背單詞,他做了個小本,正反面寫上單詞和釋義,「走在路上在背,上食堂吃飯排隊時在背,外出坐公共汽車等車時也在背」,於是大三后即可翻譯英文原版法律文獻,1980年翻譯的《英國憲法資料》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錄用,1萬多字;自修經濟,「在圖書館借了不少經濟和經濟法的英文原著」;被推選為校學生會主席,創立北大學生議會常代會;博士論文或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孫冶方獎」……

  1983年,為了刻畫先進團幹部,北影劇本創作室這樣描述李克強:「在校學習時是高材生,並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為留學生,但校黨委需要他留下做團的工作,他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的專業。」

  住在北大37樓的李克強也不只是學霸,還愛打籃球。後來擔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的宋凱楚曾和李克強住在同一宿舍,也是球友。宋回憶稱,李克強「籃球技術一般,但比較勇敢,動作比較靈活敏捷」,自稱為「農民式的過人,農民式的投籃」。


  另外五位常委讀書的材料不多,但也有故事。

  比如張德江,是七常委里唯一有留學經歷的:在插隊時屬於「老三屆」的他,從延邊大學畢業並任職后,於1978年到1980年,到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留學,後來中國大使在該校演講,還專門提到這位知名校友;俞正聲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以前「從來沒想過從政,小時候的理想就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後來上大學,考哈軍工,想要為國防科技事業獻身,想從事國防科研」,是「理想主義者」。曾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的俞,後來在上海上海電氣集團調研時,提了很多專業性問題,集團負責人感覺他「好像是清華大學電站設備專業畢業的」,但他其實學的是彈道式導彈自動控制專業,絕對的高精尖。

  而在新華社內蒙分社當過7年農牧口記者、作品《夜宿車馬店》成為新聞界典範的劉雲山,大學就讀於內蒙古自治區集寧師範學校。此後劉也把讀書作為最大愛好,寫了不少散文。

  1973 年進入西北大學歷史系的王岐山,在讀書前作過知青、陝西省博物館館員,被當時的老研究員評曰「如果這麼發展下去,他肯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研究員」。不過,王岐山卻是一個在學術上「不務正業」的人,由於關注國計民生,所以他開始關注經濟問題,寫學論文、研究資金和預算,被當時一些高級官員看到後有甚高評價。也正因此,王岐山在日後被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借調,正式進入經濟和金融領域。

  出生在福建小漁村出生的張高麗,則自稱「本身就是個苦孩子」。雖然自幼家境貧寒、3歲父親過世,張高麗還是憑著勤奮考入晉江僑聲中學,並在中學時成為校學生會主席、乒乓球協會創辦人,后以優異成績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1999年,張高麗被清華大學聘為兼職教授,並被母校廈門大學聘為管理學院院長和教授。


  事實+

  多領導人系文革后首批高考生

  1977年,鎖閉十餘年的高考終於恢復。全國570萬有志青年走向考場,當年「77,78級」的新生,如今有的是重要崗位的一把手,有的已經是新一代領導人。

  1977年,作為恢復高考後的首屆考生李克強考入北大,就讀於法律系。

  同年,時年20歲的趙樂際(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來到北京,作為最後一屆工農兵大學生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並在1980年1月畢業。

  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盧展工於1978年進入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自動武器設計專業學習。

  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於1978至1982年在寧夏大學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

  1978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赴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就讀,並在這裡經歷了七年(本科及研究生)的法學教育。

  2013年6月5日,郭樹清當選為山東省人民政府省長。1978年3月至1985年3月他先後在南開大學哲學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馬列系學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0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