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時候的我們沒有玩具也很開心!

[複製鏈接]

459

主題

505

帖子

744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語文未及格 於 2014-6-6 10:37 編輯



  滾鐵環、丟沙包、打陀螺,這些遊戲你玩過嗎?或者,它們只是存在於你的記憶中?這些曾經流行的遊戲,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六一」兒童節將至,新浪圖片盤點那些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1961年,安徽合肥長江路幼兒園,玩蹺蹺板的女孩。



  2009年3月1日,山西芮城,滾鐵環的孩子。滾鐵環是一項「古老」而簡單的運動,曾流行與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它的規則簡單,容易上手,直到現在,在很多懷舊活動上,還可以見到這項運動的身影。



  1986年,打乒乓的溫州樂清農村兒童。乒乓球被譽為「國球」,在民間也頗受歡迎,人們也「設計」出了許多種替代設備,使得比賽顯得娛樂性十足。



  1997年,山東青島嶗山大院里,跳繩玩耍的孩子。跳繩是許多中小學體育課的必選項目,簡單易學,也是鍛煉身體不錯的選擇。



  2007年,浙江,紹興古鎮老街,利用凳子獨自跳皮筋兒的女孩。跳皮筋是女孩子們最愛的遊戲之一,通過調整皮筋的高度來確定難度,可以玩出許多種花哨的動作,還有朗朗上口的口訣。



  1948年,廣東汕頭,聚在一起玩紙牌的孩子。



  打陀螺。用鞭子抽打陀螺,使其不停旋轉,這個遊戲也曾是男孩們的最愛,尤其是當幾個人一起玩的時候,相互競爭較勁,就像一場激烈的比賽。



  2007年,陝西農村,在草垛旁玩「鬥雞」的少年。「鬥雞」也被稱作「鬥牛」「頂牛」等,兩個人單腳著地,用身體互相撞擊,將對手撞倒即為獲勝。在年輕的男生中,這項爭強鬥勝的遊戲一度頗受歡迎。



  陝西古城,在城牆前溜旱冰的少年。滑旱冰需要準備專門的裝備,還要接受訓練,普及程度並不像一些遊戲那樣廣,不過,對那些已經有較高水平的孩子們來說,做出高難度的動作,引來小夥伴們羨慕的目光和讚歎的話,也是相當有成就感的。



  1979年,安徽省政府幼兒園兒童在玩老鷹抓小雞。這項集體遊戲是學校里組織遊戲活動的首選,既鍛煉身體,又考驗團結協作能力。



  20世紀50年代,安徽農村的兒童在玩滑梯。滑梯在各地的公園中隨處可見,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孩子,都喜歡從滑梯頂端一下子到地面上的感覺。



  2007年,農村小孩在春節打尜,陝西藍田縣。尜是兩頭削尖的小木棍,玩時在地上畫一個兩尺見方的格子,用木板敲打尜的一頭,待尜彈起時拼力打擊,使之飛出很遠。另一人負責撿起尜把它投入方格內。



  1991年,衚衕里玩呼啦圈的孩子,北京。呼啦圈一度是社會熱門健身項目,對身體協調性要求很高,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這項運動。



  1990年,丟沙包遊戲,陝西華陰縣。中國傳統遊戲,沙包由一塊長形布料縫製而成,內充小石子或細砂。



  2006年,衚衕里抖空竹的小孩,北京。



  2006年,玩彈球的男孩,甘肅平涼。彈球又稱彈珠、彈玻璃球,民間兒童遊戲,有些孩子喜歡進行比賽,以玻璃球作為「賭注」,有的時候一些小孩能贏到許多玻璃球。



  上世紀90年代初,河南魯山縣山村,手掌遊戲機的青年。當年這種遊戲機在城市也不多見,山裡就更少了。在當時,這種遊戲機中只能玩最簡單的遊戲,卻給孩子們帶來了莫大的樂趣。



  90年代之後,大型遊戲機逐漸開始在各地出現,這種遊戲曾經讓不少孩子沉迷其中。當電腦和「網吧」等事物普及之後,這種遊戲廳逐漸式微。圖為浙江一處遊戲廳里,玩遊戲的孩子。



  到了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流行,那些曾經流行的遊戲逐漸被「90后」「00后」這一代的孩子們拋棄,他們慢慢成為了「人手一機」的「低頭族」。2013年10月19日,江蘇省南京市市民廣場上,一群中學生在各自玩弄手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2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