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考古驚天鐵證:聖經上帝源於上古華夏,道德經被儒教篡...6

[複製鏈接]

33

主題

33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心為明 發表於 2013-5-20 2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屈原在流放途中聽聞楚國已亡,他恨無力回天,便抱石投江殉國。這是史書說的,千百年來人云亦云,令人感慨萬千。

  近年來冒出了另一種聲音,說屈原的自殺是一種掩人耳目的「包裝」,他的死是被人指使的謀殺。

  考察屈原生活的年代,許多人有殺他的動機和嫌疑。《史記》里列舉的就有好多,當然,還有秦國軍隊,重大嫌疑。

  不過話又說回來,屈原既已遭貶,端午日就是五月初五,它意謂著夏季(午月)的開端,由於隱含兩個「五」字,所以一些地方又稱為「重午(五)」,多出現於夏至前後。那天,炎熱的夏季已經逼近,各種鬼魂、蛇蟲和瘟疫開始歡樂總動員,古人形容它「五毒盡出」,可見這天不是個吉祥的日子。

  端午就是最古老的亡靈紀念日,世人要在這天悼念那些不安的鬼魂,祈求它們離去。但這一「鬼日」卻因佛教傳入而發生位移,被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替代。端午的原始功能,在歲月的侵蝕中變得曖昧不清,只有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草、石榴和胡蒜等的祛邪風俗,還約略暗示著它與鬼魂的關聯。菖蒲葉片狀如寶劍,方士們稱其為「水劍」,后又引伸為「蒲劍」,據說可斬各種妖魔鬼怪。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勸慰冤死的亡靈,一方面又大張旗鼓地驅除惡鬼,這種軟硬兼施的兩面手法,構成了端午習俗的真正母題。

  農曆最早由夏朝啟用,故又稱夏曆。第二次在春秋戰國被部分國家應用,第三次由漢武帝重啟,一直沿用至今。端午節的習俗,在戰國時代被楚人所用,其源頭遠在屈原和伍子胥之先。這兩位楚國忠臣的死期,若不是碰巧剛好撞上端午日,就是被當地百姓蓄意改造,以期與鬼節融為一體,成為祭祀追穰的對象。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19:37   倘若謀殺屈原的史實存在,那會是個什麼樣的場面呢?

  我們不妨設想:刺客在汨羅江上乘舟追殺,而屈原則乘坐另一小舟奪路而逃,其場面驚心動魄。這場水上生死角逐,最終以屈原的不幸落網而告終。秦國御用殺手把他裝進麻袋,在捆緊了之後投入江心。隨後,政客們偽造了屈原自殺的遺書《懷沙》,並且利用史官四處散布屈原與鄭袖不和的謠言。一代文人英豪就此離奇地香銷玉殞。

  令當權者始料不及的是,老百姓目擊了這場卑鄙的謀殺。他們渴望說出真相,但卻畏懼權勢,最終選擇了一種頗具象徵意味的「戲劇」。

  這就是現下流行民俗的起源:在屈原被謀殺的那個日子和那個現場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他們機智地用賽龍舟來隱喻當時激烈的追殺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變。其中,米飯象徵他的肉體,粽葉(竹葉)象徵裝他的麻袋,粽絲象徵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中,則象徵著屈原遭人溺斃的真相。

  或許由於時間的流失,這些出現在屈原紀念儀式上的隱喻,最終成為費解的謎語。至此,歷史被收藏和掩蔽在了壯麗的風俗的背後。

  說百姓憐愛屈原紀念屈原保護屈原,絕非無有根據。在屈原「自殺」現場附近的汨羅山上,僅僅方圓兩公里範圍內,竟然史無前例地出現了十二座墳冢,大多高為五米,底部直徑為八米,四周環植蒼松扁柏,墓前都樹立刻有「故楚三閭大夫之墓」字樣的石碑,但究竟哪一座是真的,世人實在無法辨別,這就是所謂屈原十二疑冢。有人認為其中必有一座是真的,而其它則都是克隆之物。

  民間傳說稱,此舉是為了防人偷盜墓中珍寶,又說為了阻止秦軍掘墓復仇,其理由聽起來都相當牽強。似乎只有一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那就是要防止謀殺屈原的政敵前來掘墳毀屍。在發明了粽子龍舟儀式以傳播真相的同時,民眾還要精心製造偽墓來保存從水裡打撈起的詩人遺骸。這是何等詭異和富於戲劇性的事件,它再度向我們證實了楚國政治的險惡以及人民的抗爭智慧。

  數百年之後,漢朝的著名文學家賈誼被漢文帝從京城貶到長沙為官,在渡過湘水的時候,寫下了一篇辭賦來憑弔屈原,托古寄懷,籍此發出悲憤的嘆息:「曾聽說屈原是自沉汨羅江而永逝,如今我來到湘江之畔,哀悼先生的英靈。只因遭遇亂世,才逼得您自殺而喪失生命。這一切是多麼的令人悲傷!」賈誼的盲目抒情,無疑直接影響了司馬遷的歷史判斷,以致他對屈原自殺說堅信不疑,而後者的自殺敘事,也就成了中國史上最權威的闡釋文本。

  除非有極其特殊的原因,他們沒有必要再派刺客去追殺這個「活死人」。

  那麼,屈原到底是自殺還是被謀殺呢?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20:12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1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