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人看袁世凱:26歲成朝鮮太上皇 娶宗室之女

[複製鏈接]

502

主題

547

帖子

65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烏合之眾 發表於 2012-11-22 18: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早之前,袁世凱便在清政府中權傾朝野,他一直是清政府中權力最大的官員之一,而且毫無疑問,他依然是仍然在世的、能力最強的中國人。他1858年生於河南省,年紀輕輕便展現出過人才華,並因此獲得清朝宰相李鴻章的賞識。李鴻章在1884年派他前往朝鮮擔任常駐使節,頭銜是商務代表。

  袁世凱個性強悍,年僅26歲的他當起了朝鮮的「太上皇」,在平壤這個風起雲湧的朝鮮首都迅速形成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強大勢力。這個年輕人為朝鮮王室訓練出了一支精悍的現代化軍隊,並以此掌控了朝鮮的局勢。他在朝鮮九年,穩固了風雨飄搖的朝鮮政局,並實際上監控著朝鮮的內政和外交。朝鮮國王為表示對他的讚賞和感謝,將宗室之女嫁給了他。在袁世凱擔任朝鮮「監國」的時期,朝鮮的親日派勢力被死死壓制,大清政府也得以更長時間地控制朝鮮這個附屬國。不過也有人認為,袁世凱殺伐果斷的影響,加速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到來,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並打破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配圖:在平壤被俘的清軍戰俘。袁世凱掌控朝鮮的局勢后,大清政府也得以更長時間地控制朝鮮這個附屬國。

  袁世凱進入美國國務院報告

  鑒於袁世凱在朝鮮的出色表現,且因他有「知兵」的美名,清政府在1893年將他召回國內,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袁世凱在這個新的職位上如魚得水,很快就表現出了高水平的軍事管理能力。他引進最先進的外國軍事訓練模式,並為他手下的部隊配備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他的訓練下,天津小站的軍隊很快成為一支具有戰鬥力的現代化部隊。

  1894年,他成為清政府在東北的軍事統帥。1895年,他成為清政府所有的按照德國軍制訓練的部隊的統帥,並主管了清政府的對外貿易和外交部門。1897年,他擔任了直隸省的按察使。1899年擔任工部右侍郎,同年12月又出任代理山東巡撫,1900年3月,他便正式升任山東巡撫。在山東這個大省,他的管理才能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美國駐天津總領事向美國國務院報告說:

  其上任之時,山東省正全面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地下錢莊像雨後春筍一般遍地發芽,這些地下錢莊大都沒有儲備資金,他們靠吸納儲蓄和放貸為生。袁世凱認為,這將導致嚴重的後果,於是他採取鐵腕手段,展開大規模整肅行動,管控地下錢莊,禁止他們亂髮銀票,並規範他們的信貸體系。他的這種做法遭到了地下錢莊的強烈反抗,山東省由於錢莊大規模倒閉引起的金融崩潰進而導致全省的經濟大崩潰的危機似乎迫在眉睫。然而,袁世凱管控適度,措施得力,漸漸地,那些實力弱小的地下錢莊紛紛破產、消失,而那些資本相對雄厚的錢莊則被迫遵守袁世凱制訂的誠信的金融政策,袁世凱成功地維持了山東城市市面的穩定,從而保住了山東全省的金融秩序的穩定。

  同樣,面對山東邊地蜂起的、組織嚴明的、作惡多端的盜賊團伙,袁世凱也有一套很好的對策,他很快便建立起一支精幹的捕快隊伍,專門搜捕流氓惡棍,這些流氓惡棍一旦被捕獲,輕者監禁,重者斬首。袁世凱用雷霆手段,很快穩定了山東全省的秩序,山東省民眾的平靜生活得以重新開始,山東省居民從而重拾信心。袁世凱推動山東進步的車輪正在轉動,居民的權益得到了保障。

  對於袁世凱所取得的大量成就,在此只能大略提及,如:簡化教學用語;推進地方自治;創辦公立小學;創辦軍官學校;引入憲制政府;創辦公立師範學校;允許開設民間儲蓄銀行;設立法政學校;通過考試遴選海關官員;建立研究憲法制度和議會制度的專門學校,推動關於中國憲制相關的所有論題的討論;在天津試行民選政府體制的探索,1907年7月24日,天津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普選。另外,他還建立了許多鑄造銅幣、銀幣和金幣的工廠以及棉紡廠、造紙廠;他還建立了大量的軍事、師範學校,以及很多推進中國社會改革、工業化所需的培訓學校,這些學校的建築大都十分宏偉——他開設的上述機構都運行良好。

  我在天津經常可以看到,漂亮的西式建築,細石子鋪就的寬闊道路,用最好的鋼鐵建造的橋樑,在天津這個城市中,蒸汽推動的壓路機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袁世凱還為天津組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衛生管理部門,在它的督導下,天津的城市衛生得到顯著改善。他與各國維持著極佳的關係,並通過實實在在的不懈努力贏得了中國民眾的好感。他許多充滿遠見的主張都陸續被北京政府採納,很多出色的國家詔令都是在他的建議下草擬的。這一點,在清政府承諾建立憲制政府以及打擊鴉片貿易等方面最為突出。

  希以一己之力教化3800萬民眾

  我與袁世凱相識是在1901年夏的山東省會——濟南府,在遞上我的名片和介紹信之後,他很快與我約定了會面時間。我準時到他的府邸拜會,他不但親自在衙門門口迎接我,還把我請進了他的書房,這真是真心實意的以禮相待。

  他很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他42歲,中等個頭,身體壯實,臉龐剛毅,眼神明亮而率直,氣度非凡,我想他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引人注目。他的態度相當真誠,通過他那位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兩年的翻譯,我們進行了一次有趣的長談。

  我頗為詫異的是,不諳英文、從未離開過亞洲的他竟然對美國的情況是那麼熟悉。他向我談起了他準備出版日報、設立一所軍事院校與一所文科院校的計劃。他將給山東省下轄的108個縣分配名額,每個縣必須至少選派兩名學生進入他即將開設的軍事院校和文科院校,他要鍛煉這些學生的智力和體格,使他們在畢業的時候把在新學堂里獲得的「啟發與學識」帶回自己的老家,再以這些畢業生為骨幹,向每個縣普及現代知識。他雄心勃勃地希望以一己之力教化其治下的3800萬民眾。他還設想了新學堂的外語教學問題,他認為英語、法語、德語的課程都不可缺少,考慮到在山東東部地區有為數眾多的德國居民,德語應該成為山東學堂最重視的實用外語。

  「鴻門宴」繳殺義和團,遭致慈禧不滿

  義和團運動興起后,袁世凱主張對義和團採取「剿殺」政策。在滿朝文武被義和團「扶清滅洋」情緒捲入的背景之下,這彰顯了袁世凱在混亂的大局之下保持冷靜的睿智和勇氣。他對待義和團的政策基於其對於國際局勢的判斷。

  他調任山東巡撫之初,原來的山東巡撫毓賢被調往陝西任巡撫。毓賢是一個狂熱的排外主義者,因為他對山東的義和團採取聽之任之的政策,義和團才在中國北方尤其是山東、天津、直隸一帶呈現烈火燎原之勢。被狂躁情緒沖昏頭腦的毓賢在陝西巡撫任上,將陝西全省的外國傳教士騙入巡撫衙門集體屠殺,他甚至還親自動手,殺死了三名傳教士。如果毓賢繼續留任山東巡撫,山東省的傳教士估計也會遭到同樣的厄運。袁世凱上任之初,濟南府的西南部已經發生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殺死了英國傳教士布魯克斯。袁世凱已經預料到這種政策將導致的嚴重後果,所以他在山東全省打擊義和團的勢力,並保護外國人的生命安全。袁世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他上任之後,山東沒有一個外國人被義和團殺害,在他的協助下,在山東的外國人要麼逃離山東,要麼被他保護起來。

  袁世凱的這種明顯的親外政策,引起了當時對義和團採取鼓勵態度的慈禧太后的不滿,袁世凱日後的地位和將來的升遷希望都掌握在她的手中。那些因為相信義和團「刀槍不入」的說法而變得狂躁兇狠、發誓要將大清帝國境內所有的外國人殺光的保守派,對他群起而攻之。憤怒的底層民眾咒罵他是「混世魔王」,聲稱要「替天行道」除掉他,因此袁世凱的生命不斷受到威脅。但民間的仇恨、同僚的反對和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對他的不滿,並沒有絲毫動搖他剿殺義和團的決心。

  由於受到袁世凱的沉重打擊,山東義和團的首領們派出一名代表去遊說袁世凱,這位代表告訴袁世凱,民間仇外的情緒正在猛烈上升,他勸巡撫大人「順應民意」剷除洋毛子,讓他的子民都從那可恨的西化風氣中解脫出來。

  見多識廣的袁世凱沒有相信這個樸實的義和團代表的話,他知道在實力懸殊的中西對比下,洋人不可能被趕出中國,更別談「永遠」,他明確地告訴這位代表,想把洋人趕出中國的時代早已過去,他奉勸義和團民,他們的失敗是必然的。

  這位代表卻告訴他,勝利是確定無疑的,因為兄弟們有法術護身,洋人的子彈不可傷他們分毫。

  對此,袁世凱嚴厲地回答道,他的士兵手上就有這些子彈,對方不妨派自己的人出來做個法術表演。義和團代表對此表示拒絕,但是袁世凱卻不肯放過他們。他熱情地邀請義和團的頭目們到府邸飲宴,等他們到齊了,酒酣耳熱之際,他突然命令他們沿著院牆站成一排,在義和團頭目恐懼的求饒聲中,槍聲大作,結果無人逃脫。

  袁世凱用一場鴻門宴,終結了義和團在山東的勢力擴張,並成功地阻止了義和團向山東以南省份的擴散。受到袁世凱打擊的山東義和團只得向直隸轉移,導致直隸「香火鼎盛」,最終影響了政府。袁世凱果斷地讓山東加入了「東南互保」,讓山東中立於清政府與列強的戰爭之外。

  義和團運動被鎮壓之後,人們發現,袁世凱這位鐵腕巡撫使山東省免受了鄰近的直隸省遭受的生靈塗炭,袁世凱的權力與威信比以前更加穩固。

502

主題

547

帖子

65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6
沙發
 樓主| 烏合之眾 發表於 2012-11-22 18:54 | 只看該作者
  鐵腕巡撫

  1901年11月,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直隸省是清朝最重要的省份,因為都城北京,以及進軍北京的兩座門戶大沽港和天津港都在它的轄區之內;直隸總督還控制著所有通往京師的道路,負責保衛皇室的安全。直隸總督是清朝的第一總督,擔任此要職等同於擔任了清朝的宰相,直隸總督隨時可以謁見皇帝和皇太后。大名鼎鼎的李鴻章正是利用這個舉足輕重的地位權傾天下,而袁世凱卻沒有像李鴻章那樣運用權勢大肆斂財。他以一位直率可靠的君子的形象出現在慈禧太後面前,給善於從細節之處觀察人的慈禧太后留下了深刻印象。慈禧太后很快原諒了他在處理義和團問題上與自己唱反調的行為,在他進京之時加封他為太子少保,並賞穿黃馬褂。

  1902年,在慈禧太後面前肯定了自己才能的袁世凱獲得了更多重要的官職——督辦中國北部鐵路修建的全權大臣、軍機大臣、外務部侍郎、陸軍大臣,最後成為內閣總理大臣。這些經歷使得袁世凱的公共行政管理經驗,在中國鮮有匹敵者。

  袁世凱不是一個激進主義者,而是一個擁有進步思想的中國人,他清楚地認識到採用現代科技的重要性。他讓自己的士兵扔掉弓箭,聘請德國軍官擔任教習,給士兵們配備步槍,接受前所未有的紀律訓練,為中國組建了一支極為精悍的部隊。他還為他的部隊建立了設備齊全的醫院,採取最為標準的衛生措施。他不僅是中國現代軍事化的推動者,也是中國現代教育的推動者,他在中國大力推動新學堂的建設,為向普通的中國民眾普及現代科學知識規劃了波瀾壯闊的藍圖。

  1904年,義和團出現死灰復燃之勢,袁世凱旋即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膽敢妖言惑眾擾亂民心者斬!膽敢教授、研習如義和拳、紅燈照妖術者斬!」這對於希望再次掀起滅洋運動的狂熱分子無異於當頭棒喝,這股暗潮很快偃旗息鼓,狂熱分子們知道袁世凱對付義和團的手段,他們並不希望落得與袁世凱擔任山東巡撫時期的義和團的頭領們同樣的下場。

  他是一個儒家的信徒,但是他在學術上卻是寬容的。他對某些新教傳教士的高尚人格和淵博學識極為讚賞。1898年,他邀請長老會牧師赫伯特·E。豪斯博士擔任長子袁克定的家庭教師,1900年又邀請長老會牧師、滕州教會學校校長華生·M。海伊斯博士擔任他所建立的濟南府文學院院長。1906年他到保定府視察期間,發現當地充滿著對土地爺的迷信,當地土地廟的香火很旺盛,而土地廟的廟祝們卻向他報告了許多有關當地死亡人數的情況。於是袁世凱命令把當地所有的土地廟改成警察局,同時下令把土地廟裡的所有神像集中起來統統扔到河裡。當地傳教士聞訊趕來看熱鬧,他們想要看看當地老百姓怎樣執行袁世凱的這道命令,他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數千名中國人站在河岸上,他們也把神像沉塘當做一件笑話看,他們有人甚至還在說:「看哪!神仙們在洗澡呢!」

  光緒密旨:朕命將其斬立決

  如同每個偉人一樣,袁世凱也樹敵眾多,亞洲想除掉他的敵人很多。光緒皇帝便是因他登上了1898年戊戌政變的「要犯」名單,當時40歲的袁世凱正在直隸按察使任上。由於袁世凱一直都是以革新著稱的官僚,光緒皇帝秘密召見了他,並希望他能夠支持自己的改革政策。皇帝向他透露了自己的計劃,皇帝認為大權在握的直隸總督榮祿是維新的最大障礙,所以他授予了袁世凱一個高級軍職,命令他馬上前往天津,率領軍隊去治榮祿的死罪,然後讓他的先頭部隊開進北京,囚禁慈禧太后。袁世凱畢恭畢敬地接受了皇帝的密旨,火速前往天津,但是與榮祿私交甚篤的袁世凱並沒有砍掉榮祿的腦袋,而是向對方坦陳了一切,給了榮祿翻盤的機會。榮祿乘坐專列火速入京,面見慈禧太后,向慈禧太后和盤托出了光緒皇帝的計劃,榮祿是慈禧太后的密友,坊間有很多傳聞,說他倆的關係超出了普通朋友。慈禧太后立即顯現出自己特有的行事風格:她把皇宮圍得水泄不通,命令親信部隊取代了皇帝的衛隊;第二天一早,她便逮捕了皇帝,將其關到了瀛台,一個四面臨水無路可逃的湖心小島;她發布詔令說,皇帝「恭請太后復臨朝理政」。皇帝從此淪為階下之囚,當做國家最重要的罪犯被小心翼翼地看管著,直至他1908年去世。在他去世的前夜,光緒皇帝痛苦地寫下這樣一道密旨:朕被囚十年,受盡煎熬,袁世凱須負全責——待時機成熟,朕命將其斬立決。

  在戊戌政變中,袁世凱因背叛皇帝的行為而受到公眾憤怒的指責。他的朋友們卻認為,袁世凱這樣做並不是想要背叛,而是他認為執行皇帝的命令將會使國家陷入災難,所以他向自己的上級徵求意見,看看採取何種措施來應對即將到來的重大危機。袁世凱絕不是一個政治保守派,但他的敏銳判斷卻讓他意識到光緒這位軟弱而衝動的皇帝不可能在瞬間改變中國的面貌,他自然不希望自己捲入一場不成熟的且註定要失敗的政變中去,光緒皇帝依仗的維新派極度缺乏政治經驗和實力,衝動而幼稚。無論人們如何質疑他對光緒皇帝的忠誠,他的判斷現在已普遍獲得認同。

  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大清帝國的皇位由光緒年幼的侄子繼承,光緒的弟弟載灃成為攝政王,光緒的妻子成為皇太后。由此中國的公眾普遍認為,袁世凱的官宦生涯行將告終,只要哀傷中的攝政王和皇太后膽量夠大,肯定會將他斬首,但他們沒有做出如此衝動的決定,因為袁世凱的勢力實在太大,而且有多個歐洲列強的公使向清廷發出暗示,如果將袁世凱斬首,將「非常不利於」大清王朝的統治。為了國家的安定,攝政王載灃被迫作出妥協,將袁世凱撤職了事。載灃將袁世凱撤職撤得非常有藝術,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臉面觀」,載灃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姿態,宣稱袁世凱這位重要而且尊貴的官員為了國家積勞成疾,一直受到日益嚴重的腿部關節炎的困擾,由於先皇和太后都已駕崩,國家已經蒙受了重大的損失,為了保住袁世凱這位股肱之臣,出於常人的同情心和人道主義精神,朝廷讓他卸下繁重的國務負擔,安心養好他那病勢沉重的「足疾」。身體健康的袁世凱,就這樣回到了順德府附近的私宅,安靜地過起了平民的生活。

  復仇計劃

  袁世凱被免職回家的事情發生在1908年。1909年我來到北京后,與袁家熟識的牧師W.A.P。馬丁博士告訴我,袁世凱和他的兒子都認為,只要攝政王載灃和皇太后掌權,他都不可能官復原職,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來看,讓兩人退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於官居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而言,這是一場讓其地位一落千丈的突然變故,他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淪落為普通士紳,沃爾西主教所經歷的變故,也沒有如此之大的落差,也沒有來得如此突然。高傲的袁世凱步入了生命中的低谷,他在其功業和威望達到巔峰之際,遭受了災難性的打擊。實際上,如果他不服從讓其辭官歸隱的命令,以他的權力和威信,他完全可以推翻攝政王——大清帝國最精銳的軍隊的士兵都是由他選拔和訓練的,而且他在中外民眾中也極得人心。如果他仿效慈禧太后,用1898年戊戌政變中對付光緒皇帝的手段去對付攝政王載灃,他毫無疑問將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但袁世凱似乎並不願意出於個人的得失,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動一場政變。

  袁世凱蟄伏待機,他的復仇計劃正在全面醞釀中。辛亥革命爆發后,大清皇權開始搖搖欲墜,毫無辦法遏製革命烈火蔓延的、惶恐之中的攝政王載灃和皇太后被迫向山呼海嘯式的輿論屈服——如果再不讓袁世凱出山,滿洲的政權即將壽終正寢。這兩個束手無策的統治者只好恭請袁世凱出山拯救清王朝覆亡的命運,以保持住自己的地位。恭請袁世凱出廬的電報雪片似的飛向袁世凱隱居的洹上村,袁世凱卻在此時充分地體現了自己的幽默感,他畢恭畢敬地回復,對於國家賜予他的尊榮,他惶恐至極,他隨時準備以微薄之力報效朝廷,但很遺憾腿部的關節炎依然使他行動不便,他不能受此重任!他又穩坐釣魚台,在老家「堅持不就」,形勢順著他的預測繼續向前發展,數月之後,「無法推託」的他才「勉為其難」地接受任命,在這段時間裡,他愈發清醒地看到,自己是解救這場國家危機「唯一的救世主」。袁世凱雖然一直「安處隆中」,但他卻是熟知天下大勢,他在隱居之處設有電報房,與南北雙方的要員和將領的電報往來不斷,他一直在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平息這個國家陷入的持續內訌。也許,當辛亥革命的歷史全部解密,人們可能會發現,袁世凱與這場革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或許要超越歷史學家的想象,他對北洋將領有著絕對的影響力,儘管對於南方將領的所作所為他並不能完全約束,可是南方將領在作出決策的過程中,卻不能無視他的態度。

  說服清帝和平退位

  新出山的袁世凱一回到北京,立刻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人物,他已經成為實質意義上的大清帝國的獨裁者。列強們對於他重新掌權公開表示寬慰。英國的幽默插圖雜誌《潘趣》周刊21說道,在華的所有外國人都認為袁世凱是當前中國的核心人物,因為他的名字是他們唯一懂得發音的中文名,而且他也是一個威嚴的、能夠給所有認識他的人帶來信心的領袖。

  袁世凱此時接任的內閣總理大臣的位置是個相當麻煩的燙手山芋,而他卻在這個職位上展現出非凡的才能。他居於保皇黨與革命派之間,試圖平衡雙方的訴求並引領局勢走向和平妥協。中國從此要走向自治,這一點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已非常明晰,但他們的爭議在於是仿效美國採取共和制,還是仿效英國採取有限的君主立憲制。革命黨人持前種主張;袁世凱則和大部分對華友好外國人士一樣存在疑慮,如果立即與古老的君主制傳統走向決裂,這一做法是否謹慎?另外,他們還擔心,廣大的中國民眾是否已經達到足夠的教育程度,擁有足夠的國家意識的覺悟和團結協作之心來為即將到來的共和政體提供堅實的基礎。他認為,一個有限的君主立憲政體,加上一個經選舉產生的議會、一個強有力的內閣和一位確保內閣良好運轉的、負責任的總理,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國各個階層的共同利益,有效降低內戰和外國干涉的危險。

  革命派不願看到局勢向君主立憲制方向發展,他們不惜以激烈手段去實現共和制的理想。既然袁世凱拒不讓步,他們便自己著手建立共和國,定都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這段時期的中國人,推翻滿族政權似乎只是為了進行內鬥,或者,是要將國家分成兩大敵對陣營——一個北方的王國和一個南方的共和國。袁世凱如果此時能夠談成一筆海外貸款來維持和裝備他的軍隊,他很可能會選擇動武。據說,一個外國銀行家組成的財團已答應借錢給他,但英國表示強烈反對,因為英國的在華利益集中在中國的中南部地區,那裡已處於革命黨人的控制之下,所以英國人不希望因資助革命黨的敵人而引火燒身。更何況,革命黨人已宣布他們會承認共和國宣言發表之前簽訂的所有對外條約和外債,之後清政府簽訂的一概不予承認。袁世凱只好強迫那些有錢的滿族王公把自己來路不明的財產貢獻出來一部分,但叫囂讓北洋軍掃蕩革命軍的滿族王公們等到袁世凱讓他們掏出一點點金錢的時候大都選擇了沉默,他們紛紛捂緊了自己的錢袋子,因此袁世凱從王公那裡獲得的數百萬軍費不足以打贏一場戰爭。或許袁世凱和革命黨人曾私下達成了一個更加體面的協議,或許他只是以革命派刻意表現的訴求作為威脅滿族王公的借口,迫使滿族人選擇屈服。但無論如何,共和派的意志是毫不動搖的,舉國的輿論也明顯地站到了他們的那一邊。全國輿論對袁世凱的能力和威望表示了肯定與讚賞,很多人呼籲他應該站出來擔任共和國的大總統,而不是滿洲皇帝的總理大臣,儘管後者只是稍微帶了一點皇權色彩罷了。

  此時的袁世凱不僅表現出了能力和魄力,還顯示了極高的智慧和忍耐力,他一直在耐心地觀察局勢的變化。從實力上來講,他完全可以將滿族統治者廢黜或者流放,但他意識到此舉將使失去政治權力的滿族統治者們成為中國的深懷恨意的敵人,他們可能會退回蒙古與俄國結盟,或者退回滿洲與日本結盟,無論哪種情況,都會給新政府帶來麻煩,引發暴亂,最終又逃不過外國武力干涉的下場。於是他使出渾身解數來勸說滿族王公自願地和平退位。

  這是一項費時費力、讓人討厭的工作。滿族王公內部分歧很大——一些親王貴族認為,與其承擔流放和喪命的風險,不如投降保全身家;但還有一些王公貴族仍想頑抗到底。各懷己見的王公貴族們在紫禁城的大小會議上爭吵不休,毫無主見的皇太后急得號啕大哭,好幾次暈倒在地。而革命黨人的態度則愈發強硬,他們顯得越來越不耐煩,越來越沒有商量的餘地。居間其中的袁世凱也是日漸憔悴、精疲力竭。他的敵人也越來越多。1912年1月16日,他試圖再次入宮進行商議,回來的路上被一名激進分子扔擲炸彈。所幸炸彈在他馬車後面20英尺的地方爆炸,沒炸到他,卻炸死了4個人和6匹馬,炸傷了19個人。面對如此直接的死亡威脅,袁世凱依然咬緊牙關,以永不言棄的毅力堅持著談判的道路。

  最終袁世凱成功地說服了那些頑固的滿族官員,讓他們接受自己的主張——忍一時的退位之痛,換之後的萬事無憂。革命黨人也幫了他一把,革命黨的暗殺團幹掉了強硬的保皇黨的首領鐵良,嚇得很多頑固的保皇派王公閉了嘴。

  1912年2月12日,南北談判破冰,清朝皇室發表了退位詔書。3天後的2月15日,孫中山在南京辭去臨時大總統,南京參議會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這個統一共和國的新總統。

  這樣一個民族,在這樣的環境下,全票通過,選舉出了這樣一位最高領導人,這不僅是給予袁世凱、也是給予選民們的一份崇高敬意。3月10日,在場面感人的儀式中,袁世凱這位幾個月前還被清朝皇族罷官的普通紳士,正式宣誓成為這一強大民族的大總統。歷史上沒有多少人會在短期內擁有如此千變萬化的經歷,也沒有多少人擁有如此卓越的實力,成為萬民歸心的領袖。

  幾年前,荷蘭著名的畫家休伯特·沃斯曾將袁世凱的畫像作為自己的偉人肖像系列作品之一,送往巴黎參加世界名人畫像展。英國海軍少將查爾斯·貝思福爵士在結束亞洲之行回國時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很榮幸,我在中國結識了一個朋友,他就是袁世凱。」現在回首這些往事,人們已不再覺得驚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2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