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心要超越中國,使印度漸成悲情國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1 23: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下僅發表一些個人對印度的所思所想,與歷史及事實或有出入,有興趣者當自查相關資料再做探討。

小時候,很喜歡印度電影。好像那時候為數不多的外國電影里,印度電影總是佔了相當的比率。兒童時期是看他那花花綠綠的鏡頭,絢爛多姿的服裝、舞蹈,還有稀奇古怪的搞笑情景。到了初中時期,我至今深深記得那一年暑假看過的一場電影——《純潔》,富家子弟伊爾班與公司里的內伺——窮苦出身的姑娘謝巴娜,陰差陽錯,緣來緣去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人間悲喜劇。劇情的最後一幕是:彼此分隔又彼此思念很久的伊爾班和謝巴娜終於打聽到了對方的下落,在一條鐵路線上,飽含深情的兩人急切的相對奔跑,熱切的呼喚,緊緊地相擁,旋轉,特寫——又漸漸的模糊,如同夢幻一般。那一刻,少年的我感動不已,熱淚盈眶。為此,我還寫下了平生第一篇電影觀后感,不是老師布置的,而是真情流動,擋也擋不住的情思泉涌。

阿巴拉夫!阿巴拉夫!阿加林——奴利、奴利!——不好意思,對於印度電影歌曲只是喜歡,卻說不上歌名和出處了。印度風格的曼妙音樂,或者巴基斯坦音樂也一樣,聽起來同樣的輕柔旋轉,餘音蕩漾。印度少女的嬌巧身姿,翩翩舞蹈令人著迷。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雖歷經磨難卻仍然積極樂觀向上,令人感動。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國家,這樣的一眾人民,又是與我們國家山水相連,歷史上交往頗深,現今的國人卻是掌聲與咒罵交雜,喜愛與憎恨同在,緣由何在?待我翻開歷史,與各位細細道來。

印度——作為一個歷史地理概念,它包括了當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及斯里蘭卡的全部或者部分。他曾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併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國土面積 297.47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錫金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里。人 口 10億(2000年)。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 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約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11%)、基督教(2%)、錫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等。

縱觀印度國家及民族歷史,並且與我中國相比,除了它佛教文化曾經輸出並影響了中國和其他周邊國家外,印度歷史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家,而且很多時候,它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位置。如被雅利安人入侵併同化,伊斯蘭勢力的侵入和長期統治,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英國殖民統治等。一個民族在這樣上千年的歲月長河中不曾有過文治武功的光輝歲月,沒有過兵鋒所指,滅其國,臣其民的強硬實力,卻有相當長時間是在外族勢力的管制之下,這也就客觀說明了這個民族不具有成為地區或者更不可能成為世界領袖的血統或者說條件。

事實上,當今的印度民族,與歷史上原住地的印度民族是有區別的。印度白人化,雅利安化就是一種民族更替與融合,印度境內的諸多少數民族,歷史上交相雜居,又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始終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居於絕對領導地位的主體民族。最大的印度斯坦族也不過人口的一半,這比較起中國的漢人占絕對多數,在國家的穩定性和政權的繼承性上就差得多了。雖然中國歷史上也是民族眾多,外患不斷。不僅是同種族的古羌、古氐族,越族、蒙古族、藏族、女真和契丹等,還有據說是白人種族的鮮卑人,絕對是歐羅巴人種的突厥人,柔然人、回鶻人等,在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分治和五代十國的亂世時期與漢人政權分庭抗禮,在兩宋時期更是國中有國,大宋朝竟然只能臣服於外族強權,苟且偷安。強大的蒙古鐵騎和趁火打劫的女真愛新覺羅氏更是一統中華,主政於華夏。然而,這些外族政權要麼是短命的地方政權,要麼是得到了天下,但卻交出了政權。統治最長久的大清朝即是如此,除了初進關時是滿人為主的侵略,在進關以後平定天下的征戰中,在和平時期國家治理的實踐中,漢軍和漢族知識分子絕對是主要的力量。這樣國家雖然易主,但民風未有大變,思想觀念,文化傳承更是源自一脈,占人口大多數的漢族依舊是事實上的民族主體。

可悲的是,印度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沒有一個強勢主體民族的號召,境內眾多的少數民族往往是自顧不暇,面對外來侵略除了繳械投降便是亡種亡族。所以,雅利安人的入侵導致印度白人化;所以,英國人的統治導致印度英語化;所以,印度境內教派多如牛毛,民族語言文化『豐富多彩』。現在,印度自詡是西方式民主在東方的成功實踐,實際上,一個失去了歷史傳承,離開了文化血脈的千年滋養的殘軀病體,表面上再好看,那也是曇花一現,沒有穩定健康成長的實現可能。

現在的印度,雄心勃勃,處處以中國為比較對象。人口上要超過中國作世界第一,經濟上要趕超中國作發展的榜樣,政治上自以為是純正的西式民主國家,軍事上花大力氣發展宇宙航空、核子威懾、導彈技術,明確中國是他最大的敵人。不要以為印度人只會在寶來塢空思夢想,他的烈火-3型3000公里地地導彈試射成功了,西安、武漢、廣州一線進入了他的射程,那不能說不是威脅;他的首次衛星商業發射成功了,進入大國航天俱樂部不是玩笑開開。可能他還有這樣那樣很多的問題,但是擁有的這些能力,我們某些糞青還一口一個阿三的瞎叫,那隻能說我們的這些年輕人太無知了。

印度強大了!說這句話還是讓我心裡竊笑不已。其實,我們應該樂於看到一個這樣強大的印度,讓他更快的發展吧!我始終堅持:一個失去了歷史傳承,離開了文化的血脈千年滋養的殘軀病體,表面上再好看,那也是曇花一現。當氣球逐漸膨脹到最大,是美麗的;當JJ逐漸充血到挺立時,是強硬的。然而,膨脹的氣球會爆,強硬的JJ離泄已不遙遠。

我喜歡印度少女的曼妙舞姿,我熱愛印度音樂的餘音繚繞,我敬重與世無爭的佛教傳統,懷念大唐高僧玄奘曾經取經的國度——印度。但是,我堅決藐視自以為是的英印雜交國,堅決厭惡妄圖侵佔我藏南領土的無賴國,堅決反對妥協退讓去討好一個惡鄰國,痛惜人類失去一個曾經和平美好的國度——印度。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但願印度早日醒悟,願佛祖庇佑這些多少還帶著他一點血脈的印度人民擺脫苦難,解除心魔。阿彌陀佛!

5

主題

46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3
沙發
lxzzgy 發表於 2007-5-1 23:46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在說什麼,主題不明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2

主題

3015

帖子

93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1
3
mengxxy 發表於 2007-5-2 07:38 | 只看該作者
可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4
關愛 發表於 2007-5-2 10:06 | 只看該作者
同意二樓看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2150

帖子

45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6
5
xmlxml 發表於 2007-5-2 14:08 | 只看該作者
路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6

主題

424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終生會員(天子級)

Rank: 4

積分
1011
6
天子 發表於 2007-5-2 15:27 | 只看該作者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40

帖子

41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6
7
搗鼓 發表於 2007-5-2 18:31 | 只看該作者
印度少女的曼妙舞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08

帖子

4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46
8
digangye 發表於 2007-5-3 13:4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xzzgy 於 2007-5-1 23:46 發表
不知道在說什麼,主題不明確

我想,LZ原是在嘆息印度會在與中國的比較中拖垮自己,可是,後面不知怎麼又講起了糞青,有些不知所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主題

477

帖子

2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3
9
ahhhua 發表於 2007-5-3 14: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08: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