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某《山海經》權威:耶穌和顓頊是同一個人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6-3-10 1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著名《山海經》權威、吉林學者宮玉海教授對《山海經》等古籍進行了多年的認真研究和考證后,最近提出一個堪稱「石破天驚」的新說:耶穌並非只是宗教或神話的人物,而是實有其人:他就是中國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他死而「復活」后,回到了中國(西方學者有人認為他回到東方的印度);其墓葬則在吉林省扶余縣! 而基督教上的耶穌則是以顓頊為原型重新塑造的。

歷史上是否真有耶穌其人,因史料不足,眾說紛紜,世界上至今沒有一致看法,成為世界未解之謎。宮玉海說:「西方有一種說法:『宗教上的基督,歷史上的耶穌』。其實應改為:宗教上的耶穌,歷史上的顓頊。」這一新說,對揭開這個謎帶來了希望之光!宮先生的這一觀點發表在《〈山海經〉與中國文化論文集》(第三輯)中,並在不久前在東北舉行的一個山海經國際學術探討會上引起轟動。

◎宮玉海和「天下第一奇書」

出生於松花江畔吉林市、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宮玉海,1989年離休前任長春光機學院副研究員,后又被聘為教授。他是中國作協吉林分會會員和籌建中的中國《山海經》研究會會長。離休後宮先生「十年讀一經」,獨闢蹊徑,從語言民族學和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來考證《山海經》,終於有所獲。「耶穌原型即顓頊」,就是他在鑽研此書時發現的。

《山海經》是我國一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的珍貴古籍。由於成書年代久遠,語言簡練而晦澀,加上語言、環境的變化,十分難讀難懂,致使該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被譽為「中國第一奇書」。漢、唐以來,甚至把它列入神話、傳說、小說、異聞之類,常使研究者望而卻步,一讀三嘆。

深入研究后,宮玉海認為,《山海經》並非神話而是「信史」,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天下志書」,其中包含珍貴的世界古代文化史料,堪稱一本難得的「博物志」。他認為,該書是中國上古時代黃帝等幾任統治者先後派人去世界「六大洲」考查后所形成的「調查報告」,大約成書於四千多年前。

為此,宮教授運用語言學並結合當代考古實證,把對《山海經》的破譯與解開世界文化之謎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在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如他最早提出的「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現代人類發源於中國」、「古代中華文化為世界文化的中心」、「世界三大宗教皆起源於中國」、「伊甸園在中國雲南」等一系列新觀點,在國內外引起不小的轟動,其中一些已被考古新發現和有關學科研究成果所證實。

宮先生認為,上古世界本是渾然一體,正如《書經》所說的「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夏以前的上古時代,即距今四五千年到一萬年前,只有家族與氏族,還沒有形成「國」和「民族」等概念。「國」的含義與今不同,開始是「地域」,後來是「諸侯領地」。

上古人類並不愚昧窮苦,不像摩根以現代原始村落為依據所描繪的那樣,而是生活在自然物產豐富的優越環境之中,因此才能「百樂歌舞」,創造出高度的文明。人類不僅有過共同的語言,還出於共同的「根」:現在人類大多是伏羲、女媧、神農、軒轅的後代。古代的中央帝國曾是全世界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中心,宏偉的巨石文化、輝煌的金字塔、神秘的古希臘文化、印第安文化,都與中華文化密切相關,氣息相連……

最近,由海峽兩岸史學家聯名發起的「重寫中華古史」的倡議,得到了海內外一百多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的熱烈響應與廣泛支持。他們認為,過去習以為常的「中華五千年文明」說法和歷史事實不盡相符,「中華文明史應追溯到萬年前」。這在某種意義上,對宮玉海的上述說法也是一種印證。

◎顓頊出生地點和耶穌一致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宮玉海認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上古歷史的真實反映,「三皇五帝」都是中華文明史中的著名的領袖人物。他說,「三皇」就是「天皇」(伏羲氏)、「地皇」(炎帝神農氏)、「人皇」(黃帝軒轅氏)。

而「五帝」則指少昊、顓頊、嚳、堯、舜五人。「五帝」之後,以治水聞名的大禹開始稱王,之後又有湯王、周王,後世共稱「三王」。

宮教授說,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的原型,乃是「五帝」中順序排第二的顓頊(音「專須」,又讀「瑞須」)。他是軒轅黃帝之孫,少昊之侄兒,其父是「降居弱水」的昌意。

史書說:(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仆,是為女樞,……生帝(指顓頊)於若水」。宮玉海說,根據專家研究,「若水」即為「西方之水」(如《山海經》和其它古籍所載:「若木」即「西方之木」)。由此可見顓頊生於西方。後來他的領地封在扶余,為高陽之國,方圓三百里。這和基督教所稱耶穌生於巴勒斯坦的伯利恆是一致或至少相似的。


◎語言學上的證據:顓頊即耶穌

宮玉海說,語言是考古的活化石。從古代語言學的角度看,顓頊和耶穌其實是同一個名字。

一方面,根據古漢語中「四通」之法,「顓頊」又讀作「瑞須」;而「書」、「穌」也讀作「須」;所以「顓頊」又可讀作「瑞穌」。另一方面,「耶穌」在古希臘文中為Jesous,翻譯成漢語為「約書亞」。宮先生在「中華文化中心說」中論證古希臘是顓頊之子「伯鯀」的封地,所以伯鯀和其後代對先王顓頊尊稱為「顓頊爺」,也是很自然的。

如人們現在仍尊稱「開天劈地」的盤古為「盤王爺」,尊稱關羽為「關老爺」。在古音中,「亞」、「爺」讀音相通。如伯鯀的兒子是治水的大禹,他生於西方(古希臘),封地在山東。現在的山東方言中仍稱「讀書」為「讀須」。所以「顓頊爺」與「約書亞」其實是一回事。因此,從古代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古希臘語中的「約書亞」(耶穌)其實就是顓頊。

按照上古時代「一昭(東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的培養、選拔接班人的原則,少昊(居東方)之後,應由其弟、居西方的昌意的大兒子顓頊接任帝王位。據宮玉海分析,因為同居西方的古羅馬人是黃帝重孫子,他們認為有權接班,所以千方百計不讓顓頊接班,採取了「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漏網一個」的極端措施,把當地與顓頊同時出生的嬰兒全部殺死。

但顓頊被人們藏匿起來而獲救,他因此得名顓頊。後來的基督教中耶穌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以這段歷史為原型的。「顓頊」與「拽恤」同音,也有「拯救」之意,但他並不是「救世主」,而是「被拯救」的意思。

◎猶太人根在中國西北

據宮教授研究,不僅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中華文化同宗同源,而且猶太人本身就是從中國遷走的,猶太文化因此上和中華文化也是相通的,可稱「近親」。西方的世界史專家也認為猶太民族是東方民族,他們經過幾個世紀的西遷,於前11世紀從兩河流域遷到中東,並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猶太國」,但該民族在此之前來源不祥,但承認他們是東方民族。

宮教授研究發現,猶太人的起源在中國,應在中國尋根。他們是炎帝神農氏之後,姜姓,封於邰(今陝西省武功縣一帶),所以號「有邰氏」(「猶太」即是「有邰」)。其地應在今河南偃師一帶。那一帶,也是帝嚳時的首都,稱為「西亳」(音「伯」)。公元前26世紀,堯執政時,舜又把「有邰氏」封到「來 」(其地在陝西武功一帶)。這可能是猶太人又自稱「西伯來」(即「西亳來 」人)的原因吧?

「這一家族於公元前15至14世紀(夏代)開始西遷,經過幾個世紀,於公元前11世紀達到中東。這和世界史上所記載的猶太民族西遷在時間上也基本吻合。

國內也有許多學者把中華文化和猶太文化做了比較,也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也為猶太人來源於上古中國提供了一個佐證。例如,從宗教信仰上看,人信仰上帝耶和華;而中國人特別是在帝嚳時代,對上帝的崇拜是特別虔誠的。「上帝」一詞,在我國古已有之,而且是上古人民崇拜的神。帝嚳的「嚳」字,古讀go,與英語的中的god(上帝、聖人)相同。

古籍《綱鑒易知錄》中講到嚳時,說他:「帝普施利物,不私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意,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其色鬱郁,其德巍巍。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既執中,而偏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這儼然是上帝的化身,耶穌的形象。由此可知,在上古時代,猶太人的信仰其實和中國人的信仰基本上是一致的。

◎顓頊死而復活與耶穌復活故事一致

宮玉海說,「死而復活」在事情,顓頊與耶穌身上都曾發生過。而據考證,在世界歷史上,「死而復活」的著名人物只有顓頊;宗教史上也只有耶穌一人。這難道僅僅是一種巧合么?《山海經。大荒西經》里這樣記載:「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穌。」

宮先生解釋說,「風道北來」是說傳教者從北方而來(當指顓頊)。「天乃大水泉」,「天」即「天方」,指西方。上古時中國人的方位稱呼是:西方為「天方」(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天方夜譚》里的天方,即是西方),東方為「人方」;北方為「鬼方」;南方為「獸方」。

「泉」指源泉。這兩句話說的正是《聖經》中所說的大洪水的故事,是說洪水是從西方發源的。「蛇乃化為魚」,是指當地居民由蛇圖騰轉化為美人魚圖騰。「魚婦」按古音與「以埽」相通,「以埽」即以色列:「魚婦」也可以看成是美人魚。我國長江中就有「美人魚」(《夢溪筆談》等古書記載),而美人魚圖騰是波蘭人(即古籍中的「亳人」)的圖騰,猶太人也來自於「亳」,所以很可能也是以美人魚為圖騰的。這句話是說猶太人從東方西遷之後,統一為以色列國,並由蛇圖騰轉變為美人魚圖騰。最後一句則指顓頊「死而復活」無疑。宮教授說,《大荒西經》記載的地點在現今中國西部更遠的地方。

這一段話語言雖簡練,但所記述的內容明顯是西方也就是中東地區的一段歷史。因為「顓頊復活」應是一個重大的歷史、宗教課題,所以很可能當時就已成為人們慶祝的一個盛大節日──復活節。對如此重大的事件,作為上古博物志的《山海經》一書有所記載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後來基督教中的「復活節」則很可能是以此為藍本。


◎耶穌並不是基督 耶穌教非基督教

據宮玉海介紹,按瑪雅歷(瑪雅人為古中國移民)及《外紀》等中國古籍的記載,黃帝應生於5120年前(公元前3113年),10歲有國(封地),壽命110歲。其子少昊在位84年,應為94歲以上:「顓頊十歲佐少昊」,20歲繼帝位,在位78年,享年97歲。

以此來推斷,顓頊應生於4946年前,卒於4849年前。也就是說,他生於公元前2948年。宮先生認為,生於西方的顓頊,10歲到東方建立了自己領地,20歲繼帝位,30歲又往西方傳教。

人們所熟知的耶穌出生日期是公元元年,有人不禁會問:既然耶穌的原型是顓頊,但他為什麼與顓頊在時間上相差了近三千年?宮先生解釋說,要搞清這個問題,先要弄明白:基督教並非真正的耶穌教。耶穌是創立耶穌教(顓頊教)的人,也就是顓頊;而基督則是一位名叫「叔達」的傳教士。後世的基督教是在繼承古代耶穌教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改造形成的。

他說,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最高統治者也是天下教主,當然要負責創立宗教文化、派人傳教的工作。據中國古書記載:「舜舉十六族」,「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正因為政教合一,所以不能把「總揆百事」(管理行政事物)和「布五教於四方」(到各地進行傳教)截然分開。

據記載,高陽氏的「才子」八人中,有一人名叔達(又寫作叔得、季達、子都)就曾在世界許多地方留下足跡。宮先生說,他就是「基督」。因為「叔得」之「叔」古讀為「基」,「得」也讀「督」:「叔得」也就是基督。「子都」的含義是「有德行的美男子」。

他還說,後人可能是為了「世濟其美,不隕其名」,才在修建「九丘」以為崇敬和紀念。在這裡已發現了古代留下的七座金字塔(按《山海經》中的記載,應有九座金字塔即「九丘」),其中之一的「叔得之丘」,就是為了紀念叔得(基督)而建。厄瓜多首都基多,名字也來源於基督(叔達),這是印第安人帶去的;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港口高七十多米的石像也是為紀念他而建。

另外,西方把基督奉為新教的創始人,並且認為基督是一位「有德行的美男子」,也和中國古代所標榜的「子都」的內容也是一致的。其實在西方,耶穌的存在與否及生卒年也沒有搞清。公元一年左右,在宗教革新的浪潮中,耶穌教改為基督教(是為新教)。宮玉海說,為適應世俗需要,宗教改革者在對舊的教義做了大幅度修改的同時,並把2900多年前的往事拉到近前,此舉為了抓住人們「事情發生的年代越近就越可信」的心理,「新瓶裝舊酒」,重新定義、重新解釋了古耶穌教即「顓頊之教」的教義。

◎扶余──顓頊之領地和歸宿

《山海經》中有三處提到顓頊葬於扶余。《大荒北經》說:「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九嬪葬焉。」《海外北經》說:「務隅之山,帝顓頊葬於陽,九嬪葬於陰……」《海內東經》也說:「鮒魚之山,帝顓頊葬於陽,九嬪葬於陰,四蛇衛之。」

宮玉海認為,上述說法應是比較可信的。他說書中多處提到的「附禺」、「鮒魚」、「務隅」、「鳧余」之山,就在吉林省扶余縣境內,其南北皆有松花江(北江為松花江幹流,南為第二松花江),北有長春嶺,從地形上看就像一條大魚。他說,這個地名是從記音和記形兩方面而來:因為它在松花江的拐彎處,因此叫「附禺」;它的地形像一條魚,漁獵氏族把它叫「鮒魚」;鳥氏家族又把它叫「鳧余」。

他介紹說,上古時代實行氏族分工負責制,扶餘人原是伏羲氏的一個家族,被派到今黑龍江以北作「冬官」,即是「黑龍氏」(黑龍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後來,這個家族不願意在這個寒冷的地方生活,私自違抗帝命,南遷到扶余縣境內的松花江以南地區。為了表示告別冬天,他們過了松花江就把一道山嶺命名為「長春嶺」,又在其西方修築了「長春城」居住。由於是「叛逆家族」,後來的扶餘人老者仍自稱「古之亡(逃亡之意)人也」。這個家族離開后,統治者又把「華渚人」派到了黑龍江流域及北極圈內,即今之赫哲人和愛斯基摩人。

上古時代,伏羲氏定下了培養、選拔接班人的原則「一昭(東方)一穆(西方)」、「一幽(北方)一明(南方)」,即生於東方者必須封於西方,上一代住南則下一代住北,反之亦然。此舉當是為了不斷加強中央帝國對世界的了解和管理。直到周代,統治者還遵守這個規矩,如昭王生於東,穆王生於西,是典型的「一昭一穆」。

按照這個規矩,生於西方分顓頊必須到東方來建自己的領地。中國許多史書都說:「顓頊十歲佐少昊」(少昊是黃帝之子,顓頊之伯父),「少昊孺帝顓頊」,就說明顓頊十歲時即有領地。宮玉海說,大約4900多年前,顓頊受命到扶余來建國(領地)。這使得一部分扶餘人遷到現在長春市一帶,他們把地名帶到新址,就是「長春堡」(長春市的前身,以此推斷,長春歷史已有4900多年了)。

另據《扶余縣誌》和當地考古資料證實,當地發現了五六千年以上的古墓葬群,從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均有文物出土,其中還有黃帝時代的彩陶。但是,由於缺乏與歷史研究相結合,並沒有確定出其具體歸屬。這會不會就是顓頊和扶餘人留下的呢?

世界著名神學家、德國的霍爾根。凱斯頓在其《耶穌在印度》一書中堅信:耶穌「復活」之後,經過克什米爾逃到了印度。宮玉海認為,耶穌(顓頊)「復活」后回歸東方是可信的,但不是到了印度。因為他「復活」之後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中國。因此《山海經》中所說顓頊葬在扶余(故國),也是完全可能、並有跡可尋的。另有一些古籍記載,顓頊死後葬在「濮陽」,傳統觀點認為是今河南省的濮陽。宮玉海說,「濮陽」應為「濮水之陽(南)」,也就是將扶餘地方。因為扶余的北松花江,在《山海經》中原叫「濮水」(有卜奎地名為證),「濮陽」就是「」濮水之陽(南)「。這和《山海經》中的記載也是一致的。

◎ 「聖誕節」應為「眾聖之誕」

現在基督徒們所普遍過的12月25日「聖誕節」,到底是不是耶穌誕辰之日呢?

宮玉海教授認為,耶穌(顓頊)的誕辰有可能是在12月25日,但更準確地說,「聖誕節」不僅僅是「顓頊之誕」,更應是「眾聖之誕」。據了解,西方對這一天到底是不是耶穌的誕辰之日也還沒有搞清楚。我國一些專家則認為,現行的「聖誕日」是後人推定的。

宮先生解釋說,按上古時代的習俗,「仲春二月令會男女,是時也,奔者不禁。」在男女相會中,即會有「無夫而生子」(沒結婚而懷孕)的現象,而且在當時視為合法。另外,根據古代的優生優育法,男女一般也在仲春二三月間結婚,因為為仲春季節,大地回春,陽氣上升;女子懷孕后所生孩子一般智商較高。九個月後,一般在農曆十一月前後生子,這段時間是為生育的旺盛時期,古時的聖人就多出生在這段時間裡。正因為前後延續一段時間,所以世界各地的「聖誕節」並不統一,而是從11月末到來年1月中旬的都有。

至於給孩子們送禮物的「聖誕老人」原型,宮玉海也有新說:地處北極圈附近的格陵蘭人,基本是赫哲人(愛斯基摩人,按古音可讀「赫哲」)。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代替扶餘人為「冬官」的「華渚人」。現在西方學者也認為「聖誕老人」和白雪公主是格陵蘭人,而格陵蘭人即是中國古籍中所記載的「丁令人」。

宮玉海說,這些身為「冬官」者規規矩矩聽命於中央帝國,在北極圈地區生活。但按規定,每年冬天他們都要趕著馴鹿拉的車,給作為「天下共主」的中央帝國統治者進貢送禮。後來,因為各種條件所限(強大起來的丹麥、英國人等半路打劫),本該送給中國統治者的禮物截下。後來,這段往事中的格陵蘭人逐漸演化成今天專給小朋友送禮物的「聖誕老人」。由於年代久遠,「聖誕老人」的故事,中國人已經淡忘了。

新華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

主題

35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8
沙發
煙波釣徒 發表於 2006-3-11 05:09 | 只看該作者

有些不解

顓頊出生於公元前2000年以前,而耶穌出生於公元1年前後。不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3
phtsl 發表於 2006-3-11 05:47 | 只看該作者
抄都不會抄,中國人都活2000年,現在就不止13億了。

敢問樓主,您今年2000幾百歲了。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保有財產的權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4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6-3-11 19:28 | 只看該作者
樓上讀得懂么?知道「顓頊」是什麼「人」嗎?知道《山海經》是一部什麼古書嗎?知道「瞎談山海經」這句俗語的來歷嗎?知道中國有南《山海經》和北《山海經》嗎?知道「專虛」是誰嗎?
知道宮教授父親是怎麼說的嗎?知道「央視」是怎麼忽悠宮玉海的嗎?

你知道這考古「狂人」為什麼狂嗎?你知道他大量的研究成果是怎麼來的嗎?為什麼沒人能反駁他?他手中大量的古人類學證據和資料,國內外無人可染指和反證。比如,古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就是一例。
頂樓的文章三年前已經發表了。拿到這裡玩玩而已,看這些東西,僅了解些皮毛也很累。怕累,就別看,可以少說些外行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5
mm021 發表於 2006-3-11 20:48 | 只看該作者
好帖,嚴重支持一下,建議撥10億考古經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6
phtsl 發表於 2006-3-11 23:02 | 只看該作者
[QUOTE=laodai]樓上讀得懂么?知道「顓頊」是什麼「人」嗎?知道《山海經》是一部什麼古書嗎?知道「瞎談山海經」這句俗語的來歷嗎?知道中國有南《山海經》和北《山海經》嗎?知道「專虛」是誰嗎?
知道宮教授父親是怎麼說的嗎?知道「央視」是怎麼忽悠宮玉海的嗎?

你知道這考古「狂人」為什麼狂嗎?你知道他大量的研究成果是怎麼來的嗎?為什麼沒人能反駁他?他手中大量的古人類學證據和資料,國內外無人可染指和反證。比如,古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就是一例。
頂樓的文章三年前已經發表了。拿到這裡玩玩而已,看這些東西,僅了解些皮毛也很累。怕累,就別看,可以少說些外行話。[/QUOTE]
哈哈,原來全壇就你懂,我們都不懂,您真是大考古家大學問家。

既然你那麼博學,何不賜教一二。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保有財產的權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435

帖子

272

積分

禁止發言

留學助教(八級)

積分
272
7
太公在此 發表於 2006-3-12 11:07 | 只看該作者
讓我想起了一個前幾天在罈子里碰到的一個跳大繩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8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3-16 17:36 | 只看該作者
老大,這種東西只能當作笑話看。不要太當真。中國古代的天地神明和猶太教的一神論天差地別。而且,這位顓頊大帝,即是真的去傳教。比猶太教的摩西還早500-600年。算起來是雅各進埃及的時代,猶太民族早已進形成。

再說了,交通工具是什麼呢?
啊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05: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