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中東局勢「風雲突變」 卡達想跟伊朗私奔 卻被沙特摁在地上摩擦

[複製鏈接]

845

主題

1065

帖子

1953

積分

商務合作夥伴

有房有車(十三級)

積分
1953
天地一笑 發表於 2017-6-6 0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6-05 港股通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反目成仇,關係降到冰點!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巴林、埃及、葉門等國家指控卡達資助恐怖主義,並於今日宣布與卡達斷交。

  

  事情經過:

  沙特國家通訊社當地時間6月5日凌晨發表聲明,聲明中稱,由於卡達在過去多年時間內公開或秘密開展干涉沙特及海合會其他成員國內政的活動,並支持包括穆斯林兄弟會、基地組織和極端組織在內的恐怖主義團體,沙特決定斷絕與其的外交關係。此外,沙特還敦促所有「兄弟國家」都與卡達切斷外交關係。

  巴林:卡達干涉其內政 召回駐卡達外交人員

  美聯社稱,巴林宣布,隨著海灣阿拉伯國家裂痕加深,正在切斷與卡達的外交關係。巴林外交部周一早些時候發表聲明,稱48小時內將從卡達首都多哈撤回其外交使團,所有的卡達外交官同一時期應離開巴林。

  巴林指責卡達「媒體煽動、支持武裝恐怖活動,在巴林資助有關伊朗團體實施蓄意破壞和散播混亂」。

  巴林宣布,隨著海灣阿拉伯國家裂痕加深,正在切斷與卡達的外交關係。

  此外,埃及外交部也宣布與卡達斷交。阿聯酋也加入了與卡特爾斷交的行列當中。

  內鬥的原因是,在如何對待伊朗的問題上,卡達被認為沒有追隨海灣國家「主流」,干擾了海灣國家對伊朗的孤立。

  此前幾天,卡達通訊社曾引用卡達埃米爾的話稱,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智的。這篇報道一發出,立刻在海灣地區乃至整個中東引發了強烈反應。巴林、沙特、阿聯酋和埃及封殺了半島電視台和其他卡達媒體。沙特報紙《歐卡茲》指責卡達「脫離」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的隊伍,站到了「敵人」的一邊。但後來卡達又稱這是卡達通訊社網站遭黑客入侵發的假消息。

  卡達外交部今日則發表聲明稱,對沙特、阿聯酋、巴林宣布斷絕與其外交關係表示遺憾和震驚,稱此舉毫無緣由。

  資本市場市場影響

  

  


  在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巴林、阿聯酋、葉門相繼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為由與之斷交后,卡達金融市場崩跌。

  卡達基準股指開盤重挫5.5%,隨後跌幅很快擴大至8.2%,至少觸及18個月最低。部分藍籌股暴跌,Vodafone Qatar領跌股市,該股大跌10%,觸及日內漲跌幅上限。該國最大銀行卡達國家銀行(Qatar National Bank)股價跌去5.7%。

  10年期卡達國際債券收益率跳升22個基點,報3.37%。卡達2026年到期的美元主權債券下跌1.8%。卡達5年期信用違約互換(CDS)升至2個月新高,至61個基點。卡達12個月貨幣遠期合約跳漲44%,創去年1月以來最大漲幅

  這次沙特和卡達之間矛盾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伊朗。

  伊朗不僅是「海合會」的公敵,也是美國的敵人,美國指責伊朗在中東支持恐怖主義。

  沙特和伊朗之間的矛盾

  2016年1月2日沙特的司法機關處決了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其中包括一名知名什葉派教士,

  該事件迅速加劇了中東地區教派衝突。沙特與伊朗的衝突驟然升級,伊朗人民激憤,進而攻擊沙特大使館。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公開表示,沙特將要面對「神聖報復」,Nimr是因為反對沙特的遜尼派政權而被處決的「烈士」,說道:覺醒是不可壓制的,向Nimr致敬。

  而沙特則宣布與伊朗斷交。

  一名教士之死,竟引發兩個中東大國二十年未有的緊張關係。尼米爾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有這麼大的能量呢?

  尼米爾(Nimr al-Nimr)被槍殺時57歲,是一名來自沙特石油資源豐富的東部省的一名傳教士。作為什葉派核心人物,他多次發起及參與反政府示威,批評沙特政府對什葉派少數人群的不公正待遇。

  2009年,他威脅要帶領沙特什葉派穆斯林分裂,引發了沙特政府對東部什葉派控制區的鎮壓。他還參與領導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運動,帶領沙特少數的什葉派反抗遜尼派當權的沙特政府。

  根據維基解密公布的電報信息,2008年與美國外交官會面時,尼米爾曾試圖與德黑蘭保持距離。他認為,伊朗和其他國家一樣,都是出於自身利益來行動。沙特的什葉派穆斯林不應該期待伊朗因為宗教派別的原因而給予支持。

  因其常年的反抗行為,尼米爾最終於2012年7月被捕。他被警方拘捕時中槍,曾激發最終導致3人喪生的大型示威抗議。2014年沙特法院以煽動叛亂、破壞王國安全、散布反政府言論等罪名判處其死刑。

  儘管尼米爾被沙特視為恐怖分子,在伊朗卻備受推崇,在遜尼派佔主導的沙特,尼米爾被當做為該國被邊緣化的什葉派爭取權力的鬥士,被視為年輕一代活動家的領導人物。而尼米爾的什葉派背景也使其和伊朗政府關係密切。

  

  


  卡達支持伊朗的伊斯蘭主義運動

  卡達國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國土狹小,人口不多,但資源豐富,經濟實力不俗。這樣一個富裕的小國在強鄰環伺的海灣地區最優先的考慮即是確保自身的安全。正因為此,卡達過去長期奉行與鄰為善的外交政策,盡量維持與周邊國家的良好關係。

  而在這些鄰國中,最重要的國家無疑是沙特。作為「海合會」的老大哥,沙特一度在卡達外交中佔據了中心位置。卡達與其它海合會的成員國一樣,曾經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與老大哥沙特保持高度一致。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中葉。

  1995年,謝赫哈馬德•本•哈里發•艾勒薩尼奪取了卡達政權,隨後卡達的外交政策開始逐漸轉變。新上台的埃米爾似乎不甘心只做沙特的小兄弟,決意要讓卡達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卡達開始積極介入地區事務,在各種衝突和紛爭中充當調停者和中間人的角色。從蘇丹的達爾富爾到厄里特里亞,從索馬利亞到葉門,從黎巴嫩到巴勒斯坦,幾乎在中東地區的每一場衝突中都能看到卡達穿梭調停的身影。

  而卡達之所以能在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她奉行平衡、中立的外交政策,在地區問題上恪守中立的立場,並且與本地區所有大國都保持著良好關係,同時積極勸和促談,從而成功贏得衝突各方的信任,發揮了遠超其體量的外交能量。

  然而在2010年末,一場大變局改變了卡達外交,也改變了中東局勢。

  

  圖為卡達現任埃米爾 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

  2010年末,從突尼西亞開始,埃及、敘利亞、葉門、利比亞等阿拉伯國家相繼爆發了大規模抗議示威。民眾走上街頭,要求那些執掌政權數十載的領導人下台。或許預見到這些阿拉伯強人政權即將倒台,卡達表態支持示威民眾的立場,並且利用半島台等媒體積極影響事態發展。

  在這次變局中興起的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等伊斯蘭主義勢力與卡達向來有著不錯的關係,卡達通過支持這些伊斯蘭主義勢力,希望在這些劇變國家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後,穆兄會候選人穆爾西在當選埃及總統,卡達隨後向埃及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兩國關係進入蜜月。

  可惜好景不長,2013年7月,穆爾西被埃及軍方解除職務。隨後上台的新政府將卡達看作威脅國家安全穩定的外部勢力,對半島台等卡達媒體也採取打壓措施,兩國關係急轉直下。沙特、阿聯酋等海合會國家在劇變中的立場也與卡達全然相反,雙方之間產生了矛盾。

  沙特、阿聯酋對伊斯蘭主義勢力的上升充滿戒心,不希望看到穆兄會上台,支持埃及軍方革除穆兄會。而卡達則指責埃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沙特、阿聯酋、埃及對卡達的「親穆兄會」政策十分不滿,要求卡達停止庇護和支持穆兄會。

  這一矛盾在2014年達到頂峰。當年5月,沙特、阿聯酋和巴林宣布召回駐卡達大使,以抗議卡達「干涉內政」。雖然卡達表示不允許有人利用卡達領土顛覆他國政權,隨後與沙、阿等國緩和了關係,但並沒有驅逐居留在卡達的穆兄會成員,雙方之間的矛盾沒有徹底化解。

  與美國未來關係難預料

  卡達的外交政策雖然幾經調整,但有一點沒有改變過,那就是和美國的盟友關係。卡達不僅為美國提供軍事基地,還是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所在地。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讚卡達是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略夥伴」。不過,來自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國和華盛頓的一些聲音卻認為美國應該促使卡達放棄支持伊斯蘭主義運動和庇護穆兄會。

  5月23日,在華盛頓舉辦的一場會議上,美國前防長蓋茨建議特朗普政府提醒卡達,如果對方繼續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美國有可能將軍事基地的選址移至其它海合會國家。前大使丹尼斯•羅斯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卡達在打擊恐怖主義上不是美國的盟友,美國應該表明可能將中央司令部遷往別處,除非卡達成為「一位真誠的夥伴,而不是助長我們需要抗爭的威脅的話」。

  被發布在卡達新聞社網站上的假聲明不但挑撥了卡美關係,也讓卡達與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國的關係趨於緊張。雖然自2014年以來,卡達在關於敘利亞、葉門等問題的立場上都和沙特保持一致,但卡達與穆兄會、哈馬斯等伊斯蘭主義勢力之間的親密關係始終是沙、埃等國心中的芥蒂。

  現在還難以預料美國會如何看待卡達與穆兄會、哈馬斯等伊斯蘭主義組織的關係。目前來看,美國依舊把卡達看作盟友。上個月,美國防長馬蒂斯訪問了卡達,承諾加強卡美合作。

  在利雅得,特朗普與卡達埃米爾舉行了會談,肯定雙方「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朋友」,並提到美國計劃向卡達出售大量軍事設備。相對應的,卡達最近也在美國進行了投資,這是致力於大興基建的特朗普樂於看到的。美國應該不會疏遠這樣一個大金主和軍火大買家。

  結語:從此次事件反應可以看出,卡達與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國的關係仍然比較脆弱。沙、阿、埃等國始終視伊斯蘭主義勢力為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認為卡達向其提供了媒體平台和庇護所。

  作為重要的產油區,中東此次事件引發投資者對原油市場以及OPEC減產協議的關注。OPEC和非OPEC成員國在上月25日決定將現有減產協議延長9個月,消息還稱,OPEC上周討論了進一步減產1%-1.5%,如果原油庫存維持高位,有望在下一次會議上深化減產。

  但卡達斷交事件必然讓OPEC受市場懷疑。如果事件進一步發酵,可能會給原油減產也會帶來阻礙。同時中東地區一直就是恐怖主義蔓延的重災區,此次卡達的斷交事件是否會引發新的衝突或者襲擊事件尚不得而知,不過能夠確定的是,外交的破裂必然會導致整個中東局勢朝著不穩定的方向發展,中東局勢所隱藏的威脅元素正在逐漸增多,很可能會成為點燃全球避險情緒的導火索。

說的好啊!我在倍可親論壇打滾這麼多年,所謂閱人無數,就算沒有見過豬走路,也總明白豬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樓主的氣勢,我就覺得樓主同在社區里灌水的那幫小混蛋有著本質的差別,那憂鬱的語調,..........

5

主題

67

帖子

41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2
fathappy 發表於 2017-6-7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政治問題,太複雜,信仰原因,經濟原因,盟友原因,等等,搞不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3

帖子

15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3
2174693051 發表於 2017-6-7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下世界盃也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09: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