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安頓愛國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7 0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蔣豪:盲目「愛國」行為需要被抵制,但愛國主義不應被拋棄。當今現實下,憲政愛國主義是唯一可行的愛國路徑。

  

天則法律及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蔣豪

  7月的南海仲裁案引起了中國「愛國者」抵制肯德基餐廳事件。不過,與幾年前因釣魚島引起的抵制日貨事件相比,理性的聲音明顯增多。經過爭論,有的問題有的已經解決。然而,還有一些理論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首先,抵制外國貨的行動性質上比上一次有很大緩和,人數方面應者寥寥。前次抵制日貨不僅發生了打砸日系汽車等私人財產的違法行為,甚至出現將人重傷的嚴重犯罪行為,這種名義上「愛國」實為違法犯罪的行為已經受到法律懲罰。此次「愛國者」明顯受到教育,基本沒有了暴力行為。但是,仍然有圍堵餐廳、推搡就餐者,以及言語侮辱的舉動。較小的例子如,在宣傳這類「愛國」舉動的一些微信末尾,往往有一句「我是中國人,我轉發」。言下之意,不轉發的不是中國人。這顯然至少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其次,抵制那些抵制者的理性分析角度多樣,而且普遍論證有力。有的論證國際貿易的互惠性質,有的列舉實例,舉出電腦操作系統、進口藥物等許許多多不可須臾離開的「外國產品」。有的指出,普通百姓哪裡有什麼賣國的本錢,只有腐敗特權分子才可能賣國。還有學者拿出前哲的警句提醒國人,如愛因斯坦說過的「民族主義是一種兒童病,是人類的麻疹」,「我極為蔑視喜歡跟著音樂的節奏列隊行進的人,這種聽命於人的英雄主義、這種毫無意義的暴力、這種令人作嘔的愛國主義炫耀……我寧死也不願參與這種事」。

  甚至《人民日報》也在 7月20日刊發評論員文章《涵養理性包容的國民心態》,論述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國行為。這篇文章立意很高,認為愛國不僅是一種情感,還是一種能力,首先是一種運用理性的能力,透過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認識國家的真正利益所在。愛國的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好。但凡促進國家進步的舉動,都是愛國行為。反過來,如果只滿足於呈現愛國的姿態,甚至以為只要「愛國」就能為所欲為,置社會秩序、公共利益、法律規則於不顧。這樣的「愛國行為」,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會給社會和國家帶來傷害。在地球已成「村」的今天,愛國絕不是抱團封閉、一葉障目,而是開放包容、寬厚自信。

  可見,上述所謂的「愛國」行動遭到了各方抵制,那麼,是否所有的愛國行動、甚至愛國主義也應該被拋棄呢?

  有人認為應該。如《你根本不需要愛國》一文引用巴斯夏的定義:「國家就是一個龐大的虛構的共同體,每個人都竭力通過它,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維持自己的生活。」(顯然這是干預主義的國家,而不是古典意義上的國家。)文章認為,有兩種集體認同感:第一種是基於具體個人自下而上的認同感,第二種是基於抽象集體自上而下的認同感。第一種認同感才是人的天性,而第二種認同感卻是違背天性的。而愛國則恰恰屬於第二種認同感。

  筆者贊同該文的部分觀點:第一種認同感才會讓人回歸理性,而第二種認同感則會讓人變得愚蠢。如果再把這第二種認同感神秘化、神聖化,就更是會成為一些寄生蟲、懶漢們最喜愛的精神鴉片,讓他們不斷在自甘愚昧中墮落——為一些自己從未參與的事驕傲得意,對一些自己素未蒙面的人充滿敵意。

  但是,筆者並不贊同愛國屬於第二種認同感、是違背人類天性的、本身就不理性的觀點。該文實際上承認了這一點:通過與他人的共贏合作,我才能有生活的保障,如果社會裡每一個人都和我一樣,為了自己更好的未來而努力為他人帶來價值,我才會對這個國家產生安全感,才會喜歡這個國家。所以該文的「你根本不需要愛國」的結論稍顯偏頗,把追求個人自由與利益與愛國生硬地對立了起來。至於有些人打著愛國旗號侵犯他人,那根本就不是愛國行為,其錯誤並不能說明愛國是不對的。

  無論如何,愛國主義仍是一個值得我們嚴肅認真對待的理論問題。在今日世界,保護人權已是各國基本共識,2004年寫入中國憲法。同時,實行法治、依憲治國、限制政府權力,也是各國憲法原則。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了中國憲法。可以說,憲政已是普世價值。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人權尚未完全高於主權,除極少數人可以轉變國籍外,國家仍是絕大多數人生存的物理和法律空間。在此情況下,憲政愛國主義就是一個現實與理性的選擇。

  首先,國家是國際現實。根據國際法,國家有四個要素——土地、人民、政府、主權。拋開政府的合法性和主權要素,國家是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有自己的新朋好友等社會關係。愛國是一種樸素情感,因為人會對土地和其他人產生感情。

  其次,憲政為愛國主義帶來了道德法律內容。各國都有愛國主義,但意義可能略有不同。美國公民可以說他們熱愛的是自由,他們為自由而戰。另一方面,由於存在政府合法性問題,有些國家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愛國愛的是什麼,究竟是愛國人還是愛政府,甚至被人嘲諷為熱愛自己的監獄。但是,世界上恐怕沒有未侵略過他國、只遭受他國侵略的國家,而愛國主義極易與武力擴張結合,納粹德國即是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憲政能使愛國主義受到羈絆。同時,法治和依憲治國至少是各國紙面上承認的價值,是國家強大和民族興起的制度保障,落實法治就是要讓愛國行為順理成章。這也是憲政愛國主義二戰後在德國得到清晰闡述的原因。

  再次,從個人的角度看,愛國實際上是每個人奮鬥的出發點。在一個憲政法治社會,愛國守法就是用長遠眼光愛自己,與別人合作,讓自己也因此受益;一個人在國家內合乎法律道德的個人奮鬥,就是為國奮鬥,國家會因每個人的強大而強大。

  再者,愛國具有保守主義因素的考慮。哈耶克是位演化保守主義者,他在《法律、立法與自由》一書中認為,建構論理性主義只會使隱含於自發秩序之中的種種理性不及的自由力量丟失或者遭受扼殺。非建構論要求我們走演化的路徑。各國發展程度不同,其自發秩序演化程度也不同,雖有相互借鑒和影響,但也只能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繼續演化。各國特殊的過去,連同為克服這一過去而試圖實現普世價值的共同經歷,構成了一種特定的情景,普世的價值正是在這一特定情境下獲得實證。現存的國家傳統將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憲政愛國主義的形式和風格產生深刻的影響。

  還有,按照以賽亞·伯林的研究,現代以來,任何政治運動,與民族運動相結合就會成功,不與民族問題結合就很難成功。雖然民族與國家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有很大的重合,而且國家是比民族更實際的政治組織。雖然也有人提出自由民族主義,但是憲政愛國主義是一個更符合政治現實、且與之高度相似的主張。而且,憲政愛國主義作為公民效忠的一種萬能形式,易於調和多種文化認知,更應受到重視與落實。

  最後,由於保護人權與依憲治國已是各國基本共識,各國在此基礎上易於開展合作,各國各自的愛國行動也只能在此基礎上合作,進而在超越國家的層面發展更大規模的自發秩序。憲政愛國主義並不要求人們完全背離民族傳統。它支持現存的極為多樣化的民主,以及「超國家的民主實驗主義」。

  當然,與普世主義或者天下主義相比,憲政愛國主義有其不同特點。

  正如揚-維爾納·米勒在《憲政愛國主義》一書中所言,憲政愛國主義承認國籍所具有的一種實用(以及極有可能只是暫時的)意義,認為特殊性(以一種特殊政治共同體的形式出現並允許一些人享有優於他人的特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不合法。憲政愛國主義試圖構想出一種在既定製度面前的公平。這毫無疑問是對世界已經分化成不同國家這一政治現實所做出的一個重大妥協。

  憲政愛國主義不是簡單地宣稱全人類應當從虛無主義走到一起,以創造一個建立在全新的普世主義價值之上的政治體。換言之,憲政愛國主義只是轉換,而非憑空創造。憲政愛國主義展示出,我們總是不能以完全的健忘狀態,而是要拖著從特定的民族家園帶來的文化之雲,走進這樣的理性和經驗。

  可以說,憲政愛國主義的核心是,一種以普世性的自由民主規範和價值為中心,通過特殊的歷史經驗來反思與詮釋的憲政文化。

  憲政愛國主義是唯一可行的愛國路徑。如果有的國家實行憲政,有的國家實行法西斯,世界註定不能和平。

0

主題

15

帖子

18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8
沙發
杙榕橡 發表於 2016-8-17 12:42 | 只看該作者
憲政愛國主義這個提議新穎,贊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8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3
canal 發表於 2016-8-18 05:41 | 只看該作者
愛國還要分憲政愛國與普世愛國?太複雜啦。就好像說你是文件上的男人還是自然男人,簡直就是挑戰現代人的智商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2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