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大橋游"火熱 乘客歡呼鼓掌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368

帖子

99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湯臣一品 發表於 2018-10-25 1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怕誤了一早的行程,陳潔失眠了,「一晚上沒怎麼睡」。

關注港珠澳大橋好幾年,她記得很清楚,10月24日上午9時大橋通車運營。幾個姨媽很想看大橋,可惜有的在湖南老家,有的工作沒空,陳潔先來探路。

10月24日早上6時30分,在廣東中山市區居住的陳潔起床,去中山北站趕8時21分前往珠海的城軌。8時54分,陳潔到達珠海城軌站,並於9時整上了前往珠海公路口岸的專線車。9時02分,她忍不住發了一條朋友圈:「#港珠澳大橋#首批乘客。」

未到前,陳潔心想,自己來得這麼早,估計是當天通關的前幾名,至少也在前一百名以內。

9時18分,當她抵達口岸,被現場的熱鬧熙攘氣氛驚到了,「沒想到已經擠滿了人,估計得排前一千名了」。

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和陳潔一樣,24日一早,很多人來到珠海公路口岸,排隊等待過關,期待一覽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風采。拍照留念時,有遊客特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橫幅,上面寫著——「歷史性一刻」。

「大橋游」火熱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運營前一晚,十餘公里之外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辦公樓不少房間都亮著燈。餘烈是該局的副局長,他也在加班。

當晚21時許,有人打電話來,諮詢次日私家車上大橋的情況。餘烈事先了解到,很多旅遊社推出了「大橋首日體驗游」,賣了很多票,便跟對方說:「大橋通行能力沒有問題,但可能首日口岸人流比較大,建議私家車錯開出行。」

「明天(24日)應該沒什麼壓力,究竟有多少人,現在還不知道。」餘烈笑說。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位於修建的人工島上,距離珠海拱北口岸不遠。根據安排,大橋於10月24日上午9時通車。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大橋游火熱 乘客歡呼鼓掌10月24日8時許,通關尚未開始,珠海公路口岸外的廣場已擠滿人,多數是來體驗大橋的遊客。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

24日早上6時許,澎湃新聞抵達珠海公路口岸,現場已有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8時08分左右,第一輛遊客大巴抵達,口岸外圍的廣場很快熱鬧起來,不久便排起長隊。

絕大多數人都是為親身體驗港珠澳大橋而來,多數是報團的遊客,少數自由行。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大橋游火熱 乘客歡呼鼓掌張兵利和父親第一次來廣東,在珠海生活的親戚幫他們報上了大橋的「首發團」。

47歲的張兵利是河南洛陽人,她是一名教師,休假和家人於10月21日來珠海遊玩。張兵利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廣東,同行共5人,3人沒有港澳通行證,她和父親有港澳通行證,於是她和父親昨日去了澳門,今日來體驗大橋,順道去香港看看。

張兵利的父親張世璞77歲了,馬上要踏上港珠澳大橋,他很期待,說「首發只有一次」。

父女倆報的是廣東省拱北口岸中國旅行社的「港珠澳大橋首發團」,體驗完大橋后,他們將前往香港昂坪,那裡可參觀寶蓮寺,也可坐纜車。

張兵利表示,他們在珠海有親戚,是親戚幫忙報的團,「首日的團很難訂,沒有太多選擇,能去就行」。

廣東省拱北口岸中國旅行社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港珠澳大橋首發團」很火爆,今日有250多人報名參加,團費200-600元不等,賣點主要是體驗大橋,再是去香港昂坪或者迪士尼逛逛。

該工作人員還介紹,港珠澳大橋未通車前,他們帶團去香港都得坐船。通車后將帶來全新體驗,只是前期人工島不能下車遊覽,有點遺憾。

中山國旅的線路負責人吳雪芬表示,「大橋游」很受歡迎。她所在的旅行社首發100人,後面的團已經排到了12月,每天都有。

「很多遊客都去過香港,報名遊客主要是看大橋。」吳雪芬說。

在成群的體驗者中,也夾雜著少數自由行的遊客。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大橋游火熱 乘客歡呼鼓掌

因有長輩在香港生活,83歲的中山人胡振華每兩周去一次香港,過去他要麼坐船去,要麼走深圳去香港。這次,他打算體驗大橋去香港,回程時再體驗前陣子剛開通的廣深港高鐵。

今年83歲胡振華生活在中山,因為有長輩住在香港需要探望,他每隔兩周就要去一次香港。過去,胡振華要麼坐船去,約一個半小時;要麼坐大巴去,途經深圳再進香港,不堵車也要3個小時。

胡振華說,通車當日,他早上5點多就起床了,一個人特意來體驗大橋,最想知道走大橋會不會節省時間。

胡振華早已計劃好,返程時,他就坐前不久剛開通廣深港高鐵,一次赴港之旅,體驗兩種最新的出行方式。

排隊等待邊檢時,一名70歲的老人拿出DV拍攝。據該老人介紹,他和老伴是四川人,之前去過一次香港,得知大橋要開通,特意趕過來。

兩人選擇的是自由行,主要想看看大橋。遺憾的是,十多分鐘等待后,兩位老人被告知,他們通行證簽注時間已過期,今日無法過關了。

在邊檢口附近徘徊了一陣,得知確實無法通關后,兩位老人無奈轉身離開。

觀橋時乘客歡呼鼓掌

10月24日8時50分左右,等待通關的隊伍開始緩緩向前挪動。跟隨人流,約30分鐘后,記者成功通關。

通關后即可乘車進入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通行指南》顯示,大橋可通行「五類車」,即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計程車、貨運車輛、跨境私家車等。

在粵港私家車方面,在大橋開通前發出的香港兩地牌私家車及內地私家車配額分別為約10000個和約1000個。此外,粵港政府也會在稍後適當時間宣布允許目前持有配額使用其他口岸的粵港兩地牌私家車,免手續試用大橋的細節安排。私家車通行一次收費150元。

對於多數人來說,穿梭巴士或直通大巴是最方便的選擇。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大橋游火熱 乘客歡呼鼓掌

經過40多分鐘的行駛,穿梭巴士抵達珠港澳大橋香港口岸。

其中,穿梭巴士是港珠澳大橋粵港及港澳口岸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提供頻密接駁服務。穿梭巴士的港珠線、港澳線均24小時運行,兩條線路將投放140輛穿梭巴士。乘坐穿梭巴士從珠海公路口岸至香港口岸約40分鐘,繁忙時間為每5分鐘一班。

票價方面,穿梭巴士的港珠線與港澳線同價,日間票價58元,夜間票價63元,兒童、老人、傷健人士等5折優惠。

上午9時56分,記者乘坐的穿梭巴士啟動,前往香港。

穿梭巴士行駛在雙向6車道、限速100km/h的大橋上,乘客們忍不住探頭張望,眺望遠處的伶仃洋,對著窗外的大橋拍照留念。

有人想看中華白海豚,但一睹「水上大熊貓」需要運氣。前一日,廣東海事局海巡船就在東人工島附近發現了5隻白海豚,當時它們正向大橋方向列隊游去。有人想登上人工島,下車看看整個大橋風貌,獲知人工島暫時不能停車,接連感嘆「太遺憾」。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大橋游火熱 乘客歡呼鼓掌

在廣東中山生活的陳潔去過香港十餘次,她一早起床,特意前來體驗大橋,順便去香港看畫展。

1989年出生的陳潔是美術生,在北京讀大學,后在上海工作。因家人在廣東,陳潔來到廣東中山,選擇在創意設計方向創業,自稱是「搞藝術的」。

陳潔說,她做創意設計,需要靈感,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這次她主要為看港珠澳大橋而來,順道去香港看畫展,「畫展有一段時間都可看,但首日通車只有今天。」

陳潔對港珠澳大橋的「中國結」情有獨鍾。成功拍到一張「中國結」后,她很快將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這是她當天發的第三條關於大橋的朋友圈,惹得「平時不出來的朋友都出來了」。

「中國結」,源自於橋塔的一處造型設計。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共有三座通航孔橋、七座橋塔,其中包括九洲航道橋的「風帆」雙塔、青州航道橋「中國結」橋塔、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的「海豚」塔。

港珠澳大橋設計負責人孟凡超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塔橋的設計包含了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這座大橋的各種文化元素」,從最開始的設計理念到最後的呈現,結合了美感、文化、氣候和水文條件,並進行了無數次修改。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大橋游火熱 乘客歡呼鼓掌

穿梭巴士進入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時,多位乘客歡呼鼓掌。

上午10時18分左右,穿梭巴士進入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車上多位乘客不自覺地發出了驚呼,接著有人鼓掌。約10分鐘后,穿梭巴士穿越了6.7公里長的隧道,即將進入香港境內,車上又響起驚呼聲和掌聲。

眺望、拍照、討論......體驗大橋的乘客在驚嘆的同時,也對大橋的「牛氣」如數家珍:總長約55公里,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總投資約1200億元;設計使用壽命120年,防16級颱風、8級地震;6年籌備,9年建設,從方案提出、前期工作、設計實施等至今已超過15年.....

然而,多數乘客不太清楚的是,港珠澳大橋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

上世紀80年代,香港實業家胡應湘最早提出了在珠海、香港之間修建跨海大橋的構想。胡應湘本是土木工程專業出身,當時畫出了大橋草圖。

據新華社10月23日報道,回憶35年前提出的大膽設想,83歲的胡應湘這樣說,「如果在珠江口建一座穿越伶仃洋、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跨海大橋,可以打開珠江西岸製造業的出海口,也能讓香港繁榮的商業輻射到這裡。」

餘烈說,早前,珠海市也曾提出修建「伶仃洋大橋」,但因當時香港、澳門均未回歸,此構想未能付諸實踐。

據央視新聞報道,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香港特區政府為振興香港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認為有必要儘快建設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跨海陸路通道,以充分發揮香港、澳門的優勢,並於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橋的建議。

最終,該建議被採納。

2003年8月4日,國務院批准三地政府開展大橋前期工作,同意粵、港、澳三地成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並於當月29日在廣州召開了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正式成立,全面啟動大橋各項建設前期工作。

就這樣,港珠澳大橋成為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大橋的亮相除了驚到遊客,也轟動了世界,被業界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確實太難了,但最後做成了」

「60后」餘烈是這一「奇迹」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他大學讀的是橋樑專業,後進入廣東省交通廳工作。2003年10月,作為省交通廳的公務員,餘烈第一次接觸到港珠澳大橋項目,參與到該項目的材料準備、審核等工作。

2004年3月,13人的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餘烈是其中之一,任主任助理。餘烈表示,當時人員很少,都來自不同單位,其中技術人員8人。此外,香港、澳門各有一人擔任副主任,屬於兼職。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開工建設。半年後,由香港、廣東、澳門三地政府共同舉辦的事業單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正式成立,該機構主要承擔大橋主體部分的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的組織實施等工作。

6年籌備,9年建設,餘烈說,「確實太難了,但最後做成了。」

180

主題

368

帖子

99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90
沙發
 樓主| 湯臣一品 發表於 2018-10-25 10:21 | 只看該作者
為此大橋鼓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

主題

124

帖子

46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60
3
溫哥華森林 發表於 2018-10-25 10:24 | 只看該作者
偉大的工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1 2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