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6-5-10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楞伽,為師子國(現今之鍚蘭島)之山名,楞伽經,乃佛在楞伽山所演說的經典。佛之所以說此經者,蓋欲除眾生之妄心,欲天下後世之人,皆舍妄歸真,去惡從善,契合佛心。此經之要,不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歷代禪宗大師說心明性,棒喝指陳祖師禪或如來禪,均不離此心法。昔達磨祖師於傳法慧可大師時,交付楞伽經四卷,囑云:「吾有楞伽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法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又言:「吾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也。」當今高僧成觀法師云:「末法眾生,根機闇鈍,欲入禪心,當須假以經教,可從六祖壇經入門,溯源而上,依次深入金剛、楞伽,以悟明祖師西來意。」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沙發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6-5-10 12:13 | 只看該作者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簡稱《楞伽經》,是大乘佛教中極重要之經典;既 是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經典,亦是中國禪宗開悟聖者自我印證及悟後起修之依據經典;故初祖菩提達摩大師以此經典連同佛缽祖衣一併交付二祖慧可大師,以為傳法印證。禪者可依此經建立正知正見,避免錯悟大師誤導參禪方向,未來證悟可期。

二者禪宗證悟之人,欲求上進而入初地,必讀此經。佛於此經詳述破參者 應進修之知見,指示佛子依此升進初地,成真佛子,是名實義菩薩,是故悟者必讀此經。

《楞伽經》之主要宗旨,乃為佛子詳述八識、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 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細述阿賴耶識與七轉識間之關係及體性、明心后修道之原理與次第、以及如何以所證之如來藏為根本,漸漸斷除現業流識,地地增上之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3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6-5-12 03:42 | 只看該作者
《楞伽經詳解》摘錄

  『何故說斷常?及與我無我?何不一切時,演說真實義?而復為眾生,分別 說心量?』

  疏∶上來四句問法身佛之平等相,此六句偈問法身之性相;此乃大乘法寶--第一義諦。

斷見謂人死如物壞,死已斷滅,無有精神體性常存,名為斷滅。譬如崇尚 二乘緣起性空而不解緣起性空之諸大知識,每雲一切法緣起性空,一切滅已即 是涅盤,不許有如來藏空性離見聞覺知獨存於無餘涅盤中,斯等大善知識亦名 斷見者;雖彼諸人否認涅盤為斷滅,亦引佛語證明涅盤為中道,不承認自己是 斷滅論者,然卻認定無餘涅盤之中一無所有,不許涅盤中有如來藏空性離一切 法獨存,斯則口言中道,實為斷滅論者。

常見者謂執取靈知心為不生不滅之永恆實體,誤認此靈知心為常恆不壞之 心,此即《楞嚴經》所示之五現涅盤外道見;亦有佛子修習定法,坐入初禪丶 二三四禪定境,妄認定境中之靈知心為常恆真實之心;合欲界靈知心,總名外 道五現涅樂邪見,佛為破壞常見外道之常見,故說聲聞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空相--無念靈知心乃是識陰,無常非恆,於無想定等五位,中斷而不現前--令常見外道知曉靈知心相空非實,故佛方便說 無我法,以破常見外道。

破常見外道已,未悟之人便認一切法空,悉皆緣起緣滅,無有實體真性, 墮於邊見,認同斷滅;佛欲導正此諸邪見,遂說有如來藏之真實體性,乃依如 來藏之總相而說其別相,此即《大般若經》之由來。然如來藏之總相所顯別 相,離於一異丶俱不俱丶斷常丶生滅丶來去……而名中道,其意難會;為度著 有外道計,遂說不空如來藏,說為真我真常真樂真凈,又說有我;計有外道以 知佛法非斷滅見故,欣然皈佛受學,終於漸漸證入空性如來藏,證已方知如來 藏空性真實無我,無始以來遠離見聞覺知及不作主故;以證如來藏故,證得人 無我及法無我。是故有時佛說有我,有時復說無我,悉皆真實,無有錯謬。未 悟之人若說我及無我,即如暗夜射箭,有時中的,多數虛發;中的之時亦不知 中,不知所以射中之理。

若諸常斷見者悉皆入於佛法,則應令學一切種智,是故依於如來藏本體之 中道,又復說如來藏之心量--八識心王之能依所依及俱有依丶五法三性七自性 及七第一義丶二種無我丶百法明門丶千法明門……等。佛子了此心量已,即知 如何次第而入初地,如何次第轉依而至佛地。

此諸佛法正見,須依佛所施設之五時三教次第而授,地上菩薩若依此次第 於人間弘揚大乘,則橫逆必少,正法得以順利弘揚。余於早期未依此次第,而 於初始即大力弘揚如來藏法,故爾多諸橫逆,屢有明心者退回常見法中,亦遭 錯悟之常見佛子攀為同類;若非後來陸續著作出書,闡明其異同,難免為應成 中觀師誣為自性見。凡此皆因大乘正義甚深微妙,難解難入,余於諸書雖然幾 已明說密意,仍然少有因書悟入者,錯會之佛子依然不計其數。是故佛於初成 道時不即說甚深之法,而於阿含中以密義說如來藏空性,真悟之人讀之便解, 劣慧者便墮相空諸法中,不能證解佛於阿含密意所說如來藏空性。

此六句偈乃問五時三教∶何因佛先闡釋斷常?因何有時說於無我?後復說 有真我常恆不壞?云何不於初成佛已即於一切時宣說大乘正義?而分聲聞相空 之教丶大乘般若空性教及如來藏唯識教?又復為諸佛子說如來藏唯識一切種智?何不一切時說?因何需觀根器及時節因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2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