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魯迅如果還活著 ?/ 也談毛澤東和魯迅 原創

[複製鏈接]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1-18 0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粒子在 於 2013-1-18 13:28 編輯

魯迅如果還活著 ?/ 也談毛澤東和魯迅      原創

近來談到魯迅,談到魯迅如果活到解放后,會怎麼樣?這實在是個好話題。

魯迅的兒子海嬰和黃宗英都在回憶錄中說,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要寫,要麼是識大體不 做聲。

胡風是魯迅最要好的朋友,結局會一樣,或者更慘。是的,魯迅也只能是這個結局。

不過毛澤東是很欣賞魯迅的,這也是事實。欣賞歸欣賞,這是文人相惜,毛澤東是個文人,所以他喜歡魯迅,但他更是個玩政治的,這就當別論了。

政治講的是權力,以及權力的奪取,鞏固和運用。圍繞權力的目的,有利的利用,無利的拋棄,有害的割除,毫不猶豫。這裡沒有真理,也不講道理,只有權力和權力的目的。中國的知識分子很多只有文人意識,沒有政治意識,所以犯忌,倒霉,被關被押被勞改被殺頭,還不自知為了什麼。

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毛澤東對魯迅的態度。

新中國成立以前,毛澤東欣賞魯迅,支持魯迅,是因為魯迅做的是反對舊政權的事,與毛澤東的目標一致。毛澤東奪取政權以後,就不同了,按魯迅的個性和見解,他不會受雇於當政者,為當權者搖旗吶喊,塗脂抹粉,而仍然會按照自己的理念和見解,抨擊他認為的不合理。所以,他就必然會和胡風那樣,或者會和許多大右派那樣被無情整肅,會有一樣的下場和遭遇。毛澤東說的是實話,這是必然的結局,沒有其他的可能。

知識分子們不大理解,只能說明知識分子們懷有太多的信任和想象,對共產黨的宣傳太過相信,太過理想化。事實上,建國前和建國后,很多知識分子都這樣,而知識分子又有很大的號召力和煽動力,毛澤東本人就是靠這個起家的。他太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了,所以建國后,先反了胡風,又再搞了反右。中國共產黨的法寶其實就是組織宣傳和統戰,共產黨靠這幾手起家,也靠這幾手鞏固和維持,至今沒有改變。所以,黨的組織只有組織部,宣傳部和統戰部,就不奇怪了。任何依靠集權統治的,都依靠這幾樣東西,這是集權的支撐,也是集權的法寶。魯迅如果活到解放后,只能是第二個胡風,或者連胡風都不如,因為胡風畢竟還是多年的共產黨,而魯迅只是一個局外的同盟者。所以,魯迅只能被關,還繼續寫,但發表不了,即使發表,也是做為靶子被批臭,成為臭狗屎之類,不會再有偉大的待遇和地位了,最後如果死不悔改,那可能就只能被自殺或被他殺,就和許多有名的右派那樣了。這應該就是魯迅如果還活著的最當然的結局吧。

新中國社會就是封建主義的延續,毛澤東時代就是封建主義的后階段,毛十分明白這一點。在封建主義階段只能使用封建主義的做法,俗話說,與無賴斗,就要比無賴還無賴,與流氓斗,就要比流氓還流民,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這個道理,否則只能失敗。贏局才是最重要的,手段則無所不用其極。這是中國這個社會到至今都還沒有根本改變的本質。中國知識分子很多很有才華,但政治上普遍單純和幼稚,比較理想主義,所以到新中國就註定要挨整。中國的問題其實就是農民的問題,農民沒那麼多理念和理性的追求,他們要的是現實的利益,要現實現報,首先是吃飽穿暖,居有定所。至今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也還是這樣,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這些基本的問題,所以中國共產黨說一千道一萬,也還沒完成毛澤東所說的新民主主義要完成的任務。所以中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儘管如此,毛澤東還是想超前進入共產主義,他是個大明白人,所以他要破四舊,要搞文革,要七八年整頓一次,他的這些圍繞文革式的舉動都是在摧毀封建主義文化在中國的根基,他以為摧毀了封建主義的文化,就能讓人們的意識也跟著轉化,社會主義就自然的可以到來,共產主義也就不遠。但是,事實上他失敗了。意識的轉變不能帶動物質基礎的改變,正像文革不能使人們自動放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東西一樣。而且結果還適得其反。

但是,不管怎樣,毛澤東是做了一次嘗試。雖然他太過急躁,他用封建主義的手段摧毀封建主義的基礎,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是一個首創。所以,他失敗了,但失敗的也很光榮。正如歷史上許多思想先驅者,大多沒好的下場。但是他們所展現的思想卻會照亮以後的世界。毛澤東不僅是個思想先驅,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實踐者,身體力行者,他用他可能運用的力量來推動他的思想路線,而不太顧及他所能具有的能力,和能夠達到的效果。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他很急躁,很想儘快,他不乏智慧和先機,不乏理想和偉大,但是,很多卻不合時宜,違背了時代,環境和歷史的現實,所以他也只能失敗,這是先驅者的失敗,失敗是必然的。其實他不要那麼心急,可能結果會更好。他完全可以在教育上加大投入,提高全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全民的素質,特別是在注重改造執政黨的素質和執政水平上下功夫,可能反而會事半功倍,比較容易達到他改造整個中國社會的目的。當然這個前提仍然是經濟基礎的改變,這是另一個話題,這裡就不對此討論。

毛澤東是中國封建主義社會產生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他的歷史使命是革封建主義的命,他本人高度的認可和實踐了這一點,他想要親手埋葬中國的封建主義,可惜他未能做到這一點。至今,中國的封建主義的東西比他活著的時代更多,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現象吧。中國應該從幾千年的封建主義泥沼中走出來了。這是今天的,又一輪新的革命的議題和不可迴避的使命。

所以,毛澤東對魯迅的認可,和他對魯迅如果活著會怎樣的解答,正是他的,作為新中國的一個現實的政治家和統治者的,實事求是的,認真地回答。儘管可悲,卻是必然。

毛澤東是真實的。因為他真實的說出了共產黨的態度,這就是共產黨統治沒有新聞自由。

共產黨要別人新聞自由那是宣傳,你相信,那是你天真幼稚。千百萬追求真理,追求民主自由的知識分子投奔共產黨,那是解放前,那是宣傳。在共產黨取得政權以後還要追求,那就是不識大體,就要被關押,被坐牢,被禁口,即使像魯迅那樣曾經被黨讚揚過,也一樣。不聽話的就只能是右派。這就是當時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或者識大體,或者當右派,沒有新聞自由可言。有人很執著,要求共產黨兌現當初的承諾,給人民民主和自由,下場自然很慘。黨的宣傳只是宣傳,不能當真,那是包裝,僅此而已。歷史證明,宣傳的往往都不是真實的。黨和毛澤東往往也很虛偽。知識分子往往很天真爛漫,這是知識分子的不幸。如果再執著追求,那就是悲慘。當然在這裡,毛澤東很實在,說了實話。

至今,共產黨有改變嗎?毛澤東去世多年,情勢已變,會不會給一些新聞自由呢?哪怕相對寬鬆也好,像魯迅那時也好。會嗎?不得而知。

2013-01-13

注//  轉之

周海嬰,魯迅的唯一兒子,在他是《魯迅與我七十年》末篇的《再說幾句》中寫道:「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羅稷南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這是一個懸浮 在半空中的大膽的假設題,具有潛在的威脅性。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要寫,要麼是識大體不 做聲。一個近乎懸念的尋問,得到的竟是如此嚴峻的回答。羅稷南先生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

Read more: 毛說過「(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的話嗎? - 何岸泉的日誌 - 貝殼村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3-1-18 08:18 | 只看該作者
應該可以做一兩任文化部長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3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10-10 09: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3-10-10 10:00 編輯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3-1-18 08:18
應該可以做一兩任文化部長的。


1要麼被關在牢里繼續寫他的,要麼一句話也不說
■ 文摘 歷史迴廊 2013-6-21 6:40:22 【作者文集】直接聯繫作者
http://www.epicbook.com/guest/epic_motif.asp?motifid=13268

  魯迅之子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中的一段話:
  
  「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羅稷南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這是一個懸浮在半空中的大膽的假設題,具有潛在的威脅性。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要寫,要麼是識大體不做聲。一個近乎懸念的尋問,得到的竟是如此嚴峻的回答。羅稷南先生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442

帖子

56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1
4
想不出名a 發表於 2013-10-10 16:55 | 只看該作者
先搞明白什麼叫封建主義再寫吧。
中國真要是封建主義了,文人就不會被迫害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5
假裝從無錫來 發表於 2013-10-10 19:12 | 只看該作者
1.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無聲的中國》一九二七年 
  
2.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裡轉,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隨感錄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3.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來』的就是。——《兩地書》一九二五年

4.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鎗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可惡罪》一九二七年 
  
5.無論從那裡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需思索,承認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例,許多避忌;還有一大套比較利害而終於不得要領的理由,例如吃固無妨,而不吃尤穩,食之或當有益,然究以不吃為宜云雲之類。但這一類人物總要日見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氣了。——《看鏡有感》一九二五年 
  
6.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即一天一天的墮落,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凶,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論睜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7.中國人的雖然想了各種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但我卻替他們發現了,你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一監獄。這監獄在宣武門外的空地里,不怕鄰家的火災;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不會再犯;強盜是決不會來搶的。住在裡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北京通訊》一九二五年 
  
8.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牆』一般,使你隨時能『碰』,能打這牆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勝利者。——《碰壁之後》一九二五年 
  
9.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海上的兒童》一九三三年 
  
10.說話到真人厭惡,比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墳」題記》一九二六年 
  
11.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牠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牠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一九二五年 
  
12.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這個與那個》一九二六年 
  
13.中國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騙人》一九三六年 
  
14.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看剝羊,彷彿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後走不幾步,他們並這一點也就忘了。——《娜拉走後怎樣》一九二六

15.我先前的攻擊社會,其實也是無聊的。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為他們大多數不識字,不知道,並且我的話也無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則,幾條雜感,就可以送命的。民眾的懲罰之心,並不下於學者和軍閥。——《答有恆先生》一九二七年 
  
16.我總覺得洋鬼子比中國人文明,貨只管排,而那品性卻很有可學的地方,這種敢於指摘自己國度的錯誤的,中國人就很少。——《兩地書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17.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經驗》一九三三年 
  
18.中國人自己誠然不善於戰爭,卻並沒有詛咒戰爭;自己誠然不願出戰,卻並未同情於不願出戰的他人;雖然想到自己,卻沒有想到他人的自己。——《一個青年的夢譯者序二》一九一九年 
  
19.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20.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中國語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21.可惜中國人但對於羊顯凶獸相,而對於凶獸則顯羊相,所以即使顯凶獸相,也還是卑怯的國民。這樣下去,一定要完結的。我想,要中國得救,也不必添甚麼東西進去,只要青年們將這兩種性質的古傳用法,反過來一用就夠了;對手如凶獸時就如凶獸,對手如羊時就如羊!——《忽然想到.七》一九二五年 
  
22.凡中國所有的,外國也都有。外國人說中國多臭蟲,但西洋也有臭蟲……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蟲,而遭別人指摘的時候,實在也不太舒服的……最好還是希望別家也有臭蟲,而竟發現了就更好。——《外國也有》一九三三年 
  
23.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病後雜談之餘》一九三四年 
  
24.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甚麼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甚麼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25.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吧,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象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還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今天的兩種感想》一九三二年。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46
6
 樓主|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10-10 22:05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魯迅真的很深刻,今天的中國人,真的很像魯迅筆下的中國人。

什麼時候中國人能有所改變呢?在什麼情況下中國人才能改變呢?真是很大的課題。

再次感謝你發來的魯迅言論,這是我們的鏡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7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3-10-10 23: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3-10-10 23:35 編輯

  

毛澤東談「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嚇怕旁聽者2008年09月25日 09:39中國網
http://news.ifeng.com/history/2/ ... 5_2666_803623.shtml
   
今天,是著名作家魯迅誕辰127周年紀念日。

魯迅之子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中的一段話:「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羅稷南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這是一個懸浮在半空中的大膽的假設題,具有潛在的威脅性。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要寫,要麼是識大體不做聲。一個近乎懸念的尋問,得到的竟是如此嚴峻的回答。羅稷南先生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任何人讀到這段對話,都會出一身冷汗。

當時,《魯迅與我七十年》一出,這段對話就成為議論的焦點。我曾好長時間回味這段話,想想毛澤東生前那麼熱愛、敬重、頌揚魯迅,怎會說出這樣的話?毛澤東一向熱愛魯迅。開始在馮雪峰的影響下讀魯迅,什麼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沒有媚骨……這都出自他的口。建國后毛澤東在書房的一張照片,靠在書架翻書,這書就是新出版的《魯迅全集》,毛澤東讀過多少書,可見對魯迅的熱愛。毛澤東曾有言,假若他要選擇職業的話,要當一個雜文家,這是否因為魯迅的影響?我們如果了解魯迅,會發現毛澤東和魯迅有很大的共同之處,這就是叛逆精神、鬥爭精神,甚至「造反」精神。既然他們「心是相通的」,應當成為知音同好才是,我是不相信有這樣的話和這樣的情節的。魯迅死於1936年,假如活到1957年,這不僅是思想界、文化界,也是國人擔心的一個戰戰兢兢的問題。魯迅確實沒有媚骨,所以才叫人擔心。於是這一假設成了國人的「情結」,定要設法證實它!《魯迅與我七十年》,這一懸念終於得到了左證,於是我們都可以放心了,因為它完全「合情合理」,好像是一句等待已久的要證實的話。

但證實這個對話的是黃宗英女士,後來我才讀到黃宗英在《炎黃春秋》2002年第12期以《我親聆毛澤東羅稷南對話》撰文證實,她就是現場見證人,「我永遠忘不了當時『對話』給我的震顫,提起這件事,我血液循環也要失常」。黃文摘錄如下:

……魯迅之子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中寫到,1957年羅稷南在一次座談會上向毛澤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是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不做聲。這段「羅毛對話」,我是現場見證人,但我也想不起有哪一位還活著的人也聽到這段對話。我打電話給我熟悉的律師,簡要地敘述了當時的情況后,問他:「如果我寫出自己聽到這段對話,將與海嬰所說的份量不同,因為我在現場;如果沒有第二個人說他也當場聽到,那我豈非成了孤證?若有人提出異議,我又拿不出任何旁證,那麼在法律上……」那位律師說:「正因為當時在場的人如今大概多已不在人世了,你就更有責任寫出來,留下來。你又不是在法庭上,你先把你看到聽到的事實寫出來再說。」於是我就到處求助,希望有更多的文字數據校正我的遠記憶,以期儘可能準確地表述這場短暫又撼人心魄的「對話」。

我又見主席興緻勃勃地問:「你現在怎麼樣啊?」羅稷南答:「現在……主席,我常常琢磨一個問題,要是魯迅今天還活著,他會怎麼樣?」我的心猛一激靈,啊,若閃電馳過,我感覺空氣彷佛頓時凝固了。這問題,文藝人二三知己談心時早就嘀咕過,「反胡風」時就嘀咕過;可又有哪個人公開提出?還當著毛主席的面在「反右」的節骨眼上提出?我手心冒汗了,天曉得將會發生什麼,我尖起耳朵傾聽:

「魯迅么——」毛主席不過微微動了動身子,爽朗地答道:「要麼被關在牢里繼續寫他的,要麼一句話也不說。」呀,不發脾氣的脾氣,真彷佛巨雷就在眼前炸裂。我懵懂中瞥見羅稷南和趙丹對了對默契的眼神,他倆倒坦然理解了,我卻嚇得肚裡娃娃兒險些蹦出來……

我讀到黃宗英的證實后,對這個對話就徹底不再抱有幻想了。沒有理由不信。這話讓我想到了魯迅的意義。這就讓我們明白,魯迅是民族的!不是哪一個政治團體就可以隨便佔有的。表面上讚揚,骨子裡照樣仇視。魯迅因他的雜文,在當時就有殺身之禍。朱元璋做了皇帝就不是從前的農民朱元璋了,洪秀全當了天王也不是從前的農民領袖洪秀全了,而一個思想家是永遠不會背叛他自己的。誰在那個位子上,誰就會對著魯迅這枝筆不舒服,由一個對魯迅的讚美者變成仇視者,這並沒有不好理解的。

文章摘錄自香港《文匯報》 作者:山海夫

我想周海嬰記錄, 黃宗英證實的毛澤東先生對魯迅在解放后的兩種可能性,是可靠的,值得深思的。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0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08
8
11nn93n9 發表於 2013-10-11 01:17 | 只看該作者
共產黨這這個執政集團,和以前有過的各個執政集團是一樣的,沒什麼不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0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08
9
11nn93n9 發表於 2013-10-11 07:25 | 只看該作者
原來毛主席早就知道共產黨會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他明白共產黨到底是個什麼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532

帖子

19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5
10
zhijin0103 發表於 2013-10-12 12:4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首先什麼人敢向毛澤東問這種問題,為什麼問這種問題。毛澤東作為一個政治家有無必要回答這種問題,會從如此語言回答他所推崇的人物,可信度極低,何況這些言論都是當事人都故去后推出,採信度基本為零。比如尼克松回憶錄,可以採信,因為此書出來,寫書人還活著,不怕對質,因而可信度高,可以採信。而那些反毛的文章,全是當事人死後出來,怕是擔心對質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1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3-10-27 00:01 | 只看該作者
想不出名a 發表於 2013-10-10 03:55
先搞明白什麼叫封建主義再寫吧。
中國真要是封建主義了,文人就不會被迫害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

文人喜歡惹事生非,所以,總會被迫害的。事實上,迫害他們的,本身也是文人。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46
12
 樓主|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10-27 18:35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3-10-27 00:01
文人喜歡惹事生非,所以,總會被迫害的。事實上,迫害他們的,本身也是文人。 ...

文人總是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文人不掌權就是權力的口頭反對者,鼓噪別人去造反。文人掌權,就是權力的維護者,手段比其他人會更恨,更惡,更殘酷,因為他怕別人造反。毛澤東深知文人的厲害,更深知文人的卑劣,所以,當他掌權后,就要先封住文人的嘴,封不住的就殺掉,其他的就都成了哈巴狗一樣的東西。中國人沒血性,其實就是說中國的文人沒血性。所以,中國的文人就只能是做嘴上厲害,骨頭很軟的功夫師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0 2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