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悅悅走了,中國走向何處?

[複製鏈接]

278

主題

336

帖子

597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5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app2011 發表於 2011-10-24 0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悅悅走了,中國走向何處?

瀟譽

【人民報消息】這兩天,一個讓人揪心的小悅悅,那個有著天使微笑的小孩兒,那個用她的生命來喚醒中國人麻木的小天使,輕輕地飛了,沒有看她最骯髒的這個世界一眼,她飛向了天國,也許,那裡真的是天堂,人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幫互助,沒有猜忌,有的只是神聖的光輝照耀下的樂園。

而留下的我們在這失樂園裡迷惘的尋找,是佛山人嗎?是廣東人嗎?不,是我們的全體國民,我們何去何從?

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不是僅僅為了簡單的吃穿,是不是為了簡單的生存?是不是能夠維持呼吸就已足夠,對身邊的事,對社會的事無動於衷,冷漠處之?

十八個路人就是中國絕大多數人的代表,他們的思想情感就是中國人當下的思想情感,因為這樣的事並不是只在一個地方發生,而是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前幾日,我們坐著公交汽車路過一個十字路口,有一個人被一輛卡車撞倒在地,不知死活,但是來來往往的車輛那麼多,沒有一個停下來,沒有一個人去報警。我們坐的那輛車裡面全是教師,沒有一個人說司機停一下,給警察打個電話,司機也是看了一眼急急跑路。大概人人都自我安慰,會有人管的,但是我不會管,我還有事,別人的死活與我何干?

所以,即使是我們自己跌倒在地,受傷需要別人的幫忙,也絕對不會指望會有人幫助,也不會奢望會有好心人會對我們幫助的,我們的潛意識裡,這個社會好人都已經絕種,這個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無助的。

我坐在回家的列車上,人們之間不敢交談,每個人之間都冷冷的審視著,至於別人讓自家的孩子喝口水,吃點東西,或者抱一抱,那更是不可能?我們每一個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不要相信任何陌生人,除了自己的爹媽,誰都不可以和他說話。我們大人也是,誰也不敢輕易地和人搭訕,就是一個大男人也不敢隨便抽別人遞過來的煙,因為一不小心,你可能就被迷被別人下套被騙,我們的母親,姑嫂等更不敢和陌生人答話,因為一不小心,她們的首飾項鏈金錢可能被席捲一空。

在單位里會好一點嗎?估計更可怕,單位里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說話都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涉及到利害關係,沒有幾個人敢說真話和實話,這幾年,我不想走朋友,也不想看親友,因為,我們都被虛偽所遮障,我們之間是那麼的客套,我們即使談論也是純粹物質的東西,無論你收入高低,都可能會影響到別人的情緒,你的身邊總有一些富翁總有一些窮人,他們的職業或收入不是讓你難過就是讓他們難過,但是你和他們說話的時候又只能說這些。

在鄰里之間會好一點嗎?也許鄉村會好一點,但城市化后樓房的居民是「雞犬之聲不聞老死不相往來」,相互之間能夠點個頭也算不錯了。密集的防盜窗和越來越複雜的防盜門是最好的詮釋。

就像在寒冷的冬天雪地里,雖然凍得要命,雖然身邊有好多人,但是我們除了包裹好自己以外,絕對不會向別人抱團取暖——誰知道那個人安得什麼心?網上有人就小悅悅事件留言,說看一下別人家的小孩子都會遭到別人的白眼和敵視的目光,其實這也是平常。

我只覺得我生活在非人間,小悅悅那個美麗的天使離開了這個渾濁的世界,大概會深深地觸動一些人的心靈,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是人,還有人的情感,但是絕大多數人繼續麻木,繼續相互防備,繼續醉生夢死,得過且過。

如果能夠及時享樂,何樂而不為?如果能夠簡簡單單的活著,就不要招惹任何麻煩,如果連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管別人的閑事那不是扯得蛋疼?我們就這樣渾渾噩噩,苟且度日。活在虛偽的世界中,看不到一點點溫暖,一點點希望。

好在還有一個沒「文化」的拾荒阿姨,她和小小悅悅共同合奏了人間悲曲,讓我們終於意識到,原來這個62年歷史之久的「中國文化」越少的人就越有人性。

中國也曾有過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過去,但62年後的今天,那似乎已經是遙遠得看不見的東西了。

http://www..com
我要告訴可貴的中國人,快快做出明智的選擇:遠離中共邪黨,「三退」保平安。

97

主題

137

帖子

48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6
沙發
nvdf 發表於 2011-10-24 21:17 | 只看該作者
廣東佛山被車碾壓的幼童小悅悅最終不治身亡,肇事司機已經被正式逮捕。但是中國社會對於小悅悅事件的討論仍然鋪天蓋地。有學者指出,小悅悅事件折射出中國社會驚人的冷漠和不信任感,但是這個事情很難改變中國社會道德良知淪喪的現狀。中共60年分兩步 破壞中國人倫

美國之音近日在採訪深圳非政府組織「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時,對方表示,小悅悅事件折射出中國社會極度冷漠、缺乏基本同情心和信任感的現狀,這和目前中國的社會建設嚴重滯後有很大關係。

劉開明說:「中國在1949年以後的前30年,我們是讓人仇恨,以階級鬥爭為綱,讓不同階層之間的人互相鬥互相仇恨;最近這30年,又告訴大家,你要掙錢,所有的事情只要你有錢你就是英雄、你就是老大。 在這種社會氛圍中,人與人之間就很少或者很難有這種同情心。另外整個體制也不能夠讓人們形成信任和同情,比如扶跌倒的老人起來法院就說,如果不是你乾的,為什麼你會去救,這對社會傳遞出非常錯誤的信息,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不需要你去幫,不鼓勵你去幫助。」

中國人只重視自己熟悉的內部圈子

北京的研究諮詢機構「中國政策」的研究部主任戴維•凱利(David Kelly)表示,小悅悅的案子凸顯出,長期以來,中國社會對自己的周圍圈子和外部世界的反映態度和處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他說:「1949年來,從中央政府到民間,中國人只強調、重視自己的內部圈子,因此人們只了解和信任自己周圍認識的人和群體。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那個世界中,人們才可能做事情,出了那個圈子,他們就不知所措了。」

凱利表示,中國以前發生的一些見義勇為卻反被起訴的事件,導致人們在救人之前先考慮明哲保身。凱利舉了一個例子:「上周,有一個美國女子跳入杭州西湖去救一個輕生的中國女子,這個美國人救完人就走了,沒有要求要媒體曝光或者要獎賞,這在中國引起了廣泛討論,大家認為美國人就是會這麼做,而中國人卻不會,因為一旦那個輕生的中國女子告到法庭上,法官會質疑救人者有什麼理由要去救人,她一定是要掩蓋她自己做的錯事才去救人的。」

撒馬利亞好人法有用嗎?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上星期,廣東省政府官員、法律界人士和社會工作者舉行了3天的會議,討論小悅悅事件對社會帶來的影響。目前,廣東的一些律師正準備起草「撒馬利亞好人法」,從法律上制裁那些在類似小悅悅事件中袖手傍觀的人,並保護那些向身處險境的陌生人施以援手的人們。

中國社會問題學者劉開明表示,如果目前整個社會仍然維持這種文化和社會制度的話,那麼多一個法律條文不見得能夠起到作用。劉開明認為,過不了幾天人們便會忘記小悅悅,忘記曾經承受過的道德苦痛。

一位名叫「蘇夏薇安」的網友在新浪微博網站上這樣悼念小悅悅:「小悅悅,一路走好。願天堂里沒有人情冷漠,沒有車來車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90

帖子

9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3
3
杯中影 發表於 2011-10-24 23:08 | 只看該作者
真是令人悲哀啊,人的本性都找不到了,還做人幹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7

主題

137

帖子

48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6
4
nvdf 發表於 2011-10-26 04:24 | 只看該作者
近日,微博一張《弟弟要睡了》的照片,在短短一小時內被上千網友轉發,許多人稱感動得想哭。 照片攝於今年7月29日,記錄的是在湖南省鳳凰縣山江鎮好友村小學課堂上,因為小弟弟鬧困,正在聽課的姐姐急忙抱起他,其實她自己也很困了。



不哭不哭,弟弟不哭。(網路圖片)


弟弟睡著,終於可以安靜地聽課了。(網路圖片)
拍攝者盧七星稱,女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了,爺爺奶奶要干農活,所以女童帶著弟弟上課,因為營養跟不上,小男孩的頭看起來比較大。

據負責當地支教聯絡的吳建輝老師說,女童在讀二年級,像這樣的留守兒童狀況在山江鎮苗寨十分普遍。

據大陸全國婦聯2010年底的統計,中國大陸留守兒童人數約為58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超過4000萬。留守兒童佔全部農村兒童總數的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

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留守兒童成了農村不斷增多的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卻無法充分享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引導,他們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辛酸和壓力,面臨著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受教育等多方面的隱憂。

責任編輯:林琮文


不能留守的兒童被外出打工的父母帶著,面臨著人身安全的隱憂更大。

看一看想一想,社會問題:

小孩的父母為何不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他們無法充分享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引導,他們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辛酸和壓力,面臨著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受教育等多方面的隱憂。
中國的偏遠地區和山區與東部貧富相差很大,曾看過近照:1.大山中10歲以下的男孩背著更小的孩子和書包去上學.2.課堂上男孩抱著更小的孩子,課桌是歪七歪八的很長的木頭釘成的.
如定個什麽法,這些孩子們沒吃的,爸媽天天守著他們,能活下去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4 0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