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內戰期間美國援助中共物資膠東出土記

[複製鏈接]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5 1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7-15 12:34 編輯

怡 裳: 美國援助中共物資膠東出土記

自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始於民國三十五年的秋季,當時國軍方面採用重點攻擊的戰略,追勢頗速,原為共軍佔據的許多城市,多為國軍所攻克,使共軍陷入最低潮的境地。

  一件從未透露過的秘聞

在華東方面,國軍強攻了蘇北的邵伯、淮陰以及魯南的臨沂,到了民卅六年的整年間,共軍已再無防守戰出現;事實上,在西北方面的共軍,甚至於民卅六年的三月中竟將延安放棄,全國各線的共軍,都由守勢化整為零,盡量避開與國軍作正面的大型戰鬥,又恢復到抗日戰爭時期所經常採用的速戰速決戰術,使用突襲方式作運動戰。

猶憶民卅六年間,山東方面的中共華東野戰軍山東縱隊,在整年間只作了三次較大規模的突襲戰:一次是二月里在萊蕪突襲李仙洲部;一次是四月里在沂蒙山區之孟良崮突襲張靈甫之七十四師;又一次是六月里在九頂連環山欲突襲胡璉將軍之十一師,但未果。在是年的後半年中,國軍真是勢如破竹,克複了魯南、魯中以至膠東所有的縣城,皆不曾遇到較大的遭遇戰。

民卅六年由隴海鐵路東段進入山東的國軍,除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外,尚有六十四師、八十三師,榮譽二師、六十二師、十一師等駐守於魯南各地。而第廿五師則由沂蒙山區經膠濟線北上膠東,攻開了煙台及威海衛。

本文所要記述的,便是第廿五師是年在大半個膠東地區所發現的一件二十多年來從未有人透露過的秘聞:

  泥土裡挖出百萬磅棉花

民卅六年夏季,廿五師在搶救了被圍在九頂連環山的胡璉十一師後,但廿五師所轄的一四八旅卻損失了四四二、四四四兩個團,當即在山東境內的新泰、萊蕪之間的山區中,一個名叫龍公峪的山村裡,作暫時的喘息。除師長黃伯韜及司令部幾個重要的單位,如:參謀處、新聞處、副官處皆與黃師長擠在一間「龍公廟」之外,其他的全體官兵,完全露宿山地之曠野間,時值夏季,某日突遇大雨,一時之間,人慌馬亂,迫得臨時設法搭蓋棚幕,以防彈藥及糧食遭受潮濕;就在挖土搭棚之際,突然發現了地下有理藏之物,費了頗大功夫,終於從泥土裡挖出一個包裝極為整齊的大蔴包,打開之後,蔴包內竟是棉花,一包重達兩百磅。經過繼續挖掘,到處盡有發現,在三天時間內,居然挖掘到這種兩百磅一包的棉花共四千餘包,數約一百萬磅!

此種戰利品,不算小數,黃伯韜將軍曾電告徐州綏靖公署及濟南之第二綏靖區,唯因此地屬於崎嶇山區,交通極為困難,何況四面八方尚與共軍周旋中,徐州、濟南皆不曾給予確實處理辦法,黃伯韜又曾與第七十九兵站商量,亦無法運出。當時曾有人主張將此棉花分發給民間,但慮及國軍一旦撤離後將被共軍仍行收回,終於就在龍公峪燃起一把火,將之全部燒毀。第廿五師遂亦離開該地,經膠濟線由坊子、濰縣、高密等地進軍膠東了。

  蔣峪發現大量硝石硫磺

在經過昌樂的時候,又在蔣峪發現了大量的硝石和硫磺,但顯然這是土貨,與在龍公峪所發現的棉花完全不同,因為那些棉花的包裝相當「工業化」,內有防水紙,外有蔴包,並且用馬口鐵片加以緊緊捆紮,嘗時,人們無法猜測這頗大數目的棉花來源,山東雖出產棉花,但產數寥寥,偌大數目的集中,只能以為這是共軍多年的積累,或者是在坊子、濰縣等工業城市之工廠中劫獲的。但若與在昌樂蔣峪所發現的硝石和硫磺的包裝情形略一比較,可說情況截然不同,因為包裝硝石、硫磺的木箱、蔴包,是大小不一,十分不整齊的,因此,第廿五師的人員對那批棉花的來源,更感到高深莫測了。

硝石和硫磺,雖然人人盡知其為低級黑火藥的主要原料,但這兩種東西未經適量的配合前,是無法燒毀的,經過了許多破壞的方法,最後還是將硝石放入了流水的渠溝中衝去了,而對硫磺終於無法破壞,因為燒著了外面,堆積如小山的內部,卻是毫無損失的。只好不予理采,不顧而去。

  防不勝防的鐵西瓜陣地

經過了這樣兩次的發現,第廿五師的士兵在膠東行軍途中,隨時隨地都在注意地下的埋藏物,由於注意的關係,該師在萊陽一帶吃了不少暗虧,因為多次曾撞上了共軍所埋藏的一種小型土製稱為「鐵西瓜」的地雷,這種地雷性能不好,鐵質亦劣,一炸之後,僅能裂成一兩大塊,威力不高、殺傷力也極有限,但它的可懼情況,卻在於有連鎖性,一個地雷引發,可以導致一個村莊中數以千計的地雷以及掛在牆壁上的「吊雷」、藏在床底下的「鐵葫蘆」等等同時爆炸。共軍撤離一村時,是連同全數老百姓不論老少同時撤走的,當然他們並走不遠,只待國軍離去,他們又從國軍未曾經過的附近村莊回家,這就是著名的「麻雀戰術」的一般。

為了防不勝防的「鐵西瓜」陣地,國軍有時寸步難行,只要地上的泥土稍稍有點變動,大軍就需一陣停滯,等待工兵去加以探測挖掘,工兵所有的磁波探測器,雖然極具効用,但是儀器到底沒有思考的能力,有時這種磁波探測器,嗚嗚大叫,工兵們費了很大的努力、挖報出來的可能只是一把破菜刀,或者一隻爛鐵釘。這些鐵器,顯然一部份是根本無意而留在地下的,但也毫無疑問其中絕大部份,是共軍特意製造的「疑雷」。因了這種情況,行軍的速度就可能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輪胎鈔票文件紛紛出土

就在這種情形之下,第廿五師的官兵卻又開始了極大規模的發現,這次竟是數以千計的汽車輪胎出土了,明確的是美國貨,但並非由被共軍俘獲的國軍軍車上摘了下來的,因為這些車胎,是全新的,雖然如此,大多數人們還是認為這些輪胎是共軍於山東各城市中搜獲而集中的,然而,山東何處有那麽多的汽車公司或汽車廠呢?況且山東在日本侵佔下足足苦歷了八年,即使有存貨,亦應當間中有日本貨發見。但所發現這些車胎,劃一的型式,是美國×廠的出品。第廿五師的全軍人員,至此還不知這些地下物資的來源。不用說,人人在此之後更加留意地下的埋藏了。

民間,在逃避戰事的時候,皆會將帶不了的貴重東西埋在地下,大多數的軍人,只要是在軍中混久一點的,皆有足夠的經驗,在一眼巡視之餘,即可找到埋藏物品的所在,可謂百發百中,決不落空。據指出:大多數是在床底下,埋好了東西之後,即在埋了東西的地面上,放一些破爛東西,如破鞋、尿盆等物。另外就是「夾壁牆」,所謂夾壁牆,就是兩層牆壁的中間,暗藏著一間沒有門窗的房屋,當然這種「房屋」是不能住人的,因為通常是極小的,有些小得不足以轉動一個人,伹、就在這種夾壁牆中,常常發現共黨地方政府的大量文件、冊表,其間曾發見過郵局、銀行等等公眾機關的藏物,大卷的「北海銀行」鈔票,以及「山東軍區郵票」等等。在當時,這種有價證券在民間使用,其信用是勝過國軍所帶入山東的大額法幣,可是:在燒毀之後,四十旅新聞處長張*畲同就反對,因為他的意見是:如若大量發到民間去,足可以破壞共黨貨幣的信用,但所剩下的,已是不足百萬了。二十五師當時就用這筆錢,在膠東數縣,作了兩個多月的副食費,吃了數千隻豬,最後還有剩餘,在福山縣,交給了臨時縣政府。其中,多次在夾壁牆中,得到了貴重物品。

有一次還發現了七百多錠十兩一個的「元寶」,是純金的,上面鑄著「諸城劉第」,不知何意?有人猜測可能是清朝劉鏞家中的東西,埋在地下,後被共產黨鬥爭清算時取去的。

  各色呢襯衫每人二十件

但當第廿五師到達了棲霞、蓬萊一帶,地下埋藏物品的真像,就漸漸明朗了,因為接連不斷的有大量發現,即如:首先發現了無法估汁的毛呢料子做成的襯衫,全無牌子和宇樣,紅、蘭、白、黑,棕、綠、土黃等顏色極多,式樣美好、百分之百肯定,這絕非國產品,一定是外國貨,然而,是什麽國家的呢?會是蘇聯的嗎?歐州附庸國的嗎?仍是無結論。

由於出土的數量越來越多,第廿五師全部員,每人二十件也穿不了,當初發現的時候,也曾有統制收管的打算,但是數目多了,也只好任由士兵盡量取用,但是,這樣一來,効果極壞,為了這些襯衫質料好,士兵們有限的行李中如果增添了二十件襯衫,實在是加大了負荷,因此不少的士兵,竟暗地將自己的軍服,甚至氈毯之類拋棄,更有甚者,連身上所攜帶的四天後備的白米亦丟棄了;這種情況立即有了嚴重的後果,就是主食當即無法維持,搶掠民間的糧食事件,連續發生了多宗,終於立了規定來制止了這情況的發展和繼續。那就是限定了每人只准有四件,而顏色也有了規律的分配,則是按著兵種指定色采:步兵用紅色、騎兵用黃色、炮兵用蘭色、工兵用棕色、輜重兵用黑色、通訊兵用白色、醫務兵用綠色,勉勉強強解決了這問題。其實這批大量的襯衫,筆者今日回想,肯定的是女性用品,因為鈕扣是釘在左襟上的,不過當時也不懂得。

  一批怪服裝足足燒四天

但襯衫發現之後,又發現了大量的「怪服裝」,何以稱為怪服呢?實在是無以名之,因為這也是一批無法計數的大量衣服,樣子好似目前工程人員所穿的連衣褲的衣服,全部是蘭色斜紋卡機布製造的,其「怪」的特點,在於此種衣服的後胸背上,皆有一塊十英寸直徑的正圓形紅布縫在農服上,而紅圓形布的下面的衣服,是挖除了藍布料的。這是什麼衣服?紅圓形布是什麼作用?——多少年以來都想不明白,及至不久前,由一位日本朋友處,才知道這種衣服的用途:原來在二次大戰後期,美國預製了這種衣服,準備為俘虜的日軍穿用的,但戰後由於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政策與預訂的有了出入,這種衣服遂未使用,因為這衣服是俱有污辱意味的。

這批「怪衣服」,由於無人要,又不明白共軍的用途,結果只好燒了,足足燒了四天之久。

由萊陽至煙台,沿途沒有戰事,然而情報肯定這正是共軍大規模的屯聚品,但政府沒有清剿的命令,第廿五師遂有了空閑沿途「尋寶」,這一路所經,畢竟是有限的一條狹窄的路線,即已挖到了那樣多的物資。在猜想這整個膠東地區的地下,正不知埋了千倍、萬倍以上的數目呢!

  廿五師全軍穿了皮茄克

由棲霞至蓬萊、牟平、福山,越挖越多,物資的品類亦愈多,上好質料的成捆呢絨、卡機布出現了,大量的北極用美軍軍帽出現了,跟著大量的全新皮大農、皮「茄克」也出現了,這都是很貴重的衣服,皮衣的背面,都像新皮鞋那樣光亮,皮的樣式是二寸長的毛,平整得恰似刷子那樣整齊,大家胡亂猜測以為是白熊皮,今天回想,也感到當時的幼稚和少見多怪,其實這只是綿羊皮,而用機器剪過而已。這種皮衣形狀有似現今的「太空褸」,有褐色和深藍兩種,至於「皮茄克」有似飛行員穿的那種式樣,實際是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中常穿用的。

不論是士兵或軍官,在遇上了這等皮衣之後,就只好把在先所得到的一切衣物都甩掉了,每人最少都穿上了一件皮茄克和一件皮中褸。到了這時,人們全都明白這是美國的物資了,但當時如說美國暗地援助中共,誰會相信呢?

經過第廿五師高層軍官的研究,這可能是「美國對華戰後救濟總署」送來的物資,但是問題還是有的:因為中國的地方這樣大,經過戰爭損害的地區,也實在多得很,為什麼這種物資不曾在其他地區發現過?而單單隻在共軍盤據的山東出現?

筆者在此只是記述這些物資的發現經過,也肯定這是美國給予中共的,但是究竟用什麽方法、以及基於什麽原因送給中共地區的,至今仍不能了解這個謎。

第廿五師全軍,穿了這種特別的服裝,由煙台經上海直達南京,沿途的百姓和軍人無不投以驚奇的目光,不知這是什麼軍隊、和來自什麽地方!

以上《美國援助中共物資膠東出土記》,原題為《美援助中共物資出土記》,《春秋》雜誌總第351期(1972年)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沙發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5 12: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7-15 13:19 編輯

官方資料《文史資料存稿選編》膠東戰役概述一文也略提到此事,說的是「聯合國救濟署撥給解放區的救濟物資」,有「糧食,棉花,汽油,食油,軍用被服布匹呢絨,機器零件,汽車輪胎等」。說明此事真有存在。

但大量國軍沒有接到的物資怎麼到了共軍手上?而且大量汽車輪胎,美軍北極作戰衣和皮笳克顯然沒法解釋成為救濟物資。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蘇聯提供的美國在二戰時期根據租借法案援助蘇聯的美國軍火物資。

<<...一條狹窄的路線,即已挖到了那樣多的物資。猜想這整個膠東地區的地下,正不知埋了千倍、萬倍以上的數目呢!>>
「小米加步槍」的中共,看來當時還相當「富裕」。我們中國的歷史,還有很多迷等著被揭開。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3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7-15 12:38 | 只看該作者
"當時曾有人主張將此棉花分發給民間,但慮及國軍一旦撤離後將被共軍仍行收回,終於就在龍公峪燃起一把火,將之全部燒毀。"

這樣的國軍還敗的好. 也難怪河南的百姓會幫日軍打國軍了. 國粉蔣粉們拚命給他們貼金, 可惜啊, 一幫asshole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5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4
hydqwyq 發表於 2009-7-15 20: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ydqwyq 於 2009-7-15 20:44 編輯

美國政府從來都不希望一個民主、昌盛的中國出現在世界,它在各個時期的對華政策也都緊密圍繞這個宗旨!
這也是生存競爭。
四海閑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00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5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5 21:25 | 只看該作者
棉花、衣服還有點兒用。美國援助八路汽車輪胎幹什麼?

其實八路最缺的是子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264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90
6
大漢天字 發表於 2009-7-16 03:02 | 只看該作者
八路截獲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453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7
評民 發表於 2009-7-16 06:08 | 只看該作者
老毛早就交待過:老蔣是運輸大隊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8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09:51 | 只看該作者
"當時曾有人主張將此棉花分發給民間,但慮及國軍一旦撤離後將被共軍仍行收回,終於就在龍公峪燃起一把火,將之全部燒毀。"

這樣的國軍還敗的好. 也難怪河南的百姓會幫日軍打國軍了. 國粉蔣粉們拚命給他們貼金, 可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7-15 12:38


按官方資料,這些都是所謂「聯合國救濟物資」,但中共並沒有發給當地人民,反而佔為己有,變成了他們的軍用物資。國軍至少還想到過要分發給民間。所以,你應該指責共軍才合理。

另外,不要再拿河南饑民幫日軍打國軍這種謊言來說事。如果河南饑民真的解除了五萬國軍的武裝,那日本人早就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了。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9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09:57 | 只看該作者
老毛早就交待過:老蔣是運輸大隊長。
評民 發表於 2009-7-16 06:08


腦子被灌輸了幾十年這類東西,可見一斑。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00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10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6 10:18 | 只看該作者
按官方資料,這些都是所謂「聯合國救濟物資」,但中共並沒有發給當地人民,反而佔為己有,變成了他們的軍用物資。國軍至少還想到過要分發給民間。所以,你應該指責共軍才合理。

另外,不要再拿河南饑民幫日軍 ...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09:51


很有意思,有可能是一個永久的迷。

聯合國援助老百姓汽車輪胎幹什麼?這個很難make sens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1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0: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7-16 10:47 編輯
美國政府從來都不希望一個民主、昌盛的中國出現在世界,它在各個時期的對華政策也都緊密圍繞這個宗旨!
這也是生存競爭。
hydqwyq 發表於 2009-7-15 20:36



能這樣看問題,二戰結束前後的一些事情就容易解釋了。事實上敗局已定后的日本也是這樣想的。
舉幾件例子:
1. 1945年,日軍按38度線和17度線劃分朝鮮和越南。以後的事大家都知道。
2. 關東軍封存了東北的軍火庫,而新編的軍隊幾乎沒有武裝。這些軍火庫後來完整無確地到了中共手裡。
3. 美軍銷毀了超大量的日軍武器裝備,並沒有象中共宣傳的那樣用來幫助國民黨打內戰。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00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12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6 10:51 | 只看該作者

能這樣看問題,二戰結束前後的一些事情就容易解釋了。事實上敗局已定后的日本也是這樣想的。
舉幾件例子:
1. 1945年,日軍按38度線和17度線劃分朝鮮和越南。以後的事大家都知道。
2. 關東軍封存 ...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0:45


美國沒幫嗎?據我所知,美國還是幫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3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1:18 | 只看該作者
美國沒幫嗎?據我所知,美國還是幫了吧。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6 10:51


作為二戰的盟國,當然也幫了。如幫助運送國軍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到東北等。
但關鍵時候還是拆台。見仁見智吧。

我相信你如果多了解一些事實,會和我看法接近的。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00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14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6 11:21 | 只看該作者
作為二戰的盟國,當然也幫了。如幫助運送國軍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到東北等。
但關鍵時候還是拆台。見仁見智吧。

我相信你如果多了解一些事實,會和我看法接近的。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1:18


我的理解是,當時美國並不希望中國內戰。不過內戰爆發以後,美國還是站在了老蔣那一邊。儘管老蔣一再讓他們失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15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7-16 11:23 | 只看該作者
按官方資料,這些都是所謂「聯合國救濟物資」,但中共並沒有發給當地人民,反而佔為己有,變成了他們的軍用物資。國軍至少還想到過要分發給民間。所以,你應該指責共軍才合理。

另外,不要再拿河南饑民幫日軍 ...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09:51


這些都是所謂「聯合國救濟物資」,有沒有? 還是一回事. 若有, 蔣代表政府, 不可能美國就給了八路.

5萬國軍就能使日軍不佔領中國? 你也太天真了吧? 幾百萬都沒能擋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16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7-16 11:34 | 只看該作者
有沒有, 得靠大家考證. 不過可以讀一下.....

河南百姓為何送補給日軍 幫日軍繳殺活埋5萬國軍

湯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時,「歷史性一幕」發生了:豫西山地的農民舉著獵槍、菜刀、鐵耙,到處截擊這些散兵游勇,後來甚至整連整連的解除他們的武裝,繳獲他們的槍支、彈藥、高射炮、無線電台,甚至槍殺、活埋部隊官兵。5萬多國軍士兵,就這樣束手就擒。

媒體對1942年發生在河南災荒的披露,打破了蔣介石的全盤布局,他對三千萬子民生命的漠視,最終失去了所有人民。

1943年,在美國《時代》周刊駐華記者白修德看來,這是他人生中的轉折之年,也是「所有記憶中最為刻骨銘心」的一年。

此前,他是蔣介石忠實的擁躉,稱其為「團結的象徵,人民的偶像」,他認為「中國想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必須在極權統治下再堅持一段時期才能成熟地步人民主社會」,並為此不遺餘力地高調讚揚中國軍隊,呼籲美國對華援助;此後,他對蔣介石的評價變為:「這畜生……犧牲了無數個中國生命,我為此痛惜不已。」

這一年,心靈遭受重擊,導致巨大轉變的絕不止自修德一個人。這一切源於此年二月重慶《大公報》刊載的一篇報道。回憶起這篇報道,晚年自修德說:「1942年是大旱之年,我們在重慶得知,河南的農民正在瀕臨死亡。」

「飢餓的河南」

1942年冬,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24歲的天津小伙張高峰,剛從武漢大學政治系畢業,就被《大公報》派往河南擔任戰地記者。從陝西入河南時,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隴海路上河南災民成千成萬逃亡陝西……火車載著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樣,沿途遺棄子女者日有所聞,失足斃命,更為常事……」

到了昔日繁華的洛陽街頭,躍人張高峰眼帘的是更加悲慘的景象,到處都是「蒼老而無生氣的乞丐」,「他們伸出來的手,儘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們全身,會誤以為是一張生理骨幹掛圖」,這些蒼老的乞丐「一個個邁著踉蹌步子,叫不應,哭無淚,無聲無響的餓斃街頭」。

離開洛陽繼續南行,「一路上的村莊,十室九空了」,餓狗畏縮著尾巴,「在村口繞來繞去找不到食物……吃起了自己主人的餓殍」。

在葉縣,他看到當地老百姓吃的是花生皮、榆樹皮、一種毒性很強的野草「霉花」、甚至是乾柴……所有人的臉都是浮腫的,鼻孔與眼角發黑,手腳麻痛。物價已經漲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許多人被迫賣掉自己的年輕妻子或女兒去做娼妓,而賣一口人,還換不回四斗糧食……「先生,官家什麼時候放糧呢?」一個小孩子問張高峰。「月內就放」,張高峰只能用謊言安慰他。這謊言讓災民們「絕望了的眼睛又發出了希望的光」,但「希望究竟是希望,時間久了,他們那餓陷了的眼眶又埋葬了所有的希望。」

如果說天災帶給張高峰的是無比悲痛,讓他出離憤怒的則是隨處可見的人禍:拿著柳條抽打災民的警察、強逼納糧的地方政府、不知所蹤的賑災款項、自欺欺人的官方說辭……

於是他奮筆疾書,把此行所見所聞寫成一篇6000字的報道,發表於1943年2月1日的《大公報》。這篇報道最初的題目叫《飢餓的河南》,張高峰憤怒地指出:「災旱的河南,吃樹皮的人民,直到今天還忙著納糧!」

「委員長不相信河南有災」

張高峰的報道,題目被謹慎的編輯改為不溫不火的《豫災實錄》,但仍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次日,社長王芸生親自撰寫社評《看重慶,念中原!》,將矛頭直指當政者。他將逼災民納糧的官員比作「石壕吏」,更提出質問:中央宣稱的賑災款項為何遲遲未能到位?政府既然可以「無條件徵發一切物資來分配分售」,為何不徵發既得利益集團資產用於救災,卻對災民敲骨吸髓「照納國課」?王芸生還引援了一條政府喉舌中央社發自河南的消息:「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徵實徵購,雖在災情嚴重下,進行亦頗順利……徵購情形極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貢獻國家。」對這冠冕堂皇的欺世之言,王芸生評論到:「罄其所有」四個字,實出諸血淚之筆!

這前後一通訊一社評,惹得蔣介石勃然大怒。2月2日晚,他下令《大公報》停刊三天。不僅如此,3月初,尚在河南的張高峰被國民黨豫西警備司令部逮捕,並遭刑訊。王芸生為此去找蔣介石秘書陳布雷詢問究竟,陳布雷告訴他:「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嚴令河南的徵實不得延緩。」

《大公報》被停刊激怒了一向為蔣介石說好話的美國記者白修德。白修德決定和他的朋友,《泰晤士報》記者哈里森·福爾曼一起奔赴河南,看看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和張高峰一樣,這兩個外國人被河南修羅地獄般的場面震呆了:無窮無盡的難民隊伍,隨時因寒冷、飢餓或精疲力竭而倒下;尋找一切可以吞咽的東西來吃的饑民,·因此而失去生命;一群群恢復了狼性的野狗,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死屍……最觸目驚心的,母親將自己的孩子煮了吃,父親將自己孩子煮了吃……有的家庭,把所有的東西賣完換得最後一頓飽飯吃,然後全家自殺……

「沒有人真正了解河南大災的嚴重程度。官僚機構~層層掩蓋著災荒的真相……」和張高峰一樣,自修德出離憤怒;這個政府非但不作為,而且變本加厲盤剝災民。軍隊征走了農民的所有糧食,倉庫里堆滿了吃空額剩餘的糧食,軍官們便通過黑市倒賣這些糧食中飽私囊。教會和清廉的官員,卻要花高價從黑市上買來糧食用於賑災。當1942年秋收稅糧征齊之後,政府才偽善地宣布免除河南1943年徵稅。

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的報道《等待收成》刊發在美國《時代》周刊。

災難背後的真相

《等待收成》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也帶給蔣介石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此時正值宋美齡在美國巡迴作秀、討要貸款最關鍵的時刻,這篇文章不啻一顆重磅炸彈,極有可能打碎蔣氏夫婦全盤計劃。

而另一方面,自修德迫不及待想要見蔣介石。在他看來,蔣介石是被手下的層層官員蒙蔽了。後來,他見到了蔣介石,但蔣介石「臉上帶著明顯的厭煩神情聽我講述」。他告訴蔣介石災民紛紛餓死的慘狀,官員們徵稅和敲詐勒索的醜行。蔣介石一開始對此矢口否認,但當白修德拿出大量現場照片后,「總司令的腿開始輕輕抖了一下,有點神經質地抽搐。」

蔣介石問了照片的來歷,又詢問了很多官員的名字,還拿本子和毛筆記了下來,表現出要整頓這件事的決心。20分鐘后,白修德被送出了總統官邸。但之後發生的事,讓他徹底看透了蔣介石。「的確有人受到處分彈劾甚至掉腦袋了」,比如洛陽電報局那個將自修德的文章發往美國的發報員。

蔣介石真的不知道災區的事嗎?張仲魯,這位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時任國民政府河南省建設廳廳長的老人,在數年之後道出了實情。

1942年夏,河南災情初現,蔣介石便接到了軍方密報。他於第一時間趕往西安,召開緊急「前方軍糧會議」。在會議上,蔣介石宣布:本年河南軍糧配額減為250萬石——並沒有免掉。河南省政府隨即指派大員分頭出發,一面督催軍糧,一面視察災情。在張仲魯看來,

他們真正的目的本就是催繳軍糧,至於救災,不過是「粉飾門面,欺騙百姓」。

就在蔣介石宣布減低河南軍糧配額后不久,糧食部長徐堪卻把250萬石改為了250萬包。一石小麥約為140多斤,一包約為200斤,這一字之差,逼死了多少窮苦無告的農民!張仲魯回憶說:「超額完成徵收軍糧任務的河南糧政局長盧郁文,卻受到了蔣介石的記功褒獎。」

抗戰爆發以後,幾十萬軍隊駐紮在河南,軍糧、草料、兵源全部「就地取材」。1937年到1942年,河南出兵出糧均列全國之首。異常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賦稅,使得河南民力物力財力早已枯竭,即使是在風調雨順的年頭,農民交完賦稅後也只能靠野菜雜糧勉強度日;遑論1942年全省遭災,麥收只有一兩成,秋糧完全絕收!。

在蔣介石看來,河南是中日軍隊角逐的主要戰場,而非相對穩定的大後方,他隨時準備放棄河南。因此,他提出「不讓糧食資敵」的口號,一面將河南農民搜刮殆盡,一面隨時準備拋棄這三千萬子民。正是沿著這樣的邏輯,他才會在1938年下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而這件事情,也是導致1942年河南大旱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此背景之下,當局嚴密的新聞封鎖,《大公報》的停刊,張高峰的入獄,也就不足為奇了。

民心的反噬

《大公報》和《時代》對於河南災情的披露,讓蔣介石陷入國際輿論壓力之下。為堵人非議,蔣介石派中央勘災大員張繼、張厲生二人前往災區視察。

根據張仲魯回憶,此二人來到河南,先召開一個小會宣示「中央德意」:一方面,救災、軍糧是兩件事情,災要救,但不能為救災減免軍糧;另一方面,不應對災荒誇大其詞、過分宣傳,以免影響抗戰士氣、混亂國際試聽……總之就是賦稅一個子都不能少,輿論上正面文章要正面做、反面文章也要正面做。二張告誡河南官場:諸君受黨和領袖撫育栽培提拔才有今日,一定要「實事求是」。

「二張回去后,把縮小了的情形報告蔣介石后,蔣介石才決定撥給河南法幣1.2億的救災貸款」。即使是這點杯水車薪的錢,也被河南省政府秘書長馬國琳和省銀行行長李漢珍扣下用來做投機倒把買賣,一直拖到1943年麥快熟時才買了一批發霉的麥子發給災民,而截至彼時,河南至少已經餓死了三百萬人。這個數字,被當時的河南官方統計為:1602人。

「我們知道,在河南農民的心底,有一種暴怒,要比死亡本身更酷烈;我們也明白,政府的勒索,已使農民的忠誠化為烏有」。從河南回到重慶的白修德,看著重慶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內心湧起無限悲哀:「重慶誰也不相信我們,直到一年後日軍在這全部的插曲內,最後加上歷史性的一幕。」

「歷史性一幕」發生在1944年春夏之交。這一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受到重創后,孤注一擲在中國發動空前規模的「一號作戰」,意欲打通直通南方的大走廊。歷時38天的戰鬥中,日軍5萬餘人的兵力,打垮了40萬人的國軍,豫中30多個縣城被日軍佔領。

湯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時,「歷史性一幕」發生了:豫西山地的農民舉著獵槍、菜刀、鐵耙,到處截擊這些散兵游勇,後來甚至整連整連的解除他們的武裝,繳獲他們的槍支、彈藥、高射炮、無線電台,甚至槍殺、活埋部隊官兵。5萬多國軍士兵,就這樣束手就擒。

「中原王」湯恩伯惱羞成怒,這位河南民眾口中的「四害」(水、旱、蝗、湯)之一,把中原會戰失敗的罪責推到河南百姓身上,破口大罵河南人都是賣國賊。其實何止一個河南,其他地方這樣的事情也不新鮮。《劍橋中國史》還記載:「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國司令官抱怨說:『鄉民……偷偷地穿越戰線,把豬、牛肉、大米和酒送給敵人。鄉民情願讓敵人統治,卻不想在自己政府下當自由民。』」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守衛洛陽的第四集團軍卻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其總司令孫蔚如回憶說:「在陣地十八日之激戰中,輸送軍食、傷兵,皆人民自動為之。」原因很簡單,大災之中,這支軍隊曾在駐地汜水縣節省軍糧大力救災,在民間廣為傳頌。

日軍攻克的湯恩伯部倉庫中,僅麵粉便存有100萬袋,足夠20萬軍隊一年之用。為什麼不分出一些來賑災呢?早在自修德還在河南時,他便提出了這個疑問。一個官員告訴他:「如果人民死了,土地還會是中國的;但如果士兵餓死了,日本人就會佔領這些土地。」

這恐怕也是蔣介石的心聲,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人竟然在災區拿出軍糧賑起了災,這也導致了河南民眾對國民政府的唾棄。對此,白修德說:「他們是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文化之一的民族的後代,即使是文盲,也都在珍視傳統節日和倫常禮儀的文化背景中熏陶和成長。這種文化把社會秩序看得高於一切,如果他們不能從自己這裡獲得秩序,就會接受不論什麼人提供的秩序。如果我是一個河南農民,我也會被迫像他們一年後所做的那樣,站在日本人一邊並且幫助日本人對付他們自己的中國軍隊。我也會像他們在1948年所做的那樣,站在不斷獲勝的共產黨一邊。」

摘自:《國家歷史》    (本文來源:國家歷史 作者:白偉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7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1:37 | 只看該作者
我的理解是,當時美國並不希望中國內戰。不過內戰爆發以後,美國還是站在了老蔣那一邊。儘管老蔣一再讓他們失望。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6 11:21


內戰爆發后,馬歇爾促使美國對國民黨政府實行全面武器禁運,而此時蘇聯正大規模援助中共。此消彼長,很快使共軍獲得了壓倒國軍的優勢。

有興趣可讀以下文章: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69995&highlight=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00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18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6 11:42 | 只看該作者
內戰爆發后,馬歇爾促使美國對國民黨政府實行全面武器禁運,而此時蘇聯正大規模援助中共。此消彼長,很快使共軍獲得了壓倒國軍的優勢。

有興趣可讀以下文章: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 ...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1:37


確實如此。不過共軍總體上還是處於劣勢,直到48年以後才被逆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9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1:45 | 只看該作者
這些都是所謂「聯合國救濟物資」,有沒有? 還是一回事. 若有, 蔣代表政府, 不可能美國就給了八路.

5萬國軍就能使日軍不佔領中國? 你也太天真了吧? 幾百萬都沒能擋住.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7-16 11:23


你的理解力太有問題。我是說如果一群饑民就能解除五萬國軍的武裝,那10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早就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了。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20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16 12:12 | 只看該作者
確實如此。不過共軍總體上還是處於劣勢,直到48年以後才被逆轉。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16 11:42


在東北,共軍在1947年初裝備上已處於優勢。只是一開始還沒能有效使用。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21: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