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佳士得老闆是總統密友 西方流行富豪攀政治領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3-9 1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法國拍賣行佳士得因圓明園獸首拍賣風波被置於風暴眼時,佳士得幕後老闆的身份也被媒體逐一挖了出來。他是法國排名第五的富豪,他被稱為「藝術教父」,他掌控著顯赫的商業集團和媒體,但這些似乎都比不上他另外的光環———他的勢力大到可以幫助前後兩位法國總統,他是薩科齊與希拉克私人圈子裡的座上賓,他有權自行出入愛麗舍宮。在西方,像佳士得老闆這樣的「通天」人物很多,以至於「總統和老闆們」成了媒體競相挖掘的新聞。雖然這些西方領袖大多以毫不避諱的方式來處理此類交往,以顯示其中並無「秘密」,但卻平息不了公眾的連番質疑。在美國,有人笑稱,白宮就是由一群富人出資租下的豪宅,而住在裡面的那個人,不過是他們的共同代理人而已。

  佳士得老闆幫了兩任法國總統

  佳士得曾是一家英國公司,就如同英國王室是由法國諾曼底人於11世紀渡海征服英國而建一樣,法國人佛朗索瓦·皮諾於1998年購下了這家拍賣行。現年73歲的皮諾被視為法國的「商業傳奇」。看看聚集在他旗下的品牌吧:世界頂級時尚品零售業集團「巴黎春天」、奢侈品牌「伊夫·聖洛朗」、「GUCCI」、法國銷量最大的書籍和文化用品連鎖店「FNAC」以及法國三大雜誌之一的《焦點》,它們無一不是聲名顯赫。2007年,皮諾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位居第34位,是歐洲排名第10的富翁,個人財富近100億歐元。

  法國商人貝爾熱此次靠佳士得進行「世紀拍賣」絕非偶然,作為已故著名服裝大師伊夫·聖洛朗的生活伴侶,貝爾熱與聖洛朗的大老闆皮諾自然交情不淺。在拍賣獸首之前,貝爾熱也是通過皮諾的《焦點》雜誌發表「西藏自由換獸首」的要挾論調的。《焦點》雜誌對中國的報道向來持偏保守的立場,熱衷關注人權、西藏等問題。在去年6月聖洛朗的葬禮上,前來弔唁的皮諾與法國總統薩科齊表現出的親密,讓人們注意到了他們非同尋常的關係。

  談起這兩人的關係,還要從皮諾與前總統希拉克的交往說起。法國《世界報》曾說:「坐到總統的位子上,通常身邊朋友都不會多,希拉克有十幾個朋友,皮諾就是其中重要一員。」該報透露,希拉克1981年任巴黎市長時,家鄉選區有一個企業瀕臨倒閉,會導致20多人失業。這對希拉克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的選票取決於此地的民意。於是,他向好友、巴黎大區議會主席吉羅求救,後者便將皮諾介紹給了他。精明的皮諾深知希拉克的實力,便立即乘私人飛機趕赴當地,斥資買下那家企業,挽救了失業,幫了希拉克的大忙。兩人從此建立起了交情。5年後,希拉克當選總理,皮諾又一次幫忙。他收購併挽救了法國膠合板頭號企業ISOROY,給希拉克提供了一個過硬的政績。到1995年總統選舉時,兩人的親密程度已經到了皮諾的城堡就是希拉克競選休息之地的地步。競選獲勝后,希拉克一家首先和皮諾一家慶祝勝利。此後,兩家走動頻繁,希拉克甚至常常溜出愛麗舍宮到皮諾家用餐。

  上世紀90年代初,青年政客薩科齊走進了希拉克的圈子,並與皮諾結識。那時他可能沒有想到,皮諾會是他政途上的「貴人」。1995年總統大選時,薩科齊倒戈站在競爭對手一邊反對希拉克,但結果希拉克獲勝。薩科齊的政治生涯因此進入低潮。當他想重新靠攏希拉克時,卻已經被視為「叛徒」。就在此時,皮諾出面居中調和,在希拉克面前說了許多薩科齊的好話,使兩人慢慢地重歸於好。那段時間,薩科齊周末常與皮諾一家騎自行車、郊遊。而皮諾認定,這位年輕、雄心勃勃的政界新秀可能前途無量。2002年,薩科齊支持希拉克連任后,進入政府先後擔任內政部長、財政與經濟部長等職,老友皮諾則成了他的經濟事務顧問。薩科齊當選總統后,皮諾就成了他最親近的朋友之一。有意思的是,皮諾的兒子、巴黎春天集團現任總裁亨利·皮諾以另一種方式與薩科齊政府搭上了關係。今年年初,薩科齊的美女司法部長達蒂未婚生女,而亨利被傳就是孩子的神秘父親。

  薩科齊在富人堆里「如魚得水」

  皮諾並非薩科齊唯一的「富朋友」,因為薩科齊可能是法國歷史上最敢於結交富豪的總統。《新觀察家》雜誌曾披露他令人吃驚的私人圈子:除了最重要的友人皮諾外,奢侈品牌路易威登集團的老闆阿爾諾是薩科齊和前妻塞西莉亞的證婚人;《世界報》董事會主席明克在他競選總統時為其充當媒體代言人;擁有包括《巴黎競賽》周刊在內的歐洲最大期刊集團拉嘎代勒傳媒集團老闆拉嘎代勒被薩科齊親切地稱為「我的兄弟」;歐洲著名的工程集團布依格的老闆布依格是薩科齊兒子的教父,也是他與布呂尼的證婚人;此外,名單中還有《費加羅報》老闆達索,哈瓦斯廣告集團老闆、億萬富翁伯羅萊等人。

  薩科齊不止一次被媒體曝光花富朋友的錢外出「瀟洒」,對此他從不掩飾。2007年當上總統后的第一個假期,薩科齊就應伯羅萊之邀攜家人前往地中海島國馬爾他度假,費用由伯羅萊埋單。反對黨當時就質疑總統與大企業間的這種聯繫「令人擔心」。同年8月,薩科齊夫婦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度假,租住別墅的4萬多美元由巴黎一家珠寶店老闆和某美國奢侈品牌巴黎分公司公關經理共同埋單。面對外界的質疑,總統府曾回應說,如何度假是薩科齊的「私事」。幾個月後的聖誕節,薩科齊又帶著妻子搭乘伯羅萊的私人飛機去埃及度假了。《焦點》雜誌題為「薩科齊和老闆們」的文章說,薩科齊在老闆中就像水中之魚一樣自如,「他喜歡擠進富人排外的圈子,並最終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薩科齊在財政部任職時口號十分明確———「國家幫助實業家,這不是一種權利,而是一種責任」,這顯然深得企業界的歡迎。法國觀察家注意到,正是這些企業界主流人物的支持,薩科齊才在政界獲得諸多資源,而這些老闆也把他視為能夠進行真正有利於企業界改革的人物。

  當然,對薩科齊如此做法的質疑聲也一直不斷。一些法國媒體明確表示,薩科齊有「為小團體牟利」之嫌。2005年《巴黎競賽》周刊因刊登薩科齊當時的妻子塞西莉亞「紅杏出牆」的照片,導致該雜誌總編辭職、集團董事長換人。2007年6月八國峰會時,法國電視一台一位新聞主持人在電視直播中形容新科總統薩科齊是「在大人宮殿里激動的小男孩」,此後又多次批評薩科齊,最終遭撤換。這些事都引發法國左翼政黨和輿論的批評,認為薩科齊通過與媒體老闆們的關係,形成了對媒體的控制,這在民主自由國家非常罕見。

  美國「大款伴總統」受質疑

  上任沒多久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因為他的富朋友遭受質疑。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美國每換一任總統,據稱就有近萬個職位隨之更替。在奧巴馬新政府空出的7000個職位中,有近3000個由總統直接任命。最近引起爭議的是,白宮日前傳出風聲,稱奧巴馬競選時的主要金主、前花旗集團副總裁路易斯·薩斯曼可能出任駐英國大使,結果招致輿論嘩然。其實,歷任美國總統都把駐外大使的肥缺作為政治酬庸送給親信或金主。但奧巴馬是高舉「變革」大旗上台的,因此馬上有人指責他搞酬庸任命,批評他任人唯親,更將之與伊利諾伊州的賣官州長相提並論。美國著名博客新聞網站「每日野獸」的文章說:「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前不久人們還在為州長賣官而憤怒。如今,大家卻欣然接受總統公然將官職賣給籌款人。」

  加拿大《金融郵報》1月一篇題為「奧巴馬的億萬富翁朋友」的文章說,谷歌CEO埃里克·斯密特、賽門鐵克CEO約翰·湯姆森等科技新貴,夢工廠聯合創始人大衛·格芬,芝加哥對沖基金創始人肯·格里芬以及索羅斯和巴菲特等億萬富豪,都早早表態支持奧巴馬,並出錢出力,為其邁向總統寶座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實,這種「大款伴總統」的現象一直是美國民主政治畸形發展的產物。美國每四年就有一次大選,中間隔兩年有一次中期選舉,加上各級議會選舉,美國無時無刻不處在選舉狀態。近幾十年來,美國的選舉開支增加迅速,以至於有心參政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籌集足夠的競選經費。若無法「伴上」一兩個大款,參選之路將會萬分艱難。這些富豪雖說不可能每人都能從奧巴馬那裡公開拿到好處,但他們對新政府的政治遊說能力無疑會得到增強。有人說,如果政治人物不知道感恩、回報,那他的政治生命將會提早終結。事實上,總統要想幫助一個行業也很容易。《華爾街日報》說,在奧巴馬8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中,谷歌公司有望因信息技術的投入而獲益;通用電氣、卡特彼勒等電氣器械設備製造商將在3000多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入中賺取利潤。而這些公司的總裁不少已被任命為奧巴馬的經濟顧問。

  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執行副總裁大衛·波阿斯認為,由於政府變得龐大而且權力越來越集中,致使富人們想方設法地參與到政策制定中。對此,公眾已越來越表現出不滿。因此,自去年當選以來,奧巴馬已有多項擬任命富豪朋友為政府官員的計劃胎死腹中。比如曾任奧巴馬競選委員會財務主席的女富商潘妮·普利茨克以及谷歌CEO斯密特,都是因巨大的社會壓力,分別放棄了商務部長和政府首席技術官的機會。

  西方領袖為何不避諱交富朋友

  在西方,富豪結交領袖惹出事端的例子不少。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在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F1)老闆秘密捐給工黨100萬英鎊后,1997年任首相的布萊爾親自要求免除F1禁止接受煙草生產廠商資助的規定。此前,布萊爾政府打算全面推行這一禁令。此事甚至在工黨內部也招致非議。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與瑞士著名出版集團榮格集團的老闆榮格是因同樣酷愛雪茄走到一起的。當年榮格在柏林出版權威政治雜誌《西塞羅》時,首期幾乎就是「施羅德專刊」,結果招來德國媒體的痛批。施羅德退休后,被榮格聘為顧問。

  為何西方領袖並不避諱與富豪出雙入對?法國地緣政治學專家皮埃爾·皮卡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解釋說,在法國等西方國家,公法和私法領域分割相當清楚,由於政府部門無權介入私法領域的商業和企業活動,因此政界對企業界最大的幫助就是制定有利於企業的政策和法律。皮卡爾說,雖然這樣的關係越來越受到質疑,但法國並沒有禁止政界人士與商界人士交往的法律,只要沒被查出行賄受賄,就沒問題;此外,各國也有要求政客每年通報與商界人士交往情況以及接受資助須上報等監督制度。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學者邱爾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富豪與高官結伴的現象讓英國老百姓憤恨不已,人們常將這些人比作「穿著西裝的騙子」,但多數情況下,政治人物會很小心地將優惠政策傳遞到商界,讓公眾無可奈何。他說,按照英國的法規,離任政府大臣在接受與其過去負責行業相關的商業職務前,必須接受議會的問訊,但這套做法往往流於形式,「看看布萊爾政府離任大臣們的去向就知道了」。德國洪堡大學社會學家威斯巴格勒教授認為,無論如何,從道德層面上講,這樣的緊密交往必然引起公眾的誤解和質疑;從制度層面講,則可能毒害西方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已重創了西方體制的今天。


l來源:環球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2

主題

115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39
沙發
zxhdx 發表於 2009-3-9 22:56 | 只看該作者
想當總統,要有富人贊助,西方的民主——官商勾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16: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