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論告別中醫中藥

[複製鏈接]

398

主題

851

帖子

76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草民 發表於 2006-10-1 04: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功耀 (中南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所,長沙,410083)

  我的《告別中醫中藥》一文公開發表以後,終於打破了「中醫神聖」的思想
禁錮。就像「個人崇拜」走下神壇一樣,中醫也終於走下了神壇。

  萬事開頭難。在經歷了長期的思想禁錮以後,重新提出這個問題不容易。要
把在醫學領域開啟民智的工作做得比以往更有成效,更加不容易。儘管「提出問
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但是,我們並不能滿足於提出問題,而應該把問題的討
論引向深入。本文嘗試從另外四個角度提出告別中醫中藥的必要性。

  以資源有效利用的名義

  最近網路上出現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指責。這個指責明顯來自中醫界。它埋
怨我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過分依賴西藥,沒有充分利用中藥。其閃爍其詞的含義
是,如果讓志願軍都吃朝鮮的人蔘,就可以使志願軍取得更好的作戰成績。同樣,
如果在志願軍的醫療隊推行中草藥救死扶傷,前線將士就不會那樣缺醫少葯了。

  這個指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按照這種指責,當年白求恩和柯棣華來華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真是大
不該。中國有的是「華陀在世」「岐黃復生」的中醫,難道還缺他們兩個西醫?
中國「藥材遍地」,難道還缺白求恩和柯棣華帶來的那些西藥?

  但是,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知道,無論從戰爭的角度,還是從日常保健
的角度,全世界(包括中國)都可以沒有土著舊醫,卻不可以沒有西醫。那種試
圖用人蔘維持士兵的精力,用草藥治療槍傷,用跌打丸恢復肌肉扭傷的想法,實
在是過於幼稚,而這種幼稚是在以整個國家的命運為中醫的苟延作賭注。

  既然我們已經不可以沒有西醫,從「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個原則出發,我
們在醫學發展的戰略選擇上,就應該理直氣壯地全力發展西醫,努力減少中醫對
我國醫學資源的佔用。沒有這個戰略選擇,中國的醫學還將繼續落後。

  眾所周知,中醫沒有實驗基礎,也拒絕國際通行的「雙盲法」標準。我國在
機械製造,電子設備等所有可能的領域,都在努力執行國際標準,唯獨在人命關
天的醫學領域,由於中醫的干擾,至今還沒有邁開向國際醫學科學標準看齊的步
伐。甚至在西醫實踐中,也還滲透許多中醫的思維方式,在西藥製造業中依然保
留著「雷公炮製」的傳統。

  如果讀者留意的話,大概不難發現,凡是西醫無能為力的地方,中醫都自認
為可以「大顯身手」。這是中醫取得大量國家資源的基本說詞。稍後筆者將論述,
這種 「自我吹噓」是違背國際醫德標準的。就操作層面說,由於我國的醫療衛
生事業在其管理和發展道路的選擇上,長期遊離於國際標準之外,讓中醫的「自
我吹噓」鑽了這個漏洞。大的範圍不說,單是為了子虛烏有的「經絡」兩個字,
我國為它給付的醫學資源已經不計其數。當今我國醫療保險經費捉襟見肘,可是,
為了這兩個毫無醫學和生理學意義的概念投巨資,我們的科技官員居然連眼睛都
不眨一下。

  這麼巨大的資源消耗,納稅人得到了什麼呢?可以說,連可供閱讀的文字都
沒有看到,更不用說可以重複的實驗證據了。這樣佔有醫學資源,是對整個中華
民族有利,還是對「研究者」騙取科研經費有利,難道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其實,稍微有點醫學進步常識的人都知道,中醫並不具備它所吹噓的可以解
決「疑難雜症」的能力。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中醫生敢於把他解決「疑難雜症」
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法公之於世,接受世界醫學界的檢驗。事實上,中醫對疑難
雜症「有效」的奧秘差不多都能得到「治療無效」的說明。其中,疾病的「自愈
性」、「自緩性」、「趨平均性」,以及治療過程中的「安慰劑效應」,還有醫
學個案總結上的「統計心理學錯誤」,都可能成為「中醫有效」的解釋基礎。
1933年,江蘇的宋國賓醫生說:「為名醫易,為良醫難」。一個「自愈」或「自
緩」的病例,可以使一個庸醫在一夜之間成為「名醫」。可是,如果要他說出這
些疾病的康復與他的治療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即成為一個敢於講真話的「良醫」,
則這個「名醫」未必就有十足的勇氣和能力了。

  中醫吹噓比西醫「優越」的一個奧秘,是中醫一再掩蓋治療過程中的「安慰
劑效應」。稍微懂點邏輯學和醫學的人都知道,不是任何一個「治療在前,康復
在後」的過程,都是「由於治療而康復」的過程。遺憾的是,這一簡單的道理,
中醫界居然拒不承認。為了自我吹噓和標榜,他們硬是不厭其煩地欺騙患者,把
安慰劑效應解釋為治療效果。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疾病纏身的人,只要有人經常去看他,他都會感覺到好
一些。如果還有人能夠牽著他的手,與他推心置腹地交談些他所關心的事,其安
慰劑效應會表現得更加明顯。同樣道理,如果某個人的疾病在嘗試了許多西醫方
法依然頗感無能為力的時候,突然一位自認為可以治療疑難雜症的「名老中醫」
來到他的身邊,這位「救星」所能創造的安慰劑效應會比一般人的牽手、撫摸、
聊天所產生的效應更加明顯。如果這樣的安慰劑效應與疾病的自愈(或自緩)疊
加在一起,這就足以造就一個「中醫勝過西醫」的個案了。

  這樣的安慰劑效應,在以往的醫學科學中是沒有辦法解釋,也沒有辦法證明
的。循證醫學的興起,使我們已經有了判斷治療是否有效的方法,我們卻依然對
這種「中醫有效」執迷不悟,那就不是醫學不發達,而是我們的是非觀念過於陳
舊和不開化了。

  中醫佔有國家醫學資源那麼多,始終未能取得可以替代西醫或補充西醫的成
就,繼續讓這種不科學、甚至反科學的中醫佔有我們的醫學資源,這不是浪費,
又是什麼?因此,為了確保我國醫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不再
把我國有限的醫學資源分配給那些拒絕接受國際醫學標準的中醫項目。

  以向國際醫德標準看齊的名義

  中醫是由遠古的「巫醫」經過儒門弟子的標榜而形成「儒醫」的。由於儒的
核心是「仁」,於是,這種「儒醫」又被自我標榜為「仁術」。但是,由於中醫
在其理論與方法上的反科學特徵,使得中醫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不可能遵守國際
通行的醫德規範。

  第一種國際醫德:不要登廣告自我宣揚。

  1949年10月,世界醫學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國際醫德守則》(俗稱「倫敦
守則」)。其中「醫生的一般職責」規定的第一條醫德就是,「不要登廣告自我
宣揚」。據筆者所知,這條國際醫德標準,只遭到了美國貿易委員會的質疑。為
了確保醫療、藥品和醫療器械部門和個人的自由貿易權利,美國貿易委員會在與
美國醫學會談判以後,制定了美國執行這個國際醫德標準的修正原則。美國的修
正原則規定,所有醫療廣告,除價格、電話號碼、招牌、個人名片、住址外,任
何比較性言論、推薦書、經驗介紹、對醫療技術的直接吹噓和暗示性吹噓,都是
嚴格被禁止的。顯然,這條反對「自我宣揚」的國際醫德守則,中醫是絕對做不
到的。原因是,中醫沒有有效治療的實驗基礎和醫療統計學基礎,只得靠宣揚個
案來吸引患者,並以此維持其經營。於是「華陀在世」、「岐黃復生」、「葯到
病除」、「妙手回春」之類的標榜和吹噓,幾乎充斥了每一個中醫診所,甚至每
一個中醫醫院。可見,保留中醫中藥,勢必在我國醫學領域保留自我宣揚惡習。
要在醫學領域掃蕩這種自我吹噓惡習,執行國際醫德標準,就必須告別中醫中藥。

  第二種國際醫德:公布新發現或新療法時不得草率行事。

  這是《倫敦守則》中「醫生的一般職責」中所規定的第三條國際醫德。這一
條醫德標準,中醫也是絕對做不到的。

  我們隨便翻開一些醫藥廣告,取得醫療「新方法」、「新突破」的往往都是
中醫。儘管沒有任何實驗依據和臨床依據,自我標榜能夠「解決疑難雜症」的也
都是那些中醫。幾乎所有西醫無能為力的病症,中醫都自認為有辦法。一付中藥
方劑,胖子服用可以減肥,瘦子服用可以增重,中醫生都敢於在大眾媒體上公開
宣揚。難怪人們說,沒有中醫生不敢吹的牛,也沒有中醫生不敢試的葯。由於中
醫延續了近3000年的草率惡習,患者成了中醫草率從事的試驗動物。

  中醫的草率是由中醫的基本方法決定的。如果我們要求中醫按照國際醫德規
范改變其草率惡習,責令它公布新發現和新方法之前都要寫出有效成分的分子式,
進行有效治療的藥理分析,測定其安全使用界限,指出其不良反應和預后,這在
中醫裡邊是完全不可能的。可見,不告別中醫中藥便不能結束我國醫學領域裡邊
的草率惡習。

  第三種國際醫德:按照病人希望懂得的語言介紹診斷、治療和預后。

  這個醫德規範是由「病人權利」的法律規定中派生出來的。按照國際上普遍
接受的「病人權利」法律規定,病人有權拒絕在醫生對診斷、治療和預后表述不
清,或表述之後病人不懂的情況下接受治療。無庸諱言,在我國汗牛充棟的醫療
衛生立法中,還沒有關於「病人權利」的專項立法。因此,這種醫德規範還沒有
在我國推行起來。但是,一個負責任的文明國家,應該理直氣壯地推行這種醫德。

  這個國際醫德標準,中醫也是沒有辦法執行的。

  最近,我國學術界冒出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設想,建議中醫和現代醫學
進行「對話」。眾所周知,要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對話」,就要找到這兩種語
言互相對譯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兩種語言表達相同的指稱。根據這個邏輯要
求,中國的「春分」可以與歐洲的spring equinox「對話」;中國的「冬至」也
可以與歐洲的winter solstice實現「對話」;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尾宿」與歐
洲古代天文學的「天蠍座」也可以「對話」。但是,要讓中醫概念與西醫概念進
行「對話」,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讀過一點中醫著作的人也許清楚,要讓中醫
與我們本民族的日常語言進行「對話」也是不可能的。比如,中醫生這樣告訴病
人,「你的病屬於氣血兩虧,需要補氣和補血。」可是,把「氣血兩虧」表達成
日常語言的診斷含義是什麼?把「補氣」和「補血」表達成日常語言的的治療含
義又是什麼?難道「氣」也是可以「補」的嗎?「補氣」究竟是補什麼?估計中
醫生永遠都不可能把它表達成可被無歧義交流的日常語言。一個不能表達成可被
患者理解的日常語言,怎麼可以貫徹「按照病人希望懂得的語言介紹診斷、治療
和預后」的國際醫德呢?

  事實上,還有許多國際醫德標準,在保留中醫中藥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貫徹的。
一個負責任的文明大國,不能讓中醫以任何理由凌駕於國際醫德標準之上。因此,
為了純潔我們的醫德,我們必須徹底告別那些妨礙我國醫德改良的中醫中藥。

  以弘揚科學精神的名義

  大致說來,中醫科學精神的缺失,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風漂浮,囫圇吞棗,錯把偽書當經典。

  眾所周知,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中國曾經有過百家爭鳴的局面。可惜,這
個局面的重點在於「鳴」,而不在於「爭」,談不上真正意義上學術研究。由於
「鳴」脫離「爭」,許多思想和方法沒有得到及時修正,使得這個百家爭鳴留下
了許多不良的思想隱患。南宋文獻學家鄭樵曾經這樣評價百家爭鳴:「仲尼既沒,
先儒駕以妖妄之說而欺後世。後世相承,罔敢失墜者有兩種學:一種妄學,務以
欺人;一種妖學,務以欺天。」(《通志略·災祥略第一》)有史家認為,這大
概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而又不絕儒學的重要原因所在。

  秦朝滅亡,「欺人」「欺天」的妖妄之學日盛一日,手法也多有翻新。自西
漢初年開始,中國學術界便有偽學泛濫。偽托聖人或神仙之名偽造經典,就是這
一時期偽學泛濫的最大特點。漢初,《易經》傳了三部。有用三十六策的「連山
易」,也有用四十五策的「歸藏易」,還有用四十九策的「周易」。不知何人,
偽托孔子之名注「十翼」。於是,《周易》得以相傳。《連山易》和《歸藏易》
便銷聲匿跡了。《詩經》也相類似。戰國有魯、齊、韓「三家詩」。秦始皇焚書
坑儒以後,漢初還能「三家詩」並立為學。後來,毛萇氏以 「得子夏之傳」的
名義將「毛詩」立為正宗。其它三家詩便不再有傳。凡此種種,代表了西漢以來
我國學術界的一種壞風氣。

  最初被學者揭發為「偽造經典」的是《古文尚書》。

  《尚書》原初成書於妖妄之說盛行的戰國時代。當時就有多種版籍流行,偽
書頗多。秦始皇焚書時,尤以《尚書》遭焚最絕,原因就是《尚書》的偽書太多。
西漢時,古本《尚書》再次出現,並被標榜為《古文尚書》刊行。然,這本「新
發現的」《古文尚書》多有偽詐。東晉時,梅頤在充滿偽詐的《古文尚書》基礎
上做了進一步的偽造。他先把當時流行的25卷本析成33卷,自己再增加25卷,湊
成傳說中的58卷,敬獻給朝廷。後人不查其中的偽詐,卻多以此書做點校和闡發,
謬種流傳1200年。直到清朝,閻百詩(1636—1704年)作《古文尚書疏證》八卷,
才對梅頤所獻的《古文尚書》辨出偽跡。從那以後,中國學術界才對古代流傳下
來的典籍保持著一些警覺。

  然而,好景不長。閻百詩先生這種對古代經典保持一種批判頭腦的精神,沒
有流傳下來,以至於現在我國某些自以為是的「學者」依然做了許多囫圇吞棗,
謬種流傳的事。近年來,我國學界風潮尤浮,那些涉世不深的青皮後生當然就更
加辨不出真偽了。

  事實上,流傳至今的《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扁鵲難經》比《古
文尚書》更偽。要把這三部書的偽造劣跡全部闡述清楚,不是本文的旨意。現選
擇《黃帝內經》略述於次:

  《黃帝內經》究竟成書於什麼時代,至今無考。流傳的說法稱它初成於戰國。
這個結論僅僅來自宋代一些文人的捕風捉影,沒有半點佐證。如,林億說:「非
大聖上智,孰能知之?戰國之人何與焉?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
卷,最出遠古。」這個論斷把《黃帝內經》的成書說到遠古去了,卻毫無根據。
邵雍認為:「《素問》、《陰符》,七國時書也」;程顥認為:「《素問》書出
戰國之末」;司馬光認為:「謂《素問》為真黃帝之書,則恐未可。黃帝亦治天
下,豈終日坐明堂,但與歧伯論醫藥針灸耶?此周、漢之間醫者依託以取重耳」。
這些說法至今都沒有證據。也有另一些學者認為,《黃帝內經》是由戰國時期出
版的某些「醫學單行本」縮編而成的。可是,我們至今不能從戰國流傳下來的文
獻中找到曾經刊行過「中醫單行本」任何蛛絲馬跡。聯想到《周易》作者、孔子
和列子都曾經反對「醫」和「巫」,基本可以斷言,《黃帝內經》不可能出在戰
國。它大概與《古文尚書》相類似,是漢代的某些讀書人偽托黃帝之名捏造的一
部不入正流的偽書。

  這部書對中國古代醫學思想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但在中國哲學史中則沒有什
么地位。國內一些嚴肅的哲學史家對這樣一本書的哲學價值,基本採取了避而不
談的態度。馮友蘭先生洋洋140萬言的《中國哲學史新編》不談,胡適之先生的
《中國哲學史大綱》也不談,以治《中華文化史》聞名的柳詒徵先生也不談。但
是,醫學史家似乎是不得不寫這本書的。但是,在涉及它對中醫思想產生影響的
評價方面,史學家卻多閃爍其詞,很少有人明說。唯獨我國學術界的青皮後生,
膽子相當大。一些大哲學家、大科學史家避而不談的問題,青皮後生們卻敢於去
做任何斷言。科學史家還沒有確認其科學性的著作,居然被一些青皮後生冠上了
「博大精深」和「超科學」兩頂桂冠。真是後生可畏!

  《黃帝內經》是不是「博大精深」,是不是屬於「超科學」,筆者已有明確
的分析。事實上,單是把這本偽書混亂的成書過程寫清楚,就可能是舉全國罄竹
都不夠的。其中,造成混亂最嚴重的便是唐代(按:查鄭樵《通志略》當為晉代,
或梁唐晉漢周之「唐」,目前暫按流行說法表述,容筆者將來考訂清楚)王冰注
解是書時的任意加減。王冰,別號「啟玄子」,這個名字就說明這個人喜歡玩弄
一些玄秘的造作。他自我宣稱「精勤博訪,歷12年」,「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
篇」。令人遺憾的是,所有經王冰增加的內容,在古代文獻中沒有留下半點痕迹,
甚至連目錄都沒有。由於編撰上的混亂,《黃帝內經》的版籍也五花八門。流傳
到梁朝的《黃帝內經》只有9卷。王冰把它補充到 81篇24卷。這個本子,曾經北
宋校正醫書局校訂,編為太醫局的「標準本」。可是,到了元代,這個「標準本」
又被搞亂了。元代刊刻的「古林書堂」《黃帝內經》本計為12卷。明代《道藏》
本《黃帝內經》是50卷。如此混亂的編修和版籍,在我國古代正流典籍中極為罕
見。如果《黃帝內經》是一部正流著作,它是不應該這麼亂的。這也從反面證明,
《黃帝內經》是一部不入儒學正流的偽書。

  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部成書和思想都十分混亂的偽書,在我國有了一定的
科學普及以後,竟然被吹捧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的地步,其科學精
神之缺失令人驚訝!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398

主題

851

帖子

76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68
沙發
 樓主| 小草民 發表於 2006-10-1 05:00 | 只看該作者

再論告別中醫中藥

 二、囿於書卷,輕視實踐,熱衷於華而不實的自我標榜。

  所有古文明地區的人民,都曾經探索過征服疾病的方法。而且,所有這些民
間土著醫術都來自實踐,理論形態都十分樸實。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也同樣進行過
類似的探索。我國這些樸實無華的民間醫術,儒醫們輕蔑地稱它為「草醫」。

  草醫是典型的經驗醫學,而中醫則毫無經驗基礎。事實上,中醫一直輕視實
踐經驗,卻熱衷於一些華而不實的標榜。幾乎所有經儒醫標榜的中醫中藥概念,
都不能還原到實踐中去。由於中醫中藥的基本概念是標榜出來的,沒有實踐基礎,
因而讀者也不可能從中得到任何可以自圓其說的「甚解」。這也更加助長了中醫
界不求甚解的學風。

  比如,儒醫用「寒、熱、溫、涼」來標榜中藥的「四氣」,就非常滑稽。對
此,宋人宗奭曾經提出過批評:「凡稱氣者,是香臭之氣。其寒、熱、溫、涼是
葯之性也。四氣則是香、臭、腥、臊,……則氣當改為性字,於義方允。」儘管
李時珍也贊成宗奭的說法,卻因「自素問以來,只以氣味言,卒難改也」。於是,
只好將錯就錯,一直錯到了今天。其實,即使宗奭和李時珍有勇氣把「四氣」改
為「四性」,也依然屬於不求甚解的自我標榜。因為,他們不可能得到最起碼的
經驗還原。不用在深入的實踐領域進行概念還原,當就在 「寒」與「涼」「溫」
與「熱」之間做出經驗劃分,也是不可能的。這還不夠,歷代儒醫對中藥概念還
進行過更多的標榜。僅李杲一人,就在氣味之外增加了「陰、陽、厚、薄」;
「升、降、沉、浮」;「四時宜忌」;天之陰、陽、風、寒、暑、濕、燥、火、
三陰、三陽「上奉」;地有陰、陽、金、木、水、火、土、生、長、化、藏「下
應」;總計不下百餘個概念。所有這些標榜,既沒有實踐基礎,也不能在實踐中
還原,從而在中醫界培養了一種輕視實踐,熱衷於概念遊戲的惡劣學風。

  由於儒醫是自我標榜出來的,不是像民間草醫那樣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因而,儒醫使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藥劑和針灸),都沒有實踐依據,至今中醫也
沒有膽量將他們所謂「有效的方法」做普遍性的實踐還原,接受實踐的檢驗。儒
醫輕視實踐,熱衷於華而不實的自我標榜,只是為了造成一種「我懂」「你不懂」
的心理差異,從而從根本上打擊民間「草醫」。從這個意義上說,儒醫實際上是
扼殺「草醫」的罪魁禍首。至於儒醫們對自己所標榜的東西是否真懂,絕沒有接
受實踐還原的可能。

  我們不能要求古代醫學提前達到科學的境界,或像某些人所說,用現代科學
的標準來要求它。但是,我們希望它重視實踐,放棄自我標榜惡習,使任何中醫
中藥的概念都能夠在實踐領域給以清晰的說明。這應該是不過分的。遺憾的是,
中醫界自我標榜的惡習至今沒有絲毫的改變。

  三、捆綁祖宗,狐假虎威,不思進取。

  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並不是一開始就走上了科學的道路的。但是,任
何一種對外部世界的可靠認識,都必然是發展的。隨著實踐的深入,人們的認識
也將逐步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進步。人類不能窮盡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但是,人類必須逐步深化和擴大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範圍。可是,中醫中藥理論則
不然,它一直沒有尋求到自我進步的路徑。就像「臟腑」那樣最基本的中醫概念,
在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的今天,依然沒有弄清楚。甚至,臟腑究
竟是「從形」,還是「從理」,臟腑的「理」是否存在一個「形」的基礎,就連
中醫泰斗也答不上來。

  由於中醫輕視實踐,邏輯上不能自圓其說,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在理論競爭
中遭受被廢除的厄運。用當今比較時髦的話語說就是,中醫不可能不喪失其「話
語霸權」。

  可是,儒醫是讀書人創立的,不應該被那些識字不多的草醫們恥笑。為了維
護儒醫們的面子,保持其對於草醫的「話語霸權」,儒醫便玩弄了另外一種手法,
把自己的歪理邪說與祖宗名份捆綁在一起。查中國學術史上,幾乎所有歪理邪說,
除古代醫家外,還有陰陽家和神仙道術,都熱衷於捆綁祖宗,即把自己完全不能
成立,或不能形成競爭力的自我標榜,都偽托「黃帝」或「神仙」的名份來欺騙
世人,強制推行。他們捆綁祖宗的所作所為,絲毫沒有榮耀祖宗,相反卻嚴重褻
瀆和沾污了祖宗。他們既不通過實踐來深化和發展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更不
在理論的邏輯嚴密性上做精細的努力,卻試圖通過捆綁祖宗把經典偽造和學術欺
騙的錯誤貫徹到底。一切有覺悟的知識分子都應該起來扼制這種壞風氣!

  因此,為了弘揚科學精神,掃除我國學術進步道路上的惡劣學風,把人命關
天的醫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我們有理由告別中醫中藥。

  以緊跟醫學科學進步的名義

  就現有的醫學進步水平而言,人類已經進入了分子時代。它使人們對疾病的
認識與控制方法,由細胞層次進入到了分子層次。這個分子層次的醫學,致力於
發現控制細胞行為的分子,弄清基因異常與疾病之間的關係,通過檢查和糾正這
些異常基因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和預防。20世紀90年代以來,分子醫學的成功
為我們展示了五個方面的發展前景:

  一是早期診斷。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前總統【方舟子按:應為前副總統】漢
弗萊1967年發現膀胱上長有一個不起眼的腫物。但病理切片並未發現癌細胞。9
年後,這位總統才被診斷出癌症,兩年以後去世。1994年,美國醫學家利用分子
醫學技術對漢弗萊1967年的病理切片進行了P53抑癌基因檢查,發現那時的組織
細胞雖然在形態上還沒有表現出惡性變化,但其P53基因的第 227個密碼子已經
發生了一個核苷酸的突變。正是這個突變,導致了漢弗萊總統9年後的癌症。這
個成功為疾病的早期診斷點燃了一盞明燈。

  二是基因鑒定。這項技術已經在我國司法界普遍被使用。目前,這項技術的
可靠性達到了偶然吻合率小於十億分之一的水平。

  三是基因治療。它是一種在基因診斷的基礎上,通過基因水平的操作來治療
疾病的方法。1990年9月14日,美國醫生安德森接治過一例患ADA缺乏症的4歲女
孩謝德爾。這個4歲女孩由於遺傳基因有缺陷,自身不能生產ADA,臨床表現為先
天性免疫功能不全,只能生活在無菌的隔離帳里。經安德森為她施行分子醫學治
療10個月以後,患者恢復了免疫功能,終於走出了隔離帳,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四是基因免疫。1990年沃爾夫(Woff)等發現,將帶有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
編碼基因的質粒注射到小鼠肌肉內,可使小鼠能經受致死劑量的甲型流感病毒的
攻擊。這種裸露的DNA通過滴鼻和腸道也可以進人細胞,並獲得成功的保護性免
疫。這種具有疫苗作用的裸露DNA稱之為「基因疫苗」(gene vaccine)。基因
疫苗不僅可用於病毒感染,還可用於防治腫瘤,而且安全性極高。

  五是延緩衰老。分子生物學揭示,生命物體的生命是由「時鐘基因」決定的。
實驗證明,破壞「時鐘1基因」(clock 1 gene)可使線蟲的壽命延長1.5倍;
「我還活著」基因一旦發生改變,會使果蠅壽命延長一倍。現已查明,人體內也
存在這些基因。因此,通過破壞或改變這些基因來延長人的壽命是完全可能的。

  諸如此類的早期診斷是不可能通過望、聞、問、切來實現的,其早期治療也
是中醫的「辨症施治」所望塵莫及的。筆者從一些「中西醫結合」的雜誌上注意
到,有人試圖倡導「分子中醫學」,這種思維方式至今未能擺脫「自我標榜」的
惡習,是不可能成功的。縱觀中醫的苟延,它一直蔑視「從實踐中來」的實踐,
卻一味熱衷於「到實踐中去」的實踐。換句話說,中醫師習慣於用他所理解的
「五運六氣」「奇經八脈」來附會實踐,對實踐做標榜,卻不願意從發展的實踐
中,總結實踐經驗來改變活發展現有的理論。至於以循證醫學那種實驗為基本內
容的現代醫學實踐,中醫界至今還斷然拒絕。中醫這種拒絕通過實踐來實現進步
的本性,終於把自己送到了墓穴的邊緣。難怪20世紀20年代的陸淵雷說,中醫被
廢除的危機來自中醫本身,而非來自廢除中醫的口號。

  中醫本不需要醫院。可是,這種「本不需要醫院」的中醫不但辦起了醫院,
而且還得到了雨後春筍般的發展。1950年,我國全國只有4所中醫醫院。1954年,
毛澤東號召「西醫學習中醫」之後,增加到67所。1960年再猛增到330所。文化
大革命就發展中醫的政治氛圍來說是最好的。可是由於國民經濟遭到破壞,想發
展也沒有資金。於是,中醫醫院反而銳減了一半多,到1975年只剩下160所。改
革開放以後,國家重新扶持中醫事業的發展,到1978年迅速恢復中醫醫院達447
所。1984年,中央取消「中醫師」和「醫師」的界限,推行所謂的「一視同仁」
政策,它使中醫醫院猛增到1218所。儘管中醫在保健、地方病、常見病、傳染病
和高死亡率疾病的防治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小,這個「一視同仁」的政策卻一直延
續下來了。到2005年,我國合計中醫醫院機構發展到了2620所。但是,其中絕大
部分是政府興辦的,達2258所,企業興辦的只有16所,屬於其它體制的346所。
三者的比率為141.1∶1∶21.63。與之相比,全國2005年擁有西醫醫院 18703所。
其中,政府興辦9880所,企業興辦4450所,其它醫院體制4373所,三者比率為
2.22∶1∶0.98。就是說,國家辦了多少西醫醫院,社會力量就差不多對等辦了
多少西醫醫院。反之,國家花錢辦6所中醫醫院,社會力量還沒有辦一所中醫醫
院。直言之,中醫醫院的86.18%是國家花錢建的。可是,國家投巨資建立的這些
中醫醫院,2005年實際接受營利性診療人數只有300萬人次。同期統計的西醫醫
院接受營利性診療人數卻高達5600萬人次。眾所周知,現在我國的中醫醫院已經
名不副實。據推測,中醫醫院的西醫因素所佔的平均比率大概是70%。如果刨除
中醫醫院中的西醫因素,全國真正接受完全中醫診療的人數大概只有90萬人次左
右。

  客觀的說,我國為了發展中醫,可以說是竭盡了全力的。一切政治的、經濟
的、法律的、文化的、社會的手段,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卻依然沒有止住
中醫的衰落。因此,中醫的衰落已經不能從外部去找原因,而應該從中醫的內部
去找原因了。中醫的思想體系本來就缺乏實踐基礎,邏輯上也十分混亂,把自己
的「話語霸權」寄託於對「傳統文化」的捆綁。這樣一種一再拒絕進步,甚至對
任何進步都深懷反感的醫學體系,怎麼可能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激烈競爭面前不被
拋棄呢?

  醫學科學的進步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已經不需要用望、聞、問、切來診斷疾
病,不需要用陰陽調和的空洞格言來指導辨症施治,不需要通過吃「補藥」來延
長壽命和提高免疫力,更不要用「雷公炮製」方法來指導藥品生產了。沉舟側傍
千凡競,一個人口眾多的中國,必須緊跟世界醫學科學潮流,才能保證人民的生
命安全。因此,以緊跟世界醫學科學進步的名義,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告別中醫中
葯。

(XYS20060930)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0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8
3
longjunlu 發表於 2006-10-4 11:57 | 只看該作者

半生不熟的狗雜種!

我不說別的,中國正是有你這樣的人,只知道評論,而不去做實事,才使的中醫是如此之發展.我問你,計算機與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是怎樣開始的?我告訴你:是中醫!是中醫里的陰陽二字!但國人錯過了發現和發展的機會,因為沒有把它與現代的電的正極與負極聯想起來進行發明創造.現在既然國家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使中醫象計算機一樣,引領世界生命科學.你這個半生不熟的狗雜種少在這兒放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4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10-5 04:4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ongjunlu 於 2006-10-4 11:57 發表
我不說別的,中國正是有你這樣的人,只知道評論,而不去做實事,才使的中醫是如此之發展.我問你,計算機與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是怎樣開始的?我告訴你:是中醫!是中醫里的陰陽二字!但國人錯過了發現和發展的機會,因為沒 ...

罵人是不對的,批評一下.希望理性討論..
有任何問題請致電"新雨絲"和中南大學作者本人,或拿出學術上的論據反駁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7

帖子

20

積分

註冊會員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1

積分
20
5
張遼 發表於 2006-10-5 07:3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衰落了嗎?看不出!國內看中醫治病的人很多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851

帖子

76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68
6
 樓主| 小草民 發表於 2006-10-5 10:22 | 只看該作者

我教你什麼是「陰陽」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計算機與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是中醫!是中醫里的陰陽二字!」。還有什麼「希望有朝一日使中醫象計算機一樣,引領世界生命科學」。 

首先,陰陽二字不是來自中醫。陰陽的概念是古代中國人民的一種自然觀。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在古代,中國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並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陰陽理論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宗教,哲學,曆法,醫學,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因此,中醫只是運用「陰陽」的概念來解釋和判斷疾病與治療。這道理就像你父母生你,而不是你生你父母一樣(如有冒犯,請原諒)。

顯然,計算機和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和中醫風牛馬不相及。中醫現在能夠生存就不錯了,說什麼中醫引領世界生命科學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7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1
7
閑逛都不成 發表於 2006-10-5 23:12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大部分擁護中醫的人都是非醫務界人士,他們的醫學知識以及對醫學發展的了解實在有限。在中國醫務人員中,尤其是在西醫醫生中,對中醫很多人是報一種可有可無的觀點,或是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

阻礙中醫發展的兩個最大障礙:科學的研究方法;自我批評反省的能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79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18
8
wood661224 發表於 2006-10-6 23:10 | 只看該作者
不理解這樣一種不了解中醫的人,怎麼可以談論中醫?記得幾年前,美國進行一種太空實驗項目,探索(尋找)「反物質」計劃?!當時只有一個反應,怎麼可能以物質的工具證明反物質的存在?看了上述言論才明白,所謂的標準全部是西醫的標準,所謂的驗證手段,全部是西醫的驗證手段。作者所有的名義,全部在西醫的角度。。。。不過這是一好文章,起碼讓我們明白,現代的中醫出問題在什麼地方??
功利的社會,怎麼會有懸壺濟世的休養?怎麼會讓中醫發展??目前的中國,缺乏中醫,但是不說明中醫就應該被拋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9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10-7 02:57 | 只看該作者
8樓說得很有道理.

我其實也喜歡中藥.可惜每次生病,中藥沒有讓我輕易痊癒,有點遺憾.

也許中藥需要"慢工出細活".不過病情一拖下去,其他的問題又來了.

西藥就相對的"立竿見影".而且發展越來越好.讓人不得不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0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